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及驱动力分析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耕地利用综合效益是衡量耕地生产能力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选取黑龙江省垦区为研究区,构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本研究改进的功效系数法及协调度分析模型,定量计算和分析黑龙江省垦区1999—2008年耕地利用综合效益和系统协调度,并采用SPSS软件对耕地利用效益驱动力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1999—2008年,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整体效益呈上升趋势,且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变化呈现不同的变化态势。10年间耕地利用生态效益在小范围内反复波动,而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呈较大波动增长趋势,并与垦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变化总体趋势基本一致。研究区耕地利用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发展相对均衡,协调程度总体呈上升趋势。土地生产力、人均农业GDP、农业投资效益、人力资本水平以及生态质量等是影响黑龙江省垦区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的敏感因子。  相似文献   

2.
近50年湖南省耕地利用绩效时空分异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向云波  谢炳庚  郭湘 《经济地理》2015,35(2):169-177
从投入强度、利用程度、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5个方面,选取18个单项指标,构建耕地利用绩效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结合GIS和空间自相关技术,分析近50年湖南省耕地利用绩效时空分异特征。结果表明:11963—2009年湖南省耕地利用绩效呈现"缓慢下降—波动缓增—加速增长"的阶段性发展趋势,即1963—1977年处于缓慢下降阶段;1978—1999年表现为波动增长阶段;2000—2009年处于加速增长阶段。湖南省耕地利用绩效以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快速增长为主要特征,各子系统呈现不同的演变特征。2从空间分异规律看,2009年湖南省各县耕地利用绩效具有显著的区域差异性,呈现集簇分布的空间特征。耕地利用绩效较高水平县域多集中分布在长株潭和洞庭湖地区;大湘西地区多数县域耕地利用绩效处于低水平状态。3自然环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农业基础条件和区位条件是湖南省耕地利用绩效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耕地流转效益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基于对周口市所辖乡镇15农户耕地流转情况的实地调查取得数据,运用数理统计等方法对鹿邑县耕地流转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经济效益方面,耕地流转增加了流转双方的经济收入;社会效益方面,主要包括劳动力转移效益,社会保障效益,小农经济效益和粮食安全效益;生态效益方面,耕地流转提高了物种多样性,有利于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但是流转耕地的地力容易受损,较长时间难以恢复.  相似文献   

4.
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时空变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定量分析和评价煤炭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并确定其空间分布,为煤炭城市集约合理利用土地提供科学依据。以黑龙江省煤炭城市为例,以影响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的土地投入效益、土地利用效益、土地产出效益和土地生态效益为要素层,构建黑龙江省煤炭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最优组合赋权法确定指标权重,采取多目标综合评价法,对2002—2007年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黑龙江省煤炭城市6年间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呈上升趋势。土地投入效益、土地利用效益、土地产出效益和土地生态效益对土地利用综合效益影响存在一定的差异,土地利用协调度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土地利用协调度的下降将成为土地利用综合效益进一步增长的障碍。  相似文献   

5.
国有林场在保护和发展林业资源,发挥林业的多种功能和多种效益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有林场综合效益的逐步提高不但对林业的发展,而且对整个国家的国民经济都会有深远意义,所以要构建国有林场综合效益评价体系。文章以黑龙江省国有林场的地区性特征为主要研究对象,以黑龙江省国有林场综合效益为研究目标,在综合效益中包含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指标,作为一级指标层,同时,把上述三个指标继续分解成二级指标层及三级指标层,构成了整个黑龙江省国有林场综合效益评价体系,使黑龙江省国有林场综合效益的评价更具有理想效果。  相似文献   

6.
作为衡量土地资源利用可持续性的重要标度,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是近年来国内外城市土地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主要分析了安庆市迎江区土地利用效益各级评价指标,确立了土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由土地利用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以及生态效益3个一级指标和12个二级指标组成,由同层指标的相对重要度组成判断矩阵,并由判断矩阵计算被比较评价指标的相对权重.通过实例分析,发现采用层次分析法所得出的评价权重结果在实施效益评价中有较好的适用性.  相似文献   

7.
效益论与发展观的演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问题是人类社会的核心问题之一 ,人类发展观的演进过程就是人类对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三者关系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之间的关系是既矛盾又统一的。人类发展观先后出现了“经济增长发展观”、“以人为中心的综合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等。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才可能真正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8.
生态农业综合效益评价特点及方法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依据生态农业的本质特征,将生态农业的综合效益分为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三个子系统.运用定性分析与定量判断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了一个三层次十八个具体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运用AHP方法科学确定出各指标权重,运用模糊隶属度函数方法进行无量纲化处理,通过计算由各指标权重和无量纲化值构成的线性加权和函数来表示生态农业建设的综合效益指数,并给出了综合效益的统计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9.
综合运用熵权法和系统耦合协调度模型,在挖掘城镇化质量内涵的基础上,建立"土地、人口、产业"城镇化质量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并以重庆市为例,对研究区2002—2012年"土地、人口、产业"城镇化质量、耦合度、协调指数、耦合协调度及空间格局差异进行测算、分析,以期为重庆市未来城镇化发展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研究结果表明:1从时间序列上看,重庆市城镇化质量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由于受区位条件、国家和地方政策,产业结构调整等因素影响,呈现出不同阶段性特征;2从空间格局上看,重庆市县域城镇化质量协调指数和耦合协调度空间非均衡性较为显著,呈现出以都市功能核心区、都市功能拓展区和城市发展新区为中心,渝东南生态保护发展区和渝东北生态涵养发展区为外围的"中心—外围"空间差异特征;3城镇土地资源利用效益偏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是制约现阶段重庆市城镇化质量提升的两个关键性因素。  相似文献   

10.
基于PCA-ESDA的中国省域旅游经济时空差异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方叶林  黄震方  王坤  涂玮 《经济地理》2012,(8):149-154,35
以中国大陆31个省级区域为研究单元,选取1999—2008年反映旅游经济的相关指标,利用SPSS16.0软件对数据进行主成分分析,计算出每个省份旅游经济的综合得分,然后对综合得分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国旅游经济的发展水平总体上呈现从"长三角"及"珠三角"向内陆逐渐降低的特征。1999—2008年中国旅游经济发展全局空间自相关不显著,但局部空间自相关却表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沿海省份位于HH区,西部省份位于LL区,西南、部分东部和中部省份位于LH区和HL区。中国省域旅游经济发展呈现出一种持续的非均衡态势,1999—2008年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的总体空间格局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省域旅游经济集聚的空间依赖性、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区位与资源禀赋、政府政策是影响中国省域旅游经济空间差异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1.
宋戈  李丹  梁海鸥  包喜利 《经济地理》2012,32(7):129-134
准确地掌握区域耕地质量特征及其空间分布格局,对于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以松嫩高平原黑土区的典型区域——黑龙江省巴彦县为研究区,将耕地利用现状图、土壤图、坡度图与行政区划图叠加,以此确定耕地质量评价单元,应用"3S"技术,获取综合反映耕地质量特征的评价指标属性数据,运用多因素综合评价模型,计算耕地质量得分并划分质量等级,进而分析耕地质量总体特征及空间地域分布与行政区域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耕地质量呈现以四等地为峰值,三等地为次峰值,向五等地、二等地和一等地逐次减少的正态分布特征,大部分耕地的质量处于中上等水平;耕地质量等级的高低与地貌类型、土壤类型及海拔高度之间有密切的关系,呈现出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各乡镇耕地质量等级差别较大,直接对其经济活动类型及农业生产发展带来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中国区域耕地赤字/盈余预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由于区域间存在自然条件、耕地利用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区域耕地综合生产力不同,因此耕地保有量也表现出鲜明的时间和空间特征。本文在对耕地保有量影响因素分析的基础上,计算和预测了2002年和2010年全国及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四川省包含重庆市)的耕地最低保有量和耕地赤字/盈余。通过分析发现:各省区在人均400kg、450kg、500kg生活标准和95%、90%自给率水平下,表现出不同的耕地赤字/盈余。  相似文献   

13.
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模型研究--以温州市为例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数量的剧增,使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人地关系日益尖锐。本文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以温州市为例,建立了耕总量动态平衡模型,用模型模拟了该地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对缓解耕地人口压力、保护耕地和实现区域土地可持续利用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该地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可行性,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4.
中国省域农业耕地产出效率实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肖勇 《经济问题》2012,(2):70-73
快速的经济增长导致耕地面积以一种非期望速度被转化为非农用地,无论中国目前是否具备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产品需求能力,耕地产出效率问题都将成为国内外学者当前甚至未来关注的焦点。通过构建中国农业耕地产出效率评价的DEA模型,以中国31个省(市)为研究对象,进行省域农业耕地产出效率测算,并选取气候条件、农业机械技术、外商直接投资以及教育水平等影响因素与效率值进行回归分析,深层次挖掘中国农业耕地产出效率低下的症结所在,最后,提出相应的改进耕地产出效率的对策措施,以期确保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的顺利实施和耕地资源系统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5.
区域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模型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化进程的加大和人口数量的迅速增加,使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下降,人地关系日益尖锐。本文在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运用系统动力学方法,以温州市为例,建立了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模型,用模型模拟了该地区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对缓解耕地人口压力、保护耕地、实现区域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了探索研究。并且分析了该地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可行性,提出了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6.
湖南耕地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庭生  王芳 《经济地理》2007,27(5):815-818
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和近10多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湖南工业和城镇等非农建设占用耕地不断增加,导致耕地总量和人均占有量不断下降;加之人们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的需求不断提高,环境污染日趋严重,耕地后备资源不足,人地矛盾日益显现。文章在分析湖南耕地资源态势和面临挑战的基础上,提出了严格保护耕地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耕地资源的途径,对缓解湖南耕地资源供需矛盾,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According to the statistics of cultivated land in Yantai area during the Reform and Opening-up over the past 20 years and with the detailed survey and changing data of land use during the recent live years, this paper reveals the bas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esource utilization, the basic process of the changes,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current direction of cultivated land In addition, this paper makes a preliminary research on the major driving factors and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for the changes in the cultivated land area. and reaches the following conclasions: (1) There was a trend of obvious fluctuant decrease in cultivated laud area during the past 20 years. The changes of cultivated land have undergone the process - slow decrease,steep decrease, slow decrease. And there were three peak periods of cultivated land loss around 1985. 1987-1996 and 1991-1993 respectively (2) The decreased cultivated land was mainly converted into land for industry and mining, residential area. and all kinds of traffic and orchards. The increase of cultivated land mainly came from exploitation and land and arrangement and reclamation of industry and mining land (3)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population growth and policy are the dominant macro-driving factors for the decrease of cultivated land area in Yantai. The obvious sudden changes during the change process of cultivated land acreage are relevant to the national macro.policies background The rapid decrease of cnltivated land area is synchronous with the overheated economic growth resulting from the direct investment in fixed assets.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e decrease in cultivated land is congruous with the differences in speed and the scale of economic growth between the different regions of Yantai area. Furthermore. the decrease in cultivated land caused by population increase cannot be ignored.  相似文献   

18.
山东省耕地利用效益的时空差异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庞英  张绍江  陈志刚 《经济地理》2006,26(6):1037-1041,1046
文章尝试性地提出耕地利用效益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相关分析,并以农业大省山东为例进行实证研究,以揭示区域耕地利用效益的时空差异和特征,为制定提高区域耕地利用效益的对策、为国家制定耕地利用、保护和耕地整理、补偿政策提供参考。研究结果表明,耕地资源利用效益存在着巨大的时空差异;森林覆盖率、人均粮食产量、人力资本水平等8项指标是决定耕地利用综合效益的主要因素。主要结论或政策启示是:政府对耕地的保护政策、补偿政策,不仅要考虑耕地数量,更要考虑耕地利用效益状况,实行高效益高保护、高补偿。  相似文献   

19.
"公地悲剧"是产权不清的情况下"公地"资源配置失效,被过度使用而枯竭的过程。近年来,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环境科学、经济学、社会学、政治学等领域。本文分析了新疆耕地数量变化与粮食安全、耕地质量变化与生态环境建设、耕地开发利用变化与地区发展战略等情况,从新疆特殊的自然环境条件、管理审批权限、水土资源开发配置、农户农耕理念等方面出发,论述了"有主之地"的耕地也存在"公地悲剧"现象。  相似文献   

20.
江苏省沿江产业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选取江苏省沿江产业带作为研究区,构建了沿江产业带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的指标体系,确定了不同等级评价指标的取值区间,采用沿江产业带1996、2000年的数据,运用模糊判断矩阵法对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表明沿江产业带的土地资源基本保持一般可持续利用的水平,但是,生产稳定性呈下降态势,土地资源保护则处于弱可持续状态,研究结果为沿江产业带地区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