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戴春勤 《特区经济》2010,(8):242-243
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关系之外的非市场因素导致房价畸高,广大中低收入群体住房困难。政府要从民生的高度加强对市场的宏观调控,使得有条件的居民能够通过住房市场解决住房问题。同时,要规范政府行为,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通过非市场化手段解决困难居民的住房问题,让全体人民尤其是中低收入群体共享改革成果。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经济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农民的生活水平有了显著的提高。然而,农民问题却依然十分严峻,他们在经济上是贫困群体,政治上是弱势群体,文化上更是落后群体。因此,正视、分析和解决农民问题,这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农民摆脱贫困有着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金融资源配置失衡造成了金融资源公平合理配置的盲区,非优势产业和非优势人群被商业性资金排除在目标群体之外。在正规金融不能满足低端客户需求的背景下,服务于低收入群体和贫困者的小额信贷应运而生。中国金融资源配置体制性失衡造成农民和小企业不能公平分享金融资源。体制性问题应该通过制度安排来解决,福利主义类型的小额信贷模式是解决体制性资源配置失衡的适宜选择。  相似文献   

4.
提高贫困人口就业竞争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衡量社会文明进步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帮助贫困人口解决困难,进而发掘他们的潜能,提高其就业竞争力。但是,由于目前社会上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贫困群体的偏见,因此,贫困群体在实现基本权利和就业方面仍面临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从法律、经济、行政等方面进一步采取措施。  相似文献   

5.
提高农民群体素质不能仅仅依靠培训农村中老年劳动力来实现,而要按各类主体的不同特点,实行不同的扶持培养政策现代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的显著特征是其市场化、产业化特征。这就决定了现代农民群体职业分工的多层次性。提高农民群体素质不能仅仅依靠培训农村中老年劳动力来实现,而要依据现代农业产业内部分工,把农业主体分为管理主体、经营主体、生产主体,并按各类主体的不同特点,实行不同的扶持培养政策,进而优化群体结构,使农民群体素质提高。  相似文献   

6.
我国保障性住房已有多年的发展历程,取得了很多成就,但总体尚处于探索阶段,仍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覆盖群体不够充分.为了解决困难群体的住房难问题,国家开始推动公共租赁住房建设.本文通过对公租房现状进行分析,来揭示它的利处和不足,以及改进建议,期待其有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农民工问题与城市社区建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民是中国社会最大的群体,没有农民的稳定,就没有中国社会的稳定。农民稳定了,社会稳定的大局就不会出现大的问题。然而,如果仅从农民自身的角度出发,仅仅依靠农民的力量,仅仅局限于农村内部,是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农民问题的。农民问题的最终解决,必须要与整个社会的发展相结合,必须要落实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之中。  相似文献   

8.
第二代农民工问题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何海 《特区经济》2009,(10):229-231
1984年,中央出台"1号文件",允许农民进城务工。转眼20多年过去了,民工潮依旧汹涌,变化却悄然产生。20多年间,农民工群体悄然"更新换代",第二代农民工作为一个群体,已赫然出现在身边。这个群体被称为"无根"的第二代农民工,他们所存在的问题关系到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第二代农民工当前所存在的自身问题及社会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政策与建议。  相似文献   

9.
声音     
《中国城市经济》2011,(9):94-95
当务之急,是要着力做好稳定物价水平的相关工作。高度关注物价上涨问题,切实加强物价调控,防止价格领域风险蔓延扩散到社会领域,保障低收入群体生活水平不因物价上涨而降低。抓好城乡居民增收工作,着力提高低收入职工和一线职工的工资水平。切实解决困难群众生活问题,加大困难群体就业帮扶力度,加大政策性住房建设力度,尽快启动已确定的老旧楼房抗震节能综合改造工程。  相似文献   

10.
封山后如何解决群众烧柴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曹毅 《西部大开发》2002,(11):25-26
今年7月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朱镕基来延安视察了退耕还林工作。他强调,巩固造林绿化成果,要解决好农民的烧柴问题。如果农民的烧柴问题解决不好,农民还要上山砍树,山就封不住,就不能真正绿化起来。  相似文献   

11.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征用开发,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如何让失地农民更好地分享苏州开放和发展的成果,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各级政府应努力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机制,通过制度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并且最大限度地为失地农民提供长期稳定的致富渠道,让农民公平地分享城市化发展的社会成果.在这些方面,苏州市枫桥镇政府做了一些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2.
失地农民再就业一直是党和政府着力解决的"三农"问题之一。从消除制度缺陷、提供培训资金支持、拓宽非农产业就业渠道、搞好就业培训等方面采取的措施尚未见到实效。失地农民再就业受到收入水平、生活成本、工作环境、技能要求、地区经济发展等因素的影响,政府应当在注重产业布局和调整的同时适度保留劳动密集型产业、加大公共财政保障力度,强化用人单位培训责任、系统设计失地农民权益保障制度等方面入手,破解失地农民"被城市化"后的再就业困境。  相似文献   

13.
培育新型农民要求农村教育体系具备对应的模块。应努力构筑农村基础教育、农村职业教育和农民培训三大模块互为补充的农村教育体系。  相似文献   

14.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土地被征用开发,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如何让失地农民更好地分享苏州开放和发展的成果,解决失地农民的后顾之忧,成为当前迫在眉睫的问题。各级政府应努力建立健全城乡一体的社会保障机制,通过制度切实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并且最大限度地为失地农民提供长期稳定的致富渠道,让农民公平地分享城市化发展的社会成果。在这些方面,苏州市枫桥镇政府做了一些有效的探索。  相似文献   

15.
黄莹莹  蔡传斌 《特区经济》2009,240(1):179-180
通过对当前我国农村社会利益主体冲突现状的分析,指出应该深化改革,完善村民自治制度,积极引导农民组成利益集合体,规范利益约束机制,控制利益差别,完善利益补偿机制,以促进农村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6.
本文利用11个省、市、自治区农调队抽样调查后公布的1396户失地农民生存状况的数据,对东西部的失地农民占地前后的收入、消费和就业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发现东西部失地农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存在差异。并存在一些共同面临的问题和矛盾。建议各级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改革农村土地征用制度,合理有效增加征地补偿。赋予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大力快速发展第二三产业,建立灵活有效就业机制,以提高失地农民的生活水平并推进中国城市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地票交易中各利益主体博弈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新龙 《改革与战略》2010,26(3):91-93,141
重庆农村土地交易所开展的地票交易开创了城乡土地流转的新路径。其中,农村宅基地使用权地票交易,实现了复垦农民、政府和开发商三方利益主体的怕累托改进,但忽略了被征地农民的利益。文章试图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地票交易中各利益主体之间的博弈及利益分配。以发现地票交易制度设计中的缺陷,并提出合理的改进制度设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文晓波 《乡镇经济》2008,24(10):20-24
文章通过对重庆市5区2县446户的抽样调查问卷和实地访谈进行的实证分析,发现重庆市存在征地程序不透明,征地补偿标准过低,社会保障体系残缺,遗留问题较多,失地农民再就业困难、生活质量下降等问题。建议通过规范细化农地征用程序、建立合理有效补偿机制、赋予农民土地产权地位、健全有效社会保障制度、建立灵活有效就业机制等措施保护失地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19.
Peasant households in Southeast Asia and elsewhere live on the margin of subsistence. Their survival strategies make them technological conservatives and weavers of reciprocal webs of social obligation and dependence. James C. Scott has argued that the fabric of this “moral economy” both guarantees subsistence for the peasants and forms the touchstone on which their judgements of social justice are tested. When those who should offer succor withdraw it, peasants are outraged and from their anger springs peasant rebellion. Two South Asian peasant rebellions of the 1940s (Telengana and Tebhaga) fail to support Scott's account and raise major questions about his historical method. Two others case studies focused on the early years of colonial contact (the Padri Wars and the capitalist transformation of the Kaveri delta) lead the authors to question sharply the existence of a “moral economy of the peasant” and to suggest that Scott has inadvertently presented a landlord's view of peasant society.  相似文献   

20.
胡平 《乡镇经济》2009,25(11):16-21
作为一个新生的弱势群体,社会支持对失地农民的生存和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文章以浙江省嘉兴市为个案,考察了“土地换保障”征地模式下失地农民社会支持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要通过构建制度性社会保障体系,发展非制度性的社会支持网络,增强失地农民抵御日常生活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