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9 毫秒
1.
端木蕻良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富有多方面才学和深厚的中外文学素养的作家。学术渊源既深且广,其中来自中国文学传统的影响居于主导地位:他是一株植根于华夏沃土兼汲外来营养的“端木”,联系着中国古代和现代两大文学传统。他的小说既长于个人心灵的自我表现,也注重政治教化、社会功用,构成社会政治话语与个人生命体验的交错呈现,走过一条从拯救家庭、个人,到拯救社会的创作道路。既联系承传文化传统,又富有现代性品格。  相似文献   

2.
蘩漪和曹七巧两住“疯女人”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不同遭遇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个案,它昭示了以男性为主体的中国社会对女性的角色的期待和认知,透露了现代文学史建构中存在的男权话语,表明了自我社会性别的建立与认同的过程,也是一个权力运作的过程。蘩漪是男性自我的他者,曹七巧是女性自我的替身。  相似文献   

3.
刘丹丹  安永友  单若南 《商》2014,(12):90-90
经过艰难曲折的过程,文学界在沈从文研究上取得了重大的进展。《中国现代文学史》(修订本)在评价沈从文时写道,“沈从文构筑了一个富有魅力的‘湘西世界’,也因此确立了他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这里,充分肯定了沈从文在现代文学史上“文学大师”的地位,也指出了沈从文作品的最高成就是描写湘西的小说。沈从文凭借其独特的乡土情节,还原湘西真实的生活,表现人性的纯美,探索人性灵魂中的爱,将描写湘西独特风土人情的作品呈现在读者面前,不愧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代大师。  相似文献   

4.
晚明戏剧演出兴盛,它与戏剧文本刊刻一起,推动了戏剧文学在民众中的广泛传播。与文本阅读不同,场上传播离不开“优人”。本文所言“优人”,兼指演员和戏剧教师(或言“教习”、“曲师”等)。“优人”与戏剧之关系,通常认为仅限于场上表演,事实上也涉及剧本改编和创作、技艺教习等方面。对这一关系的确认,是全面认识中国古代戏剧文学史的前提。  相似文献   

5.
单学帮 《商业时代》2007,(25):111-112
文学作为文化的一部分,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应当发挥改善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品格,帮助协调社会矛盾的作用,从而增进社会和谐。20世纪50年代钱谷融教授提出的“文学是人学”的学术命题,与现今我国提出的构建“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宗旨不谋而合。本文认为应该大力发展影视文学并形成产业,生产传播经典文学作品塑造国民积极健康高尚的道德情操,体现文学的审美价值和经济价值,逐步摆脱文学边缘化的现状。  相似文献   

6.
在当代文学生产机制向市场化转轨的大形势下,“80后”文学凸现了消费时代所特有的生活特色和文化特色。随着社会消费的规律以及消费群体的变化,“80后”文学这股传递着鲜活思想气息的风潮在经历与社会的碰撞之后,正在争议声中变化和转型。本文将从“产生、发展、未来”三大方面对此文学思潮进行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7.
彭书雄 《商业时代》2004,(33):26-27
《三国演义》作为我国文学史上一部优秀的经典小说,无论在中国文学史还是世界文学史上都占有极重要的地位。这部作品的影响之所以伟大,主要还在于作者为我们揭示了一条“安邦定国”的“治道”之论,尤其是弱者在强者如林的激烈竞争中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的智慧以及书中正面人物身上所展示出来的完美的仁德风采和积极作为、不畏强暴、永不懈怠、忠孝节义的民族精神。笔者将之概括为“三国精神”。而三国精神集中体现在刘备的仁术、孑L明的智慧、关羽的大义等人物身上。而这些人物身上展示出来的贤德智慧和人格魅力对于我国当今的现代企业文化建设,对于经济全球化环境下的中国现代企业管理者如何分析商情,把握商机,使企业步步为赢是大有裨益的。  相似文献   

8.
扬州评话继承宋元平话,造成清代评话繁荣,印证了鲁迅提出但长期无人论证的平民文学再兴现象;还在创作方面跨越“五四”前后,对文学史分野和分期很有研究价值。扬州评话小说主要包括市井小说、武侠小说、名著新编。其审美特点是平民色彩和阳刚精神,与当代大众文化一脉相承。扬州评话历史久,价值高,涉及众多学科,须要建立“扬州评话学”,加强全面研究,争取申报非物质性人类文化遗产,保护整理,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9.
庄子以整体象征、浪漫而荒诞的寓言言说,驰骋想象,自铸新词,运用典型与意象,在先秦诸子散文中独创新文体——自恣适己、仪态万方的“庄周体”。这显示了庄子文学意识的先觉、文学创造精神的崛起与文体的自觉。鲁迅称《庄子》一书“晚周诸子之作,莫能先也”,正是就其文学的发现与文体的创造及其在汉文学史的创造性贡献而言。  相似文献   

10.
中美两个文化截然不同的国家,其文学的发展却在20世纪30年代达到了惊人的相似,这就是产生了在中美文坛占据主导地位,在两国现代文学史和文化史上都有过重大影响的左翼文学,两国左翼文学尽管发生和终结的背景不一样,但都以自己辉煌的成就谱写了文学史的灿烂篇章,并且都以人类博大的胸怀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渗透,对人类黑暗的一致谴责和对光明的共同追求,使它们形成了和谐共存、共同发展的可喜局面,对世界文学作出了各自独特的贡献,从而远远超越了不同质文化交流的一般意义。  相似文献   

11.
由于中国特殊的历史文化现实,日常生活在当代文学史的不同阶段呈现出迥然不同的表现形态。在不同时期,意识形态对日常生活叙事的渗透和控制的程度和方式是不同的,这里面经历着一个不断规训的过程。新时期之初,随着极端政治生活的结束,国家政策发生了重大的调整。建立现代化的民族国家逐渐成为20世纪80年代初期最主要的社会诉求。日常生活也以新的面目回归文学版图并被纳入启蒙话语系统参与了新的文学景观的营造。  相似文献   

12.
白月 《消费导刊》2013,(9):153-153
樋口一叶文学代表了日本浪漫主义文学向现实主义文学的过渡,她的作品记录了那个东西文化相互碰撞、日本社会新旧交替的明治时代,深刻揭示了日本下层民众尤其是女性的苦闷与彷徨,在引导女性追求个性解放和实现自我价值方面具有社会意义。《十三夜》正是这样一部关注女性悲惨命运、述说女性苦闷彷徨、围绕“女性离婚”这一主题展开的作品,也是作家“奇迹期”的重要代表作之一。本文试通过对一叶晚期代表作《十三夜》的女性形象分析来探讨作品的社会意义。  相似文献   

13.
张颐武 《市场周刊》2009,(3):112-112
当下的文学呈现出和以往不同的新的形态,这种形态从新世纪开始时开始出现,到现在已经完全成形。这里的关键是文学形成了一种新的“分化”和“分化”后的一种“平行发展”的形态。这里我所指明的是“大众”和“小众”的文学的分化和平行发展。  相似文献   

14.
庐隐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位女权主义作家。在五四时期女性写作的第一波中,她以其女性话语、女性题材、女性主题、女性共鸣等特征,彰显了自己的女性主义创作特色,同时,又以其“花瓶论”、“自救论”、“共负论”、“相成论”等女权主义观点作为自己创作的理论基石。对庐隐的女权主义写作的研究,于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史的建构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相似文献   

15.
试从日本文学的基本特征谈起,简略概括回顾日本文学史的框架,重点分析了中日文学的关联以及从日本文学看日本国民的残酷性。  相似文献   

16.
最近,全国各地掀起了一股诗词热,关于古代诗词的新间层出不穷,如“石家庄某小学举办诗词大赛”、“湖北某地中小学生发明诗词韵律操”、“七旬老人编著诗词词典”等等。流传了上千年的中华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在中国文学史上一直占据主导地位,可以说一部诗歌史也是我们民族的正统文学史。但为何本该不断发展壮大的诗词却直到最近才不断被人提及?这其中的原因值得人们深思。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初期苏联解体,社会急剧转型,导致了人们的价值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巨大变化,并深刻地影响了文学的发展进程。这一时期,文学中的“苏联”叙事主要呈现出政治祛魅的特征:褪去神圣光环的十月革命、正义性遭受质疑的卫国战争、被消解的乌托邦神话体制等在文学中得以书写。作家通过这种陌生化的手法诉说历史之痛,解构苏联官方话语的宏大叙事。  相似文献   

18.
《市场周刊》2012,(9):32-39
“90后星生代文学大赛”颁奖典礼暨“人民文学之星·可一文学奖”签约仪式,15日晚在江苏省昆剧院兰苑剧场隆重举行。该活动由《人民文学》杂志社和江苏可一文化产业集团共同主办。江苏省委宣传部副部长梁勇,南京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徐宁等省市文化部门主管领导,以及《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江苏省作协主席范小青、省作协副主席储福金、毕飞宇、鲁敏等出席了此次颁奖典礼。叶兆言、苏童、格非、李洱、韩寒等全国各地的作家们,纷纷发来贺电,充分肯定此次文学活动对繁荣文学、发掘年轻写作者的意义,作家格非在贺电中说:“文学的活力和希望,离不开年轻作者的参与,离不开社会各界对文学事业的大力推动。”韩寒则鼓励90后星生代文学大赛的参赛同学:“自由快乐,写你所想。”  相似文献   

19.
新古典主义类型说以唯理论为哲学基础,在封建王权支持下,继承和发展传统类型观念,对类型化创作实践经验进行理论提升。其立法者波瓦洛在新古典主义理论法典《诗的艺术》中强调,创造类型化人物必须写英雄人物,并符合其年龄特征,保持其“自然人性”。类型化人物特征是:集优或集恶;片面突出人物共性与普遍性;侧重表现静态美。中国文学发展过程中也产生过类型说。类型说在中外文论史和文学史上都有其存在的地位与价值。  相似文献   

20.
平民家族史     
《三联竞争力》2009,(6):70-70
2009年4月的清明节前后,网上写家谱似乎成了一件新锐的事。4月8日,盛大文学起点中文网筹备近半年的“家族(测试版)”写作平台(jia.qidiaqn.com)正式推出,它是盛大文学针对现代社会亲情观念淡薄、家族谱系流失现象,提出的一项“亲情”写作活动,该项活动拟邀请千万网友通过“家族”,创建家族谱系,讲述家族故事,密切家族成员间联系。而4月20日起,还有一场由家谱网举办的“每人一棵树,共建中国林”的线上活动,召集公众在线建立“家族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