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徐霞客是我国明代伟大的科学家,其鸿篇巨著《徐霞客游记》是我国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文章探究了徐霞客对各地生态状况的考察,这类考察活动无疑是他生态科学成就之一。文中分析了徐霞客的考察方法,总结了徐霞客的考察结果。  相似文献   

2.
目前,对徐霞客及其《游记》的研究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问即徐学。徐霞客是明代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学家,他生前留下了60余万字的《游记》手稿。经其族兄徐仲昭之手,转到了生前敬重的友人、曾任礼部尚书的大学者钱谦益手中,当钱谦益读了《游记》手稿后,便惊呼“此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说徐霞客为“千古奇人”,《游记》为千古奇书,是天地间不可或缺的书籍,亟嘱出版家毛晋刊行以传不朽。值得重视的是,这位大学者在盛赞“游记”手稿时,并无一丝一毫的功利因素,纯粹是为徐霞客的精神和《游记》的内容所震撼。到了有清一代,《游记》便自发…  相似文献   

3.
徐霞客是中国古代优秀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和文学家,《徐霞客游记》的记录详实可靠、准确具体,有很高的科学价值。生态旅游以自然为基础、教育性或学习性成分、可持续性三条判断标准。从地点的原始性和自然性、目的的求知性、行为的生态保护意识三个角度对徐霞客的考察旅游进行了探讨,发现徐霞客的考察旅游已带有原始的生态旅游特征。  相似文献   

4.
江阴马镇是明代杰出的地理学家、探险家、旅行家徐霞客的故里。徐霞客被推崇为“千古奇人”,所著《徐霞客游记》则被誉为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的“千古奇书”,堪称世界“游记”之最。联合国教科文卫组织于多年前将徐霞客列为世界历史文化名人,自然而然被尊作世界级的“游圣”。在江苏,有这样地位的历史文化名人,是惟一的。当今,旅游业空前发展之际,无锡、  相似文献   

5.
朱钧侃 《江南论坛》2003,(11):51-52
徐霞客及其《游记》的研究已有300多年的历史,无数有识之士,代代相传,连绵不断,在我国学术同地里,徐学——专门研究徐霞客及《游记》的学问,已成了一门显学。我们已经跨入了新世纪、新阶段。时代的发展,人民的需要,对徐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王怡琦  詹茜华 《经济师》2023,(12):156-157
徐霞客于崇祯十年(1637)四月十三日至十六日,对衡阳耒水流域、即大致相当于现今包括耒阳、衡南、珠晖三县(市、区)在内22个乡镇(街道)进行了为期4天的考察,行程125千米,作旅行考察记录,约1100余字,几乎涉及耒水流域的山脉,河流、地貌、岩溶、风土习俗,名胜古迹,文章将《楚徐霞客游记》中所描述明末衡阳耒水流域情况从自然、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等各个方面略作分析。  相似文献   

7.
《江南论坛》2015,(2):34-35
来江阴读徐霞客江阴——徐霞客的故乡。徐霞客,千古奇人、中华游圣,他已经成了旅游的代名词。《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日成为中国旅游日。在江阴,你能看到保存完好的徐霞客故居、其手植的罗汉松、胜水桥等,体会这位千古奇人的"奇"特之处。来江阴游花园城江阴是长江自吴淞口溯江而上的第一座滨江历史名城,渡江战役要塞起义就发生在这里。江阴城市滨江依山,有山(黄山)、有水(长江、黄山湖)、有桥(长江大桥)、有炮(明清古炮台)、有洞(鹅鼻洞),融为一体。江尾海头,江水西流;江山一体,锁航要塞;鹅鼻积雪,鹅山夕照等景点,让您留恋忘返。  相似文献   

8.
"能至"、"能言"、"能文",乃旅游的三大境界。"能至"方可"言"、"文"。在旅游体系中,"能至"处于基础地位,"能文"则是最高境界。笔耕,无异于我国明代地理学家与探险家徐霞客生命过程中不可剥离的一种存在形式。值此纪念徐霞客诞辰420周年之际,本文拟从生态批评的角度,根据自身对世界文学长廊中生态文学作品的比较和认识,挖掘与解读《徐霞客游记》体现的创作姿态,以及它在生态保护,唤醒人们的生态意识、生态良心等方面的价值。徐霞客这一作品的丰富性,同时足以促使我们反思我国当代生态文学的发展状况,为整个文学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新的思路和新的方法,从而使作品本身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9.
储小平 《新经济》2006,(10):101
有商会会员转来一篇丽江游记,说是一位坚强不屈的癌症病人写的,希望我能为这篇游记写个序。游记作者是Mr.TOM,他于2003年被诊断为直肠癌并转移为肝癌。但他调整心态与病魔作斗争,一边治疗还一边工作。  相似文献   

10.
我国明末杰出的旅行家、地理学家徐霞客,于崇祯十年(公元一六七三年)正月十一日至闰四月初七日,在湖广省布政司南境(即楚南)三府十八州、县(相当于现在湘东南地区的二十七县、市)进行了踏勘,历时115天,行程约1500kg,写旅行考察记录《楚游日记》(简称《日记》,下同)五万七千余字,对湘东南地区的各种自然地理现象进行了精细的描绘,特别是对旅游资源成功的考察与研究,是他留给后人的一份珍贵遗产。  相似文献   

11.
由徐学学者吕锡生先生主编的《徐霞客研究古今集成》一书,在众多读者热切的盼望中面世,这是无锡学术史上一件值得庆贺的大事。无锡在历史上的学术遗产虽然说不上丰富,但也不是一片空白。过去我们由于认识上的偏差,对于这方面的工作没有付出应有的努力。现在《徐霞客研究古今集成》经过编者长期的辛勤劳动,终于以丰硕的成果奉献社会,改变了以往令人遗憾的现状.出现了一个全新的局面,有利于无锡现代化事业的拓展。  相似文献   

12.
案例是对一些领先企业、行业和区域在经济发展中形成的典型做法及其经验教训的高度理论总结,其他企业、行业和区域通过学习,一则可以引以为鉴,少走弯路,又快又好地发展自己;二则沿着这一创新思路,结合本地实践,开展新的创造性的工作。案例是被实践已经证明了的成功做法,具有典型示范作用和强大引导功能,它给人以智慧和启迪,赋予领导者解决问题的一把“金钥匙”;同时,案例提供间接管理经验,可为他人实务操作提供指导。[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由于蛇的诱惑,亚当和夏娃吃下智慧果,在睁开双眼看见世界时,上帝将他逐出了伊甸园。这一则《圣经》故事在今天读来,可以有这样两层寓意:其一,人的欲望和智慧的苏醒,在带来快乐的同时也随之带来痛苦;其二,人一旦从自然中分离而出,“人类自我中心”意识使欲望不断膨胀,必然要遭受大自然法则的惩罚。  相似文献   

14.
欣逢明代杰出的旅游地理学家徐霞客诞辰420周年庆典之际,中国徐霞客研究会授权无锡徐霞客研究会承办编辑出版《徐霞客旅游研究年鉴》,一部刊集徐霞客旅游研究成果的《年鉴》必将应运而生,这是“徐学”形成、发展的必然结果。《年鉴》顾名思义就是对这门学问的年度总结,也是对这门学问的信息传递。俗话说“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鉴往可以“知来”。  相似文献   

15.
唐代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人物之一孟浩然一生中写下了一些风格清新,意境优美的山水田园诗歌,其中以《春晓》最为人所传诵。他在《春晓》中以别开生面的笔触、表达了他宁静、超然的情趣。  相似文献   

16.
我认识吕锡生教授,是在1984年5月在长春召开中国历史文献研究会第四届年会上。当时他执教于浙江师范大学历史系。1987年,他调回无锡,供职于无锡教育学院政史系。由于家乡江阴(属无锡市)出了一位千古奇人明代的徐霞客,为此,他倾尽全身之力投入到徐霞客的研究之中,并在学院组建了全国高等院校第一个徐霞客研究机构,即徐霞客研究室。从此,他研究徐霞客的热情日益高涨,至今已达二十余年。退休后,研究徐霞客的精神仍然十足,其科研成果相当丰厚,在当今徐学研究领域里,他一直处于领先地位,这是学术界人们有目共睹的。  相似文献   

17.
近日读到一篇署名为“林众”的《不能为出书而写书》的书评(见《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7年第4期,下简称《不能》),对拙著《近600年来自然灾害与福州社会》(简称《灾害》)一书提出了多方面的严厉批评。其中的许多指责捕风捉影,甚至严重失实到了荒唐的地步!我以为,在学术批评中,与学术规范同样重要的是,批评者也该具有最起码的批评规范——不能随意想当然,甚至是无中生有地罗织“证据”。特别是涉及是否抄袭史料和观点的问题,作为批评者更不应当轻率地妄下断语,不应当失去他所声称要坚持的“学术规范”。特别是在《中国社会经…  相似文献   

18.
“五百里滇池奔来眼底……莫孤负:四围香稻,万顷晴沙,九夏芙蓉,三春杨柳。”孙髯翁笔下描述的昔日滇池是何等美丽,在这片水域内,曾经生活着我国特有的名优鱼种——云南4大名鱼之首,金线鱼。金线鱼是中国特有鱼类,分布于云南、广西和贵州三地,共35个品种,云南最多,有20种,其中18种为云南特有。滇池金线鱼已有上千万年的历史,与洱海的弓鱼、抚仙湖的抗浪鱼、星云湖的大头鲤并称云南4大名鱼,而金线鱼为其首。滇池金线鱼为滇池特有的土著鱼种,它以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著称,并有一定的药用价值。早在明代,《徐霞客游记》中就记载了它的分布和特性,…  相似文献   

19.
指纹画押起源于中国,后来才通过广州被推广到全世界。在外国文献中,最早记载广州地区应用指纹画押的,是苏莱曼的《东游记》。苏莱曼曾于公元851年(唐宣宗大中五年)到过广州,他在书中写道:“中国人在商业和公事上,都讲公道。譬如有人把银子借给别人,应由他写一张票子;借户也写一张票子,票子上应由借户把中指和食指并列着打一个印,作为花押。”  相似文献   

20.
揭示山水城市风景意象的知识与体验,是理解历史风景的社会性基础,也是传承中国“山-水-城”优势城市形态的可由途径。从《周礼》血缘型都市国家体系和国野产业同质的生成背景出发,归纳出《周礼》基于“辨方正位”,奠定了差序王权风景意象下的都城与疆域山川、城市与郊野山水两层次的“地中”文化图式及其自然空间秩序;基于“体国经野”,形成了“国”“野”一体风景意象及其文化图式。并通过典型案例分析,梳理了《周礼》风景意象对后世山水城市风景营建的影响。研究丰富了山水城市的制度特征、要素组成及空间结构认知,也为当前山水城市、公园城市的建设,提供了历史经验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