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耕地外部效益评估的实现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快速城镇化进程中耕地损失的深层次动因之一是耕地的外部效益往往被忽视.研究耕地外部效益的评估,既可促进人们对耕地重要性的全面认识,又有助于运用经济手段等来实现耕地的更有效保护.要实现耕地外部效益的评估,其路径主要包括:界定耕地外部效益、选择评估方法、确定评估流程等.  相似文献   

2.
科技与中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黄寰 《生产力研究》2005,(9):122-123
本文总结了中国耕地资源现存的主要问题,并就科技对中国耕地资源可持续发展的作用进行了阐述,提出在耕地资源利用中有内部要素和外部条件之别,分析了在当今中国,科技的进步在外部条件上有更大的余地对耕地产生影响,提出实施生态农业,实现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  相似文献   

3.
面对日益严峻的耕地保护形势,守住基本农田这块真正的保命田显得尤为重要。运用外部效益理论、边际收益理论以及代价性损失和过度性损失理论,划分基本农田和建设用地两种用地类型,分析两种用地类型外部效益影响下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时基本农田配置的内在机理,据此提出相应的基本农田管制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山东省耕地利用效益的时空差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庞英  张绍江  陈志刚 《经济地理》2006,26(6):1037-1041,1046
文章尝试性地提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并以农业大省山东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揭示区域耕地利用效益的时空差异和特征,为制定提高区域耕地利用效益的对策、为国家制定耕地利用、保护和耕地整理、补偿政策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资源利用效益存在着巨大的时空差异;森林覆盖率、人均粮食产量、人力资本水平等8项指标是决定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的主要因素。主要结论或政策启示是:政府对耕地的保护政策、补偿政策,不仅要考虑耕地数量,更要考虑耕地利用效益状况,实行高效益高保护、高补偿。  相似文献   

5.
耕地是最重要的土地资源,其利用变化直接影响一个地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随着农村"三权分置"土地制度改革日益完善,耕地承包权和经营权在经营主体、经营规模、经营效益等方面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研究影响耕地利用率的关键因素,寻找合理利用耕地资源、提升耕地利用效率、实现区域耕地动态平衡和集约节约利用的办法,对推动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晓诗 《广东经济》2016,(11):67-73
在耕地单功能利用的传统开发利用模式下,都市区耕地所受到的胁迫越来越大.基于耕地多功能利用开发的现实需求与耕地多功能理论发展的需要,本文以广州市为例,通过构建耕地多功能价值评估指标体系,权衡地区耕地多功能价值,并在此基础上对区域耕地多功能进行协同分析、功能需求分析,最后得出广州市耕地多功能开发价值评估结果.研究表明:①广州市耕地多功能开发评价结果中,生产功能在开发地区数量上占主导地位;②增城市、南沙区、白云区、海珠区存在其耕地功能开发价值峰值,该耕地功能开发优势明显;③休闲文化功能对区域功能集成效益贡献最大;④地区耕地最优开发功能与耕地功能最优开发地区并不完全匹配,耕地开发功能的确定需要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7.
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耕地利用综合效益是衡量耕地生产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选取黑龙江省垦区为研究区,构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本研究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及协调度分析模型,定量计算和分析黑龙江省垦区1999—2008年耕地利用综合效益和系统协调度,并采用SPSS软件对耕地利用效益驱动力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999—2008年,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整体效益呈上升趋势,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变化呈现不同的变化态势。10年间耕地利用生态效益在小范围内反复波动,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呈较大波动增长趋势,并与垦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变化总体趋势基本一致。研究区耕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发展相对均衡,协调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地生产力、人均农业GDP、农业投资效益、人力资本水平以及生态质量等是影响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敏感因子。  相似文献   

8.
耕地流转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基于对周口市所辖乡镇15农户耕地流转情况的实地调查取得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鹿邑县耕地流转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效益方面,耕地流转增加了流转双方的经济收入;社会效益方面,主要包括劳动力转移效益,社会保障效益,小农经济效益和粮食安全效益;生态效益方面,耕地流转提高了物种多样性,有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但是流转耕地的地力容易受损,较长时间难以恢复.  相似文献   

9.
尹剑春 《生产力研究》2008,(14):154-157
文章运用文献综述的方法,多角度地探讨了赞助以及体育赞助的概念及内涵,同时指出体育赞助评估问题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多种评估方法以及影响体育赞助效益的因素,指出外部和内部因素是影响体育赞助效益的主要方面。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省东部垦区耕地利用效益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耕地利用效益是衡量耕地生产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它具有一定地域的时空分布特征。以黑龙江省东部垦区的宝泉岭、红兴隆、建三江、牡丹江4个农场群为研究区,选取18个具有代表性的指标,构建研究区的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和协调度模型,定量计算研究区1999—2008年10年耕地利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及其三者的协调度和耕地利用综合效益值,同时运用ArcGIS手段,对1999—2008年研究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特征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1999—2008年,研究区耕地利用效益呈现出不稳定的波动状态,且耕地利用综合效益始终受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及生态效益三者之间协调度的影响。研究区的耕地利用效益呈现出东北部和中部高、西北部和南部低的明显区域差异性特征。  相似文献   

11.
文章分析了湛江市农地利用现状,从农地利用效率、农地利用集约度和农地利用效益只个方面选取20个因子建立了农地利用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计算了湛江市1996-2006年的农地利用绩效指数,并与农地结构和农业种植结构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湛江市农地利用效率、利用集约度和利用效益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农地利用绩效呈明显增长态势,绩效指数从0.4439增长到0.8640;农地利用绩效与农地利用结构以及农业种植结构密切相关.文章最后提出了农业结构调整和提高农地利用绩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城乡交错地带耕地流失的机理分析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宋戈  王兰霞  宋玉玲 《经济地理》2002,22(4):448-450
受区位条件、土地级差收益和城市经济辐射的影响,多年以来城乡交错地带耕地被大量征占。特别是近10多年来,在市场的导向下,城乡交错地带耕地流失速度越来越快,造成了耕地资源不可逆转的流失,加剧了我国本已紧张的人地矛盾,本文针对我国城乡交错地带耕地流失的状况,分析了此地域耕地流失的机理,从制度、机制、法制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城乡交错地带耕地保护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农地股份合作社的产生有多重原因。基于效益原理,文章首先构建了农地股份合作社经营模式的效益分析框架,然后,通过湖南省光明村农地股份合作社的个案解析,对农地股份合作社的效益表现、效益成因以及效益约束进行了分析,并从效益视角探讨了农地股份合作社的机制优化与制度安排问题,得出结论:作为新时期农村土地经营制度发展的方向,农地股份合作社的成功依赖于一定的条件,因而并不适合在所有的地区推广,需要农民、合作社以及政府等多方主体的共同努力来创造适合农地股份合作社经营的条件,实现合作社经营的效益最大化与可持续。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中、西部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杨志荣  吴次芳  刘勇 《经济地理》2008,28(2):286-291
将农地非农化过程带给地方政府的效用划分为制度收益和发展收益,通过比较制度收益与发展收益对东、中、西部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以判别驱动地方政府推进农地非农化进程的主要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东、西部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表现为制度驱动型,制度收益对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大于发展收益,而中部地区农地非农化进程则表现为发展驱动型,发展收益对农地非农化进程的影响大于制度收益。中央政府要达到控管农地非农化进程的目标,必须进行制度创新以经济管理手段来约束东、西部地区地方政府违规谋取制度收益的行为,引导中部地区地方政府节约与集约利用非农用地。  相似文献   

15.
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前,要实现基本农田数量、质量并重管理,土地质量评价科技成果是其重要技术支撑之一。文章在介绍农用地分等定级工作进展及取得成果的基础上,重点分析了农用地分等定级成果在基本农田保护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沟、渠、田、林、路是上虞海涂区农田基本建设的主要内容,也是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重点。其中以排沟布局为重点,配合农艺措施,能加快土壤脱盐熟化。土质排沟、石砌排沟、水泥排沟各有特点,应根据资金投入、作物布局和自然条件选用,并取相应的断面、比降和间距;海涂种水稻以灌排沟相间布局为好,已脱盐的旱地可灌排合一,用水泥排沟抗旱;林带的生态效益已被海涂区各农场所认识,主干林带大多选用意杨,农田林网树种尚待研究;农田道路建设在农业产业化中的作用也日益明显。  相似文献   

17.
理性创业时代背景下,如何把握创业机会已成为创业者普遍关心的问题。选取34位创业者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文本挖掘和多案例匹配分析方法对创业机会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编码,探究创业行为背后的认知机制。研究发现,在机会发现或创造阶段,创业者通过反事实思维推动的创业警觉和创业拼凑两种途径形成创意,并经过新旧认知体系的排斥与趋同形成心智模型,以揭示创业机会发现或创造的认知机制;在机会评估阶段,创业者通过对风险—收益感觉与知觉的多轮反复交互,形成第一人称机会信念和第三人称机会评估,由此揭示创业机会评估的认知机制;在机会开发阶段,创业者形成机会开发内外两种机制,外在机制围绕“探索导向—商业模式创新—新企业成长”展开,内在机制围绕换位思考、效果推理等认知因素推动企业创新、资源获取展开。结论对丰富创业认知理论和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理性创业时代背景下,如何把握创业机会已成为创业者普遍关心的问题。选取34位创业者作为研究样本,运用文本挖掘和多案例匹配分析方法对创业机会发展过程进行分析、编码,探究创业行为背后的认知机制。研究发现,在机会发现或创造阶段,创业者通过反事实思维推动的创业警觉和创业拼凑两种途径形成创意,并经过新旧认知体系的排斥与趋同形成心智模型,以揭示创业机会发现或创造的认知机制;在机会评估阶段,创业者通过对风险—收益感觉与知觉的多轮反复交互,形成第一人称机会信念和第三人称机会评估,由此揭示创业机会评估的认知机制;在机会开发阶段,创业者形成机会开发内外两种机制,外在机制围绕“探索导向—商业模式创新—新企业成长”展开,内在机制围绕换位思考、效果推理等认知因素推动企业创新、资源获取展开。结论对丰富创业认知理论和管理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论农地的外部效益与补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地农用产生显著的外部效益.只有得到社会普遍的认知以及在经济上实现激励补偿才有助于农地的有效保护并持续供给.增进社会福利。本文详述了农地对全社会的外部效益.进而探讨了相应补偿的构想.最后提出了实施补偿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