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胡佩尔  杨丽华 《工业技术经济》2007,26(5):114-116,144
本文运用产品差异性的产业内贸易的测量方法,测定了1992-2005年中国汽车产品产业内贸易的类型,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我国汽车贸易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出口单位价格低于进口单位价格,开展汽车贸易的主要动因表现为成本优势和品质劣势.因此,我国应该提高汽车产品生产技术,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优化产品品质,提高产品的档次.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进出口中的产业内贸易现象透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透过对广东产业内贸易现状的分析,指出广东产业内贸易正在朝着以制成品和机电产品为主的转变.同时,人均收入、外国直接投资、产品差异和规模经济等因素在广东省产业内贸易的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广东省进出口贸易的发展也将依赖这些因素而持续改善.  相似文献   

3.
本文运用克鲁贝尔-劳埃德指数,计算SITC分类下我国1992年到2003年间初级产品、工业制品和各章的产业内贸易指数,对1992年以来我国的产业内贸易情况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并利用SITC4位数下各产业的进出口相对价值,研究我国的产业内贸易类型,分析得出垂直产业内贸易占我国产业内贸易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1992年~2003年SITC四分位贸易数据分别对中国与东亚经济体制造业的总体产业内贸易、垂直型和水平型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市场规模因素对中国与东亚经济体制造业产业内贸易水平起到了正面的影响.人均GDP差异与3种类型产业内贸易水平的变动方向相反,这说明需求结构的相似性在中国与东亚经济体产业内贸易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外国直接投资与贸易自由化因素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前对制造业产业内贸易发展具有正效应,但在此以后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东亚各经济体的地理位置、政治文化等因素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贸易不平衡因素对产业内贸易水平测算中的低估作用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5.
中韩贸易结构分析   总被引:47,自引:0,他引:47  
本文利用产业内贸易(Intra-Industry Trade),产业间贸易(Inter-Industry Trade)的理论分析了10年来中韩之间的贸易,并得到以下结论:过去10年间,中韩贸易额迅速增加,而在两国贸易总量的快速增加中,工业产品贸易起了主导作用,其中工业产品的产业内贸易的比重持续增加,并对两国贸易的迅速增长起了重要作用。而且,在工业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中,与同质产品的横向产业内贸易相比,质量与价可有所差异的垂直产业内贸易起了主导作用。考虑这些倾向,中韩贸易结构在表面上看来产业内贸易的比率较高,但是实际上保持着由资源禀赋条件所决定的产业间贸易的特征。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对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进行识别的基础上, 选取了贸易竞争力指数 (TC)、 修正的出口相似度指数、 显示性比较优势指数 (RCA)、 产品分散度指数以及贸易互补性指数从竞争关系和合作关系两个方面对中德两国贸易进行分析和比较, 结果表明: 中德知识产权密集型产业的贸易竞争日渐激烈; 两国在该产业上的合作整体呈下降趋势, 但在部分产业内部仍存在较强的合作关系; 两国之间以产业内贸易为主; 两国均存在依靠少数类别产品的出口来获取竞争优势, 出口结构不合理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UN Comtrade数据库 HS 6位编码, 利用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2001~2017年的机电产品贸易的数据, 通过出口相似度指数, 实证分析了中国机电产品在目标市场的竞争态势; 通过贸易结合度指数, 测度了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 的贸易紧密程度; 通过静态和动态的产业内贸易指数以及贸易互补性指数, 考察了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 机电产品的贸易互补性。研究发现中国与其他“ 金砖国家” 机电产品的出口相似度较低, 但出口相似度在提升; 中国与其他“ 金砖国家” 劳动密集型机电产品的贸易以水平型产业内贸易为主, 而资本密集型机电产品贸易则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为主; 中国与其他“金砖国家” 劳动密集型机电产品的贸易互补性较强, 而资本密集型机电产品的贸易互补性较弱。  相似文献   

8.
本文概述了新加坡对华直接投资和双边产业内贸易的现状,重点利用计量模型分析国际直接投资与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性,论证了新加坡企业对华直接投资与双边产业内贸易存在着正相关关系,得出两个重要结论:新加坡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诱发并扩大双边的产业内贸易、垂直一体化直接投资是现阶段中国与新加坡产业内贸易发展的重要动力。最后,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更好地吸引和利用外商投资、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产品差异性是产业内贸易的重要前提条件,但尚缺乏可度量研究。本文认为产品差异性是由生产投入同质性与消费效用替代性共同决定的,提出了利用等差异曲线确定产品差异化程度的理论模型和度量公式,并利用中日贸易产品数据对产品差异性与产业内贸易指数作了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检验结果表明,差异性分析模型能够正确反映生产投入同质性、消费效用替代性与产品差异性的关系,符合实际状况。  相似文献   

10.
韦倩青 《工业技术经济》2006,25(12):132-137
本文利用计量模型,以中美双边产业内贸易指数最高的化学工业为代表,检验了美对华直接投资与双边产业内贸易之间的关系,发现中美双边产业内贸易与两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差距正相关,而且经济发展水平差距对双边产业内贸易的影响较大;美对华直接投资与双边产业内贸易负相关,且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能源市场进一步开放,中国和国际煤炭市场的联动效应越来越明显。运用产业内贸易理论分析我国煤炭行业的产业内贸易发展水平,对找出行业产业内贸易发展中的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随着新贸易理论在国际经济学中的扩展,产业内贸易(IIT)已成为当前世界贸易的一个重要现象。文章主要采用格鲁贝尔(Grubel)和劳艾德(Lloyd)提出的测量产业内贸易指数的G—L公式,利用我国的相关统计数据。具体考察我国1980~2006年初级产品与工业制成品的产业内贸易状况。实证分析表明,我国目前已呈现明显的产业内贸易趋势,但初级产品的产业内贸易不发达,且开展产业内贸易的产业分布与行业结构仍有待优化。  相似文献   

13.
探讨了中韩两国贸易合作与双边产业内贸易发展的关系。通过对1992—2007年两国平均关税与产业内贸易指数进行协整和Granger因果检验。发现两者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平均关税每降低0.01将导致产业内贸易指数上升0.27。由此得出,在中韩两国贸易合作进程中,随着关税壁垒的不断降低,双边产业内贸易将得到更快的增长,两国贸易合作的调整成本呈长期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4.
鉴于即使属于同一个产业,产业内各贸易品的技术附加值也有显著不同,本文认为单纯使用以贸易规模为基础的评价指标,会高估以偏低技术含量产品为主的特定国家某产业国际竞争力,并低估以高技术含量产品为主的特定国家某产业国际竞争力。因此,本文引入显示性技术附加值(RTV)方法,以电子通讯设备产业为例,对其下属各类贸易品赋权,并据此计算包括中国在内的六个国家和地区的产业技术高度水平(TL),发现中国该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并没有贸易规模类指标所显示的那么理想,且产业内长期处于进口高技术含量产品、出口低技术含量产品的"技术逆差"状态,国际竞争力仍与美日等国存在较大差距。本文提出,以进出口规模为基础的经典指标是在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量",而融入了技术附加值的创新性指标是在评价产业国际竞争力的"质",后者能比前者更加精准地衡量真实的产业国际竞争力水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产品周期理论、质量创新驱动模型和产业内贸易理论分析了经济增长、社会福利和知识产权保护等问题。结果表明,发展中国家模仿创新并生产技术含量较高的目标产品,不仅能提高本国国民的社会福利,而且还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的增长。但是,这也会拉开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之间的研发技术差距。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则使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这对世界经济的增长和社会福利的提高具有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分别从贸易结构以及地域差异的视角对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潜力和贸易效率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影响贸易规模的传统因素以及影响贸易效率的人为因素对中国在资本品、中间品和消费品三类产品上的影响基本符合理论预期;从贸易结构来看,中国进出口产品贸易效率整体偏低,出口方面主要是由中间品和消费品的出口贸易效率低造成的,进口方面则主要是由于资本品和消费品的出口贸易效率低造成的;从地域差异来看,中国与北线、中线和南线三线国家在不同品类产品进出口贸易效率上表现出明显差异。基于实证结果,本文进一步从贸易结构和地域差异层面对新发展格局下中国与沿线国家的贸易效率提升及未来发展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中国能从发达国家的环境产业发展实践中学到什么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本文通过对发达国家环境产业发展实践与中国环境产业现状的比较,对我国环境产业的发展提出七方面的建议。它们是:环境产业的概念理解;环境产业的全面推进;环境产业驱动机制;环境市场的开拓;环境投入;环境技术创新;环境贸易。  相似文献   

18.
中国制造业贸易成本的测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传统贸易成本的估计采用缺乏微观基础且基于对称性假设的理论模型,本文利用克服以上缺点的模型,估计了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之间制造业各产业的贸易成本,结果显示:1997—2007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的贸易成本在制造业各产业上都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逐年下降趋势,在制造业所有的产业中,高技术型制成品贸易成本最低,下降幅度最大。在主要贸易伙伴中,中国与日本、韩国的贸易成本低于欧美国家。中国与欧美等发达国家之间存在较大的技术鸿沟,高技术产业仍处于国际产品内分工的低端环节。因此,国家亟待调整和出台国际贸易及相关支持政策,引导、促进中国制造业在国际产业价值链中加快升级,减少贸易成本。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市场化和信息化的发展,国际服务贸易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本文首先通过对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现状进行分析,然后针对所存在的同题提出发展建议,最后对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前景作出分析.  相似文献   

20.
利用UN Comtrade 2008—2017年中国与东盟能源贸易的相关数据,分别从静态和动态两个维度实证研究中国与东盟能源产业内贸易水平及结构。研究发现:中国与东盟能源产业内贸易主要以产业间贸易为主,产业内贸易为辅,中国与东盟各国能源产业内贸易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产业内贸易结构呈现垂直型和水平型兼具的混合特征,其中垂直型以低质量垂直型为主;中国与东盟能源贸易增量主要来源于产业间贸易,中国与东盟各国能源产业内贸易增量主要由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引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