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逐渐彰显出金融体系的脆弱性与复杂性,促使学界与监管当局对其内在原因做出深刻思考。由于微观审慎监管难以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各界开始普遍接受宏观审慎政策在防范系统性风险以及逆周期监管方面的作用。通过对宏观审慎的内涵、政策有效性的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方法以及宏观审慎管理实践等方面进行梳理,探究其与货币政策协调搭配关系,进而为搭建有效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供合理依据。  相似文献   

2.
宏观审慎政策是国际社会反思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广泛共识和危机后主要经济体的普遍实践。宏观审慎监管是为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防止金融系统对经济体系的负外部溢出而采取的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管模式。为了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和货币政策调控框架,我国应把在国内宏观审慎政策的具体形式和实践发展要求结合起来,吸收借鉴国际宏观审慎与微观审慎相互补充的有效做法,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丰富和优化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切实提高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化解能力。  相似文献   

3.
宏观审慎监管将整个金融体系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重点关注对金融稳定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并由监管当局采取针对性的监管措施,维护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宏观审慎监管框架包括宏观审慎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安排三大要素.建立我国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应从建立宏观审慎框架和宏观审慎分析系统着手,并注重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研究开发.  相似文献   

4.
我国目前正着力加强和完善宏观审慎的政策框架,“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宏观审慎外汇监管的核心是从宏观、逆周期的视角采取措施,防范由整个体系顺周期波动和跨部门传染导致的系统性风险,维护货币和金融体系的稳定.本文以外债管理为核心,研究探讨在外债管理中贯彻宏观审慎监管理念的原则、问题以及构想.  相似文献   

5.
王丹 《云南金融》2011,(5X):58-58
宏观审慎监管对于预防以及控制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宏观审慎监管内涵及其必要性、宏观审慎监管的测度、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框架、逆周期资本制约的政策选择以及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合作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6.
宏观审慎监管对于预防以及控制金融系统的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宏观审慎监管内涵及其必要性、宏观审慎监管的测度、宏观审慎监管的政策框架、逆周期资本制约的政策选择以及宏观审慎监管的国际合作这几个方面进行论述。  相似文献   

7.
关于构建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全球金融危机后,在强化微观审慎监管的同时,全面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已成为国际共识。宏观审慎监管将整个金融体系看作一个完整的系统,重点关注那些对金融稳定具有系统重要性影响的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采取针对性的逆周期监管措施进行调节,维护金融体系的健康运行。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包括宏观审慎监测分析、宏观审慎政策工具和宏观审慎政策安排三大要素。美英等国为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成立了相应的宏观审慎监管机构,其经验值得借鉴。我国应构建宏观审慎监管实体,启动宏观审慎监测分析系统,并注重研究开发宏观审慎监管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8.
加强宏观审慎有效监管,使宏观审慎政策有效发挥作用,对于防范发生系统性银行危机、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至关重要。本文基于124个经济体1990—2017年的跨国面板数据,研究宏观审慎政策防范系统性银行危机的效果,并探讨其作用机制和异质性。研究结果表明,紧缩型宏观审慎政策能够降低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概率。作用机制方面,紧缩型宏观审慎政策通过抑制信贷扩张,降低了系统性银行危机的发生概率。异质性分析方面,宏观审慎政策在发达经济体、金融体系为市场主导型及金融发展程度较高的经济体更为有效。此外,宏观审慎政策在经济周期不同阶段的效力也存在差异,防范系统性银行危机的效力在经济上行阶段更为有效。本研究对于宏观审慎政策实施与政策工具选择、防止信贷过度扩张与防范系统性银行危机方面,提供了重要的经验证据和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9.
2012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作为十大课题之一,将宏观审慎监管作为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制度的子课题,可见国家对宏观审慎监管的高度重视。研究宏观审慎的含义并对政策目标进行探讨,对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构成以及如何安排宏观审慎政策工具的实施进行研究,以便为中国实施宏观审慎监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关于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逆周期政策的探讨   总被引:34,自引:0,他引:34  
理论和实务界总结此次国际金融危机的经验教训,一致认为应当对金融监管理念和方式进行重大调整。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并将其与微观审慎监管进行有机结合,将成为后危机时代各国金融监管的主要发展趋势。本文认为,现阶段实施宏观审慎监管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要针对金融体系的顺周期性,特别是对资本监管、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和公允价值会计准则等外部规则强化金融体系顺周期性的机理进行研究,一方面对这些规则进行修改完善,降低其顺周期效应;另一方面引入逆周期政策工具,如逆周期资本要求、杠杆率指标和前瞻性的拨备计提规则等,在金融体系中建立适当的逆周期机制,从而通过降低信贷活动、资产价格以及整个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来减小金融失衡,缓解系统性风险,最终达到维护金融稳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宏观环境对于金融定价具有基础性作用,定价基准的重大变化是系统性风险积累和爆发的重要根源。当前国际社会寄希望于通过宏观审慎监管来达到有效防范系统性风险的目的,主要是基于金融体系内部相互作用来着手解决内部关联性问题与顺周期问题,而对于决定金融定价基础的宏观环境重视不足或是缺少调节能力。传统的宏观政策在理念上、政策实践上对促进金融稳定均存在不足之处,宏观政策与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成为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薄弱环节。为有效地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有必要强调宏观政策和宏观审慎监管的协调配合。  相似文献   

12.
蒯立华 《时代金融》2012,(18):116+121
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加速了金融全球化趋势。各金融体系不再是孤立的存在,相互之间联系紧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同时,也传播与扩大了金融系统性风险。而宏观审慎监管对于预防以及控制金融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此时,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作者运用理论研究的方法,简单阐述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分析了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提出了针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建议,以期对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蒯立华 《云南金融》2012,(6X):116-116
科技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加速了金融全球化趋势。各金融体系不再是孤立的存在,相互之间联系紧密,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同时,也传播与扩大了金融系统性风险。而宏观审慎监管对于预防以及控制金融系统性风险具有重要的意义。此时,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就显得尤为重要。作者运用理论研究的方法,简单阐述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概念,分析了我国金融监管的现状,提出了针对宏观审慎监管的建议,以期对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构建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4.
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是两个相对应的概念,是金融监管的两大支柱。微观审慎监管着眼于防范单个金融机构的个体性风险,以保护消费者(储户和投资者)为目的;宏观审慎监管关注整个金融体系,着眼于防范系统性风险,以减少金融危机对经济稳定产生影响为目的。二者协调才能是最完善有效的审慎监管。本文希望通过讨论微观审慎监管和宏观审慎监管含义、特点及二者的关系,从三个角度分析微观审慎监管的失败的原因以及目前构建宏观审慎监管框架的国际趋势,结合我国审慎监管模式的情况,进而提出协调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详述了系统性风险和宏观审慎的涵义,并从存款保险、最后贷款人、问题银行的市场退出以及金融监管政策协调四个方面阐述了系统性风险防范的一般制度安排;同时初步探索了宏观审慎监管的框架和工具问题,特别对系统重要性机构的监管和逆周期监管措施进行了探讨。关于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的动态平衡、系统性风险防范和宏观审慎监管的跨境协调问题,本文也进行了初步分析。文章最后给出关于改善中国金融监管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宏观审慎监管是为了维护金融体系的稳定,防止金融系统对经济体系的负外部溢出而采取的一种自上而下的监管模式。宏观审慎监管不仅关注外生性风险,而且重视金融体系的内生性风险特征,即跨行业与时间两个视角。跨行业视角上,宏观审慎监管的任务就是发现整个系统的风险,依照单个机构风险在系统性风险中的贡献调整监管工具;时间视角上,当积累的金融失衡最终发生调整时,危机就会以资金流短缺的形式出现并随时间推移愈发严重,为抑制这种金融体系的顺周期特征,监管当局则主要通过逆周期政策实施监管。而宏观审慎监管的开展需要以会计数据为基础,以会计准则为指导,同时,进行市场约束也依赖于会计准则。会计准则和宏观审慎监管是互相促进、互相影响的,因此构建逆周期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下相关会计准则的调整成为监管部门和会计部门间的有效沟通、协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就成为本文研究的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7.
刘扬 《海南金融》2011,(7):36-40
国际金融危机让全球各主要经济体都深刻认识到维护金融体系稳定需要在现有微观审慎监管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体系.巴塞尔协议Ⅲ对全球银行业控制系统性风险、维护金融系统稳定提出了更严格的监管要求.本文梳理了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并结合中国银行监管现状,探讨了中国构建宏观审慎监管制度框架的路径.  相似文献   

18.
李妍 《金融研究》2009,(8):52-60
本次危机之后,政策制定者和学术界最早达成的一个共识就是:必须加强宏观审慎监管,以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本文主要探讨宏观审慎监管与金融稳定相关问题:近年来系统性风险的新特征进一步凸显了加强宏观审慎监管的必要性;建立有效的宏观审慎监管框架中,中央银行的地位以及中央银行与其他相关部门的关系;我国应如何建立宏观审慎监管框架。  相似文献   

19.
金融危机的频繁发生使各国金融监管部门充分意识到,宏观审慎监管是有效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有力工具。日本作为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的代表,为应对巨额银行坏账,从2002年开始实施金融再生计划,并将宏观审慎监管理念成功注入金融监管中,金融体系稳健性得到了显著提升。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采用多种实证分析方法,以2003年为分界点,检验了日本信贷周期与经济周期关联性的前后变化。结果表明,日本向宏观审慎监管过渡后,信贷周期存在阶段性逆经济周期现象,即宏观审慎监管有效抑制了信贷顺周期性,阻止了金融系统性风险向实体经济的转移。日本宏观审慎监管实践对于中国宏观审慎监管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具有一定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20.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各国监管当局深入反思,单一银行机构的低风险经营无法防范金融体系系统性风险的发生,因此,以金融体系为监管对象的宏观审慎监管逐渐得到国际认同。在宏观审慎监管原则下,美联储职能不断扩大,为我国央行实施有效监管提供了“前车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