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专论为了加强土地管理特别是耕地保护工作,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中央这一重大举措,是根据我国耕地人均数量少、质量总体水平低、后备资源不富裕的国情,针...  相似文献   

2.
“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几个认识误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礼龙 《技术经济》2001,20(10):26-27
耕地是人类宝贵的稀缺资源和一类特殊的资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源泉。然而随着人口的增加,经济建设速度的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耕地逐年减少的严峻态势无情地摆在我们面前。据统计,1949-1957年,我国人口平均增长率为2.4%,人均耕地面积减少0.6%;1957-1978年我国人口平均增长率为3.1%,人均耕地面积减少1.9%;而“六五”期间到“八五”期间,15年间我国人口增加了2.24亿,耕地却净减少735.27万公顷(合1.1亿多亩)。为了保护有限耕地资源,1996年原国家土地管理局提出,把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作为土地管理工作的首要战略目标。1997年4月15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通知》明确了“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要求采取治本之策,“扭转在人口继续增加情况下耕地大量减少的失衡趋势”。1998年8月29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修订的《土地管理法》指出,“非农业建设经批准占用耕地的,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使全国耕地总量不再减少。保护耕地资源,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已成为我国社会稳定、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保持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政策在实践中却被僵化的理解、扭曲的执行。尤为痛的是,在生态环境已遭受严重破坏的今天,在自然界对人类幼稚行为报复的强度逐渐加大的现实面前,竟然有一些土地问题专家、学在有关“耕地总量动态平衡”问题上存在着某些认识上的误区,这就不能不令人深思了。  相似文献   

3.
试论经济发展与耕地资源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化、城镇化是我国现代化的大趋势,在这个过程中势必要占用一部分耕地,如何协调双方均衡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课题。国家明确了土地资源保护和管理“必须严而又严”的总要求,提出了在经济发展中“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求保护”的总原则。为此,本文根据近7年来土地锐减的现状,分析了经济快速发展中的耕地基本现状,探讨了耕地保护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根据“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总方针,紧紧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了经济发展中耕地保护的途径。  相似文献   

4.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耕地保护工作是国土资源管理的重点.也是工作的难点;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各种矛盾的焦点;耕地做为一种不可再生的有限自然资源,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新形势下,如何保护和利用好耕地,是各级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乃至全社会共同的责任。  相似文献   

5.
耕地资源作为农业最主要的生产资料和农民最直接的劳动对象,是构成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最基本要素之一,是实现中国粮食安全的基础和保证,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作为我国土地资源管理最重要的法律之一,在我国土地管理和耕地保护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其中仍存在着一些值得商榷之处.  相似文献   

6.
耕地保护是国家实行长期环境资源保护的重要措施,而耕地保护必须与土地的可持续利用结合起来,实现全面发展,真正起到保护国家资源的作用。文章分析了实现耕地保护与促进土地可持续利用的各种措施,希望能为资源保护工作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经济论坛》1999,(14):39-39
唐海县认真贯彻执行“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开源与节流并重,管理与保护并举”,走节地挖潜、土地开发、保护耕地之路,土地管理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十几年来,全县投入土地开发基金8338万元,共开发土地13-8万亩。人均耕地由1987年的2-97亩增加到现在的3-42亩,被国家土地局命名为“土地开发复垦先进县”。他们的主要做法是:(一)多开地,努力增加耕地面积。唐海县地处沿海开发开放区,南部沿海滩涂资源较为丰富。为充分利用这部分土地资源,县政府制定出总的耕地开发计划,狠…  相似文献   

8.
虚拟耕地视角下中国粮食贸易对耕地压力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虚拟耕地进口减轻了我国耕地资源的压力,对我国现有耕地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对我国粮食安全也有一定的保障.虚拟耕地资源虽然可以在表面上缓解我国耕地资源的压力,为短期内土地资源的短缺提供一个全新的解决办法,但虚拟耕地还不能完全解决我国耕地资源短缺的长久局面.受国际政治环境、自然灾害、非洲人口增长速度过快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全球实际应用的虚拟耕地资源不容乐观.为了粮食安全,我国应该采取合理有效的耕地管理制度,全国统筹保护耕地红线不动摇,在此基础上,通过土地整理,调整农业结构,降低耕地资源流失的速度.在对自然资源保护的同时,还要加大对虚拟耕地资源的研究,将虚拟耕地资源与我国的社会、生态和经济发展联系在一起,最终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  相似文献   

9.
耕地保护:四年来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1999年1月1日我国以法律形式对耕地实行保护以来,为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目标,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想办法、定政策,千方百计通过开发未利用的后备土地资源、土地整理和废弃地复垦等,基本实现了本行政区内耕地平衡。保护耕地是我们的基本国策,保护耕地就是保护我们的生命线。但随着各种条件的变化,实行“占一补一,总量动态平衡”政策所得来的这一平衡态势需要花费多大代价,又能维持多久,确实值得思考。为实现国家粮食自给政策,我国实行各省粮食自我平衡政策,这也是制定耕地省内平衡的政策来源。这一做法确实需要改变。如果粮食实施调配…  相似文献   

10.
国内外耕地保护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文章从耕地保护内涵、主客体及耕地保护方法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耕地保护问题的研究,对比分析表明,国外耕地保护主体多元化,客体范围宽泛,耕地保护方法多样;我国应借鉴国外成功经验,拓宽耕地保护客体范围,将农户纳入耕地保护责任体系,并进一步明确土地产权,加强土地利用规划对耕地保护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明确提出,各地必须严格按照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要求,做到本地耕地总量只能增加,不能减少,并努力提高耕地质量。 无锡市人多地少,人均耕地只有0.62亩,已远远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人均耕地0.8亩的警戒线。目前,我市粮食基本自给,但饲料和副食  相似文献   

12.
河北省耕地利用现状及保护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利敏 《经济论坛》2002,(3):40-40,43
据统计,1998年河北省耕地面积为649.4万公顷,占全省土地面积的35%,耕地中有效灌溉面积为433.7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67%。但是,河北省73.2%的人口炎农业人口,1998年全省人均耕地仅为1.49亩,居全国第10位,这表明,河北省耕地形势比较严峻。  相似文献   

13.
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耕地红线产生了压力。保护耕地关系到社会的稳定,对农民的生存和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在当前的耕地保护与管理上存在着很大的问题,例如管理体制不健全、多头管理、登记的制度不规范等。所以必须要从根本上转变耕地的发展方式,可以通过对利用方式和配置的转变方式来进行,建立起符合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耕地制度和管理体系,对耕地资源的利用战略进行创新,将保护耕地的一些管理体制和机制进行健全。  相似文献   

14.
粮食安全的耕地保障检讨及近期耕地调控思路   总被引:31,自引:0,他引:31  
谭术魁  彭补拙 《经济地理》2003,23(3):371-374,378
粮食安全问题是各国政府必须首先解决的问题,我国政府也不例外。在基本自给自足的粮食安全思想支配下,我国政府十分关注国内耕地的开发、利用和保护,并借其基本解决了10多亿国民的吃饭问题。然而,其中存在的问题也不少,主要是新增耕地数量多、耕地质量下降严重,耕地面积的保有倍受关注、耕地集约利用问题未得到应有重视,祟尚粮食区域自给、主产区优势未能发挥。在当前,积极借助粮食国际贸易巩固我国粮食安全成为必然,因而据此调整我国耕地资源利用思路迫在眉睫,具体就是,适当压缩劣质耕地,切实加强粮食主产区建设,根据比较优势理论安排耕地用途,进一步借助科学技术降低粮食生产成本、提高耕地产出能力。  相似文献   

15.
耕地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数量减少、质量衰退的局面,将严重影响我国农业的发展。1978年至1988年10年间,我国耕地面积减少了5501万亩。1989年在加强土地开发,注重耕地管理的前提下,实现了耕地非农业占用和开发基本平衡,扼制住了耕地锐减的局面。但是,据《未  相似文献   

16.
耕地非农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年来,我国耕地的非农化问题日益突出,致使人地矛盾不断尖锐,对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制约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困扰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其他经济管理部门的一大难题。通过对耕地非农化问题的深入研究,以及形成原因和多种表现形式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遏制耕地非农化趋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耕地非农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耕地的非农化问题日益突出,致使人地矛盾不断尖锐,对粮食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制约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是当前困扰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其他经济管理部门的一大难题。通过对耕地非农化问题的深入研究,以及形成原因和多种表现形式的分析,有针对性地提出遏制耕地非农化趋势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财产税、税源替代与耕地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在土地利用上实施土地利用管理制度,耕地保护存在着保护不力的制度性根源,地方政府既是耕地保护的实施者,又是农地非农化的驱动者.在农地非农化的利益扭曲中,地方政府是土地增值收益的主要捕获者,其中,不彻底的财税体制改革所造成的地方政府的财政困境,是地方政府农地非农化的重要诱因.所以,消除地方政府对农地非农化的驱动,积极保护耕地,必须为地方政府寻求财源替代.本文认为,财产税的全面实施为这一同题的解决提供了制度性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为了更有效地管理土地,国土资源部在其颁发的《土地利用现状调查技术规程》中,根据土地的用途、利用方式和覆盖特征等因素,把我国土地划分为8大类: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及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未利用土地。其中,耕地是指种植农作物的土地,包括新开荒地、休闲地、轮歇地、草田轮作地,以种植农作物为主间有零星果树、桑树或其他树木的土地,耕种三年以上的滩地和海涂。耕地中还包括北方宽小于1米,南方宽小于2米的沟、渠、路和田埂。耕地又分灌溉水田、望天田、水浇地、旱地和菜地5个二级地类。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人地关系矛盾最为紧张的地区之一。工业化、城市化迅速,经济发展客观上造成了对土地的巨大需求,同时,该地区人多地少,耕地后备资源不足,加上管理等因素,耕地锐减的状况日趋严峻。文章以长江三角洲地区为例,在分析了该区土地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后,对经济发达地区耕地保护的建议和措施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