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过渡时期的金融监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静 《金融与经济》2004,(10):44-45
中国已出现了从事混业经营的多种形式的金融控股公司;金融机构相互之间的业务合作和渗透在不断增强;外资混业经营金融机构正逐步进入我国金融市场。我国金融业正处于从分业经营向混业经营的过渡时期。“三会一银”金融监管体制难免部分监管职能交叉;难以对混业经营金融机构进行有效监管;妨碍金融业务创新。应当抓紧完善监管联席会制度和信息共享机制;完善主监管制度,对混业经营实行功能监管。近期内在“三会一银”之上建立统一监管机构是不现实的。赋予银监会履行过渡期内对混业经营的临时监管职能,有利于避免对混业经营的监管重复或监管真空,提高监管效率。  相似文献   

2.
王家柏  袁杨 《征信》2016,(11):23-26
小额贷款公司和融资性担保公司如有效运用征信业务,则对其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但由于相关制度不完善、主管部门对这两类机构进行信用评级的征信业务监管手段有限,使得这两类机构征信意识不强,业务发展受限,为此,应加强征信业务在这两类机构经营发展中的监管和引导,建立正向激励、扶优限劣机制,实现信息共享、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2003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明确提出:“在金融监管方面,人民银行宏观调控和银行业监管机构工作是相互补充。人民银行要建立密切的联系机制,及时沟通有关金融市场风险和运营情况,共享监管信息。”然而到目前为止,自上而下的监管信息共享机制尚未建立,给基层央行贯彻执行货币政策、维  相似文献   

4.
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是在分业经营的原则下建立起来的,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的监管自成系统,各司其职。由于缺乏健全的协调机制,各金融监管部门之间不能进行及时、有效的沟通和协调,无法实现信息共享,直接影响了监管工作的效率。在我国目前“3+1”的金融监管制度模式下,尽快建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已是各方共识。  相似文献   

5.
金融期货业务将给我国的证券公司监管带来挑战。本文建议采取以下监管对策:严把准入门槛,包括主体准入、产品准入;强化风险管理与控制,包括出台风险管理指导性文件、完善风控指标体系、重视防范法律风险、建立金融期货业务信息披露制度、做好风险处置的制度设计;完善监管架构和协作机制,包括尝试成立“金融期货业务监管专门小组”、更加重视跨市场联动监管、进一步发挥证券业协会协作监管作用、积极加入国际协调监管。  相似文献   

6.
刘湘勤 《海南金融》2011,(12):42-45
改革开放以来,银行业体制转轨的现实需求和国际银行业监管制度的变革是推动我国银行业资本监管改革的“双引擎”.本文对我国银行业资本监管改革的主要内容与巴塞尔协议Ⅲ进行了比较,分析了资本监管改革对我国银行业的潜在影响.当前,银行业金融机构应进一步强化资本管理意识、建立多渠道资本补充的长效机制、主动调整经营管理模式和业务结构,...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当前银监分局在非现场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完善被监管机构资料报送制度、建立风险评价系统、建立数据连接系统、与基层央行建立信息共享机制等项建议,以期提高监管的有效性和连续性.  相似文献   

8.
金融科技有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市场效率,但同时也因其“空白型金融创新”的特质给传统金融监管方式带来严峻挑战。美国在金融科技的立法方面,强调“建章立制,立法先行”,创制法律规范具有前瞻性;在监管方面,秉持“负责任的创新”的监管理念,创新监管范式,力求实现金融创新与合法合规之间的动态平衡。我国可合理借鉴美国的立法和监管经验,加强金融科技的顶层设计和立法建设,创制新的专门性立法,构建有利于金融科技发展的监管协调机制,研究以行为监管为导向的监管范式,构建包容性监管制度,探索完善中国式“监管沙箱”机制,最终建构“技术驱动型”的金融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9.
加快建立和完善我国个人征信体系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国内个人征信体系建设起步较晚,我国个人信贷业务的发展面临着信息不对称、信用缺失等瓶颈的制约。个人征信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是发展个人信贷业务的突破口,我国必须加速征信立法,加强政府监管,完善运作机制并实现信息共享。  相似文献   

10.
我国保险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保险资金运用问题也日益突出。随着保险资产管理公司股权结构的日益多元化,资产管理范围的逐步扩大以及资产管理业务的不断创新,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的行业界限将日益模糊。建议改革对保险资产管理公司由保监会独立监管的模式,采取由保监会主监管的功能监管模式,并进一步完善监管联席会制度和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针对物流企业业财融合的目标和意义展开分析,讨论了物流企业业财融合的实现路径,内容包括完善组织架构和制度体系、加强业务和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沟通、建立有效的信息共享平台、加强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优化资源配置和业务流程等,通过研究加强监管和评估机制建设、建立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工作、推动行业协会和中介机构的作用发挥等保障措施,其目的在于加快物流企业业财融合速度,推动物流企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唐佳 《财会学习》2024,(10):86-88
在信息化时代,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机制的强化至关重要。研究提出培训、技术创新、制度变革和信息共享等策略,旨在推动事业单位更高效、安全地履行职责。培训方面,信息技术培训提升会计人员的信息化水平,法规培训深化对法律法规的理解,信息安全培训强调数据安全性。技术创新上,倡导信息技术应用,构建集成的会计信息系统,并通过大数据分析提升监督的预警能力。制度变革方面,推行网络化监督和远程审计,建立全过程内控系统,加强事业单位内控执行的全过程实时展现。信息共享方面,建立财务信息共享机制,通过标准化财务报告提高监管效率和信息透明度。  相似文献   

13.
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国际经验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清华 《武汉金融》2007,(12):18-20
金融混业经营不断发展,客观上要求金融监管部门之间加强协调与配合。为了加强金融监管的协调,一些国家建立了专门的金融监管协调机构,如美国有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FFIEC),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也有类似组织。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GLB法案)对各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作出了明确规定。我国金融监管协调重在机制建设,而不在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完善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应包括立法合作机制、牵头监管机制、联合行动机制、信息共享机制等。  相似文献   

14.
美、英、日三国都有比较健全的征信法律体系和成熟的监管模式,特别注重对信息主体合法权益的保护。结合我国征信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建议建立和完善征信法规,为信用信息共享和合理使用提供制度保障;加快行业信息系统建设,为推动信息共享进程提供先决条件;进一步加大信息主体权益保护力度。  相似文献   

15.
在绿色债券市场中,信息披露制度发挥着消除发行人和投资者之间信息不对称、引导资金流向绿色项目的重要作用,是应对绿色债券“洗绿”风险的基础手段。但目前我国绿色债券信息披露“多头监管”模式下的信息冗杂、制度空白以及各监管主体规范不一,“宜粗不宜细”的立法理念下形成的粗放式规范,以及外部评估认证机制不完善等,给绿色债券实际环境效益的实现带来障碍。对此,我国应建立统一协调的绿色债券信息披露监管机制,并形成统领性的信息披露规范,以确保监管的专门性和规范的统一性;建立类型化、全要素的信息披露标准,以增强披露要求的可利用性;建立有效的第三方认证评估机制,以保证整体环境信息披露的客观性和真实性,从而有效防范绿债“绿色”属性现实存在的异化风险。  相似文献   

16.
2009年2月3日,财政部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行政监督工作的通知》,对现行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的行政监管制度进行了变革。此项制度变革明确了各地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应以证券资格会计师事务所为监管重点,明晰了专员办对于证券资格事务所的对口监管职责,强调以日常监管为主、全过程监管的监管理念和方式。在当前的制度背景之下,此项制度变革具有积极意义。然而,它有可能加重对于证券资格事务所的重复监管和过度监管,在具体实施细节上也需要进一步完善。为此,可考虑在财政部和相关部委之间建立联席工作会议制度和信息共享机制,在财政部内部重新配置监管权力,制定统一的实施办法和操作规程等。  相似文献   

17.
个人住房公积金信用信息共享有利于对商业银行、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发放贷款和贷后管理的风险提示,有利于监管公积金,促进社会信用体系建设.2007年,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四川分中心与四川省建设厅建立个人公积金信用信息共享机制,四川各市州公积金中心正式接入使用征信系统.经过5年的推动完善,其共享机制逐渐深入,有效助推了公积金信贷业务健康发展,但在信息报送和查询使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18.
在我国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特别是在开放政府采购市场和加入WT0《政府采购协定》之际,如何建立、完善高效可靠的政府采购监管机制,以顺利实施政府采购制度和实现政府采购的“公开、公平、公正”,就成为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一个课题。  相似文献   

19.
为了优化监管效能,强化机构自我约束、政府行政约束和市场约束的力量,财险产品监管应该贯通行为监管与审慎监管,形成“产品—机构—市场”一体化监管,统筹实现公平、安全、稳定的监管目标。对比国际财险产品监管制度与共识,我国现行的“前置式、分层式、分类式”监管框架总体合理,但财险产品市场和产品监管的方法手段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结合行为监管与审慎监管,创新监管制度方法,加强偿付能力监管、公司治理和信息披露,构建“高效、透明、负责、公平”的财险产品监管体系,实行更精准的分类监管,把更多监管资源配置到易受侵害的个人消费者领域,适度放开企业客户和国家重点战略领域的前置措施,鼓励和保护财险产品创新,贯彻新发展理念,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监管科技影响产品监管的成本与收益,要建立科技驱动式产品监管机制,建设财险产品监管数字化基础设施,应用监管科技增强监管能力,降低监管成本,提高分层体系下监管一致性水平。  相似文献   

20.
2017年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完善反洗钱、反恐怖融资、反逃税监管体制机制的意见》出台,在健全监管制度,顺畅协调合作机制,跨部门共享数据信息等方面扫清了障碍,推动现代金融监管体系进一步完善。实践两年多来,总结青海省反洗钱监管制度体系建设经验,发现问题,探索方向,将有助于反洗钱工作进一步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