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我行积极推进信贷管理体制的建设,包括实行审贷部门分离、规范信贷决策行为、建立主办人和主责任人制度以及责任追究制度、完善授权授信管理、加强信贷队伍建设等。通过改革,我行的信贷管理工作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轨道,并促进了我行业务经营的稳健发展,主要表现在:信贷人员的风险意识和责任意识增强;各项贷款有效投资,优良客户贷款占比逐年上升,信贷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信贷营销力度加大,营销手段不断创新,贷款市场份额进一步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有所好转,经营效益明显提高。但辩证地看,当前信贷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突出的问题,如何继续完善信贷管理体制,适应市场和业务发展的要求,是我行今后信贷管理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2.
审贷部门分离制度是近两年农行出台的一系列信贷新制度、新规则中的核心内容。它以构筑权责对称、责任明晰、决策规范的信贷管理体制为目标,秉着向制衡、纵向制约的原则、从权限、程序和制度方面对信地为进行了严格规范。针对此项制度的贯彻实践,笔拟谈几点改进构想,以期对其今后的实施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一、中国信贷市场的一些重大变革 (一)我国商业银行的信贷管理制度更加科学完善 1.在贷款管理责任制方面,更加专业化、责任明确化、岗位相互制衡化.具体表现为建立有多种贷款责任制,如不断的建立和完善有:审贷分离制、行长负责制、贷款分级审批制、贷款授权授信制等.  相似文献   

4.
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为主要目标的国有商业银行股改正处于关键阶段。股改之后,商业银行如何将体制优势转化为竞争优势,主要取决于经营机制转换的程度,核心是完善风险管理机制。信贷制度是商业银行实施信贷风险管理的主要依据。从制度变迁的情况看,近几年来,随着转轨进程的加快,国有商业银行通过推行授权授信、审贷部门分离、贷审会民主决策和相应环节的责任追究,逐步建立了贷前风险控制体系。但从风险敏感性和效率的角度看,贷前决策的制度体系仍然存在缺陷且亟待矫正。  相似文献   

5.
为有效防范贷款投放中出现的信贷风险,各国有商业银行都加大了贷款审批制度的改革,变信贷风险的贷后化解处置为主向信贷风险的贷前识别防范为主转移,不断探索从源头上杜绝或减少信贷风险的信贷管理体制.目前各国有商业银行都初步建立了分级授权、集中审批、审贷分离的贷款审批制度,形成了四个基本特点:一是贷款审批原则以风险控制与加强营销并重为主.二是贷款审批权限实行分级授权授信的集中审批制度.三是贷款审批程序实行前后台分离的集体审批制度.四是突出了对贷款审查审批的责任追究制度.但实际工作中还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改进.  相似文献   

6.
浅谈转换机制中的信贷审贷分离管理郭碧英信贷审贷分离管理,即贷款“三查”岗位的管理,也就是设立贷款调查岗,贷款评审岗,贷款监管岗。三岗位的管理工作由行长统一领导,各司其职,各负其责,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实行信贷审贷分离管理较过去计划经济下的信贷管理有许...  相似文献   

7.
信贷管理体制不适应 现行信贷管理体制与中小民营企业融资特点不适应。一是国有商业银行普遍实行了高度集中的“分级授权”的信贷管理体制,全面上收基层行的信贷权限,县支行放贷受到严格控制。这种授信授权政策,对基层金融机构的贷款发放形成了刚性制约,使基层行在为中小民营企业服务上缺少直接贷款权,无法满足中小民营企业“急、频、快”的资金需求特点。  相似文献   

8.
不久前,农总行在总结多年信贷管理教训的基础上出台了以规范信贷决策行为为中心的信贷“新规则”,其核心内容是实行从横向平行制衡到纵向权限制约的审贷部分分离,贷款操作各环节决策人承担主责任和提升信贷经营层次的报批报备,并对责任追究设立了“高压线”,这是农行在新时期加强信贷管理,提高信贷资产质量所采取的重大举措,现就如何正确有效地执行好信贷“新规则”提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9.
建立科学的决策机制,是国有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信贷资金优化配置,有效防范信贷资产风险的基本条件。近几年来,经过不断尝试和改革,国有商业银行已经初步建立起审贷分离、职责分明、相互制约的信贷决策机制,信贷决策的水平和质量有了很大的提高。但从信贷  相似文献   

10.
今年以来,国家在启动经济支持中西部大开发上,继续采取了稳健的货币政策,适当加大了贷款投放力度。但就基层金融机构而言,稳健的货币信贷政策在最终环节的实施效果不够明显,其制约因素既有金融信贷管理体制的影响,同时也受社会投资环境的影响。   一、商业银行信贷管理体制的约束   (一 )严格的授权授信管理,有效规避了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同时也弱化了基层机构信贷投放的能力。一是县级支行得不到授权。即每笔贷款的发放必须是在上级行的授权基础上,进行统一授信,县级支行只是贷款的申报机构和贷后管理机构,决定权均在二级…  相似文献   

11.
“三位一体”授信决策机制是中国银行授信决策机制经历了“计划管理”、“审贷分离”、“统一授信”后,在风险管理体制上进行的第三次重大改革。此重大改革是为在机制上杜绝“反程序、倒程序”操作建立起“独立尽职调查、民主风险评审、严格决策纪律”制约下的问责审批制。  相似文献   

12.
加强城区信贷管理 实行审贷分离制度农业银行南宁市分行1994年以来,我行在深化改革中,从实际情况出发,按照抓管理,上效益,抓服务,促发展的要求,切实加强城区信贷管理,实行审贷分离制度,探索了一条提高信贷资产质量的新路子。一、集中管理,加强监控,增强整...  相似文献   

13.
农业银行的信贷风险管理,先后经历了"指标管理"、"期限管理"、"信用等级管理"、"风险度管理"、"授信管理"等不同阶段。授信管理,基本概括了前期几种不同风险管理模式的优点,突出了对客户综合评价、风险总量控制、区别对待的原则。与之相配套的信贷经营管理制度信贷新规则则更加注重对信贷决策过程的程序制约,通过审贷部门分离和主责任人制度强化了审慎决策和对道德风险的控制。然  相似文献   

14.
一是要把“关口前移”和内控先行贯穿于信贷业务的全过程。要充分认识信贷制度重要性和必要性,结合农村信用社的实际制定出一整套农村信用社信贷内部控制牵制系统,建立健全完整的信贷授权授信制度;二是建立相对独立的信贷运作机制,坚持贷款“三查”制度和审贷分离制度,严把贷款  相似文献   

15.
去年,农业银行在认真总结这些年来信贷管理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吸取国内外商业银行的一些成功做法,制定实施了审贷部门分离、贷审会工作规则、报备制等一系列新规则、新举措,形成了较完成的制度体系。这是农行恢复以来信贷管理的一场重大变革,对规范信贷管理、优化信贷资产质量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但在实施中也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深刻领会、把握实质,稳步实施,以获得相应的经济绩效呢?笔试谈管见。  相似文献   

16.
关于信贷工作的规范化管理赵放信贷管理的规范化,就是依据信贷工作的实际需要制定出管理程序和管理标准,使信贷工作能够安全顺利地进行。实际工作中可分为两大项:一是“审贷分离制度”的规范化;二是“岗位责任制度”的规范化。它们分别制约着信贷的管理方式和规定了信...  相似文献   

17.
农业银行授信制度是为了控制和防范客户用信的总量风险,而信贷转授权制度则是合理配置信贷资源的重要手段,同时也是上级行对下级行工作权责的赋予与确认,它旨在控制风险的前提下促进业务发展,在充分体现一级法人意志的前提下调动各级行业务经营的积极性。但是从近几年的实践看,现行的信贷授信授权制度越来越不适应形势的要求,既制约了信贷业务的拓展,也削弱了经营行的主观能动性,同时在多层次调查、审查、审批的体制下,导致贷款责任难以追究,因此改革现行的信贷授信授权制度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浦北县农行开展信贷资产风险管理试点工作区、地、县农行工作组近几年来,农业银行浦北县支行在加强农村信贷管理工作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先后建立了信贷资料档案管理制度、贷款会审制度和审贷分离制度,大多数营业所配备了信贷副主任,全行信贷员人数占职工总数20....  相似文献   

19.
不良贷款的成因多种多样,且不断变化。国有商业银行企业化改革以前,不良贷款的主要成因集中于政府干预、以贷谋私、绕规模放贷和越权放贷等方面。随着商业银行企业化改革和审贷分离等信贷管理制度的实施,前述问题逐渐演变为次要问题,风险识别能力成为制约信贷资产质量的瓶颈。  相似文献   

20.
完善商业银行授信风险控制体系应当考虑四个环节,即决策机制、运作机制、管理机制和制约机制。 1.建立授信决策机制。(1)实行审贷分离,按照授信资产运动规律和授信操作程序,控制资产投向、投量,将授信岗位、职责和程序组成一个岗位责任明确具体、运作程序规范严格的相互制衡系统,在操作上可以组建风险管理部和授信业务部,分别负责授信风险管理和授信业务开拓。(2)成立尽职调查机构,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