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大量全球性商业特别是跨国企业进驻中国市场.为扩展商圈范围,提升企业竞争力,跨国商业企业往往选择那些有优势的区位,以达到策略的可实施性与目标的可实现性.文章基于零售商业区位理论,对沃尔玛超市进驻浙江省金华市进行微区位选择与竞争力分析.研究发现,沃尔玛超市的区位选择具有远角区位或紧邻远角区位的优势,具备较好的顾客可视性、易接近性与区域展示性;与金华市其他购物中心相比,沃尔玛超市的区位集聚力强,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但沃尔玛超市要进一步扩张商圈范围,提高市场占有率,还必须对区位选择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改进,克服公交线路方面的障碍,摆脱地下停车场的限制,并进一步增强顾客的可视性.  相似文献   

2.
零售业全面对外开放后,外资零售企业在我国加速发展.本文以外资零售企业在长三角16个城市的区位选择行为作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外资零售企业区位选择行为的基本特征、影响区位选择的因素,并运用panel-data技术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2004-2009年间地区宏观经济水平、地区消费力、商业环境、对外开放度是影响外资零售企业在长三角地区区位选择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张闯 《财贸经济》2006,(8):59-65
本文应用35个中国跨区域经营的零售企业和23个在中国市场跨区域经营的跨国零售企业店铺布局的调查数据对中外零售企业在中国市场的跨区域扩张战略进行了比较研究.研究结论表明,中外零售企业都选择了大型超市和超市作为跨区域扩张的主导业态,而本土企业的业态组合更加复杂;本土企业的市场覆盖率高于跨国企业,但其店铺网络呈现出"广泛覆盖,局部密集"的特征;跨国企业在跨区域扩张过程中的战略布局意图比本土企业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4.
试论外资零售企业的优势及入世后中国零售业的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敏 《财贸研究》2002,13(3):85-86
<正> 中国加入WTO,意味着中国商业的国家政策保护壁垒将逐步解除,巨大的市场空间和消费潜力犹如磁石吸引着众多国外零售企业。目前世界50强零售企业已有70%登陆中国,中国零售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一、外资零售企业的实力分析 1.外资零售业规模大,实力强,跨国经营经验丰富 外资零售企业拥有雄厚的资本实力,经营规模大。如沃尔玛,目前已在世界1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  相似文献   

5.
中国百强连锁企业区域分布与区域扩张战略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对百强连锁企业总部和店铺布局的考察,对中国连锁企业的跨区域扩张战略进行了初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连锁企业跨区域扩张正处于初级阶段,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是连锁企业及其店铺分布最密集的地区;连锁企业市场选择主要考虑城市市场环境、城市市场竞争和人力资源可获性、城市区位条件,以及城市市场的消费能力等因素;企业在跨区域扩张时主要采取由近及远、密集布局、逐步推进与重点进入、点面结合的店铺布局战略。  相似文献   

6.
《现代商业》2005,(10):37-40
中国传统零售企业的现状 组织化程度低:行政区割、数量繁多和分散经营.中国商业零售企业在计划经济时代是为满足当地居民生活服务的,因此有较强烈的地区属地限制,由于区域格局,中国商业企业规模都比较小,少有跨区域经营的企业,更谈不上全国性的大型商业企业,以致于形成了大量分散经营的小型零售企业和店铺群.  相似文献   

7.
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区位选择决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文章采用1997~2014年间的中国企业海外并购交易微观数据,实证分析了资本市场发展水平、税收以及区域经济一体化等因素对企业海外并购区位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发达的资本市场以及与中国建立区域经济一体化制度安排是中国企业海外并购区位决策的重要因素。另外,较高的税率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东道国(地区)的被选概率。  相似文献   

8.
姚琼 《商业研究》2005,(15):34-36
跨国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并取得成功,是外部环境因素推动和内在竞争优势驱使的共同结果。外部环境因素包括跨国零售企业本国和中国零售市场的状况,是跨国零售企业进入中国市场并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更重要的是,跨国零售企业具有的战略管理优势、流程管理优势和商业业态优势,是其在中国零售市场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随着中国零售市场的全面开放,在未来一段时期内,跨国零售企业发展趋势将表现为积极开展并购、构建全球采购中心和进军西部。  相似文献   

9.
跨国零售企业中国市场营运模式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纵观跨国零售企业中国市场的营销运作,显现出创新的竞争作为和卓越的竞争成效,因而有必要关注跨国零售企业中国市场营销个性的差异,尤其需要研究其营销共性的特征,将其营销运作模式进行对比分析,提炼核心能力的基本框架,把握核心能力关键所在,探索零售企业核心能力与行业竞争态势、目标市场竞争环境、以及总体竞争趋势的关联度,寻求我国零售企业跨入国际市场参与竞争的借鉴之路。  相似文献   

10.
田祖海  高明 《商业时代》2006,(24):35-36
跨国并购活动在我国日益活跃,而且跨国公司并购目标的选择有明显的区域集中化趋势,跨国并购活动主要集中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的跨国并购活动相对较少。这一特点将会对我国区域经济的平衡发展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本文从跨国并购对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的角度,分析了跨国并购对区域资本形成、制度变迁、中介机构及企业发展的影响,并指出中西部地区要改善自身的投资环境,扩大跨国并购的引入。  相似文献   

11.
于淼 《商业研究》2005,(10):162-165
长期的“重工轻商”遏制了我国商业物流的发展。在我国加入WTO以后,跨国零售、批发公司进入国内市场,给我国的民族商业企业以巨大的生存压力,同时,其先进的物流管理理论也值得我们学习与研究。我们要结合企业成功的案例从物流、物流管理、供应链几个方面对物流前沿理论加以探讨,从而获得具有实践意义的经验和结论。  相似文献   

12.
Internationalization is a critical task for online retailers, yet the question of how and in which order online retailers choose foreign markets has not been investigated. Based on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institutional theory, the authors identify, test and explain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foreign market selection behavior of European online retailers. Following a dynamic, path-dependent view of the market selection process over time, the hypotheses are tested using a longitudinal database containing observations of the foreign market selection behavior of 140 online retailers in Europe, accounting for 825 market entries over 15 years. The use of a rank-ordered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allows the observation of how different attributes contribute to overall evaluations of the attractiveness of chosen markets, assuming that online retailers attempt to maximize the utility of markets for their specific interests, in dependence of the observed factor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market size, rule of law, and local market knowledge, as well as a common language and the logistics performance of a target country have a positive effect on the likelihood of selecting a target country. Although the internet is said to reduce the impact of distance, both cultural and geographic distance as well as added geographic distance still show a negative impact on the selection of foreign markets by online retailers.  相似文献   

13.
大型零售商向供应商收取通道费所引发的工商之间关系紧张的情况,已经成了我国经济生活中的热点问题。我国的零售发展史相对短得多,因此相对于西方零售业,发展资本不足的问题更体现得淋漓尽致,这就使得我国的大型连锁零售商很看重短期内的盈利,并选择将盈利模式建立在通道费利润的基础上。本文分析了过度收取通道费的危害,并在分析借鉴国外对此问题规制的基础上,提出了我国解决这一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存在问题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忠 《中国市场》2009,(41):28-30
随着中国电子商务外部环境的逐步改善,中小企业电子商务也步入务实发展的阶段。为了全面深入地了解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的现状,在对国内外著名调查机构和大型电子商务企业有关调查数据进行研究的基础上,本文对中国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作了相关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零售业保护期的结束,我国零售业将处于一种前所未有过的竞争态势之中。零售业的彻底对外开放,关系着我国整体零售行业的发展。我们应看到外商的进入,对我国零售行业既是一种挑战,也是一种机遇。我国零售业如何面对这种对外资零售业全面放开的现实,去迎接挑战,本文结合我国目前最大的零售商"联华超市"的经营发展状况,与第二大洋巨头"家乐福"进行具体比较,以获启示。  相似文献   

16.
地方政府对外商直接投资区位选择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方政府是如何影响FDI区位选择的?对此问题的研究是FDI区位理论的一个基本空白点。以博弈论为分析框架,以豪特林模型为基础,对地方政府与外商投资者进行博弈分析。分析结果表明,和外资优惠政策相比,声誉效应也许是解释外商直接投资分布的地区性差异因素中一个被忽略的更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近期发生的外资零售业“价签门”事件为背景,深度分析零售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条件下“逆向选择”引起的外资零售商价格欺诈行为的理论必然性;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政府、零售商、消费者三方互动的不完全信息博弈模型,分析零售商价格欺诈行为的发生条件。分析结果表明,首先,竞争市场中的零售商不可能对消费者采取严重欺诈行为;其次,严格的政府市场监管确实能有效杜绝零售商欺诈行为;最后依据零售商价格欺诈决策条件,政府可以制定全方位的价格监管体系并有针对性的实施价格欺诈防范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中外商会发展的比较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商会是市场经济中代表同行企业利益的民间团体,其发育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发达国家在商会发展方面已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国商会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温州商会,但是它与发达国家的商会仍有较大差距。对中外商会的发展情况进行比较,采取相应措施,可以从整体上推动我国商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我国29个省市2003-2008年的面板数据,实证研究了商业FDI对我国本土制造业的影响。在对外资商业影响本土制造业的路径进行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构建了两类指标反映外资商业的不同影响渠道,并按地区类别进行分组检验,考察了本土企业的吸收能力和内资企业的技术差距对溢出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外资商业对我国本土制造业的影响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通过对本土商业企业的竞争示范效应促进了东、中部地区制造业的发展,对西部地区当地制造业发展的影响则主要是通过人员流动效应实现的;实证结果还表明,企业的吸收能力越强,技术差距越小,越有利于外资商业正向作用的发挥。  相似文献   

20.
张仲芳 《商业研究》2007,(7):118-121
2004年底,我国取消了对外商投资商业企业在地域、股权和数量等方面的限制,中国零售业全面对外资开放。随着跨国零售集团的大举进入,我国零售企业面临严峻的挑战。所以,必须考察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零售业的发展趋势,从中比较分析中外零售业的竞争优势、劣势,从而采取适当的对策来提升我国零售业的国际竞争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