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吉姆老爷》是英国小说家康拉德的代表作,小说的主人公吉姆是个道德理想主义者,穷其一生追求完美的道德境界和荣誉。在他第一次作为大副随“帕特那号”护送一批朝圣者时,不幸发生了海难,此时本该是吉姆实现其道德理想的一次绝好机会,然而由于一时怯懦,在经过思想斗争后,他随其他船员一起弃船逃生了。他也由此背负起渎职和背信弃义的耻辱,尽管事后他勇敢地承担起责任,独自去面对法庭的审判,然而这次经历却给他的荣誉留下了永远的污点。自此以后,他始终无法走出这种耻辱的阴影,而最终选择了死亡。  相似文献   

2.
在研究英国作家康拉德的著名小说《吉姆爷》中出现的隔离型悲剧模式后认为:文中的主人公吉姆的一生不只在为一个失误活着,为另一个失误去死,而是这场悲剧的英雄。对《吉姆爷》的隔离型情节结构进行分析,有助于更清楚地理解康拉德作品中浓郁的悲剧意识,以及其作品中悲剧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勇于承担的英雄精神。  相似文献   

3.
《圣经》是西方文学创作的一个源泉,也是康拉德写作的灵感来源。《吉姆爷》一书中,康拉德从原罪主题、赎罪主题以及新生主题三个方面对圣经原型进行了阐释和创新。通过重现圣经的原罪故事,康拉德展示了人类的罪恶也突出了他对人性的关注和理解,他没有仅仅停留在接收惩罚这个层面上,而是把主题上升到勇于接受苦难,积极面对生活的精神层面,认...  相似文献   

4.
英国著名作家约瑟夫·康拉德早期作品多以殖民地为背景,主要讲述男性故事,而对女性人物重视不足,因此他曾一度被认为歧视女性,有"厌女症"。文章试图打破男性作家的创作与女权主义解读的二元对立,从后殖民和女性批评的视角分析康拉德第一本小说中的女性角色,通过这些分析得出结论,康拉德是一位具有强烈女性意识的作家。  相似文献   

5.
康拉德被公认为是承上启下的伟大小说家。本文试从作品主题、印象主义和象征主义等四个方面对康拉德《黑暗之心》的现代主义特征进行分析,以挖掘康拉德作品的现实意义。20世纪现代主义小说的一个普遍主题是对人类自我精神世界进行剖析,康拉德无疑启发了后人的思路,成为现代主义小说的先驱。  相似文献   

6.
康拉德小说的悲剧性以及悲剧韵味一直以来是国内专家学者研究的重点,本文作者在深入研究康拉德海洋小说后认为:悲剧性并不是这些作品的唯一标签。本文以康拉德海洋作品中的代表作:《"水仙号"上的黑水手》、《影阴线》为例深入剖析乐观主义这一主题以及小说作者的乐观态度。  相似文献   

7.
英文小说krdJim是康拉德的长篇小说代表作之一,被视为“英国小说史上的一座丰碑”。小说成功地塑造了Jim这个文学人物形象,通过众多叙述者的叙述,呈现了Jim如何实现其英雄梦想。LordJim是一部典型的文学叙事作品,在分析其叙事结构时,发现小说中的聚焦者的叙述声音中都或多或少地传导出了严重的殖民主义的话语。  相似文献   

8.
刘铮 《新智慧》2007,(9):49-50
在华尔街的股评圈里,吉姆·克莱默绝对是个高危险系数的“大嘴巴”。 他开办了The Street.com的网站,教授大家怎样投资。他出书,主持电台、电视节目,经常把华尔街及对冲基金行业的各种灰色地带一一数落出来。[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文学作品中历来有很多让人津津乐道的"傻瓜"形象,文章即是通过对《傻瓜吉姆佩尔》与《阿Q正传》中的两个"傻瓜"形象吉姆佩尔和阿Q的比较,意在发掘人物身上的丰富内涵,以此突出辛格与鲁迅两位作家不同的精神特性。  相似文献   

10.
以小说《围城》中基本颜色词"黑/白"构成的词(组)或短语为语料,以认知语言学的隐转喻及认知语法为理论框架,分析了该小说颜色词"黑/白"语义拓展和句法特征。颜色词"黑/白"通过语义拓展形成众多不同语义的背后,是隐喻、转喻和隐转喻这三种普遍的认知机制在起作用,而认知语法理论中的语义凸显和扫描方式为颜色词"黑/白"所表现出来的不同句法功能提供了理据。  相似文献   

11.
流浪汉小说是一种常见的文学表现形式.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流浪汉小说的经典代表作,它生动地描述了主人公哈克与逃跑黑奴吉姆在密西西比河上的流浪经历,以孩子的所见所闻来揭示一个客观真实的现实世界,强烈批判了种族主义制度.本文拟将其主题与流浪汉小说这一创作风格结合进行分析,为研究这部小说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2.
流浪汉小说是一种常见的文学表现形式。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是美国流浪汉小说的经典代表作,它生动地描述了主人公哈克与逃跑黑奴吉姆在密西西比河上的流浪经历,以孩子的所见所闻来揭示一个客观真实的现实世界,强烈批判了种族主义制度。本文拟将其主题与流浪汉小说这一创作风格结合进行分析,为研究这部小说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马克.吐温的《哈克贝利.芬历险记》描述了渴望自由的哈克与黑人伙伴吉姆沿密西西比河历险而获得成长的经历。旅程中,哈克因为该不该揭发逃跑的吉姆而处于矛盾中。最终,他的善良的本性占了上风,选择了保护吉姆。论文从哈克的出走的动机、困惑、引路人、认识等方面分析了哈克从对黑人的歧视到与吉姆交朋友,并下定决心保护吉姆的转变,从天真到认识社会现实的改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郁达夫小说的创作个性、艺术风格与日本自然主义文学运动特别是“私小说”之间的关系。由于生活时代、个人遭遇、本身气质、学习环境与“五四”文学革命等原因,郁达夫接受了日本“私小说”。它具体表现在汲取“私小说”以身边事为题材,艺术地再现自我,具有强烈的“自叙”色彩;不着眼于外部事件的描写,而重在刻画心境,具有强烈的抒情格调。但两者在本质上有着很大的不同,日本“私小说”回避现实矛盾、脱离社会生活,而郁达夫小说中个人痛苦的诉说,概括了社会的痛苦,他加入了反帝反封建的时代大合唱。  相似文献   

15.
冯梦龙是明代著名的文学家。他在文学史上的主要贡献是对通俗文学的整理、编撰和创作。《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简称“三言”)是他编辑出版的通俗短篇小说集的代表作。“三言”总计120篇小说,约150万字,在内容上可分为五类:即反映男女恋爱婚姻的言情小说,揭露朝廷忠奸斗争的政治小说,歌颂清官的公案小说,描写工商业者生活的商贾小说,富有浪漫色彩的神话小说。由于冯梦龙出生在当时繁华富庶的工商业城市苏州,熟悉市民生活,所以“三言”中便有着浓厚的市民的商业意识。在“三言”的120篇小说中,有50多篇与商人的生活有关。这50多篇小说,或者展现了某些商人刻苦  相似文献   

16.
F·司各特·菲茨杰拉德的代表作《了不起的盖茨比》是一部伟大的象征主义作品。在这部小说中,菲茨杰拉德运用了大量颜色词来作为一种象征主义手法对小说主题进行阐释,使小说中的意象与主题相契合,成功地描述了小说主人公盖茨比的美国梦的破灭及其悲惨命运。本文试图分析颜色词的象征意义以及它们表现小说主题的方式。  相似文献   

17.
柳永词的创作为词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但其俗词却历来受人诟病,被排斥在主流文学之外。其实他词的俗,既不同于花间派的艳冶,也不同于一般文人的俚俗,而是表现了对女性的极大的人道主义关怀,一洗前代词中对女性的亵弄,表现出对女性的爱慕和敬仰,塑造出了众多的与传统士大夫笔下听天由命的女性迥异的、敢爱敢恨的、令人敬佩的女性形象,为女性在词的内容中开拓了一片新的展现空间。  相似文献   

18.
钟嵘《诗品》认为,曹植的诗歌"体被文质"。在他看来,曹植的诗歌蕴含着积极的情感内容和华茂的词采,文质兼备。曹植诗歌中的"质",内涵为语言的自然浅近和内容的刚健素朴,表现主要有以下两点:一是曹植诗歌语言源出风雅,不失直白深刻;二是曹植始终以建功立业为根本,诗歌内容质朴感人。  相似文献   

19.
巴金以一种极端的情绪宣泄心中的革命热情,表达对黑暗的控诉与对光明的呼唤。作品凝结着"家"的情结,他也成为了一个"家"的守望者。《家》继续了《红楼梦》的大家庭崩溃的主题,进一步揭示了"家"的破败,《憩园》和《寒夜》是《家》的续篇,老姚和汪文宣就是觉慧出走后的两个选择,都昭示新"家"的成立与夭折,他的小说表现了封建大家庭的崩溃,新型家庭的建立与夭折的历史。他像一个虔诚的教徒,翘首期盼着理想的社会秩序,守望着家的乐园。  相似文献   

20.
《追风筝的人》是美籍阿富汗裔作家胡塞尼的处女作,在小说中哈桑一直处于受害者地位,但却是不可缺少的人物形象。本文运用他者理论,分析小说中哈桑的"他者"语境和身份,对哈桑在该处境下的悲剧命运进行解读,并剖析了胡塞尼作为美籍阿富汗裔的"我者"身份追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