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杨继瑞教授的新着《中国城市用地制度创新》最近正式出版了。该书以马克思主义的地租、地价等经济理论为指导,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探讨了中国城市土地的属性和所有权形式,对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改革的必然性和进程进行了深刻剖析,对我国城市土地使用制度创新的目标模式与基本框架进行了设计,对我国城市土地产权制度创新、城市土地市场创新、城市土地价格定位创新、城市地产金融创新、城市收益分配机制创新、城市土地管理体制创新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透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基于委托一代理理论的"市管县"体制改革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市管县"是我国政区改革的重点问题,我国将"虚市撤乡"作为解决这一改革的基本思路.从委托-代理理论分析,市、县作为政府委托-代理关系的两个层级,分别隶属于城市政区和普通政区范畴,在存在历史、设置模式、管理方式等方面有诸多差异.因此在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发生矛盾乃至冲突,都是不足为怪的.将两者完全对立起来,或"抑市兴县",或"抑县兴市"的做法,都是片面的.文章认为,在城市化的进程中,"市管县"改革既不能忽视中心城市的辐射效应,完全走"虚市"的扁平化道路,也不能沿用过去政区管理的模式,将县级政区作为城市的附属来对待.合理设置省、市、县各级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科学划分市、县两级政区的职能范围,是解决目前"市卡县"、"市压县"难题的可选之路.  相似文献   

3.
我国个人所得税改革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我国个人所得税的发展概况与存在的问题 (一)个人所得税在我国的发展。 中国个人所得税是为了适应市场经济改革开放的需要,于1980年起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国家先后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个人收入调节税暂行条例》和《城市工商业户所得税暂行条例》。1994年税制改革中将以上三  相似文献   

4.
<正>建立现代企业制度,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有步骤地把企业推向市场,必须加快社会保障体制的配套改革,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 养老保险制度的发展和改革 养老保险不仅关系到职工个人的切身利益,解决老有所养的问题,而且影响到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回顾四十多年的养老保险制度发展和改革历程,大致可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从新中国的成立到城市改革初期。这是与产品经济条件下的企业制度相适应的“企业自保”制度阶段。1951年政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险条例》中初步规定了保险制度,完成三大社会主义改造之后,职工的养老问题则完全由两种公有制形式的企业包揽下来。 第二阶段:从1984年的城市改革到1993年。这是养老保险制度不断改革研究探索阶段。随着全面改革的深入,原有的“企业自保”制度日渐显现出存在的弊端,迫切需要改革。1984年改革首先在广东、江苏、辽宁、四川等省开始试点。其后1986年,1991年1992年国务院都先后发布有关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文件。 养老保险制度即使在国际上也还没有一套被普遍接受的模式,改革不能照抄照搬,必须考虑到中  相似文献   

5.
毛丽冰 《经济月刊》2013,(9):158-160
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向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下发了关于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任务分工和有关要求的通知。方案中,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是其中与企业密切相关的事项,针对其中“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放宽工商登记”等改革方向引起的各方关注和争议,《经济》记者专访中国法学会商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商法研究中心主任赵旭东教授,他曾参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对于工商登记制度改革研讨会,同时还是公司法修订专家组成员。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竞争中立制度的构建是未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然方向。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国有企业一直坚持进行市场导向性改革,高度契合竞争中立宗旨与理念。本文系统梳理了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市场导向性改革脉络,总结目前国有企业竞争中立改革面临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我国竞争中立制度框架的体制基础和具体构成。最后,本文提出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扶持民营企业发展两方面来塑造中国国有企业竞争中立改革的制度框架,并根据九大制度安排构建了竞争中立制度改革的路径。现有研究多从法学和贸易视角质性分析竞争中立定义、原则内容和中国应对措施,尚未提出我国竞争中立改革的制度框架和实践路径,本文所建立的国有企业竞争中立制度框架与改革路径对建立中国特色的国有企业制度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丽冰 《经济》2013,(9):158-160
今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向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下发了关于实施《国务院机构改革和职能转变方案》的任务分工和有关要求的通知。方案中,改革工商登记制度是其中与企业密切相关的事项,针对其中"先证后照"改为"先照后证"、"放宽工商登记"等改革方向引起的各方关注和争议,《经济》记者专访中国法学会商法研究会常务副会长、中国政法大学商法研究中心主任赵旭东教授,他曾参与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  相似文献   

8.
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会计法》突出强调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银监会、保监会联合发布了我国第一部《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这是中国会计领域的又一重大改革举措,加快了我国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步伐。但内部控制制度建设和理论相对滞后的现实,使研究内部控制的理论与实务成了目前最紧迫的课题之一。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是财会工作的一项长期而又重要的任务。  相似文献   

9.
城市水务管理改革和发展问题一直是当前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中国城市水务管理改革与发展的历程和经验表明:单纯依靠政府力量供给城市水务会导致效率低下和供给严重不足;仅依靠市场也不能解决所有问题,而且简单的市场化本身就存在问题。文章首先对中国传统的城市水务管理模式的弊端进行了分析,其次详细论述了中国城市水务管理改革的目标,最后提出了中国城市水务管理事业化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我国对城市土地实行的是指令划拨与无偿使用制度,这严重地阻碍了我国城市经济的健康发展,城市土地制度的改革迫在眉睫。商品化经营城市土地,则是城市土地制度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土地有偿使用的局限性与商品化经营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1.
李丽雅 《经济地理》2002,22(4):460-464
随着我国特大城市郊区城市化的不断推进,在特大城市边缘地区出现了“撤县改区”这种行政区划调速模式。本文分析了这种模式产生的原因及其存在的弊端,并提出了改革的构想。  相似文献   

12.
市域主体功能区划的理论与方法——以宁夏银川市为例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市域是我国行政区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区划调整的重点领域。区划调整所涉及的政治、经济、历史、地理、人口、民族、文化、风俗、资源、环境、发展潜力和发展愿望等因素也是主体功能区划评价的重要影响因素,因此市域本身就是适应经济社会发展"主体性"要求的产物。立足于市域的空间尺度进行主体功能区划,有助于发挥其在行政结构体系中的作用,能更好解决区划中的"边界"问题,增强"功能类型区"空间管制政策的针对性和灵活性。借用承载力的理念,通过状态空间法构建主体功能指数,并据此以银川市为例对市域主体功能区划进行了尝试性识别研究。  相似文献   

13.
范今朝 《经济地理》2004,24(4):449-453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的行政区划调整变更频繁,突出表现在城市化地区和“市”建制的设置上,变化的原因多出于经济方面,出于政府主导型的城市化进程的需要。总的来看,这一时期行政区划的调整对浙江省经济、社会和政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对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都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但其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文章在全面梳理1979年以来浙江省行政区划调整变化过程的基础上,分析其起到的作用及其局限;并对中国未来的行政区划走向进行分析,提出一些改革的政策建议。认为:应从上层和基层、宏观和微观、长远和近期诸方面同时推进,一方面积极推进国家整体的行政区划改革,在时机成熟时修改宪法、法律,确立符合国情和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有利于建设民主政治和市民社会的行政区划体系和政府管理体制;另一方面,在不与现行法规冲突的情况下,关注小城镇行政区划体制的创新和城市、乡村基层(准)政区即城市社区、乡村社区的建设及居民、村民自治的推进。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不断完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典型单位———国有农场所固有的政企合一、企业办社会的单位管理体制,已经严重制约了农场企业本身的发展,同时也严重影响到农场所属地区社会经济的总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农场实行属地化管理已是大势所趋。文章由揭示农场单位制日益显性化、深层次的矛盾入手,归纳总结了我国各地农场属地化的经验模式,并以上海市郊部分农场为例,在上海市郊农场政企分设、实行属地化管理的实践经验的基础上,从行政区划调整入手,对新世纪我国特大城市郊区农场属地化实践进行了深入的理论探讨。  相似文献   

15.
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至今,浙江省的行政区划调整变更频繁;在自身历史传统、自然人文环境和国家宏观政治体制制约下,浙江省当前的行政区划与国内其它省、区比较,呈现若干特征:即政区类型相对较为简单;政区层次比较明确;各级政区数量、管理幅度等也大体适中;都市区治理得到重视;同时,适应不同类型地区特点及不同发展阶段,在形式上不改变行政区划的前提下,采取多样而灵活的管理方式等;总之,行政区划体制开始出现良性变迁。在此基础上,提出浙江省行政区划的调整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6.
以遗产(地)所在政区的更名对区域遗产保护的负面影响为例,从具体的行政区划调整与深层的区划制度性的缺失这两个层面来论述行政区划调整对遗产保护的影响和冲击,说明区域的权力核心、权力结构等的存废(表现上即行政区划的调整)对区域特色的形成和维系、也即遗产保护的重要作用。进而认为,行政区划及其形成的政区权力结构,除了具有政治性、经济性的作用而外,还有社会性、文化性的作用;故应尽量稳定,其调整必须控制在一定的限度之内,除了考虑区域经济发展、行政管理便利等因素外,还需考虑地方文化特性维系和遗产保护等方面的影响,且应以当地社区居民的意愿为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我国传媒经济地域差异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传媒产业发展具有不均衡性,存在"高地"、"洼地"之分,有其历史和政策等诸多成因.行政区划带来了行政壁垒及地方保护主义,使得传媒资源不能顺利地进行优化配置,导致了"高地"的"回波效应"明显而"扩散效应"微弱.因此,国家应从政策、资金和技术上对传媒"洼地"进行支持,打破行业及行政壁垒,走科学和谐的发展之路,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与繁荣.  相似文献   

18.
东北区人口城市化对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响应类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青山  尹相飞  梅林  祁学文 《经济地理》2004,24(5):704-706,714
通过建立反映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将东北区36个地市级行政地域单元的非农产业发展水平进行排序,并结合各地人口城市化水平,根据人口城市化与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作用机理,将人口城市化对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响应关系划分为五种不同的类型区域,以此对人口城市化与非农产业发展水平的响应关系进行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19.
马祖琦 《经济地理》2005,25(2):277-280
在对大城市区级政区研究的重要意义和基本特点进行总结的基础之上,以中国大陆与中国台湾地区的大都市为例,基于各自特殊发展之政治经济背景,从政区性质、管辖幅度、政府职能、市区关系等侧面对海峡两岸的上海、台北等大城市进行了初步比较。研究发现,由于政治体制、社会经济、文化传统等方面的不同,海峡两岸大城市市辖区区级行政管理体制存在着显著差异。最后就区级政区的规模、行政权力的扩张、市—区关系的调控等问题进行了展望,以期对大城市区级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20.
论旅游区域与行政区域的关系 --以黄山市为例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薛莹 《经济地理》2003,23(6):786-790
“行政区经济”是我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特有现象,旅游区域与行政区域的关系整合问题是其中的一个层面。黄山市是我国最早建立的一个“行政旅游区”,它的两次行政区划改革都备受争议。围绕几个争论热点展开对有关黄山市行政区划调整问题的探讨,剖析了黄山市两次政区变更的合理性与不合理性,进而又对这一典型的“行政旅游区”现象所反映的旅游区域与行政区域之间的关系及整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