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8 毫秒
1.
"复式预算"呼唤"复式财政"--"复式财政"模式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观近年来财政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出现了单一"公共财政"模式走向与"复式预算"体系改革趋势的明显背离.在复式预算的背后,不可能是单一的公共财政,而必然存在着复式财政."双元财政论"对"复式财政"的探索作出了历史贡献,但也日益暴露出其局限性,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复式财政"模式的现实选择只能是"公共财政"、"国有资产财政"、"功能财政"三位一体并且分道运行的国家财政体系.  相似文献   

2.
从近几年来的研究动态看,无论是财政理论界还是政府财政职能部门,关注的热点大多集中在如何建立“公共财政”上,把单一的“公共财政”作为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唯一目标模式。我国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国家,存在着面广量大的国有资产,这就决定了国有资产总量中除了非市场赢利性的部分外,还包含了巨额的经营性国有资产,因而我国在市场赢利性的国有经济基础上就必然相应产生“国有资本财政”。因此,由公共财政与国有资本财政所构成的国家财政必然要实行“双重(元)结构财政”模式,这是适应我国经济体制转轨特征和需要的财政运行模式。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的国有资本财政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然选择。加强对国有资本财政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双重(元)结构财政”模式的理论建构;有利于巩固我国公有制的主体地位;有利于矫正国有资本财政“越位”与公共财政“缺位”并存的格局;有利于澄清国有资本在市场竞争领域进与退的理论误区。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公共财政问题已成为我国财政理论和实践的一大热点,财政理论界将其视为我国财政体制根本性改革的关键,不少地方政府的财政部门也纷纷在公共财政这个大标题下尝试着财政预算管理的改革实践。尽管多年来我国许多财政改革都不同程度地具有公共财政的性质,但更多的只是“外围战”,尚未触及财政旧模式的核心,这就决定了我国财政虽已初步具有公共财政的轮廓,  相似文献   

4.
构建公共财政框架下的地方税体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世界上市场经济国家,其财政运行都是实行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而展开活动的公共财政模式,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决定了我国的财政必须相应地从原来的计划型模式即"生产建设型财政",转到市场型模式即"公共财政"上来,建立起有中国特色的公共财政体制.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初步奠定了地方税体系的框架,然而几年来的运行也暴露出现行地方税制的种种缺陷,因此尽快构建和健全适应公共财政框架要求的地方税体系,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5.
地方公共财政运行机制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所谓“公共财政”,指的是国家或政府为市场提供公共服务的分配活动或经济活动。当前,建设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既是国家财政的奋斗目标,也是地方财政的改革方向。一、转变财政职能,营造公平的市场环境是构建地方公共财政的前提公共财政既非生产型财政,也非“吃饭”财政。因此,构建公共财政要走出财政与经济建设无关的误区。财政资金退出竞争性生产经营领域,并不是说财政要退出经济建设领域,而是要把财政对生产经营领域的投入转到公共建设和提供教育、科技、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以及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上来。在具体工作上,应着…  相似文献   

6.
论公共财政及其经济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这一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国家在财政方面提出将与计划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模式转变为公共财政的改革目标。但由于种种原因,不仅在经济界,而且在财政理论和实际部门,不少人对于公共财政特别是公共财政的经济职能存有模糊认识。所以,从理论上弄清什么是公共财政、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什么必须相应地搞公共财政以及现代公共财政的经济职能,对于正确地推进以建立公共财政为目标的深层次财政改革,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一、公共财政的由来、涵义与本质“公共财政”一词来自于英语“(public)financ…  相似文献   

7.
正一、"五型"财政理论基础:市场经济公共财政职能当代西方公共财政理论认为,财政存在的正当性理由为市场存在缺陷,即"市场失灵"。公共财政是为弥补"市场失灵",提供公共产品的政府分配行为,它是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财政模式,要求财政职能范围严格局限于"市场失灵"领域,资源配置、收入分配及经济稳定正是财政弥补市场失灵的具体体现。1.公共财政与资源配置。由于在市场机制中存在着竞争失败、公共物品问题、外部性问题、信息不完全、市场不完  相似文献   

8.
正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财政作为实现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其作用愈益重要。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是实现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必由之路。财政改革,既要摒弃传统自然经济体制形成的"家计财政"模式("我管我的"),又要告别国家财政的"全能型"模式("国家管大家的")。改革的方向,是迈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它要求通过协商、民主、合作、监督,凸显政府权力的边界性和有限性,使政府对权力的行  相似文献   

9.
论公共财政模式的要义与转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财政模式在经历一场深刻的转型,即从传统的生产性财政模式转向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公共财政模式。然而,笔认为,目前理论界对公共财政模式的探讨主要集中于公共财政体制本身的构建方面,而忽略了其赖以建立的基础。本拟对此做些探讨,并就如何向公共财政模式转换提出若干对策。  相似文献   

10.
在推进改革的进程中,财政作为国民经济综合部门,所肩负的任务职责艰巨而重大.本文从财政理论基础、财政运行机制与市场机制的关系、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西方国家财政运行机制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财政运行机制的比较研究、财政运行机制的法律法规建设以及模式设计、我国财政运行机制由传统模式向目标模式过渡中的问题与对策等方面.探讨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财政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1.
试析金融开放中的金融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2月10日,中国银行、证券、保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确定了中国金融改革的重点是进一步扩大银行、证 券、保险业的对外开放,并提出注意防范金融开放中可能产生的风险。本文详细分析了发展中国家在金融开放中产生风险的 原因,以求对中国的金融开放提供些许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2.
从金融信息化到信息金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了金融信息化的概念和主要内容,指出金融信息化是金融业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完美结合,并提出信息金融这个概念,分析了信息金融不同于传统金融的特征,指出电子货币的出现预示着信息金融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3.
从传统金融理论到行为金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上世纪60年代以来以有效市场理论和CAPM模型为棱心的传境金融理论一直占据着主流金融理论的地位,然而实证研究表明传统金融理论不能解释很多异常效应。进入80年代以后行为金融理论迅速发展,对此作了有力的回答,给传统金融理论带来巨大的冲击。  相似文献   

14.
王磊  钟茗 《财经科学》2005,(1):37-43
随着80年代行为金融学的崛起,关于现代金融学与行为金融学的争论一直延续不断.基于此,笔者在简要回顾主流观点的基础上,从"研究范式"和"体系框架"两个不同角度对二者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就它们相互融合的趋势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现在行为金融学越来越被主流经济学所承认。本文在简要介绍现代金融和行为金融学内容的基础上,结合经济学的方法论之争,作了金融学方面的剖析,并得出些启示。  相似文献   

16.
金融集团与单个金融机构的特性有很大差异,从世界500强集团财务管理来看,财务集中控制已成为国际上一种流行的趋势。阐述了金融集团财务风险特点,从完善内部控制、委派财务总监、全面预算管理、资金集中调度等几个方面探讨了母公司对子公司财务集中控制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17.
<正>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是国内最早的金融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是国家金融学重点学科点、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应用经济学的重要单位,2018—2022年教育部金融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金融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金融安全工程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学院党委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亚投行研究中心获得教育部备案。建院70年来,学院秉持"求真求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培养了以李金华  相似文献   

18.
<正>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是国内最早的金融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是国家金融学重点学科点、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应用经济学的重要单位,2018—2022年教育部金融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金融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金融安全工程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学院党委入选教  相似文献   

19.
<正>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是国内最早的金融高级专门人才培养基地之一,是国家金融学重点学科点、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学科"应用经济学的重要单位,2018—2022年教育部金融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金融学专业为国家特色专业,金融安全工程为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学院党委入选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标杆院系",亚投行研究中心获得教育部备案。建院70年来,学院秉持"求真求是、追求卓越"的办学理念,培养了以李金华校友为代表的近三万名高素质金融专业人才,为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重  相似文献   

20.
虽然我国科技金融服务创新体系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科技创新与科技金融间良性协同发展的机制尚未形成,金融资本支持科技创新的资金比例仍然偏低。基于金融机构的利益诉求,无论以债权介入还是以股权介入,均寄希望于从科技创新的未来收益中获得回报。因此,良好的商业模式和盈利前景是科技企业与金融资本结合的前提。而知识产权与商业模式的评估依赖于战略眼光和市场敏锐度,缺乏统一的标准。只有建立有效的运行机制,才能衔接科技企业、金融机构、中介机构、政府,实现金融资本与科技企业的结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