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福生 《技术经济》2000,19(8):40-42
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过程中 ,如何理解和落实“抓大放小”方针 ,尤其是在对国有大型企业举足轻重地位已经取得了共识的情况下 ,如何正确看待小企业的地位和作用 ,进一步加快国有小企业的改革和发展 ,促进地方经济的增长 ,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大而现实的课题。一、海南省国有小工业企业的现状海南省市、县国有工业企业 2 77家 (不包括农垦和省属国有小工业企业 ) ,截止 1997年底 ,资产总额 9.7亿元 ,负债总额 7亿元 ,资产负债率 72 .3% ;资不抵债企业 52家 ,亏损企业 182家 (包括 87家长期停产企业 ) ,亏损面为 65.7% ,1997年亏损 4 165…  相似文献   

2.
再振三明工业雄风,关键在于工业经济总量的增长。三明市是国有企业集中的地区,为数不少的大中型企业,在全市乃至全省都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因此,增强国有企业经济实力,从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推进生产总量增长,是再振三明工业雄风的重要举措。 一、以国有大中型企业为龙头,组建一批颇具实  相似文献   

3.
据国家经贸委副主任陈清泰最近透露,决策层对国企改革要抓关键的少数,推进大公司、大集团的发展。因为全国工业企业40多万户,其中国有工业企业7.2万户,只要抓住国有最大的500家企业或是500-1000家,就抓住了国民经济的大头。全国500家最大的工业企业,户数只占0.7%,它们的资产总值却占整个国有工业企业的37%,销售收入占46%,利税占63%。因此,我们抓国有企业,就是要抓关键的少数,而且企业的结构应  相似文献   

4.
本文试图在劳动过程理论框架下对一家国有重型工业企业的生产模式“入厂包工”——其运作方式、出现和发展过程进行分析,揭示经济全球化下跨国劳动过程的兴起与社会主义市场转型下国企改革这两组结构性力量推动下,国有企业生产模式变迁的实践逻辑,并探索中国国有工业企业将自身纳入以“灵活积累”为特征的新自由主义全球化的地方性实践.本文发现,国有工业企业生产模式的变迁是在“跨国劳动过程下的生产重组”与“车间政治下的劳动力置换”两种逻辑的共同推动下进行的.如果说西方工业企业是通过“空间调整”的策略完成从“福特-凯恩斯主义”向灵活积累的转变,那么国有工业企业则是通过直接转变生产模式而将自身纳入了以灵活积累为核心的全球生产体系.  相似文献   

5.
过度负债问题是压在国有企业背上的一个沉重包袱。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是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中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西安市共有599户国有工业企业,其中中央企业152户,占25.38%,省属企业65户,占10.85%,市属企业382户,占63.77%。在市属382户国有工业企业中,市级(不包括区、县)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120户。下面以这120户企业为对象,分析国有企业的资产负债结构、特点及形成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不合理的主要原因,探讨国有企业债务重组的基本思路与对策。一、企业资产负债结构与特点1994年,西安市进行了全市国有企业清产核资工作。…  相似文献   

6.
作者根据第二次经济普查数据,研究了我国国有与非国有工业企业生产效率差异。OLS方法估计结果表明,国有与非国有工业企业生产效率差异从1995年的100%~400%,下降到2008年的17%~36%,随机前沿方法估计结果表明,国有与非国有工业企业技术无效率差异从1995年的22%~57%,下降到2008年的9%~21%,且国有工业企业技术效率仅比非国有工业企业低2.1%~6.3%,这表明国有工业企业的生产效率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但国有企业生产效率的提高主要依赖其规模和垄断优势,在竞争性行业国有工业企业生产效率仍然低于非国有工业企业10%以上。  相似文献   

7.
国有企业是低效率的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的效益明显改善。一些学者认为,国有企业效益的改善主要源于国有企业的垄断地位而不是效率的提高。本文分别考察了竞争性和垄断性行业国有工业企业的效率表现,得出如下结论:在竞争性行业中,国有工业企业与非国有工业企业在财务效率和技术效率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在垄断行业中,国有工业企业具有较高的技术效率,并不断保持着较快的技术进步速率。因此,所有制对于企业微观效率的影响并不显著,近年来我国国有企业经营绩效的改善是以国有企业微观效率的提高为坚实基础的,认为国有企业效率低,利润主要来源于垄断的看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相似文献   

8.
努力降低负债率促进国有大中型企业健康发展□沈玉秀“人多、债高、负担重”,是长期困扰国有企业发展的重要原因,特别是债务负担重是影响国有企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此,下大力降低国有资产负债率是搞好国有企业的关键问题。一、当前国有企业的负债情况国有工业企业过度...  相似文献   

9.
中央实施“抓大放小”’的战略方针,国有大型企业改革成为理论研究和政策指导的重点。那么,占全国国有企业个数九成以上,工业产值四成以上的国有中小企业怎么放,如何搞活,正是我们基层实际工作者极为关心的实践问题。一、充分认识搞活中小企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第一,国有中小企业面临的困难和它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要求着国有中小企业必须站在改革的前列。其理由之一:国有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不可忽视的方面军,以江苏为例,1995年全省独立核算的国有工业企业中,中小企业为4041家,占全部国有工业企业总数的93%,完成工业总产值…  相似文献   

10.
采购集中管理:国有工业企业物资供应管理的有效模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联辉 《经济师》2000,(7):26-27
国有工业企业效益不佳,亏损严重,陷入困境。其中,一个突出问题就是产品成本居高不下,难以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压力,因此挖潜增效目前已成为国有工业企业应该着重解决的热点、难点问题之一。据国家有关部门提供的调查信息,如果我国14900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年采购成本降低2-3个百分点,就可增加收益约500亿元,相当于1997年国有企业实际利润的总和,比1998年国有和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实现的利润还多。山东潍坊亚星集团在物资采购上推行购销比价管理,近5年来就为企业节约成本7092万元。山东铝业公司也以自己的努力力证明了这一点,1998年就在…  相似文献   

11.
搞活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我们已经进行13年了,也做了放权让利、承包经营、税制改革和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等一系列改革尝试。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国有企业的问题和困难日益突出。吉林省作为老工业基地,国有经济占经济总量的比重高达78%,而国有企业亏损面约占30%(指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一万户),大中型企业接近50%—60%,国有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缺乏活力、困难重重、资金严重短缺、资本负债率高、产品销路不畅、规模不经济等等。  相似文献   

12.
对搞活国有企业的几点看法陈锡瑶,徐伟红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我国国有企业亏损问题已成为人们普遍关注的热点。据统计,在全国37.8万个工业企业中,大中型企业有2万余家,其中国有企业约1.4万家,国有大中型企业在国民经济中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的产业重组是新一轮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战略性任务,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指明了国有企业战略性调整的方向,规划了国有企业合理科学的布局蓝图。 要对国有企业实行大规模战略性重组,首先要搞清国有企业重组的难点和问题。从荆州市的国有企业来看,当前主要存在以下难点和问题: 1、现有部分中小企业历史包袱沉重,难以维持简单再生产。荆州市有50家企业资产负债高达100%以上;同时,人员包袱沉重,平均测算一名在岗工人要养活1-2名退休和企业内退职工;加上近年市场紧缩,导致许多企业经营状况日趋恶化,如沙市区属14家国有工业企业全部处于停产半停产状态。  相似文献   

14.
康玉林  王晖 《经济论坛》1998,(17):26-27
编者按:最近,河北省统计局对全省3209家国有工业企业1997年和1998年一季度的改制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企业改制意识明显增强,改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作者认为,要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促使国有企业尽快走出困境,健康发展,还需要...  相似文献   

15.
厦门特区建设15年间,其国有工业产值增长23倍,增长速度是同期福建省国有工业增长速度的4倍,国有企业创造的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43%。1995年,在全国国有企业亏损面高达40%的情况下,厦门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基本实现无亏损。1996年1至11月份,厦门再次成为全国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盈亏相抵还有盈余的两个城市之一。事实证明,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厦门已基本上摸索出加快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成功之路。抓源头:选领路人与其它经济特区一样,在创办初期,厦门的国有企业家底薄、发展缓慢。“办好特区国有企业,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厦门特区的决策者们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在国有企业发展相对滞缓的同时,厦门特区三资企业飞速发展,短短十几年间,三资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比重猛增到73%,“四分天下有其三”!比较国有企业与三资企业发展上的差距,人们发现,除了内部机制和外部环境外,厂长、经理在企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抓企业先抓一把手,扭亏先扭领头人。”厦门市委、市政府在  相似文献   

16.
佟新 《开放时代》2008,(5):61-76
本文以四家国有工业企业为研究样本,分析了转制后国有工业企业存在的简单控制型劳动关系。这种劳动关系表现为企业目标已经转变为绩效目标,国有企业劳动关系主体等级化,经营管理者与国家保持着紧密的联系,得到其政治与经济的双重庇护,并具有绝对支配权;技术人员有明确的市场优势,却是个体化和碎片化的;技术工人虽享有传统国有企业的保护,但却呈现老龄化趋势,后继乏人;而大量低价非正规劳动力的使用使等级化的用工模式达到极端。简单控制型的劳动关系与非正规劳动力市场有着重要的依存关系,它有效地瓦解了工会的作用,并使固定工以及劳务工们在市场中碎片化。  相似文献   

17.
一揽子嫁接外资的得与失──对福建泉州市37家国有中小型企业嫁接外资的分析与思考陈永泉福建泉州37家市属国有工业企业全部作价折股,与香港某公司合资组建成一家股份有限公司,于1992年9月16日挂牌营业。这是一次旨在对成批国有企业进行综合调整改造、彻底快...  相似文献   

18.
一江门市直有预算内国有工业企业40家,其中大中型企业31家。这批企业在市直经济发展中居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们拥有的固定资产净值、工业总产值、上缴税利均占市直工业的2/3左右,职工占市直企业近四成;搞好搞活这批企业,对市直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各项事业的提高,都具有重大意义。去年以来,同各地工业一样,这批企业受国家政策调整和市场物价上涨等因素的影响。生产经营中碰到的困  相似文献   

19.
我国国有小企业曾经对我国经济的增长发挥过重要作用,以1995年为例,国有小企业的就业人员占到国有企业职工总数的29.5%,实现的工业增加值占到全部国有企业工业增加值 的19.8%,其实现的销售税金及附加则占到13.9%,国有小企业对大中型企业的配套协作、对地方政府开辟独立财源方面也举足轻重。但是国有小企业在近年也存在着各种困难。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利润转移和企业再生产能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本文目的在于分析我国国有企业利润转移与企业资金状况的联系及其与企业再生产能力的关系。分析所用资料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国有企业改革与效率”课题组1990年在四川、江苏、吉林、山西四省抽样调查的769家国有工业企业1980—1989年数据;行文必要处在脚注中引用国家统计局统计或其他部门和地方的调查资料以作佐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