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沈毅 《开放时代》2007,(4):88-104
“仁”、“义”、“礼”的儒家思想之“大传统”,与日常生活中的“关系”、“人情”、“面子”之“小传统”有着某种内在的衔接性与紧张性。就“差序格局”而言,人伦“关系”网络以“仁”作为最高价值理念,其中以工具性资源为主的“人情”实践本质上即为“义”“利”混合的施报过程,以象征性资源为主的“面子”实践则具有比较明显的依“礼”行事之形式主义的“正名”特征,从而形成了工具差序性特殊主义之“人情”实践与象征和合性普遍主义之“面子”实践的糅合。而在个人主义文化中,则可以比较清晰地区分为特殊主义之“情感性关系”与普遍主义之“工具性关系”的不同关系类型。  相似文献   

2.
象构成易的本质和灵魂。象在易中具有多层面的复杂而微妙的内涵。 象为易之始源性范畴。把握“易之象”,不能借助概念思维,而必须借助“象思维”。 卦爻辞只是通向把握“易之象”的桥梁,还不是“易之象”的本质显示。“形象之象”、“卦爻之象”、“先天之象”乃是深入“易之象”必经阶段。“易之象”具有“本来如此”之性,为万物之始源,成万物之根本。作为“先天之象”的“易之象”,就是“太极”或“道”。“象思维”的“生生”,就是“象的流动与转化”,就是使思维不断“开窍”。在概念思维方式占主导地位之后,“象思维”受到日益严重的“遮蔽”。“开窍”就是“祛蔽”,就是“反朴归真”,回到思维之源的“象思维”。“易之象”的终极,“太极”或“道”,其根底都系于“无”。“象思维”的“生生”,也完全系于“无”。只有回归到“无”的境界,才能杜绝一切僵化和异化的根苗。把握“易之道”有赖于天才和功夫。“象思”的路径,是不分主客,即“天人合一”、“天人合德”之思。所谓“功夫,并不是“技术性”的,而是灵悟与提高境界。具有“无”性的“太极”或“道”,作为最高境界,乃是不可实证的实在。物欲的无限膨胀,使人精神走向“傻瓜化”,生活走向“动物化”。应当注意易之道在提高人们精神境界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中国股票市场在改革开放后的十几年来,已经暴露出越来越多的严重问题。本来理论上是“上市融资”,但在中国股市早己演变为”股权分裂”下的”上市圈钱”,而错误的“国有股减持”,“全流通方案”迟迟无定论,“高市盈率论”、“MBO”、”ODH、OFH”,独立董事的尴尬,战略投资者的变味,“增发”演变为肆无忌惮的明抢豪夺……  相似文献   

4.
“園(园)”是风景园林学科的“元概念”之一。 现有对“園”的解释主要基于“囗”与“袁”组合的象形认 知,却存在谬误,且未能触及其本质。训诂是传统小学中 用来对汉字进行追本溯源的方法,将训诂学用于厘清“園 (园)”最为原始的音、形、义及其后世流变,揭示“園” 源于“圓”“圜”,最初是与“祀天”功能相关的“自然空 间”。从殷商至战国,“袁”逐渐代替“圓”“圜”中的 “員”“睘”讹为“園”,继承并扩大其字义。简化字“园” 亦有与“祀天”相关的“圓”“圜”的渊源,隐含了古人宇宙 观、时空观的传承。“天人合一”“人与天调”始终是“園 (园)”的基本内涵,是当今风景园林之“元”。  相似文献   

5.
在荀子“义分则和”的理念中,“和”、“义”直接继承了孔、孟思想,而“分”主要基于社会现实的考虑。与孔孟以“敬与让”言“礼”不同,荀子则主要以“分”言“礼”。荀子的“分”有四个层面意蕴:何为“分”、为何“分”、如何“分”、向何“分”;“和”则贯穿于其中。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荀子的“义分则和”思想具有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6.
数学课堂教学通过五个转变得到有效实现:教学目标由“教什么”向“学生获得什么”转变;教学设计从立足“教”向立足“学”转变;教学实施从注重“结果”向注重“过程”转变;教学效果从关注“外在变化”向关注“内在发展”转变;教学评价从“一元评价”向“多元评价”转变。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基于连续性、稳定性等“多性”目标,阐释“时度效”的内涵与特征,并在理清“时“”度”和“效”之间逻辑关联和相依关系的基础上,科学筛选“时度效”表征变量,重点刻画“时度效”表征变量与经济基本面变量的动态走势和波动特征。结果表明:第一“,时度效”内涵极为丰富“,时”“度”和“效”之间虽然存在一定外在“冲突”表象,但多数情形下三者之间呈现“一致”属性。第二,“时“”度”和“效”之间既存在逻辑先导关联,也存在因果相依关系。第三“,时度效”表征变量的动态走势,很好地拟合和预测了货币政策当期松紧状态与未来调控取向,政府应根据经济中长期调控需求和短期目标侧重,兼顾“跨周期”和“逆周期”政策调控效果,完善货币政策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8.
“80年代”是怎样被“重构”的?—若干相关论作简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一段被符号化了的特殊时期,“80年代”正在陷入一场多方合谋的书写竞赛,事关“80年代”本来面目的许多重要问题正在被肆意改写和重构,其肇因皆在于对这一思想史上特殊时段的思想主线有意无意的背离。“80年代”的中心问题是“如何避免‘文革’的重演?”而中心论题则是“反封建”。整个“80年代”文化思潮的演变环节依次是“反‘文革’”,“反封建”,“反传统”,再往后才是所谓“文化热”,而贯穿各个环节的中心线索是对“文革”的反思。“启蒙”是整个“80年代”的基本属性,从“反‘文革’”到“反封建”到“反传统”,全都是在“启蒙”:因此,整个“80年代”都属于“新启蒙”时代。  相似文献   

9.
杨明  丘杉  刘毅  钱林霞 《新经济》2014,(10):28-33
一、“三圈一带”海洋经济合作开发内涵和战略目标 “一圈一带”中的“三圈”即“粤港澳海洋绎济合作圈”、“粤闽台海洋经济合作阁”和“粤桂琼海洋经济合作圈”,“‘带”即广东“蓝色经济带”。  相似文献   

10.
一、按揭的涵义、特征 按揭一词来源于英文mortgage.在英国的法律体系中,mortgage一词是由mort和gage组成,Mort源于拉语mortu.,其基本的含义是”永久,永远”,而gage的含义为”质押。担保”.中国大陆所称的”按揭”据称是从我国香港地区传人大陆的,它是英文”mortgage”广东话的谐音。另外有学者认为;在中国古代。?”按”,有抵押的意思,从字面上分析,按与抑都有”压住不动”的意思,即将一定的物从其他物种分离出来并为特定的债权作担保。”揭”的来源则是mortgage的后半部分”gage”的音译,故将mortgage译为按揭。  相似文献   

11.
文化视点 2009年底,新版《党的建设辞典》出版,书名依旧很具官方色彩,但词条中却收录了大量生动新鲜的新词、热词:如“网络反腐”、“权力寻租”、“红色资源”、“竞争上岗”、“党内和谐”、“党务公开”、“党群联合致富体”、“党员联系户制度”、“两新组织”、“阳光公选”、“跑官要官”、“带病提拔”等。  相似文献   

12.
田天沐 《新经济》2015,(2):122-123
从公共关系的角度阐述高校师生关系的正确方向,“师德”是高校教师主体“爱心思想”的内在体现,“服务”是高校教师主体“爱心行动”的外在显示,“师德”是高校教师群体“内求团结”的和谐标准,“服务”是高校教师群体“外求发展”的和谐检验,“师德”与“服务”是教师用爱心连接学生的桥梁,亦是高校师生关系的正确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朱盈锟 《新经济》2006,(10):28-29
松发陶瓷先后被评为“潮州市优秀民营企业”“广东省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名牌产品企业”、“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广东省著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被国务院指定为“国务院用瓷”制造商。  相似文献   

14.
陈立胜 《开放时代》2022,(6):107-123+8
阳明学“身家之私”“身家之累”“心安是家”“友道第一”“孔孟在家出家”这一系列“家”观念的提出,是由其“一体不容已”之仁学终极情怀而来。“一体不容已”宛若基督宗教之圣灵,成为绾接心学讲学活动所构成的性命共同体的纽带。被此“圣灵”所感动者“自不容已”地要突破“身家之私”的限囿,并与“同志”结为一“会”、一“孔氏家”、一“道”“学”“政”三位一体的性命共同体。这一系列“家”观念不仅为近现代中国“革”家之“命”的革命意识形态提供了“材料”和“凭借”,而且也为后者做足了“主题”上的铺垫工作,而“西方的冲击”则让这两者之间的连续性呈现出“断裂性”。揭示阳明学“家”哲学的现代效应,既有助于厘清近现代家庭革命思潮的内源性因素,也对进一步探索在现代性中究竟应当如何安顿儒学的“家”情怀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保稳促调”、“转型升级”是眼下最热门的话题,然而从何入手?“牛鼻子”又在哪里?因为“一果多因”,答案也许很多,但还是常说的“创新是永恒的话题”。因此,本期“特别报道”首选“技术创新、技术改造”作为扎实应对、迎难而上的“从长计议”。  相似文献   

16.
“系统论”原理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运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系统论”原理,优化企业组织结构,完成“元素效应”向“群体效应”;“间式反应”向“链式反应”;“各自为政”向“一盘棋”运作的转化。理顺、协调各系统间相互关系,实现关联机制的“一体化”;通盘运作的“立体化”;流程体系的“整体化”。加强“危机管理”,建立必要的防范应对措施,一旦发生危机,积极应对,变“危机”为“契机”。  相似文献   

17.
中庸是本体论与方法论的统一。“诚”是哲学本体论意义上的“中庸”达到“与天地参”的境界的要求。从本体论意义上讲,要实现“中庸”就需要“正己”,需要“诚之”,“诚”的终极目标仍然直抵“极高明而道中庸”这个最高的哲学境界。“过犹不及”是“中庸”思想的一般方法论。在实际的操作中要实现“中庸”即“执两用中”离不开“权”,即依据时间、地点、事物存在与发展的客观条件与态势来审时度势,权衡轻重与利弊。  相似文献   

18.
"循环经济"与"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深入而全面地论述了“循环经济”与“以人为本”的关联——“以人为本”是“循环经济”的价值取向和观念指导,“循环经济”是对“以人为本”的积极应答和有效实践。没有“以人为本”的催动和指导,不可能有“循环经济”的成熟和繁荣;没有“循环经济”的实施运作,“以人为本”也得不到真正全面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郑健壮 《技术经济》2005,24(12):17-20
集群竞争力是基于集群内企业“协专业化”和集群“协演化”基础之上的“网络能力”和“联合竞争优势”。基于“资源观”理论,本文认为“社会资本”的实质就是资源的“整合能力”,它通过影响集群内部企业的“协专业化”而实现集群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20.
从企业理论的发展史来考察,经济学中企业理论的发展,经历了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以及演化经济学等三个阶段.从中国“道”哲学来观察,企业理论的三个发展阶段,经历了一个由注重“阳”——“有形”资源和“实体资本”,进而发展为注重“阴”——“无形”资源和“虚拟资本”的阶段,最后达到“有形”资源与“无形”资源相结合,“实体资本”与“虚拟资本”相结合,强调“阴阳和合”的历史演进过程,最终显示了把企业中“有形”资源、“实体资本”与“无形”资源、“虚拟资本”结合起来分析考察的趋势,这充分体现了老子“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的哲学现,也越来越接近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的本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