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借助奥运会这个四年一次的体育盛事,可以在短时间内极大地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因而企业为了能在这个有限的平台上占有一席之地而绞尽脑汁。花费巨资成为奥运赞助商的自然可以名正言顺顶着奥运会的光环进行营销,没有拿到奥运赞助入场券的企业也要千方百计沾上奥运的光,采取各种“擦边球”的营销手法,使消费者误以为自己就是奥运赞助商,  相似文献   

2.
如何借助事件营销,是许多企业追求的营销方式,尤其是面对像奥运会这样的重大事件,众多企业更是求之不得,比如啤酒行业的青岛、燕京品牌成为2008北京奥运会的赞助商。而不作为奥运赞助商的企业,能否同样成功营销甚至独占鳌头呢?雪花啤酒的成功营销方式——逆势营销,即“非”奥运营销,给了我们肯定的答案。  相似文献   

3.
因为高昂的赞助费用,国际奥委会全球合作伙伴、北京2008奥运合作伙伴、北京2008奥运赞助商以及北京2008奥运独家供应商这四种形式的奥运赞助几乎全部被国内外各行业的一线企业占得。那么,非奥运赞助商们该如何在奥运中有效营销呢?  相似文献   

4.
奥运营销是战略问题搜狐的奥运营销案例是所有的企业奥运营销中最值得剖析的,因为其身份很特殊。第一,搜狐是奥运赞助商中唯一的媒体,它既要利用奥运会的机会营销自身,又要为其他的企业提供营销平台;第二,搜狐作为北京奥运会官方  相似文献   

5.
《经营者》2006,(6):24-29
当时间行走到今天,距离北京2008奥运会还有不到900天的时间,对于那些欲借奥运起飞的企业来说,奥运营销已经到了最后决战时刻,环顾那些站在奥运舞台上的中国企业,我们意外发现:一些花费重金跻身奥运赞助计划的企业,在奥运营销方面的表现却并不出色。其实,奥运并不仅仅是个资本秀场,更多时候,它是一次企业营销能力的大考场,企业打上奥逛标签后,并不意味着财富和品牌的自动累加。因为,奥运营销不是“奥运!企业”的简单组合。如果奥运是一个营销杠杆的话,那么,当前中国企业的挑战在于如何找到一个精准的支点来撬动财富,今天,许多关于奥运营销的案例、理论到处在流传,但依然存在一个问题,当下,我们最需要的是什么?[编按]  相似文献   

6.
陈谷 《企业文化》2008,(8):50-51
奥运营销是战略问题 搜狐的奥运营销案例是所有的企业奥运营销中最值得剖析的,因为其身份很特殊。第一,搜狐是奥运赞助商中唯一的媒体,它既要利用奥运会的机会营销自身,又要为其他的企业提供营销平台;第二,搜狐作为北京奥运会官方网站的承办方,还身负奥运官方报道和向全世界展示2008北京奥运的历史使命。所以,搜狐的身份可以说是既是官方,又是中立的媒体,还是企业。这样的身份,决定了其奥运营销的战略和战术会不同寻常。  相似文献   

7.
这是一个没有硝烟的战场,12家全球奥运合作伙伴和50多家其他官方赞助商,以及数量众多的非官方企业赞助商用他们的巨额投入和商业智慧共同导演了中国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广告和营销攻势。  相似文献   

8.
孙仁斌 《经营者》2008,(17):86-87
一届奥运会出现燕京、青岛、百威三家啤酒赞助商,这在奥运赞助史上绝无仅有。在奥运赛场上,啤酒商的奥运营销激战正酣,各路商家也纷纷亮出了自己的底牌,一家赛着一家的翻新花样,上演了一场好不热闹的啤酒奥运会。  相似文献   

9.
《上海国资》日前报道赞助体育赛事是各大啤酒企业普遍采用的营销手段,尤其是奥运会,更是被啤酒巨头们奉为最佳商机,当青岛啤酒、燕京啤酒、百威啤酒都决定走常规的“奥运营销”路线,雪花啤酒没有亦步亦趋,而是另辟蹊径,采取颠覆式的非常规奥运营销策略。然而雪花的“非奥运”,实质并非“不奥运”。之所以称之为“非奥运”,是因为雪花没有像其他品牌那样以传统习惯上的”奥运赞助商”身份出现,而是目标直指奥运会不可分割的主体——观众。  相似文献   

10.
2008年8月在北京举办的奥运会,对于中国的企业来说毋庸置疑是一场难得的商机.无论是有幸成为本次奥运赞助商的企业,如联想、海尔,还是无缘这一资格的绝大部分成长型企业,无不跃跃欲试争相利用这一“家门口”的历史机遇以将自身品牌传播得更远,长期以来,随着实力雄厚的外资品牌的大量涌入和步步紧逼,中国市场上众多本土品牌可谓举步维艰,面对奥运经济所带来的营销机遇,本土企业如何借助奥运这一天赐良机,展开品牌推广与传播.已成为竞争的焦点。  相似文献   

11.
据悉,从2009年1月1日起,北京奥运会赞助商将停止利用奥运特殊身份进行商业行为。奥运会结束了,企业在奥运营销上的投入还能起到多少作用?企业要怎样进行后奥运营销?  相似文献   

12.
2008北京奥运会已经闭幕,奥运会不过短短十几天的时间,从2009年1月1日起,北京奥运会赞助商将停止利用这种身份进行商业行为。人们要问:现在奥运会结束了,企业在奥运营销上的投入还能起到多少作用?企业要怎样进行奥运会之后的营销?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临近,“奥运营销”成为企业提升品牌价值、实现品牌飞跃的又一新途径。文章指出奥运营销对企业的战略意义,时企业奥运营销的误区进行充分分析,并指出企业进行奥运营销应该注意的问题,对企业开展奥运营销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英才》2008,(1):91-91
北京奥运临近,“奥运商机争夺战”已经演变为企业之间、全社会自发的“奥运眼球争夺战”,奥运营销差异化的重要性凸显。在营销策略,媒体选择、模式创新等方面,企业都要力求区别于传统的突破。因此.在目前纷繁复杂的媒体环境下.媒体投放的有效性不单纯依赖于精准的组合,更有赖于应用手段的创新。  相似文献   

15.
《经营者》2008,(1):106-106
2007年,是伊利奥运营销的年份。 从2007年3月开始,伊利开始为期一年多的奥运大营销计划,加之产能的释放,预期伊利的增长速度将大于此前机构的预测。从前期伊利的奥运营销看,伊利取得了良好效果,从各个研究机构的研究报告看,伊利的奥运营销是成功的,在几十个奥运合作伙伴、赞助商、特供商中,伊利的奥运营销效果排名居前几位。  相似文献   

16.
相俊红  孙春艳  葛鑫 《经营者》2007,(16):22-33
在奥运会倒计时一周年之际,所有的企业都重新站在了新的起跑线上。非赞助商和赞助商之间他们正在如何布局?他们围绕奥运营销所进行的PK中,谁更高、更快、更强,在智慧、技术、创意、实效层面,谁更胜一筹?在商业竞争中,时间是公平的裁判,成败得失都由它定。从现在开始,所有赞助商和非赞助商企业在时间面前可以尽情挥洒智慧,这一年的时间是书写答卷过程,是思考的过程,也是修正自己的过程,更是决定胜负的过程。  相似文献   

17.
国际通用的赛事赞助营销的投入比例为1比2.8,到1比3这意味着花一元钱获得奥运赞助商资格后,至少还应投入2.8到3元钱进行后续的营销和传播。因此获得奥运赞助权只是拿到了一张奥运营销的入场券。要真正实现一次完美的奥运营销,还要看入场后企业都做了什么。  相似文献   

18.
2008奥运年伊始,奥运营销战火纷飞,许多网络媒体使出浑身解数,各出招数(《区域门户,秀出自己的精彩》,“来自读者”, 2007年10月20日)。但在此前的诸多行为中,企业展现出来的均为功利性的商业行为。难道,奥运营销就不能带上公益性吗?  相似文献   

19.
新飞推出"非奥运营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中国喝彩,为奥运加油!”近日,一场汇集体育与时尚两路明星的启动发布会在北京召开,新飞电器董事长张冬贵在会上宣布:由新飞电器主办的“新飞2008助威团”全国选拔赛正式启动!这将是一场可以承载无数青春梦想的大规模时尚选秀,同时也标志着新飞的“非奥运营销”战略正式启动。据新飞称,此次活动意在体现“重在参与”的奥运精神,试图通过整合体育与时尚资源,直接针对奥运观众。  相似文献   

20.
吴勇毅 《中外管理》2008,(10):84-86
随着奥运圣火徐徐熄灭,“一场真正无与伦比”的奥运会在北京完美落幕。然而奥运会结束后,人们所理解的奥运精神和文化以及营销活动远没结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