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2 毫秒
1.
我国是个农业大国,以前农业企业核算都是通过《农业企业会计制度》,随着中国加入WTO,世界经济的一体化,资本市场在中国的蓬勃发展,为了适应新的形势,财政部颁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一生物资产》,为规范与捉业生产相关的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作出了具体要求,《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一生物资产》将生物资产划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  相似文献   

2.
孙新章 《市场周刊》2004,(7):145-145,144
资产的重要特征是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而给企业带来未来经济利益能力下降的资产则应计提减值准备。《企业会计制度》规定对八项资产计提减值(跌价)准备,但由于资产减值会计在我国起步较晚,有关理论和实务还不太成熟,因而规范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相关准则应尽快出台,以利不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相似文献   

3.
根据《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资产必须是能为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如果在未来不能带来如期的经济利益,就表明其价值降低了,需要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固定资产在计提减值准备后,还会影响其折旧数,需对折旧率和折旧额进行调整,并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中规定,对于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在计提折旧时,应按照该项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即固定资产原价减去累计折旧和已计提的减值准备)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的价值又得以恢复,该项固定资产的折旧率和折旧额的确定方法,按照固定资产价值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  相似文献   

5.
我国生物资产会计准则国际趋同中的独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以下简称生物资产准则),规范了与农业生产相关的生物资产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为我国农业企业的会计处理提供了指导。一、我国生物资产准则与IAS41的比较(一)生物资产的分类。《国际会计准则第41号——农业》(以下简称IAS41)将生物资产分为两部分,消耗性生物资产和生产性生物资产。而我国生物资产准则将生物资产分为三部  相似文献   

6.
<正> 《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以下简称“《准则》”)规定,企业期末发现固定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应当计提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应当按照该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如果已计提减值准备的固定资产价值又得以恢复,应当按照固定资产恢复后的账面价值,以及尚可使用寿命重新计算确定折旧率和折旧额。这一要求在实务处理时存在两个难点:一是计提减值后折旧额的重新确定:二是转回减值准备金额的确定。计提减值准备后折旧额的计算,应当视同为计算一项新固定资产的折旧额。至于以前期间已计提减值准备的转回限额,《准则》及其指南规定,转回的金额不应超过原已计提的减值准备;在转回已确认的减值损失时,转回后固定资产的账面价值不应超过不考虑计提减值因素情况下计算确定的固定资产账面价值,即取得固定资  相似文献   

7.
四、《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二)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比较 4.折旧中外准则比较说明:IAS16要求对于固定资产的每一重要组成部分都单独计提折旧,各种重要组成部分的判断是以各组成部分成本相对于总成本而言是否重大为标准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以下简称4号准则)中没有这样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8.
张玮 《现代商业》2011,(8):200+199
生物资产是指有生命的动物和植物。《企业会计准则第5号——生物资产》将生物资产分为消耗性生物资产、生产性生物资产和公益性生物资产三大类,并分别就三大类生物资产的定义、包含内容和相应的会计处理分别进行了规范。但我国《小企业会计准则》则只对生物资产中的生产性生物资产和消耗性生物资产的会计核算作出规范,没有提到公益性生物资产。笔者认为,生产性生物资产在《小企业会计准则》中的地位已经远远超出《小企业会计制度》的规范方式,更加具有小型农牧企业核算生产性生物资产的针对性。为此,笔者草拟本文对小企业生产性生物资产会计核算作一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9.
《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制度》)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于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并根据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相应地,《企业会计准则——现金流量表》(以下简称《准则》)将净利润调节为经营活动现金流量时,规定在净利润基础上加上“计提的资产减值准备”。假定某企业年度内对8项资产都计提了资产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0.
李娜 《消费导刊》2009,(4):144-144
2007年3月16日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并于2008年1月1日起实施。该税法对生产性生物资产的税务处理进行了规范,与2007年1月1日起实施的《企业会计准则》中对生成性生物资产的规定产生了一定差异。本文拟对生产性生物资产会计准则与新企业所得税法的差异进行的分析。  相似文献   

11.
陈立军 《中国市场》2015,(8):102-103
会计准则规定固定资产的计提折旧的方法有多种,折旧作为企业的一项成本费用,如何正确合理地计提固定资产折旧影响到企业的应税所得额和所得税税负。本文从新《企业会计准则》和新《企业所得税法》中有关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的有关规定出发,探析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选择对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及税收负担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龚明月 《商场现代化》2007,(11S):286-286
本文从原资产减值准备准则存在的问题谈起,分析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关于资产减值准备在可以转回的资产范围、资产组合计提及计提范围三方面的变化,并进一步探讨了新资产减值准备准则的实施对企业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我国目前实行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计提八项资产减值准备,初步建立了资产减值的理念及其确认和计量原则,但规定简单,缺乏细致的解释。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利用现行会计制度中的不完善来操纵会计利润,为达到自身目的对资产减值准备进行随意调整的行为愈演愈烈。为了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新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资产减值》(以下简称新准则),对资产减值的确认、计量和相关信息的披露作出了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使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发生了重大变革。现探析新资产减值准则与现行会计制度相比发生的主要变化。  相似文献   

14.
<正>一、固定资产折旧的计提依据《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第十四条规定:企业应当对所有固定资产计提折旧。但是,已提足折旧仍继续使用的固定资产和单独计价入账的土地除外。"折旧"即在固定资产的使用寿命内,按照确定的方法对  相似文献   

15.
温海燕 《商业会计》2006,(11):28-29
出租无形资产即转让无形资产的使用权,与出售无形资产的所有权往往一同提到,其中转让无形资产的所有权不再涉及该项无形资产的摊销问题,而转让无形资产的使用权即出租无形资产却仍然涉及无形资产的摊销问题。2006年《企业会计准则第6号——无形资产》中并未提到出租无形资产的处理方法,只在第17条中规定“无形资产的摊销金额一般应当计入当期损益,其他会计准则另有规定的除外”。《企业会计准则第21号——租赁》第28条规定:“对于经营租赁资产中的固定资产,出租人应当采用类似资产的折旧政策计提折旧;对于其他经营租赁资产,应当采用系统合理的方法进行摊销”,以上规定均没有对出租无形资产及其摊销问题给出明确的指导性意见。  相似文献   

16.
四、《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二)新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比较4.折旧中外准则比较说明:IAS16要求对于固定资产的每一重要组成部分都单独计提折旧,各种重要组成部分的判断是以各组成部分成本相对于总成本而言是否重大为标准的,《企业会计准则第4号——固定资产》)(以下简称4号准则)、中没有这样明确的规定。  相似文献   

17.
近 年来 ,在对亏损企业的审计中发现 ,绝大部分亏损企业不提取折旧 ,究其原因 ,有的企业认为提取折旧后仍是亏损 ,因而提取折旧已失去意义 ,有的则是因为领导要体现盈利 ,人为不提取折旧。这种做法无论从哪方面讲都是错误的。首先 ,不符合《企业会计准则》第三十条和《企业财务通则》第十八条的规定 ,违背了企业会计制度规定 ;违反了《国营企业固定资产折旧试行条例》 ,该条例规定 :固定资产折旧应从固定资产投入使用月份次月起 ,按月计提折旧。同时 ,还规定 :企业违规多提或少提折旧 ,可以处以其多提、少提金额 1 0 %以下的罚款。其次 ,不…  相似文献   

18.
固定资产减值准备折旧问题简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企业会计制度》为了全面体现谨慎性原则,要求资产至少定期或在年末进行检查,对其可变现净值低于账面价值的部分,作为减值准备处理。这对那些计提减值准备而不需要摊销的资产(如应收账款、短期投资、存货、长期投资、在建工程等),其核算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而对固定资产或无形资产而言,既要计提减值准备,还要正确计算折旧或摊销额,因其价值补偿有了两个渠道,会计上就面临一个问题:减值准备的计提是否影响固定资产折旧或无形资产摊销金额的确定。对此,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未予明确规定,笔者以固定资产为例,对上述问题谈点认…  相似文献   

19.
蔡淑宏  许帅 《商业会计》2007,(10):17-18
一、资产减值准备的确认与计量 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企业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度终了,对各项资产进行全面检查,合理地预计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对于可能发生的各项资产损失计提资产减值准备。对可能发生的资产损失进行确认的理由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存在着各种风险和不确定因素,在会计核算中,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2000年颁布的《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对资产减值处理的原有规定逐渐暴露出了不足,2006年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进行了改进和完善,更有利于我国资产减值会计向更客观、更合理、更稳健的方向发展。新资产减值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全面规范了资产减值的计量和计提,扩人了适用范围,增加了"资产组"和"总部资产"的概念,更加明确了资产减值准备计提的时间,避免企业操作的随意性,禁止转回减值损失,缩小利润操作空间,统一规定了计量的属性,增强了资产减值计量的可操作性,明确规定资产减值准备的披露,采用经济性作为确定标准,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从根本改变了以前计提减值准备的一些弊端,提升了企业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在科学性和严谨性上有了很大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