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在不确定性冲击下统筹经济发展和金融安全是助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重要保障。本文运用TVP-FAVAR-DMA模型和高维因子模型测度了我国金融形势指数以及经济和金融不确定性指数,并构建QVAR模型实证分析了经济金融不确定性对经济发展和金融周期的影响机制以及财政货币政策的调控效应。研究发现,我国经济和金融不确定性呈现出既交叉共振又局部独立运行的复杂勾稽关系,经济和金融不确定性对实体经济和金融市场造成了负向冲击,冲击程度随着不确定性等级的上升而提高,极端情况下会带来系统性风险。货币和财政政策对产出和金融市场的调控有效性随着经济金融不确定性级别的提升而渐次递减,在极端情况下短期几乎失效。财政政策在应对经济不确定性对实体经济的负向冲击方面更加有效,货币政策在应对金融不确定性对金融市场的负向冲击方面更加有效。因此,要构建前瞻性的不确定性预警系统,做到动态监测、准确识别、精准调控。  相似文献   

2.
收入不确定性、资产配置与货币政策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不确定性怎样影响中国宏观经济?货币政策如何应对?本文将异质性收入和流动性约束引入标准的新凯恩斯框架,定量研究了收入不确定性的宏观效应及多种货币政策规则的稳定作用。理论分析表明,收入不确定性上升时,家庭会预防性地增持流动性资产,并对生产性风险资本的供给产生挤出效应,最终导致总需求变弱、经济下滑。基于贝叶斯结构估计,本文发现:收入不确定性冲击是产出和投资波动的重要驱动力,因而是理解经济形势不确定下中国经济周期的重要维度。动态分析表明,与数量型规则相比,以利率为工具的价格型规则由于直接影响资本市场价格而具有更好的稳定效果。本文为经济不确定性下的货币政策研究提供了一个新视角。  相似文献   

3.
在双轨利率体系下,本文旨在研究货币政策在不确定性冲击下的传导效率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通过测量中国宏观不确定性,采用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对不确定性冲击下货币政策传导效率及其对经济活动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同时,从理论角度通过将双轨制利率体系特征和随机波动率冲击纳入动态随机一般均衡模型,对实证结果进行深入阐释。研究结果显示,宏观不确定性的增加将导致产出和价格水平显著下降,促使货币当局采取积极的货币政策,表现为货币市场利率的下降。与此相比,金融市场的存款利率和贷款利率的响应较小,且具有一定滞后性。通过预测误差方差分解,揭示了宏观不确定性冲击对经济衰退的重要贡献。此外,对隐性存贷款利率管制的放松将促使货币政策传导更加畅通,显著削弱了不确定性冲击的影响。总体而言,理论模型成功解释了实证分析的结果,表明货币政策利率传导不完全会导致不确定性冲击对经济周期波动的放大效应。本研究为完善中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以及提升市场化利率传导效率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14~2019年中国的信用债为样本,研究经济政策不确定性对债券违约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越高,信用债违约的可能性越大,并且上述效应在风险承担能力弱的发行主体中以及外部融资市场不发达时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高时,公司外部融资能力和经营业绩均显著下降,从而债券违约的可能性增加。本文从宏观外部环境的角度出发,发现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是影响债券违约的重要因素,这有助于投资者理解近年来愈发频繁的债券违约现象。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了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微观企业会计信息质量的影响。本文研究发现,货币政策不确定性能够促使企业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且该现象在盈利的公司中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高质量的会计信息能够缓解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上市公司信贷融资和投资效率的不利影响。本文的研究表明,加强货币政策的平稳性与一致性对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同时,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能够显著增强企业抵御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带来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6.
本文采用贝叶斯结构向量自回归模型,利用2003—2016年中国宏观经济变量和煤炭与石油价格不确定性的季度数据考察了能源价格不确定性增加对中国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能源价格不确定性是影响中国经济波动的重要因素之一,它能够解释我国1075%的实际国内生产总值波动。同时,能源价格不确定性增加不仅会直接抑制中国的产出水平,而且还会通过降低固定资产投资来间接降低产出水平。高能源依赖度省份受到的抑制效应大于低能源依赖度省份。对此,中国政府会采取扩张的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来应对能源价格不确定性增加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本文提出,重视能源价格波动的风险冲击,降低传统能源消费依赖度,是规避能源价格不确定性冲击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货币政策对中国主权债务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在样本期间内有两次大幅度的跃升。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上升跟全球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有关,但本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这两个原因对中国的主权债务风险也有影响。扩张性货币政策冲击显著加大了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但降低了主权债务风险,而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本文的发现支持中国人民银行在全球金融风险较高的情况下,采取更加审慎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8.
虚拟经济的自我膨胀机制及创造GDP的特殊方式,决定了货币政策冲击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不对称影响。运用S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这种不对称效应的存在。货币政策是决定美国虚拟经济兴衰的直接变量。因此,从长期看,美国要恢复实体经济,实现"再工业化"就不能仅仅通过货币政策来调整经济,必须考虑到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不对称影响,从结构性政策入手来调整美国经济。  相似文献   

9.
本文综述了当前国内外关于货币政策成本传导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构建了符合中国经济特征的新凯恩斯主义DSGE模型。该分析框架不仅能较好地避免卢卡斯批评和政策的动态不一致性等问题,同时在经济预测和政策评价方面也较传统计量模型更具可靠性。研究发现,紧缩性货币政策在长期会使通胀率下降,而对于产出的长期影响则是中性的。这表明在当前中国经济中,紧缩性货币政策是控制通货膨胀的有效手段。然而,成本传导机制本身存在很大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增加了央行实施货币政策所得到结果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0.
虚拟经济的自我膨胀机制及创造GDP的特殊方式决定了货币政策冲击对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不对称影响。本文运用SVAR模型和脉冲响应函数对美国货币政策冲击的影响进行了实证检验,结果证实了这种不对称效应的存在。货币政策被证实是决定美国虚拟经济兴衰的直接变量。考虑货币政策对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的非对称影响,不但是美国能否"再工业化",从而恢复工业化经济的关键因素,也对中国解决目前融资领域的"避实就虚"倾向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