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3 毫秒
1.
信托制度虽孕育于英国的衡平法,但其核心理念在于"受人之托、代人理财"的构造,而不在于是否存在衡平法.我们需要的是信托这样一种有利于促进财产利用和管理的设计,而不能单纯追求信托制度在大陆法系理论体系上的圆满.因此,对信托财产权利的研究应该转换研究视角,由实然转向应然.我国的信托制度应将信托财产所有权赋予受托人,委托人在转移财产所有权后,通过信托合同约束受托人的行为,受益人享有信托利益,不对信托财产享有任何物权.  相似文献   

2.
航运基金信托财产所有权的归属一直备受争议,受托人作为信托财产的管理者,应当享有所有权。委托人应当将此权利让渡给受托人。赋予受托人以自己的名义占有、使用、收益、处分信托财产的权利能够更好地与中国现行物权立法、船舶登记制度与船舶扣押制度相衔接。航运基金信托财产应独立于受托人、受益人、托管人的固有财产或其管理的其他财产。这样一来能够将航运基金之信托制度的功效施展到最大化,拓展中国航运融资渠道,保障航运投资活动的专业化、灵活性及其投资主体的多元化,推进国家航运产业政策的发展以及金融创新。保持航运基金信托财产的独立性能够推动"海洋强国"战略、"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加快上海国际航运中心与国际金融中心之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3.
中国现行税收体制下的信托所得课税的设计为根据现行的所得税制以〈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例〉的规定,对信托得课税而言,因管理、运用和转让、处分所获得之经国务院财政部门确定征税的所得,都属于个人所得税的纳税范围.如果信托受益人为规定的企业或组织,则应按规定缴纳企业所得税.但信托财产在下列信托关系人间,基于信托关系转移或为其它处分者,不课征所得税:(1)因信托行为成立时,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2)信托关系续存中受托人变更时,原受托人与新受托人之间;(3)信托关系续存中,受托人依信托本旨交付信托财产,受托人与受益人之间;(4)因信托关系消灭,委托人与受托人之间或者受托人与受益人之间.  相似文献   

4.
信托财产的独立性是指信托财产独立于委托人、受益人和受托人等信托关系人并仅为信托目的而存在的基本特性 ;信托财产的独立性可以产生直接和间接的法律后果 ;为了保护第三人的利益 ,信托财产独立性在一定条件下应当加以否认 ,但这种否认在受托人破产中不应简单化操作  相似文献   

5.
《信托法》的颁布施行,在于规范、促进和发展我国的信托业。我国的《信托法》涵盖民事信托、营业信托、公益信托。我国的《信托法》主要调整信托关系包括信托的设立、变更和终止信托财产;委托人、受托人和受益人的权利义务,并对公益信托作了特别规定。  相似文献   

6.
信托受益权的法律性质是信托法中的重大问题,它不仅关系到信托制度的具体构建,也关系到信托受益人的法律保障程度与效果。然而,这一重大问题在理论界却存在诸多分歧。这些分歧没有从深层角度进行思考,在方法论上存在不足。从信托本质及其机制运作、物权理论的真正内涵及其变化发展来看,信托受益权应定位于物权,并且是传统物权不能包容的新型特殊物权。我国信托法在具体制度构造上债权性因素明显,这种构造不具有逻辑性和妥当性。  相似文献   

7.
信托财产所有权的归属问题国内外有双重财产权说、物权说、债权说和法主体说,但因与大陆民法的基本理念相悖而或多或少地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现代信托制度起源于英国,有其独特的历史、文化和法律渊源,因而对信托财产权的认识只能从源头上去把握,应采取实用主义的态度,即认识它、接受它,但没有必要非得把它纳入大陆法系财产法体系内。  相似文献   

8.
信托受益人救济权是指当其受益权可能或者已经遭受损害时,受益人享有的恢复信托财产原始状态,保障受益权实现的权利,主要包括事前救济权和事后救济权。在事前救济权中,我国现行法律未明确规定解任权的具体行使条件,信托监察人制度仅适用于公益信托;建立在合同责任上的事后救济权也未能有效地保护信托受益人的利益。我国应借鉴国外成功的信托经验,明确受益人行使解任权的具体条件,建立统一的信托监察人制度,在单一所有权制度下完善信托受益人的救济权。  相似文献   

9.
信托财产权能分割的设计不仅为信托制度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弹性空间,也给信托课税法律制度的构建带来了巨大的难题。英美法系信托财产的"双重所有权"与大陆法系的财产权制度本就有所冲突,我国信托法对财产归属的悬空处置更为信托课税制造了重重阻碍。诠释信托财产的独立性,还原信托课税的真实属性,是构建信托课税法律制度的基础和前提。  相似文献   

10.
虚拟财产权与传统财产权既具有相通之处,亦存在根本差异,对其保护应突破既有的物权和债权“二元体系”,创设新型权利。“用户协议”是判断虚拟财产权性质和归属的依据。用户对虚拟财产享有的权利,最适宜解释为基于租赁合同而生的债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的权利,这种物权化的债权适用“买卖不破租赁”等规则,更有利于平衡用户和运营商之间的权益。  相似文献   

11.
产权是有限理性的自利的人们在长期的博弈过程中内生出来的结果。产权自我维持的私人治理说明信用的产生是尊重并保护产权的结果。从某种原初状态出发,在漫长的历史演化过程中,经济人在相互生存竞争和博弈过程中自发地形成了产权关系,这一过程中信用也相伴而生。事实和逻辑都证明了产权的确立是信用产生的前提,产权明晰对信用具有强化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银信合作理财业务的基础是分业管理的金融体制。我国银信理财业务一个明显特点是,运用到信贷类方面的资金一直居高不下,这说明在我国的银信合作中,商业银行一直处于主导地位,而信托公司则沦为银行为规避金融监管,放大影子信贷的通道。因此,从2009年底开始,中国银监会针对银信合作理财业务密集出台了一系列监管政策。这些监管政策在可能彻底颠覆传统的银信合作理财业务模式的同时,也可能使信托公司在银信合作中由被动转为主动,从而不断引导信托公司提高核心竞争力,为未来更好地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我国信托业监管改革的重要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信托业已经成为从事营业信托业务的所有金融机构的总和或相应业务的市场总和,信托业监管对象绝不限于信托公司及其业务。对于混业经营的信托业而言,统一监管理念的确立至关重要。转变观念,改多头监管为统一监管,改机构监管为功能监管,尽快制定《信托业法》,并确保司法权的适度介入,是当前我国信托业监管制度改革和创新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的制度背景,考察了终极所有权结构、终极产权性质对自愿设立审计委员会的影响。研究发现,终极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度与自愿设立审计委员会存在显著为负的关系,而终极所有权与自愿设立审计委员会却存在显著为正的关系;终极产权国有性质与自愿设立审计委员会存在显著为正的关系,但在终极产权为国有性质的上市公司中,终极控制权、控制权与所有权的分离度与自愿设立审计委员会之间有更加显著为负的关系,而终极所有权与自愿设立审计委员会之间有更加显著为正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解红  侯瑞 《西部金融》2014,(10):41-45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在此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信托受到各方关注。相比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融资方式,土地流转信托在坚持农村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发挥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融资功能,找到了一种既让农民流出土地后获得稳定收益,又帮助各类主体流入土地后获得足够金融支持、实现土地高效利用的模式。农民、农业经营者以及信托公司三方以土地流转信托项目为平台,产融结合,实现了农地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经营,推动了农地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6.
以2004年至2010年715家上市公司为样本,构建面板数据模型研究我国金字塔结构特征对上市公司现金股利政策的影响,结果表明:控制权、现金流权与现金股利支付倾向及支付力度显著正相关;两权分离度与现金股利支付力度显著负相关;金字塔结构较复杂、终极控制人具有集团性质时,现金股利支付倾向与支付力度较低;现金股利支付倾向受终极控制人产权性质影响。  相似文献   

17.
经历了第五次整顿之后,长期有名无实的信托公司开始回归主业,开展“受人之托,代客理财”的信托业务。到目前为止,已有52家信托投资公司完成了中国人民银行要求的重新登记工作,并在10个月的时间里推出了60多个信托产品,信托资金总额超过83亿。但同时,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一个产业的发展必然伴随着激烈的竞争,阵痛之后才是更大的飞跃,刚刚回归主业的信托业还处在传统业务收缩、规范,新业务不断摸索的阶段,羽翼未丰的信托公司必须有力地把握机遇、规避风险,不断创新,才能获得更大的发展。从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角度出发,分析目前信托业发展所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并提出几点积极建议,希望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8.
房地产信托具有周期长、收益率高的特点.这与保险资金尤其是寿险资金的特点相吻合.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已允许保险资金通过各种方式投资于房地产,如房地产信托投资基金.就我国而言,通过REITS投资不动产是保险公司、社保基金和其他稳健型投资者的最好投资手段.  相似文献   

19.
网络信任危机与电子商务的伦理环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前,电子商务所面临的最严重的问题是网络信任危机.网络信任危机的本质是网络中人与人之间的信任危机.网络信任危机呼吁,发展电子商务不仅要重视电子商务硬件的建设,而且建议从信用制度、网络伦理、道德教育等方面加强建设,从而促进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