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现代企业竞争激烈,只有企业的激励机制的完整有效,才能更好的发挥企业的人才资源的优势,这也是企业增强竞争力,耐以生存的关键.但是在企业管理中存在很多员工激励问题,尤其是民营企业不能全面的理解激励,导致很多问题的发生.通过对X公司薪酬制度的分析,发现存在薪酬激励以下问题,薪酬调整不全面考虑,领导随意调整工资;工作绩效和强度与薪酬不挂钩;不同工同酬等.针对这些问题进行了原因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优化方案.制定完善的薪酬制度,以达到相对的公平,提高企业的外部竞争性.  相似文献   

2.
何谓心理效价 很多企业都有这样的困惑,辛辛苦苦制定出来奖金发放办法,最终却没有收到预想的激励效果.很多员工对于奖金发放的额度、依据,总是存在这样或者那样的质疑,进而又产生了对公司的不满,甚至导致骨干员工流失.这样看,企业似乎总是在"花钱办错事".那么,奖金如何才能发挥最大的激励作用呢?这就要从奖金的心理效价说起.  相似文献   

3.
核心员工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创造者,他们对企业具有突出的贡献且可替代性差。所以,企业要想留住核心员工,并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就要对他们进行有效的激励。企业对核心员工的激励模式很多,如薪酬激励模式、目标激励模式、职业生涯激励模式等。本文主要探讨企业对核心人员进行授权激励的模式。  相似文献   

4.
股权激励作为一项重要的管理工具和激励手段是一把"双刃剑":科学合理的股权激励方案有助于企业吸引和保留人才、提高经营管理效率,而脱离公司实际盲目引入股权激励以及不合理的方案设计则会沦为管理层变相掏空企业的"顺风车".本文结合中兴通讯2006年和2013年不同经营状况下实施的两期股权激励方案,从方案设计特色、实施效果以及存在的隐忧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全方位的剖析,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为我国上市公司成功实施股权激励提供了建议.  相似文献   

5.
动态股权分配方案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公司发展的驱动力,不仅仅是出资者资本,还应包括公司中一些"关键人"控制的"知本".如乙何稳定企业"关键人"队伍,发挥他们的主观积极性,这是当前企业在激励与分配中急需解决的问题,为此设计了一套较为简单切实可行的"动态股权分配方案".其运作机理是量化"关键人"的岗位津贴(额度),用以购买风险收益分配股("虚拟股权"),激励关键人对自身分配收益保值增值的不懈追求,也就是对企业资本保值增值的永无止境的追求.具体实施基本思路是根据公司的总目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关键岗位,然后选聘关键人,在预测今年公司经济效益的基础上,额定各关键岗位津贴额度,测算各"关键人"分配收益.  相似文献   

6.
经营者激励目标主要是回答为什么要对企业经营者进行激励以及激励最终要这到什么样的效果.不同类型的国有企业所面临的企业环境是不同的.应客观分析这些企业的环境,制定出适合不同特点国有企业的经营者激励目标.本文提出以"相关者利益最优化"作为国有企业经营者股权目标,并区分国有企业四种类型及其可操作的激励目标.  相似文献   

7.
知识型员工在现代企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们能够让企业充满发展的动力。但很多管理者仍重视眼前经济效益而忽略长期人力资源战略,对知识型员工的激励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通过对企业中普遍的知识型员工激励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从人本管理的思想出发,提出提高知识型员工激励水平的措施,希望能够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知识型员工的激励。  相似文献   

8.
如何对企业经理人员进行适当有效的激励,是我国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必须要解决的一个重大的问题。股票期权制是一种卓有成效的长期激励机制,是催生“硅谷奇迹”和“新经济”的新动力源。但是,它发挥良好的激励效果是需要很多的条件的。目前来说,我国实施股票期权制还存在很多的制约因素,基本上不具备实施的条件,如果盲目推广将会产生更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人才是企业成就事业的根本,尤其是企业的核心员工,是企业顺利发展的关键资源。本文对烟草基层企业核心员工培训激励的重要性进行了分析,深入分析企业培训激励存在的问题,在有效沟通、培训需求分析、激励模式应用、职工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进行探索,通过多方面的改进,形成培训激励有效机制,解决基层烟草核心员工的培训激励问题。  相似文献   

10.
汪涛  陈飞 《企业经济》2002,(2):83-84
激励是通过了解人的需要和动机,设计一定的奖惩措施和工作环境,控制和引导人的行为,使其积极努力地朝某一目标前进的行为过程.企业管理的根本是对人的管理,其核心是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高效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如何对人进行有效的激励始终是企业管理工作中的核心问题,关于这方面的理论很多,如期望理论、需要层次论、成就需要理论、强化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等等,这些理论在实践运用中都具有一定的价值.但是这些理论都只阐述了激励过程中的某一个方面的问题,而没有全面地阐明激励的整个过程.在这里,我们结合魏格纳和赫兰博克所提出的激励模型来说明激励的整个过程,并讨论实际工作中该如何有效地激励员工工作.  相似文献   

11.
徐云飞  刘风林  宫悦  徐梦佳 《企业导报》2013,(7):211-212,256
未来经济的竞争主要是科学技术与人才的竞争,而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知识型员工作为掌握科学技术的人才,是当今以及未来时代竞争的焦点。如何吸引并有效激励知识型员工成为国家和企业十分关心的问题。本文重点探讨了企业知识型员工的需求与激励状况。以"双因素"理论为指导,经过文献分析提出两大假设,并使用自编的问卷对湖北省的28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了抽样调查。得出:知识型员工最关注的激励因素集中在企业发展前景、工作本身、薪酬福利因素三个方面。此外,进一步的研究结果表明对于知识型员工而言,"保健因素"的激励作用大于"激励因素"的激励作用,从而验证了前文的假设。最后,根据调查结果对企业如何更有效的激励知识型员工提出了一些有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王迪 《总裁》2008,(11)
全球化的市场竞争,使得企业的压力越来越大.在如何提高企业缋效的问题上,贞工便成为关键之一,所以现在的企业也越来越关注员工激励.如今最剧烈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人才争夺战愈演愈烈,而人才管理的关键就是激励.但是就目前国内企业的情况来看却并未做到,着重研究员工激励的措施方法以及成功运用激励管理需要注意的关系.采用"理论分析--实例分析--结论"的结构,最后得出激励要以人为本,因人制宜的结论,同时也阐明了不同时期的企业应根据自己特定的企业文化及组织结构的来制定适合企业发展的激励机制的观点.  相似文献   

13.
一个企业激励机制运用的好坏是决定企业兴衰的重要因素,而创新则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作为企业的管理者必然要重视激励与创新的关系.如何在激励机制中发挥其创新意识呢?从传统型的薪酬激励到注重人事关系的人事性激励以及重在激发员工潜能的人力型激励,经过了很长的探索发展时期.而中国还处于建立激励机制的发展阶段,存在着很多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笔者做出如下论述.  相似文献   

14.
随着家族企业的壮大,由于其管理基础薄弱和长期对人力资源的认识不够,人力资源管理的不健全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瓶颈".文章论述了家族企业应针对存在的问题,在打破传统选人观念,激励和培训员工,企业文化建设方面采取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论沟通和情感激励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最近社会上出现的极端现象——"白领自杀门"、"富士康12连跳"、"华为自杀门"之类事件,暴露了企业管理的诸多问题,其中最重要的是人本问题。古人云:"举大事者必以人为本。"随着"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深入人心,情感激励越来越得到管理者的重视。明智的管理者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情感激励,其中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是沟通。而情感激励也是有效沟通的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16.
一谈到激励,大家就很头痛,位子有限,票子有限,拿什么激励,很多老板一谈到对员工激励的问题就装聋作哑,有的甚至"卧病不上朝"往往对激励只能是放任自流,没则或许也是则.  相似文献   

17.
国外企业激励理论在近20年中产生了突破性的发展,本文就我国电力企业现阶段绩效考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外企业激励理论,对从完善激励制度对电力企业进行有效的绩效管理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人力资源在企业运行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以及人们对"人力资本"认识的不断深化,以人力资本(尤其是智力资本)为主要激励对象的股权激励也越来越受到追捧,股权激励的方法也在企业具体的应用中不断创新、发展.本文就股票期权在人才激励方面的应用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9.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但中小企业的激励机制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因此,完善企业的激励机制已经成为摆在中小企业面前的重要任务.本文在介绍员工激励对中小企业重要意义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小企业员工激励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了完善中小企业员工激励的对策.  相似文献   

20.
企业知识型员工激励制度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当今社会,知识已成为第一生产力,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最能利用知识优势的个人和组织将会占据优势,成为知识经济中的优胜者.如何有效的对知识型员工进行激励,充分发挥他们的潜能与创造力,将关系到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本文在分析知识型员工的特点及当前企业激励策略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对现代企业所应建立的知识型员工的激励制度进行了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