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年前,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一个中国老太太和一个美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谈起了在人间的一生。美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了30年,终于把住房贷款都还清了。“中国老太太说:“我辛苦了30年,终于攒够了买房的钱。”也许就是从这个故事开始,百姓终于开窍,一改传承千年消费“过去”的理念,开始消费未来,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相似文献   

2.
市场经济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财观。在多年的理财实践中,我总结了自己另类的理财法: 精力而行。曾几何时,“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超前消费”理念风行一时,使得很多人开始贷款消费。我个人认为:人到中年,不该去追赶这种时髦,因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处于“中间阶层”,仿佛是一头负重的牛,因此,自己必须永远在兜里留有“余钱”,以备家庭不时之需;  相似文献   

3.
信用卡营销的花样年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传统的“量入为出”到“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适度信贷消费,随着中国百姓消费心理的转变,我国信用卡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得以释放。目前,除华夏银行外,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均已发行了信用卡。来自麦肯锡的数据表明,两年来,我国信用卡业务迅猛增长,国内信用卡发卡量由2003年的300万张增长到2005年的1200万张,翻了两番。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一个80后女孩笃信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时髦消费方式,被多家银行牵着办了十几张信用卡,最后在逼债中走上了绝路……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信贷消费这种“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理财观念已渐为国人所接受。日前,中国经济景气监测中心与万事达卡国际组织公布的第四次“中国信贷消费调查”结果显示,中国人对信贷消费的认可比例已达到81.6%。而继房贷、车贷之后,信用卡将成为我国近年信贷消费增长的新热点。 此次调查对北京、上海、广州、武汉等七个城市的2100个居民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居民对信贷消费的认知度和认可比例明显上升,信贷消费已经进入居民生活,越来  相似文献   

6.
游晓慧 《武汉金融》2004,(11):63-63
受传统消费惯性的深刻影响,广大居民对信用消费的认知程度较低。我国向来崇尚勤俭持家的传统美德,深受“无债一身轻”思想观念的影响,人们已经形成了一种理性消费方式,量人为出,对“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所倡导的消费方式持否定态度,要让人们寅吃卯粮,超前消费心理障碍较大。  相似文献   

7.
从传统的“量入为出”到“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适度信贷消费,随着中国百姓消费心理的转变,我国信用卡市场巨大的发展潜力得以释放。目前,除华夏银行外,国内主要商业银行均已发行了信用卡。来自麦肯锡的数据表明,两年来,我国信用卡业务迅猛增长,国内信用卡发卡量由2003年的300万张增长到2005年的1200万张,翻了两番。发卡量迅猛  相似文献   

8.
信用消费大众化的困境和出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炜 《西南金融》2009,(9):59-60
现代意义上的信用消费,是指凭借信用支持(如银行贷款、信用卡透支等)弥补消费能力不足的消费行为,是先消费后付款的一种消费方式和生活方式,通俗的讲就是"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  相似文献   

9.
<正>市场经济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财观。在多年的理财实践中,我总结了自己另类的理财法:量力而行。曾几何时,"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超前消费"理念风行一时,使得很多人开始贷款消费。我个人认为:人到中年,不该去追赶这种时髦,因为中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处于"中间阶层",仿佛是一头负重的牛,因此,自己必须永远在兜里  相似文献   

10.
当前启动农村消费信贷的难点。农村传统观念根深蒂固,农民主动消费难。长期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偏好强烈,消费倾向偏低,习惯于“量体裁衣”、“量入为出”的传统消费方式。农民对于“寅吃卯粮”、“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的负债消费方式难以理解,尽管银行连续多次下调利率,人们仍然省吃俭用,将余钱存入银行,然后再购置大件商品。若要农民货款来购置商品,由存款户变为贷款户去“超前享受”,  相似文献   

11.
“花银行钱,圆购车梦”,这一广告语道出了大多数工薪阶层想拥有自己的一部“坐骑”的梦想,而最现实、最可行的途径就是向银行贷款。但长久以来,汽车信贷消费似乎没有像想象的那样真正红火起来。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博览》2010,(20):24-25
一提到消费和贷款,许多人都会想到那个被谈论了千百遍的美国老太太和中国老太太的故事。美国老太太信奉的是消费文化,也就是零储蓄文化,早早住上别墅,慢慢还钱;  相似文献   

13.
在启动国内消费市场的背景下,个人消费信贷正向我们走来,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正成为一种崭新的消费方式。个人消费信贷是一项高风险的银行业务,美国仅1984年因欺诈造成的信用卡贷款损失就高达26亿美元。为了有效地规避和降低还贷风险,除了银行加强对贷款人的资信调查和还贷操作外,保险公司提供消费信贷保证保险及消费标的物保险,  相似文献   

14.
浅析个人消费贷款现状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个人消费贷款作为一种面向个人的金融产品,曾经火爆了龙城,成为各家商业银行相互竞争的一块新业务。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市民认识并接受了“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一新消费方式,使许多人的潜在消费需求变为现实消费需求,从而有效地扩大了内需,带动了银行各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然而,自2003年起,各商业银行均不同程度的提高了个人信贷业务的门槛,有些业务品种甚至开始停办,是何种原因造成的?笔带着这个问题展开了调查,现就柳州农行个  相似文献   

15.
十多年前,我国学习美国、欧洲的做法,启动了汽车消费贷款业务,车贷保证保险应运而生。我们学了他们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很多人用贷款的方式提前住上象样的商品房,拥有了自己的汽车。但结果也和他们当初一样,由于银行、保险公司管理经验不足、互相配合不力,加上扩展业务过快,造成大量不良贷款,于是各银行和保险公司又不得不紧急停办此项业务,并进行了长达数年的清收整顿责任追究工作,  相似文献   

16.
自中国建设银行首推个人住房贷款后,短短的几年时间,“花未来花,圆今天梦”-向银行申请个人贷款,以分期付款形式的消费似一股春风吹遍了大江南北,中国人贷款消费的时代正在悄悄来临,昔日高不可攀的银行个人贷款业务真正向老百姓敝开了大门。  相似文献   

17.
还记得“美国老太太”吗?就是那位贷款买房享受了30年,最后进了天堂还不忘调侃省吃俭用一辈子临死才住上新房子的中国老太太。这位美国老太太最近日子不好过,我们央行的周小川行长批评美国人不会储蓄,所以才导致金融危机,也就间接批评了这位美国老太太。美国人自己也在批评她,说都是她害的,大家有钱的没钱的都贷款买房,所以才导致次贷危机,最后弄得大家不但房子没住上还丢了饭碗。我在这里却要为这位老太太鸣不平,要是没有她们的超前消费,美国就不可能有近30年的经济繁荣。  相似文献   

18.
十几年前,一个美国老太太的购房故事在中国媒体上广为传播,相信很多中国人很有感触,开始怀疑自己的消费理念和生存价值。2008年10月3日,路透辛辛那提报道,俄亥俄州一位90岁的老妇试图开枪自杀,因为她在丧失房屋赎回权之后,面临的是被逐出居住了38年的房子的窘境。是此一时彼一时,还是美国的经济模式从根本上出了问题?  相似文献   

19.
张枫 《现代金融》2005,(7):20-21
所谓信贷消费,简单地说,是指消费者为提高生活质量,从经营者手中取得商品、服务等消费产品后,其所应当支付的货币按照与经营者的约定延期支付的消费行为。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在我国一系列鼓励消费的政策引导下,信贷消费开始走进普通百姓的生活,“花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在现有收入水平上借助信贷工具超前提高消费水平和改善生活质量正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中的一种时尚。然而,随着信贷消费的逐步普及.人们在看到其刺激消费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等积极效应的同时,  相似文献   

20.
物业税漫议     
吴霖 《中国税务》2009,(10):59-59
有一贝Ⅱ流传甚广的故事,大致是说,一位中国老太太省吃俭用一辈子,等存够买房子的钱时,人已经老了;一位美国老太太年轻时贷款买了一所房子,到老把钱还清,住了一辈子大房子。而今,这则旨在反映东西方不同消费观念的故事又有了新版本,说的是美国老太太年老后由于收入降低,同时又要还贷付税,入不敷出,最终将房子或出租出卖,或出现断供,年老了没房子住,出现“买得起、住不起”的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