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1 毫秒
1.
推动资源型城市绿色经济发展对经济增长转型、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通过构建计量模型, 基于非估计参数对资源型城市的绿色经济效率进行研究分析发现: 从绿色经济发展状况来看, 大部分的资源型城市绿色经济效率处于中上游阶段; 从绿色经济的发展可以知道各地区绿色经济水平不均衡, 中部地区绿色经济效率水平较低, 而东、西部地区的绿色经济效率水平相对较高。因此, 需要通过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要素自由流动, 加快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发展转型。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41个地级以上城市为研究对象, 收集整理 2000~2017 年面板数据。 通过随机前沿模型构建包含资本、 劳动力和土地三要素投入的生产前沿函数, 测算各时期的城市经济效率。 实证结果显示: 土地投入对城市经济产出未产生正向作用; 长三角地区城市经济效率整体呈现上升趋势, 但城市间、 省域间具有较大差异, 地区内发展存在不平衡性; 能源消耗、 产业结构优化度和基础设施均有利于提高城市经济效率; 政府对经济活动的干预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经济效率水平的提高; 外商直接投资对提高经济效率未产生显著作用。  相似文献   

3.
京津冀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治理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污染, 政府正在不断增加京津冀环境污染治理投资, 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效率问题引发了专家学者与管理当局的广泛关注。 本文运用EBM 超效率模型对京津冀的环境治理投资效率水平进行系统地分析, 研究结果显示, 京津冀地区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效率呈逐年递减趋势, 其纯技术效率总体上不高, 规模效率一直在下降, 总体效率较低。 然后分析了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效率的影响因素, 发现科技水平、 资金管理水平和环境政策对京津冀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效率有着不同的影响, 并做了具体的分析, 结果显示, 科技水平越高、 资金管理越完善、 环境政策越合理、 环保产业自身发展水平越高, 京津冀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效率值就越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将生态效率分解为3个组成部分, 即销售利润率、总资本周转率和可持续杠杆率,以此来确定企业生态效率的价值驱动因素。选择京津冀地区重化工企业为研究对象, 基于价值驱动对企业主要污染物——SO2(排放) 效率进行定量分析和预测。研究发现: (1) 当企业的可持续杠杆率较低时,较高的经济效益并不能弥补其较低的生态效率; (2) 不同企业污染物的排放(生态) 效率与经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水平息息相关, 生态效率较高的企业具有资产回报率升高的潜力; (3) 万元总资产的污染物(So2) 排放量的年下降率在临界值t =tδ =0.0476 以下时, 污染物(SO2) 排放量逐年递增, 反之则逐年递减; (4) 通过对2018~2050年企业的环境负荷预测, 发现当企业的单位总资产SO2 排放量不变时, 实际SO2 排放量与总资产同步增长。因此, 单位总资产SO2排放量, 即可持续杠杆率指标, 有必要保持一定的年下降率, 这一指标是重化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价值驱动因素。  相似文献   

5.
基于物质流分析的京津冀区域物质代谢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研究运用物质流分析方法,以京津冀地区作为研究对象,构建区域物质代谢分析指标,实证分析了京津冀地区2005~2012年间的物质代谢规模、强度、效率。结果表明:(1)京津冀物质代谢规模呈上升趋势,河北省物质代谢规模明显大于北京和天津;(2)河北和天津物质代谢强度呈上升趋势,北京市物质代谢强度呈下降趋势,且整体上低于河北和天津;(3)京津冀物质生产力2012年相比2005年分别提高了114.63%、74.8%和14.28%,环境效率分别提高了17548%、86.65%、7.21%。研究结果可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也为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 2007~2017 年 “一带一路” 国内沿线18 个省市的面板数据为基础, 利用DEA 模型测算各地区基础设施投资效率, 并建立空间杜宾模型, 对软、 硬基础设施投资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发现: (1) 基础设施投资效率区域差异较大, 综合效率呈现东部>西北>东北>西南的特征, 各区域整体投资效率均有所提升但区域差异缩小的趋势不明显; (2) 基础设施投资纯技术效率对综合效率的贡献程度大于规模效率, 管理、 技术水平等方面的提升相比基础设施规模的优化配置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更大; (3) 资本投入依然是驱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主力, 软、 硬基础设施投资对经济增长都具有正向推动作用, 后者对经济增长的直接拉动作用高于前者; (4) 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本地经济增长可以带动相邻地区经济增长。 此外, 还发现交通运输能力同样存在正向空间溢出效应, 但本地经济增长受外地交通运输水平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在 “经济新常态” 的背景下, 电子商务迅猛发展, 极大地推动了物流产业的快速增长,物流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促进物流产业与经济协调发展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 基于此背景, 本文构建物流产业效率测度指标体系, 利用DEA 测度物流产业效率, 以协同学原理建立物流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协同发展模型, 并以全国21 个节点城市 2007~2016 年物流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的面板数据进行实证研究。 研究结果表明: 各节点城市物流产业效率与经济增长整体协同发展趋势缓慢,但总体呈上升趋势; 区域间存在较大差异, 尚处于协同度较低的发展阶段。 本文对这一现象进行成因分析, 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八大国家中心城市为研究对象,基于区位熵和 Malmquist 指数测算其金融集聚和经济效率,运用系统GMM和面板回归实证检验其金融集聚与经济效率关系。结果表明:整体上金融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纯技术效率、规模效率和技术进步均有显著促进效应;各城市金融集聚均对规模效率有显著促进效应,对全要素生产率及其他分解指数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得出以市场化为改革核心、加强金融供给侧改革、“脱虚向实”、推进创新驱动和扩大金融开放等建议。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DEA-Tobit 两阶段模型: (1) 运用修正的DEA 方法和ArcGIS测度了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中98 个地级市(直辖市) 的财政环保支出效率; (2) 运用Tobit回归模型分析了影响环保支出效率的因素, 其中重点关注财政分权对环保支出效率的影响。本文发现长江经济带: (1)财政分权有利于环保支出效率提高; (2) 环保支出效率普遍偏低且存在地域差别, 上游和下游城市效率均低于中游城市; (3) 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的提高能够促进环保支出效率的提高; (4) 城镇化进程的推进会导致环保支出效率的降低。针对实证分析结果, 本文最后提出了几点提高环保支出效率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理论层面分析了中国式分权对地方政府工业污染治理的影响, 并通过构建同时考虑外部环境和异质性前沿面的四阶段Window-DEA 模型, 实证考察了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 (1) 未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干扰前, 我国工业污染治理效率呈现 “东>西>中” 的基本格局, 且效率逐年增长; (2) 剔除环境因素和随机干扰后, 各省市工业污染治理效率整体偏低, 且逐年递减; (3) 财政分权与地区腐败对工业污染治理效率有负面影响; (4) 信息化水平能够提升工业污染治理效率, 对外开放度不利于工业污染治理效率的提升。 最后针对实证结果, 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中国人工智能上市公司的面板数据, 采用随机前沿分析方法构建超越对数生产函数模型, 实证测度了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技术效率及其影响因素。 研究发现: (1) 人工智能企业技术效率保持了缓慢的增长态势, 技术效率水平还比较低下, 存在较大的增长空间; (2) 人工智能企业技术效率的变动存在显著的差异, 但这种差距有进一步缩小的趋势; (3) 税收负担和获利能力不足对人工智能企业技术效率起到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政府补贴对人工智能企业技术效率的作用效果尚不理想; (4) 资本结构、 运营能力和企业规模均对提升人工智能企业技术效率产生了积极影响。 最后, 本文提出了促进中国人工智能企业技术效率提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为了研究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质量之间的相互作用, 分析了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之 间的关系, 构建了技术进步和经济增长质量的测度指标体系, 借鉴容量耦合概念从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 角度建立了耦合协调度模型, 以京津冀区域为例, 对技术进步与经济增长质量两个子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 状态进行测度。 研究结果表明: 京津冀区域耦合协调度整体处于勉强协调发展类型以上, 技术进步与经济 增长质量存在时空差异, 从时间分布上看, 京津冀区域耦合协调度呈现逐年上升趋势, 从空间分布上看, 北京的协调度明显高于天津, 天津的协调度明显高于河北, 三省市之间存在不协调、 不平衡的现象。 本文 在此基础上提出提升京津冀区域协调度和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具体政策建议, 为我国区域协调发展和经济高 质量发展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基于PSR (压力— — —状态— — —响应) 模型构建了城市创业环境评价模型, 运用熵权法计算各指标权重, 以中国 4 个直辖市北京、 天津、 上海、 重庆为对象, 运用压力指数、 状态指数、 响应指数和综合指数对创业环境进行综合评价, 并提出优化创业环境的举措。 研究显示: 我国四大直辖市的创业环境排名为北京、 上海、 天津和重庆,2012 年以来各城市创业环境综合指数均有较大提升, 城市之间创业环境差距有增大趋势; 在压力指数上,4 个直辖市整体相差不大, 天津发展速度最快; 在状态指数上, 北京最好, 重庆最差, 上海和天津基本一致; 在响应指数上, 北京最好, 上海次之, 天津第 3, 重庆第 4,4 个直辖市均呈快速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本文基于 1996~2017 年京津冀产业碳排放面板数据, 采用脱钩模型分析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的同步关系, 运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 (LMDI) 分解分析模型探究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 研究表明: 1996~2017 年京津冀产业能源碳排放平均年增长率 3.50%, 增加主要由河北拉动, 工业、 民用和交通部门是碳排放主要部门; 京津冀三地产业能源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脱钩关系由弱脱钩转变为强脱钩关系;碳排放强度和能源消耗强度的降低是碳排放的两个主要抑制因素, 并且抑制作用逐年增强, 经济强度因素对碳排放有正向影响, 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对京津冀碳排放影响程度较小。 因此, 可以从严控高能耗产业、 增加技术投入、 借助经济杠杆、 提高环境补偿等方面着手京津冀减排。  相似文献   

15.
提高生产效率是铁路参与市场竞争,服务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应用DEA方法测量铁路近12年的生产效率,在第二阶段将铁路技术经济因素分类降维并进行基于熵权的模糊物元处理,并在第三阶段通过Tobit模型对影响生产效率的技术经济因素予以识别.研究表明:(1)我国铁路总体生产效率较低,规模无效率是主要原因,但总体效率呈逐年增长趋势;(2)分类的4个技术经济因素呈逐年增强的趋势;(3)分类的3个技术经济因素和生产效率关联性显著,技术进步对生产效率的提高具有明显的正向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运用GMM 动态效应模型实证分析了不同产业集聚对城市经济质量的差异性影响。 结果显示: 整体上, 异质性产业集聚及其协同发展均有利于提高城市经济质量, 且制造业集聚与城市效率之间表现为 “U” 型关系; 从区域层面看, 制造业集聚均能够提高城市经济效率, 但中游地区表现不明显, 而生产性服务业及二者的协同作用则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 即前者对经济效率的促进作用在下游地区最强, 其次是中游地区, 在上游地区则产生了明显的抑制作用, 而两业协同集聚仅在下游地区能够显著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这也从侧面反映出两业协同集聚效应的发挥不能仅依赖于单一产业的推动发展, 更需要二者之间的相互配合。 因此, 各地区应结合自身发展特点, 采取差异化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7.
本文依据相关理论构建城市集聚测度模型,对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的集聚度进行了测算,并使用传统差异系数研究了京津冀地区内部主要城市间的集聚差异,利用区域特定差异指数判断了京津冀地区空间差异的方向,通过多元回归模型对城市集聚影响要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结论为:京津冀地区主要城市近10年来的城市集聚程度总体上呈增长趋势,城市间集聚程 度差异明显;中心城市与中心城市外围地区的差异增大,沿海城市与内陆城市差异不明显;出口贸易、固定资产投资及第三产业对城市集聚水平影响显著,是影响城市集聚的重要因素,也是导致城市间集聚加剧的重要直接驱动力。  相似文献   

18.
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前提是区域内各单元发展差异逐渐缩小,因此探究区域经济发展的差异问题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首先应用熵权法连续测算了京津冀13个城市2001~2014年经济发展实力综合得分。在此基础上,将指数分析方法和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相结合,将时间尺度和空间尺度相结合,全面探究了京津冀13个城市区域经济差异的演变过程。结果表明,京津冀地区经过10几年的发展,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已基本显现,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具备良好的条件,但仍然需要从基础设施、发展优势、空间布局等方面入手,促进京津冀区域经济更快更好发展。  相似文献   

19.
马骁 《工业技术经济》2019,38(5):121-126
本文构建了区域经济协同发展指标体系, 运用复合系统协同度模型测度了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的有序度和协同度, 对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趋势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 北京区域经济协同有序度较高, 天津和河北区域经济协同有序度较低; 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度经历了先上升、 后下降、 再上升的过程, 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关系不稳定, 协同效应不明显, 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建立了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模型(SV-TVP-VAR),以京津冀地区为研究对象,分析了不同时期新兴产业发展对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以及就业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1)新常态时期新兴产业的发展对京津冀经济状况的影响程度大于在全球经济危机时期和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的影响程度,但在大部分时期新兴产业的发展都只会对京津冀的经济状况产生负向效应;(2)如果经济增长是首要经济目标,天津应该加强新兴产业的发展,如果就业是首要经济目标,河北应该加强新兴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