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我国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明显加快,城乡边缘区作为城市发展前沿地区,无疑是土地利用矛盾最尖锐的地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土地活动频繁,土地利用类型多,结构复杂,用地权属不明晰。本文对城市边缘区存在的土地利用问题进行了论述以及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进而提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两种土地,两种农民,三种和益主体,构成了今天中国城乡土地问题的基本利益结构。当前问题的真正焦点是农村非农用地如何在城市化进程中转移用作城市发展  相似文献   

3.
以城乡协调发展推动城市化健康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是从城乡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就业的必由之路.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与乡村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必须直辖市发展.在我国过去50多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城乡差距不断扩大,严惩制约着城市的健康发展.要以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契机,协调城乡发展关系,包括产业协调、空间协调、就业协调与收入协调,最终推动城市化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后,我国迅速进入到了快速城市化阶段,而快速城市化与快速经济增长互为因果,成为我国转型发展的主要动力。土地制度的改革是三十年来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城市快速扩张及工业高速发展的重要动力。但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的土地问题也非常突出:一方面,土地生产要素的紧缺已成为我国东部沿海发达地区最大的"门槛",耕地保护因此面临巨大压力;另一方面,土地资产的暴涨也引致了房价暴涨等严重的社会不公问题,"以地生财"的土地财政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因此,土地制度的改革仍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而建立统一的城乡土地市场、改革"土地财政"、强化城市增长管理、抑制城市蔓延则是土地制度改革的重点。  相似文献   

5.
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变迁研究评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农村工业化、劳动力转移、建设用地扩张三方面梳理了快速城市化背景下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变迁的相关研究。研究发现,快速城市化背景下,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乡村地区工业化发展以及建设用地扩张使我国城乡生产要素的配置更为复杂,城乡空间相互作用已超越传统城乡关系理论能解释的范围。另外,受全球化及信息化的影响,我国乡村社会经济联系方向更为广阔和多元,生产要素在乡村地区不断发生重组,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向复杂、分化多元的方向变迁。同时,各地城市化发展模式和水平差异也使得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变迁具有区域差异。因此,基于中国城市化发展经验探索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变迁规律,提炼不同城市化水平及模式地区的乡村聚落空间结构区域差异,以及对大都市区乡村聚落空间结构进行跟踪研究,对于拓展人们对乡村聚落空间结构的认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彭杰 《上海房地》2008,(7):39-42
1 引言 随着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城市和乡村在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上相互作用,进而在城市和乡村之间形成了一个明显的交错地带,即城乡结合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我国城乡结合部普遍存在着用地类型转化速度快,建设用地比重大,土地资源特别是耕地资源浪费严重,用地格局混乱等特点,并由此引发了严重的生态、环境和社会问题,如工业三废、生活垃圾造成了环境污染;土地利用无序、规划不当造成了生态破坏,等等,这些已经成为了制约城市发展的瓶颈。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增值机制的理论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正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化进程在数量和质量两个方面均有明显的提高。土地作为城市经济与社会运行的载体及基本要素,一方面,越来越多的农村土地正在转化为城市土地,构成所谓的土地城市化;另一方面,原有城市土地随着城市产业结构及其空间结构的调整,经过综合开发和重新配置而使其功能不断提升。随着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城市化运动的不断深化,土地这种十分稀缺资源的价值会日益提高,由此引发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矛盾也会更加尖锐。因此,深入研究城市化进程中土地增值的内在规律,对于建立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关系,促进城市经济社会健康、协调及可持续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养老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数量不断增加,成为城乡之间的特殊群体随着城市化的进一步发展,城市对于劳动力需求的加大,更多的农民到城市就业,土地不再是他们主要的经济来源。而解决失地农民养老的关键在于城市的发展,保障为城市发展出力的农民有与市民同等的社会权利。  相似文献   

9.
所谓城市化地区可利用土地资源,是指城市的现状用地中可供改造利用的存量土地。在城市化地区开展可利用土地资源调查,是优化土地利用、完善城市建设的基础性工作。  相似文献   

10.
浅谈征地补偿安置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速发展和城快市化的推进,对土地的需求越来越大,农村集体土地被大量征用。农村集体土地转为城市建设用地的过程,应当是农民分享城市化和工业化成果的过程,而不应当造成农民失地失业,进一步扩大城乡差距,因此在征地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农民的财产权与发展权,合理补偿妥善安置失地农民。  相似文献   

11.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土地储备作为土地资源集约利用和优化配置的重要手段,已在许多城市开展,并得到快速发展。浦东新区在加快社会经济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土地需求量增大,土地储备与土地出让管理工作量大幅度增加,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有效地搞好土地储备,提高土地储备管理的效率、质量和水平,充分、合理、科学地利用好有限的土地资源,  相似文献   

12.
从乡村工业化视角探究农民城市化的内在差异,对揭示中国城市化实践内涵具有重要意义。与中西部地区的半城市化不同,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农民被认为已趋于完全城市化,但东部不同区域间农民城市化存在显著差异。苏南、浙江和珠三角是乡村工业化发展的典型代表,基于这三个地区的现实经验,发现不同的乡村工业化路径直接影响了农民与市场、农民与土地、城市与乡村的关系,并表现在区域内的市场结构、集体土地的开发权配置结构以及城乡关系结构中。这三个要素构成了农民生产生活的结构性基础,直接影响农民嵌入市场的方式、集体土地保障水平和村庄社会结构,并最终影响不同区域农民的城市化选择,使三地分别呈现出发展型、需求型、保守型的城市化类型。  相似文献   

13.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一方面城市建设以及工业对土地的需求大幅扩张,除了挖掘原有城市建设用地的利用潜力之外,客观上要求将大量的农村土地转化为城市建设用地;另一方面,大量农村人口因为务工以及求学到城市落户,而在农村仍然保留大量宅基地,造成了土地资源的闲置与浪费。这两个方面的变化要求将土地资源重新分配以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为我国城乡土地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本文在分析我国城乡建设用  相似文献   

14.
闫青  王静 《河北企业》2007,(4):25-26
<正>随着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深入和城乡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的扩展和乡村城市化的同时进行,使城乡结合部范围不断扩大。又因乡村因素的存在与社会经济结构、生活方式的城市化交互影响,使得“城中村”问题突出。  相似文献   

15.
我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土地面积不断增加,涉及到城市土地管理的问题越来越多。如何在城市化改造过程,加强土地管理,推动土地经营,摸索土地经营的良好模式,使得节约用地、城市建设和管理之间建立良好的运行机制,是我国土地管理部门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6.
李彦西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2):中彩页1-中彩页4
工业化是城市化的根本源动力,城乡收入真实的差异和能否在城市获得稳定收入是人口形成乡--城流动的经济动因,而产业集聚是推动城市化进程和促进区域发展的内生经济动因.在非均衡的大国经济发展中,城市化进程也由于地区间的差异呈现出非均衡性.从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的经济动因的理论和实证分析都表明,我国西部欠发达地区城市化进程中出现"滞后城市化"、"教育滞后"、"经营城市过度"等偏差现象.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城市规模在不断的扩张,城市人口也在急剧地增加,从而使得社区逐渐成为了城市化进程的重要环节,也成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管理作为经济体制转轨的重要承接点,在促进经济发展以及满足群众物质文化需要,优化城市发展环境等方面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土地、经济、人口、社会和景观犹如几个巨大的齿轮相互契合着,形成推动乡村城市化进程的动力和重要的权衡要素,是研究中国乡村城市化问题的共同关注要素。在城市边缘区这个同时兼具自然特性和社会特性,城市和乡村激烈碰撞的空间地带里,乡村旅游以一种新兴的姿态切入其中,形成一条充满活力的经济线索将土地、经济和人口社会等要素串联成一部拉动乡村发展的巨大机器。本文以成都城市边缘区的乡村旅游地三圣花乡为对象,通过观察其发展历程中的土地、经济、人口和景观变革来透视旅游经济作用下的乡村城市化进程。变革的结果表明,在城市边缘区乡村地带发生的乡村旅游并非是乡村抵御城市的有力防线,而是通过一种非工业化的路径创建了乡村向城市过渡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9.
城乡联系及统筹城乡的战略性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关于城乡联系的传统经济理论大致可归纳为城市为主导、乡村为主导、城乡一体和城乡互动三方面,新兴古典经济学的城市化理论和新经济地理学理论则为城乡联系理论增加了新的内涵.以城乡联系理论为基础并结合对建国以来城乡关系及城市化进程的历史考察,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应重点关注主现愿望与客观规律的矛盾、政府的角色和职责定位、城市化的地位及其道路选择等重要战略性问题并分析给出了方向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范力勇 《价值工程》2010,29(8):242-243
城市化和工业化进程的高速发展,城市土地供应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分析现行城市土地供应机制,土地资源的供应与社会需求之间矛盾日益尖锐并且呈失衡的发展态势,城市土地利用率低下以及城市用地盲目扩大与大量闲置土地并存,社会经济发展对土地需求的增长性与土地资源的稀缺性之间的不协调性备受社会和相关学者关注。合理引导控制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土地供应,优化城市土地利用结构,探讨研究城市土地供应运行机制显得十分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