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挪用公款罪是一种常见经济类犯罪,对于挪用公款罪的诸多问题理论界一直存在争议,在经济犯罪形式多元化今天,深入探讨剖析此罪的意义尤为重大.本文以该罪的构成要件为主要研究对象,尝试提出自己的见解,以解决在挪用公款罪适用中所存在的问题,并对挪用公款罪的既遂标准进行了简要的概述.  相似文献   

2.
挪用公款给个人使用的,构成挪用公款罪。但是对于挪用公款供其他单位使用的性质如何界定观点不一,是属于单位之间违法拆借资金的违规行为,还是应认定为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对于挪用公款罪的准确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商》2015,(6)
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的性质与认定在我国司法理论与实践中一直存在较大的争议,这一问题直接影响到挪而未用和挪用公款供单位使用等问题的处理。归个人使用属于挪用公款罪的主观要件,挪用公款罪的成立并不需要客观的使用行为,其中对于具体用途的规定不仅是主观要件,同时也是定罪要素,归个人使用的本质为归个人擅自支配,挪用公款供单位使用是挪用公款罪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会计犯罪现象层出不穷。会计犯罪是经济领域中比较严重的侵犯国家经济秩序的经济犯罪,它涉及范围比较广,严重影响了我国社会主义的经济秩序,因此对其刑法规制非常必要。笔者先从典型的会计贪污罪和隐匿、故意销毁资料罪和挪用公款罪的构成方面来剖析会计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5.
2006年10月16日,中国南方航空集团原财务部部长陈利民因涉嫌挪用、贪污、受贿等罪,接受广州市中级法院公开庭审。据检察机关指控,从2001年8月至2005年7月案发,陈利民利用职务之便,收受贿赂5367万元、贪污公款1200多万元、挪用公款11.9亿元。一同接受法庭审理的还有南航集团原副总经理彭安发(涉嫌挪用公款)、原汉唐证券有限责任公司广州总部负责人韩晓军(涉嫌单位行贿)。该案成为广州有史以来最大的一起受贿及挪用公款案件。  相似文献   

6.
马凯 《商》2014,(42):249-249
一、非法集资相关犯罪之间的界限(一)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1、正确理解“公众”一词本罪要求吸收的存款是“公众存款”,也就是这些资金的原始所有者是不特定的人群。公众与人数并无对应关系,不能以存款的人数多少来衡量存款对象是否是“公众”。概念实用性极差,让执法者和守法者均感到无所适从。对于社会上的不特定成员知晓行为人有吸收存款的行为,往往是行为人主动发布公告、四处宣扬,或者要求他人为其游说,如果不存在事实上的散播吸收存款的信息的行为,那么行为人的集资行为就难一说是非法集资,更谈不上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了。  相似文献   

7.
累犯概述 累犯的含义。累犯,是指被判处一定刑罚的犯罪人,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赦免以后,在法定期限内又犯一定之罪的情况。作为量刑情节,累犯是一种特定的再次犯罪的事实:作为量刑对象,累犯是指特定的累犯人。累犯从法律规定上分为两种。一种是一般累犯:是指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赫免以后,五年之内又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情形。一般累犯成立必须具备的条件:前罪和后罪必须都是故意犯罪。如果前罪和后罪有一个是过失犯罪,或者前后两罪都是过失犯罪,不能构成累犯;前罪所判处的刑罚和后罪应当判处的刑罚都是有期徒刑以上的刑罚;后罪必须发生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赫免以后五年之内。  相似文献   

8.
关于"归个人使用"的具体用途应否作为挪用公款罪的构成要件之一,理论界存在不同的看法。本文从四个方面分析了具体用途不应作为挪用公款罪的必备构成要件的理由,以期有助于促进对该罪的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
一、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客观特征对于本罪的客观特征,理论界素有争议,主要表现在持有型犯罪论和不作为犯罪论之间的分歧。争执的焦点集中在对本人不能说明来源合法的行为性质的认定上。持有型犯罪论者认为: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是一种持有型犯罪,其客观方面的表现是行为人持有超过合法收入的  相似文献   

10.
运输毒品罪是司法实践中高发的一种毒品犯罪,其对公众健康造成了巨大的侵害或威胁。成立运输毒品罪不需要特定目的和认识到毒品的具体种类等"品质",只要主观上明知是毒品即可。不仅直接故意可以构成运输毒品罪,间接故意也可以构成。运输毒品罪的既遂一般以到达目的地说为主,在特殊情况下以起运说为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1.
谷兵案发前系重庆市潼南县财政局党组成员、潼南县化工厂集资清退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副处级)。2002年9月至2007年2月,谷兵利用职务之便,挪用化工厂集资清退款340多万元炒股、炒房,涉嫌挪用公款罪,被检察机关查获入狱。近日,法院以挪用公款罪,判处谷兵有期徒刑8年。  相似文献   

12.
王国勤 《消费导刊》2009,(21):145-145
国家工作人离职后收受任职期间他人贪污公款如何定性?司法实践中存在分歧,主流观点认为构成贪污。本文认为此种行为虽然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但不构成贪污犯罪,并且也不构成我国刑法规定的其他罪,基于罪刑法定的刑事法治的基本原则,文章认为不应该对此种行为苛以刑罚。  相似文献   

13.
重大责任事故罪属于危害公共安全罪的一种,笔者在研究众多学者、专家成果的基础上,力图对本罪作一个系统的阐述。第一部分阐述了重大责任事故罪的概念,第二部分是关于本罪的犯罪构成。笔者结合通说,从犯罪主体、犯罪客体对本罪犯罪构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第三部分是关于本罪的认定。笔者介绍了本罪的性质,同时对司法认定提出了一定的界定原则。最后一部分是关于本罪的立法完善。结合关于犯罪构成的分析以及第三部分罪的认定分析,笔者从客观方面、犯罪主体、主观方面等提出了立法完善措施。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挪用公款案件日益成为职务犯罪中的高发案件。因此,加强对挪用公款案件研究,分析案件特点,透视发案原因,并提出相应预防对策愈显重要。笔者认为建立健全完善的货币资金控制制度,规范货币资金管理,是预防挪用公款犯罪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新型的犯罪,商业瞒骗走私罪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新型的罪之一。由于这一新型犯罪严重的侵害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需要对它进行研究,本文认为科学主义对于这一犯罪的生成起到了决定的作用,并且基于一种社区效应需要对此罪进行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6.
2004年6月7日,泰安市中级人民法院对吴廷久受贿、挪用公款一案做出一审判决,认定吴廷久受贿50万余元,挪用公款600万元,犯受贿罪判处有期徒刑11年;犯挪用公款罪判处有期徒刑6年,合并执行有期徒刑16年。2004年8月19日,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维持原判。  相似文献   

17.
韩相珍 《商》2014,(24):216-216
在强迫交易罪中,暴力和威胁行为往往是比较常见的手段行为,对于暴力行为的程度应以轻伤为限,超过轻伤的范围则应按照侵犯人身权利的犯罪论处,暴力行为的对象只能是交易相对方本人,而不能是物。对于威胁行为,其程度不必有所限制,使相对人产生恐惧心理即可,与暴力行为不同的是,威胁行为的对象不仅仅是交易相对方本人,还可以是其他利害关系人。  相似文献   

18.
林淑蓉 《华商》2008,(7):67-68
合同诈骗罪是一种以合法合同为掩护、手段隐蔽、情况复杂的诈骗犯罪。当今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经济案件高发,合同诈骗案件占有相当高的比例,已成为目前刑事司法实践中的热点、难点。本文将结合各国的刑事立法和刑法理论,并从我国实践出发对该罪的犯罪对象作一些粗浅探讨,以期有助于司法实践中准确把握本罪的认定。  相似文献   

19.
《商》2016,(3)
新《公司法》对于公司注册资本调整之后,虚报注册资本罪又出现的一些新的变化,这也预示着虚报注册资本罪的历史阶段性。本文从公司登记制度、民营企业家生存环境、国外相关犯罪的比较去做出罪化分析。  相似文献   

20.
艾民 《商》2014,(15):132-133
刑事责任年龄是犯罪嫌疑人是否负刑事责任的重要条件之一,尤其是对于办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刑事责任年龄是影响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以及刑罚轻重的关键因素,因此在办理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刑事责任年龄应作为重要事实予以查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