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基于激励优化的企业知识共享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企业知识必须通过成员间知识的交流与共享才能实现其全部价值。由于受到信息不对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知识的共享面临种种困难。企业必须进行外部的正激励才能使知识共享实现帕累托最优。但是这种正激励并不是越高越好,本文通过对知识共享机制的研究,运用不完全信息动态重复博弈理论,深入分析知识共享的原动力,以知识贡献成本和知识贡献激励为相互制约条件提出企业知识共享的最优激励机制设计的概念模型。  相似文献   

2.
为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共享的高效率均衡,综合考虑知识的经济特征和产业导向的准公共性,设计了基于自组织和他组织知识共享的两阶段博弈模式。第一阶段,构建基于位势和效用的知识共享博弈模型,对比分析联盟集中决策与分散决策下成员个体特征、联盟特征等因素对知识共享效用的影响机理;第二阶段,建立基于激励和效用的知识共享博弈模型,剖析个体特征、联盟特征、联盟激励对知识共享效用的影响机理,并结合数值算例进行验证。由此,构建“自组织+他组织”的两阶段知识共享策略,为推动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知识共享的高效率均衡提供了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在竞合联盟中,成员专有知识共享和保护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国宽松的产权制度背景可能使得这一问题变得既复杂又具有特殊性。以可占有能力这一隐性传输壁垒为出发点,构建龙头企业和追随企业的异质性决策演化博弈模型,探寻可占有能力如何影响不同成员的知识演化策略。研究发现:①领导企业和追随企业的知识策略表现出一定差异,当可占有能力达到阈值后,领导企业一定会选择知识共享策略,而追随企业的知识策略并没有出现均衡状态,其中,成果可占有能力对策略演化的作用效果比知识可占有能力强;②当联盟成员均采取知识共享策略时,无论是知识可占有能力还是成果可占有能力,均与联盟研发投入正相关。当联盟成员均采取知识保护策略时,无论是领导企业还是追随企业,研发投入仅与知识可占有能力正相关,而与成果可占有能力不存在任何关系;③不论采取何种知识策略,联盟成员的期望收益始终与成果可占有能力正相关,而与知识可占有能力负相关,且当可占有能力达到阈值时,成果可占有能力对企业期望收益的作用效果显著强于知识可占有能力。因此,在当前产权制度背景下,可以从提高自身可占有能力这一途径维护竞合联盟稳定性,以此作为宽松产权制度下的一个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4.
在竞合联盟中,成员专有知识共享和保护是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中国宽松的产权制度背景可能使得这一问题变得既复杂又具有特殊性。以可占有能力这一隐性传输壁垒为出发点,构建龙头企业和追随企业的异质性决策演化博弈模型,探寻可占有能力如何影响不同成员的知识演化策略。研究发现:①领导企业和追随企业的知识策略表现出一定差异,当可占有能力达到阈值后,领导企业一定会选择知识共享策略,而追随企业的知识策略并没有出现均衡状态,其中,成果可占有能力对策略演化的作用效果比知识可占有能力强;②当联盟成员均采取知识共享策略时,无论是知识可占有能力还是成果可占有能力,均与联盟研发投入正相关。当联盟成员均采取知识保护策略时,无论是领导企业还是追随企业,研发投入仅与知识可占有能力正相关,而与成果可占有能力不存在任何关系;③不论采取何种知识策略,联盟成员的期望收益始终与成果可占有能力正相关,而与知识可占有能力负相关,且当可占有能力达到阈值时,成果可占有能力对企业期望收益的作用效果显著强于知识可占有能力。因此,在当前产权制度背景下,可以从提高自身可占有能力这一途径维护竞合联盟稳定性,以此作为宽松产权制度下的一个有效补充。  相似文献   

5.
基于知识协同的知识链最优协调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引入知识协同系数的情形下,构建了知识链的核心企业激励代理组织彼此协作的委托代理模型。假设存在一个核心企业、两个代理组织,在考虑代理组织可以互相帮助对方的情况下,研究了代理组织最优知识投入的努力程度,以及核心企业应给予代理组织的最优激励因子。研究表明,核心企业应该给予代理组织总体产出部分较大的激励因子,给予个体产出部分较小的激励因子。  相似文献   

6.
首先对知识联盟组织间知识共享不足风险的各类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解释,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评价指标体系,运用风险衡量技术及方法,构建了数量模型,对知识联盟组织间知识共享不足风险进行测量和评估,为下一步进行风险控制提供了前提保证。  相似文献   

7.
全球化竞争背景下,提高创新绩效、增强行业竞争力已经成为现代企业的迫切需求。在知识共享时代,联盟组合构型成为现代企业实现知识共享、有效获取外部资源的重要路径。为探明联盟组合构型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引入知识共享变量,构建反映联盟组合、企业创新绩效以及知识共享三者关系模型,以揭示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机理。研究表明,联盟组合规模、多样性和网络密度对企业创新绩效发挥正向作用;知识共享在联盟组合构型与企业创新绩效间发挥正向调节作用。因此,企业应该根据自身需求寻找联盟伙伴,加强与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企业或组织的交流与合作,以促进知识共享。同时,还要不断提高联盟成员彼此信任度,建立稳定的知识共享平台和机制。  相似文献   

8.
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知识将取代资本成为重要的资源。本文主要对战略联盟中知识共享(Knowledge Sharing)进行了模型论证,得到了当企业认为合作而获得联盟租金及学习剩余所付的边际成本和为此得到的边际收益相等时,企业不但愿意联合,而且所获得的收益最大的结论;对知识共享策略进行了博弈模型分析,指出企业应该如何进行知识共享,其结论将对企业正确探索战略发展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基于共享途径分析的知识共享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知识共享内涵和途径的分析,从知识共享客体、主体、手段和环境等方面系统研究了影响知识共享的障碍因素。最后,在系统工程思想的指导下,从个体视角和组织视角两个方面,探讨了促进知识共享的机制建设问题,包括物质激励和非物质激励、组织机构变革、构建适应知识共享的企业文化、加强通讯技术以及建设企业知识库等。  相似文献   

10.
基于技术风险的并行研发联盟成员投资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波 《技术经济》2010,29(4):12-16
本文通过构建并行研发联盟的合作研发博弈模型,分析技术风险和不同利润分配方式对联盟成员投资策略的影响,并研究了如何通过选择合理的利润分配方式来降低联盟成员的道德风险,激励其增大研发投入,从而促进合作研发的成功。研究表明:联盟成员在按投入比例分配方式下的期望投入高于在平均分配方式下的期望投入,并行研发联盟应尽可能按投入比例分配收益;市场收益率较高时,联盟成员的研发投入随着技术风险的增大而增大,因此并行研发联盟结构适合于高风险、高收益行业的新产品研发。  相似文献   

11.
12.
论知识经济与知识旅游者的假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知识为基础.强调和重视学习的知识经济正超越工业经济向我们走来。知识人成为人们对知识经济时代经济分析与管理理论中人性假设的必然选择。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不仅是经济上理性的、利用知识合理决策的人,是情感上追求归属与尊重的人.更是高度依赖知识、积极创造知识、无限进取的人。在知识经济时代.旅游活动的主体——旅游者将由传统型旅游者转变为“知识旅游者”.即旅游者将从传统的功利性较强的旅游世俗愉悦追求,向以重视知识与文化的学习、体验与创新的旅游审美愉悦追求转变。知识旅游者的假设从旅游者的需要——旅游市场这条主线入手,为考察知识经济对旅游管理的影响开创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知识创新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爱林 《经济师》2002,(5):130-131
知识创新是企业知识管理的核心 ,要进行知识创新首先要认识到知识创新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同时 ,要从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入手 ,并且要建立创新激励机制 ,激发企业员工知识创新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14.
王斌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7,34(14):126-132
运用知识存量理论、知识转移理论的分析方法,分析知识联盟中知识存量演化问题。根据理论模型,构建基于知识转移的知识存量演化过程模型。基于郑州超硬材料知识联盟案例分析,认为知识转移频度、破缺度和共振度3个因素影响知识存量演化方向。通过案例讨论发现,在3种非均衡作用力的影响下,知识存量演化过程呈现波动性特征,但总体呈上升趋势,并沿着非线性路径经历了4个阶段的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5.
组织知识分享的知识治理绩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知识治理主要是围绕组织、知识之间关系的知识管理过程。知识交易与知识分享作为知识治理的核心问题,自然而然地也成为衡量知识治理绩效的重要因素。但是,由于知识的各种特性、组织内强弱关系等因素,决定了知识治理绩效的表现层面,除带来量化的有形利益外,尚有难以量化的无形效益。这使得知识治理的绩效评估具有较大的主观性,或者难以进行量化达到一种均衡。基于此,针对组织"弱连接"关系及组织对成员连续支付的激励模型下,将组织知识治理与组织成员获取知识、分享知识的程度,与该成员的绩效收益进行挂钩,可以达到一个较为理想的马尔科夫均衡。在实际情况中,可以依靠某些给定的条件,在组织内部进行基于知识分享的最优知识治理模式设计。  相似文献   

16.
知识科学与知识工程作为人工智能发展的新阶段,在知识社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分析当前人工智能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加强知识科学研究,发展知识工程,从理论与实践层面上促进人工智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知识经济时代,企业能否发现并利用知识演进规律对提升自身知识质量和知识创造能力尤为重要。引入知识隐匿和组织惰性,构建知识势差对知识进化影响路径的概念模型。结合高新技术企业调研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并试图诠释企业知识进化实现过程的逻辑原理。实证结果表明,知识势差对知识适应进化和变异进化具有正向影响,对知识遗传进化具有负向影响。知识隐匿在知识势差与知识进化之间起着部分负向中介作用,组织惰性对知识势差及知识进化间关系具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8.
Knowledge as Work: Conflicts in the Management of Knowledge Workers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Against the backdrop of increasing interest in knowledge management and intellectual capital,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emergence and management of knowledge worker groups. It suggests that knowledge work is a useful way of characterizing some important changes in the nature of work across a range of different occupational and professional groups. These changes hav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al performance. The paper discusses these implications through a conflictbased analysis which highlights the inherent conflict between 'knowing' as part of the work experience and 'knowledge' as an economic commodity. This conflict is expressed at both institutional and organizational levels. The management of knowledge workers therefore centres on the quasi-resolution of such conflict. As the illustrative example of the Microsoft Corporation indicates, competitive success depends very largely on the precarious ability to reconcile this conflict between the social production of knowledge and the economic appropriation of profit.  相似文献   

19.
基子知识工程的隐含经验知识测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知识工程对隐含经验知识的传播作用;介绍了知识工程的知识表达技术和组织技术:提出了从知识工程角度对隐含经验知识进行测度的指标体系;并从不同的知识单元研究了隐含经验知识的规模测度,从知识主题和知识结构的复杂性方面探讨了隐含经验知识的复杂性测度;最后给出了隐含经验知识量的综合测度模型。  相似文献   

20.
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知识已成为企业获取竞争优势的关键性资源,知识创新是企业形成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深入分析了知识创新的内涵,提出了知识势的新概念,运用模型对知识势加以阐述。以一个新的角度来理解知识创新过程,从而注重对势的营造、利用和控制,实现知识创新循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