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形成了中国特色。十四年来,党中央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崭新局面。中国特色较之于有中国特色意义更加深远。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理论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基础部分,作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创立者,邓小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重新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基础;对时代特征和中国国情作出科学判断,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基石;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基础;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命题,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了科学称谓;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主题,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框架.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中逐步确立起来的。党的十七大报告科学地界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内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在统一。我们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胜利努力奋斗。  相似文献   

4.
和谐社会的构建必须立基于且不能脱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构建和谐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深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推进。  相似文献   

5.
中苏论战是近年来国内学术理论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中苏论战与中国社会主义发展》展示了一幅在中苏论战中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图景,为世人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提供了新的视野。中苏两党两国对社会主义的特征和发展阶段、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社会主义发展环境的不同理解是导致论战发生的主因,如何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怎样看待斯大林模式以及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能否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是论战的核心和主题,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是论战带给我们的珍贵启示。  相似文献   

6.
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需要中国特色的治国方略,法德并重是建设和发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法治与德治二者统一于整修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之中。  相似文献   

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适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根据中国经济建设的成就和面临的挑战,努力探索新规律,形成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国思想的政治经济学新思想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指导思想,必然要努力解决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这些问题不可能从马克思经典著作中获得现成的答案,只能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经济规律。应将马克思主义看作是一种方法和世界观,而不是具体的结论,这样才能突破传统的框架和体系,用科学的方法利用马克思主义研究中国现实的经济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时期以来,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多次概括,都以十一届三中全会为起点,从未将毛泽东思想包括在内;不能把开始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样两件不同的事情混为一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起点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逻辑起点是"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提出和解决。在一定范围和一定意义上,今后仍然可以继续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成于邓"的提法。  相似文献   

9.
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大体划分为三个时期:探索时期、成功实践时期和继往开来阶段。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进程进行回顾,总结出经验和教训,这对于我们认识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建设繁荣富强的社会主义中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的内在逻辑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建设实践的时代主题,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是党的理论创新围绕的首要问题.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需要讲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人民群众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自信的比较依据.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传教育,需要将提升宣传教育的感召力和实效性作为着力点和落脚点,在当前就是要适应新环境、抓好主阵地、形成大合力.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同志在长期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过程中形成的完整的“发展-改革-稳定”三位一体的主流思想,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指导思想。学习和研究邓小平发展、改革和稳定的思想及它们之问的相互关系,对于正确理解、全面把握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加快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动改革开放事业的发展,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和政治稳定,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第一节  相似文献   

12.
随着全球化浪潮的席卷,世界民主政治化进程随之加快。对我国而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全面深入看待以人为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思想决定着我们能否牢牢抓住历史机遇、奋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本文旨在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内源进行深入探讨和全面阐释,结合我国实际,从理论层面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建设进行了深入思考。  相似文献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成于邓”。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基本正确的探索期、正误交织的曲折期和严重错误的失败期;思想框架几乎涉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内容。其探索有成绩也有失误,但作为起点和正反经验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对象的界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得以成立的根据和发展的逻辑起点;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研究对象应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为着眼点,探讨其如何围绕中国社会主义运动的规律性,解决和回答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和发展过程中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内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科学内涵和理论体系,需要准确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内在规定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是一次又一次的思想解放、理论突破与实践探索互动的过程。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及学说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的理论源泉,改革开放条件下的中国经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的实践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还借鉴和吸收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许多现代文明成果。  相似文献   

16.
从内涵上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包括实践维度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维度意义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两个方面,二者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整体,不可分割。在当代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展示着社会主义中国的发展形象,引领着社会主义中国的前进方向,凝聚着全体中国人民建设美好家园的智慧力量。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于毛,成于邓”。毛泽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基本正确的探索期、正误交织的曲折期和严重错误的失败期;思想框架几乎涉及了社会主义建设的全部内容。其探索有成绩也有失误,但作为起点和正反经验都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特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不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和行动指南,也是社会主义社会三大文明的强大推动力。  相似文献   

19.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时代的需要,实践的需要,人民的需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实践性、时代性和创新发展性的特点,具有强大的引领、凝聚和推动功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以政府为主导把握文化发展的正确方向,以实现提升文化软实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生态。必须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相似文献   

20.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离不开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农业,而要建设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农业,没有一大批农业科技人才和一支农业科技队伍是不行的,在当前知识经济已经日益发展的情况下,农业科技人力资源的质量和人力资源的有效利用已超过其他资源成为首要的和决定的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