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财政金融   5篇
工业经济   1篇
经济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本文研究了银行竞争程度的变动对制造业上市公司融资约束大小的影响。本文将我国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建立多元回归模型验证银行竞争形势的加剧是否会影响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本文认为制造业A股上市公司面临显著的融资约束,而且银行竞争与企业所面临的融资约束之间呈现U型关系,即随着银行竞争的加剧,融资约束呈现先放松后收紧的趋势。  相似文献   
2.
本文研究了区域货币的使用对区域贸易一体化的影响。实证研究验证了作者关于区域货币的频繁使用与区域内贸易合作具有"U型"关系的理论假说。与使用区域外主要国际货币相比,使用本区域货币进行交易,初期将增加区域贸易交易和结算的成本,对区域贸易合作产生不利影响;但是当区域货币使用达到一定规模之后,就会对区域贸易一体化产生明显促进作用。这说明,在货币区域化过程中,需要增强区域内国家之间的政策协调,加大区域内货币使用的广度和深度,避免其初期对区域经济贸易合作产生不利影响,从而在实现货币区域化的同时也促进区域贸易一体化。本文研究成果对当今中国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和人民币国际化道路选择具有重大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何青  钱宗鑫  刘伟 《金融研究》2018,454(4):53-70
本文综合考虑机构个体风险、联动和传染效应、波动和不稳定性以及流动性与信用等风险因素,采用主成分分析分位数回归法(PCQR)构造出可以全面反映实体经济运行情况的系统性金融风险指数,并对系统性风险影响实体经济的传导途径进行了探究。实证结果表明,该指数能较为准确、有效地预测未来宏观经济冲击的分布情形。系统性金融风险主要通过信贷这一渠道传导至实体部门,进而对宏观经济产生负面影响。依据本文构建的指数,当前中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处于中高位,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保持信贷的稳健,是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本研究利用中国宏观经济指标构建了基于贝叶斯估计的混合频率向量自回归模型(MF-BVAR),并对该模型预测中国宏观经济运行情况的效果进行了检验。本文模型在允许多变量、不同频数据共存的条件下提高了模型估计的自由度,从而实现高精度预测。实证结果显示,在对宏观经济管理部门所关注的核心经济变量CPI、RPI和GDP等进行预测时,MF-BVAR模型相对于目前广泛应用的同频向量自回归模型和MIDAS模型,预测精度都有显著改善。本文亦发现房地产投资对于模型预测能力的重要作用,从样本外预测的角度佐证了房地产部门对于中国宏观经济的重要影响。本文也验证了中国股票市场表现不能对预测宏观经济运行提供额外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货币政策对中国主权债务风险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中国的系统性金融风险在样本期间内有两次大幅度的跃升。系统性金融风险的上升跟全球金融危机的传染机制有关,但本国货币政策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这两个原因对中国的主权债务风险也有影响。扩张性货币政策冲击显著加大了中国系统性金融风险但降低了主权债务风险,而对实体经济影响有限。本文的发现支持中国人民银行在全球金融风险较高的情况下,采取更加审慎的货币政策。  相似文献   
6.
王芳  甘静芸  钱宗鑫  何青 《金融研究》2016,430(4):34-49
本文采用门限误差修正模型,将外汇市场2010年11月至2015年11月期间在岸与离岸人民币汇率联动关系划分到两个区制。作者发现:⑴当在岸-离岸汇差小于门限值时,市场处于“均衡区制”,在岸汇率对离岸汇率具有引导作用,市场自我调节机制重建长期均衡关系速度较快。⑵当在岸-离岸汇差大于门限值时,市场处于“偏离区制”,离岸汇率呈现均值回归特征,在岸市场呈现“追涨杀跌”特征,人民币汇率失衡严重。在岸市场的投机性使汇差进一步扩大,通过市场机制重建长期均衡关系需要的时间更长。⑶若中央银行以维持外汇市场“均衡区制”作为汇率政策目标,有效推动“偏离区制”向“均衡区制”回归,则可引导市场预期,使市场自我调节机制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7.
钱宗鑫  王芳  孙挺 《金融研究》2021,489(3):58-76
本文利用2004-2016年的季度数据构建金融周期综合指数,用以描述金融市场景气程度;使用SV-TVP-VAR模型,围绕金融周期对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金融周期对房地产价格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时变性特征:2008年以前金融市场繁荣对房价有稳定推升作用,2008年后该影响持续弱化;与之类似,实体经济对房价的影响同样自2008年起逐渐减小。这意味着,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的过程中,我国房地产价格对经济金融冲击的敏感度已经大幅下降,金融扩张可能难以再通过房地产市场有效带动实体经济的繁荣,相反,其反而可能导致银行贷款不良率的攀升,在金融系统内积累系统性风险。我国针对房地产的宏观调控政策不仅对控制贷款不良率的提高体现出积极作用,而且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产出及房价的随机波动率均呈显著下降趋势,风险得到有效控制。未来应更加重视房地产市场调控在宏观审慎政策框架中的重要地位,遏制房地产金融化泡沫化势头,防范房地产市场引发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8.
本文构建以货币政策变量、股票价格变量和宏观经济变量为基础且同时施加有短期和长期约束的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将货币政策与股票市场的当期关系纳入分析,利用1997—2015年的数据,实证检验了我国货币政策和股票市场间的交互作用及其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实证结果表明,现阶段我国货币政策冲击对股票市场没有显著影响,但股票价格冲击在2005年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之后对我国的产出、M2供应及通货膨胀影响的显著性均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9.
为了更好地解释2020年以来中国股票市场与其他主要股票市场间的金融传染问题,本文采用内生状态转移的马尔可夫区制转移向量自回归模型作为统一分析框架,讨论了中国股票市场和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股票市场间的金融传染特征,并为研究中国股票市场金融传染渠道提供了典型事实和经验证据。模型估计结果表明,相较于美国、法国、日本,中国股票市场是金融传染的接受者。中国股票市场与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日本股票市场间存在着随状态大幅改变的同时性市场联动关系。当经济从不确定性较低的状态转移到不确定性高的状态时,同时性的市场联动变得更加剧烈。本文结论与金融传染病理论的预测相符,而且表明金融传染主要渠道会随经济状态的改变而改变。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