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3 毫秒
1.
《经济师》2022,(1)
自1986年国务院颁布实施《地名管理条例》以来,湖南省在政区地名保护方面取得很大成就,主要包括注重对历史地名传承的保护与恢复,对一些无特色政区地名的命名与更名的规范化,初步解决了部分县市同名和个别生僻字地名现象等,地名保护与命名较好地适应并促进了全省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要求。但是,湖南省在政区地名保护上还存在一些不足,如历史上有些名气很大的政区地名,如巴陵(今岳阳)等,没有得到及时恢复与保护,少数缺乏特殊的方位性政区地名仍然存在,如祁东、邵东、衡东、衡南等,仍有市县同名(长沙县市等)、重名(如张家界市永定区与福建龙岩市永定区)和个别地名同音近音问题没有得到彻底解决,甚至还有个别政区地名留有遗憾(如"湘乡曾国藩"的故居却位于双峰县)等。基于此,提出进一步完善湖南省政区地名的保护、命名与更名的建议,包括加强领导、依法进行政区划名称的保护、命名与更名工作,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合理利用行政区划调整与创新命名等多种有效方法,逐步解决全省政区地名中主要问题,以达到优化政区地名命名,促进地名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综合时空分布特征针对性地提出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策略,既是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保护各地建成遗产的基本内涵,也是修复国家文化空间基因的必要举措。选取中国342处工业遗产为研究对象,运用核密度估计和社会网络分析方法,探究了工业遗产的时空分布特征、网络属性特征和空间整合保护策略。主要结论如下:(1)工业遗产发展表现出显著的阶段性特征,6个阶段的数量与门类构成差别大。(2)工业遗产空间分布不均,具有较强的“核心—边缘”特征,揭示出以胡焕庸线为界的宏观区域差异。(3)工业遗产网络的社会关联在东、中、西三大地区间差异较大,且存在着显著的分层集聚现象,遗产集群也表现出显著的“核心—边缘”特征和流域集聚特征。(4)工业遗产的空间整合保护应构建“井字轴、九节点、多集群”的网络化结构,并重点分级保护16个遗产集群。  相似文献   

3.
遗产概念的发展与当代世界和中国的遗产保护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今朝  范文君 《经济地理》2008,28(3):503-507
遗产保护目前已经引起世界性的重视,遗产概念也在不断发展和深化。从横向来说,遗产可以分为自然遗产、(物质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3类,且从仅保护单一要素遗产向同时注重保护多要素集成遗产,从仅保护有形的、可触摸的、物质形态的自然和文化遗产发展到对无形的、不可触摸的所谓非物质类文化遗产和文化景观、历史环境等的保护;从纵向而言,则依次还可区分出社区的、国家的乃至世界的遗产,并以社区层面的遗产最为脆弱,最易忽视和破坏。在此基础上,文章介绍了目前世界上遗产保护的整体框架,对中国当代的遗产保护体系进行了归纳和说明,并就如何真正落实遗产保护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4.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至今,浙江省的行政区划调整变更频繁;在自身历史传统、自然人文环境和国家宏观政治体制制约下,浙江省当前的行政区划与国内其它省、区比较,呈现若干特征:即政区类型相对较为简单;政区层次比较明确;各级政区数量、管理幅度等也大体适中;都市区治理得到重视;同时,适应不同类型地区特点及不同发展阶段,在形式上不改变行政区划的前提下,采取多样而灵活的管理方式等;总之,行政区划体制开始出现良性变迁。在此基础上,提出浙江省行政区划的调整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5.
中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和快速的城市化进程中,很多老工业区面临改造和升级,工业遗产的价值逐渐受到重视。德国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成功经验,为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和再利用的本土化研究提供了借鉴。本文通过对德国工业遗产地的实地调研,探讨了德国工业遗产的形成及扩散过程,分析现象背后的影响因素。研究认为:德国的工业遗产意识是在遗产保护、逆工业化、社会运动和美学认识改变的大背景下产生的,关注工业遗产的客观价值,具有良好的社会基础,以政府为主导,社区居民和非政府组织起到了自下而上的推动作用,形成了国家—区域—地区—本地四个不同尺度上的多层级再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6.
作为我国跨区域、大尺度线性工业遗产的典型代表,中东铁路建于19世纪末,跨越我国东北四省区,对我国东北区域经济和城市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并在百年发展史上留下了众多的珍贵遗产。通过查阅近代史、地方志并结合实地调研等方法整理遗产信息,基于类型学的视角对中东铁路遗产进行功能分类,分析了中东铁路遗产的地理分布特征,发现中东铁路共经历五个历史阶段,现存遗产多数始建于东清铁路时期(1903—1912年);以保护为目标导向的遗产功能分类包括主要功能型遗产和辅助功能型遗产;黑龙江和辽宁为中东铁路遗产分布最为集中的区域;遗产的总体分布表现出层次化的特征;遗产分布主要受城市区位战略性、资源储备和交通网络性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佟玉权  韩福文  许东 《经济地理》2012,32(2):166-172
景观视角下的工业遗产是由工业区域(带)景观遗产、工业城市景观遗产、城市工业区景观遗产和工业建筑(群)景观遗产所构成的多层级结构系统。东北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区域范围内有着各层级的工业景观遗产类型,有不少工业景观遗产整体价值突出,保存较好。通过设立工业遗产保护规划区,制定各层级工业景观遗产的科学评估体系,将那些真正具有整体意义的工业景观遗产分别列入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及文物保护单位或优秀历史建筑等文化遗产保护序列,以实现工业遗产的完整性保护。  相似文献   

8.
从遗产经济学的角度切入,分析了建筑遗产的经济学特性,揭示了建筑遗产在保护和再生过程中的问题,探讨了保护与再生的途径等问题,指出遗产的管理与经营是当前建筑遗产保护、传承和发展中的重要问题,力求为其他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再生提供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9.
大学校园遗产作为一种专类遗产,其保护体系建设 是实现校园遗产法治化、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关键。目前, 中国尚未正式出台任何专类遗产保护标准。因此,如何实现与 现行历史保护大系统“嫁接”,完善自身体系构建,是校园遗 产体系化建设的关键问题。而21世纪初,美国校园遗产面临 类似问题,却在国家、高校以及社会机构的共同努力下,最终 形成一套“政策-研究-实践”相互融合的保护体系,其成功 经验具有较高借鉴价值。回溯美国校园遗产保护的历史进程, 从“价值观念”“保护方法”“管理机制”3个维度剖析其体 系构成。最后,针对国内大学校园遗产保护体系建设的现实 问题,提出5点启示:1)丰富校园遗产保护的尺度层级;2)提 升历史景观概念的法定地位;3)确定校园遗产评估的价值等 级;4)集成校园遗产保护的技术标准;5)建立校园遗产档案 专职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后,地方政府成为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主导力量,"市管县""撤县设区"等行政区划调整政策成为推动城市化的主要手段。但是,对于城市发展中的政府作用和区划调整,既有研究基于多方治理视角,多持批判和否定态度。文章以主体行为视角来考察地方政府的作用,并提出了区划调整推动城市化发展的逻辑框架。研究发现,通过区划调整,地方政府实现了从城市型政区向地域型政区的转变,利用权力的集中化以及城市增长极的扩散效应,推动城乡融合和一体化发展。同时,通过实证表明,区划调整带动了乡村地区的基础设施、产业结构、社会管理、居民意识向城市属性转变,最终实现了"真"的城市化,验证了"政区合并先导型城市化"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范今朝 《经济地理》2004,24(4):449-453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行政区划调整变更频繁,突出表现在城市化地区和“市”建制的设置上,变化的原因多出于经济方面,出于政府主导型的城市化进程的需要。总的来看,这一时期行政区划的调整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和政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对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在全面梳理1979年以来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变化过程的基础上,分析其起到的作用及其局限;并对中国未来的行政区划走向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改革的政策建议。认为:应从上层和基层、宏观和微观、长远和近期诸方面同时推进,一方面积极推进国家整体的行政区划改革,在时机成熟时修改宪法、法律,确立符合国情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有利于建设民主政治和市民社会的行政区划体系和政府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在不与现行法规冲突的情况下,关注小城镇行政区划体制的创新和城市、乡村基层(准)政区即城市社区、乡村社区的建设及居民、村民自治的推进。  相似文献   

12.
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撤县设区”:主动适应与被动调整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高琳 《经济地理》2011,31(4):573-577
在中国快速城市化发展过程中,撤县设区这一区划调整在过去一段时间成为一个突出的现象。通过采集1995—2006年间所有的撤县设区样本,将撤县设区区分为主动适应型与被动调整型两大类,就能够较好地展现过去一段时间撤县设区现象的时空特征。研究表明:主动适应型的撤县设区较好地顺应了市场机制以及城市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因而更有可能与城市化发展形成良性循环,而被动调整的撤县设区则由于通常并没有遵循城市化发展的内在规律,在实践中会与城市化的发展背道而驰。  相似文献   

13.
论旅游区域与行政区域的关系 --以黄山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薛莹 《经济地理》2003,23(6):786-790
“行政区经济”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有现象,旅游区域与行政区域的关系整合问题是其中的一个层面。黄山市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一个“行政旅游区”,它的两次行政区划改革都备受争议。围绕几个争论热点展开对有关黄山市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的探讨,剖析了黄山市两次政区变更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进而又对这一典型的“行政旅游区”现象所反映的旅游区域与行政区域之间的关系及整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南洞庭湖湿地世界遗产特征及其申报战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南洞庭湖国际重要湿地拥有非常丰富的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但长期以来却受到忽略。文章分析了世界遗产发展状况,概括了南洞庭湖申报世界遗产的意义,重点研究了它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资源特征,结果显示,南洞庭湖世界遗产符合《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公约》标准的要求。在国内首次提出尽快开展南洞庭湖申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工作的建议,提出了遗产申报程序和步骤及战略构想。对南洞庭湖加入《世界遗产名录》、遗产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5.
我国传媒经济地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存在"高地"、"洼地"之分,有其历史和政策等诸多成因.行政区划带来了行政壁垒及地方保护主义,使得传媒资源不能顺利地进行优化配置,导致了"高地"的"回波效应"明显而"扩散效应"微弱.因此,国家应从政策、资金和技术上对传媒"洼地"进行支持,打破行业及行政壁垒,走科学和谐的发展之路,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6.
土地利用规划应把握的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前一轮土地利用规划的新增建设用地,在时间、空间布局、用地规模上存在的安排不合理的问题,提出了编制土地利用规划,要根据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区域经济布局、城市化发展趋势、行政区划的调整、人口高峰期耕地保护目标、集约节约用地等,对土地开发、利用、整治、保护,在时间和空间上作出科学合理的安排。  相似文献   

17.
历史文化古城的非利用价值评估研究--以凤凰古城为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文章在界定历史文化古城非利用价值构成的前提下,以在凤凰古城实地调研和向全国发放的CV调查表的数据为依据,以2002年末全国城镇就业人口为总人口样本,利用条件价值法(CVM)对历史文化古城的非利用价值进行评估。结果显示2003年凤凰古城的非利用价值为314,019万元,其中存在价值139,361.67万元、遗产价值101,867.79万元、选择价值72,758.22万元。  相似文献   

18.
刘君德 《经济地理》2006,26(1):3-5,10
文章对中国政区制度变革进行了简要回顾与反思,以《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的精神为指导,就我国行政区划改革的原则和方向提出了见解。认为减少层次、合理幅度、规范功能是我国政区改革的总方向;中国的政区制度应当回归《宪法》确立的省县主体结构;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建立城市政区新模式与新的城市制度体系是近期政区改革的重点;当前要严防出现新一轮的“扩区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