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郭军 《技术经济》2004,23(1):17-20
(1)煤炭产业集中度低。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煤炭产业的市场集中度CR4一直低于10%,CR8一直低于15%,即使产业中所有特大型(年产超过1000万吨)企业的集中度也仅在20%左右。显然煤炭产业属于分散型产业,而分散型产业必然呈现竞争(甚至过度竞争)态势。造成煤炭产业集中度低的原因主要有:①宏观政策的作用。②企业制度的影响。③产业进入障碍低。④产业退出障碍高。  相似文献   

2.
沈渊  赵春秀 《经济问题》2006,(11):35-37
企业集群强化了竞争,但在集群内也出现了局部过度竞争现象。阐述了过度竞争与局部过度竞争之间的差异,并运用过度竞争测度判断指标,以及从产业壁垒、集群企业核心竞争力、路径依赖与技术锁定等角度,对我国纺织企业集群进行实证研究,为探讨过度竞争的形成原因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刘伟  陶树人 《技术经济》2004,23(10):59-60
<正>1.引言 经过20年改革开放,我国绝大部分产业已置于竞争性市场环境中,按照市场经济理论,竞争能促进效率提高、技术进步和产业组织结构的改善。我国已有部分产业呈现出上述趋势,效率水平不断提高,产品与技术迅速升级,生产向少数企业集中,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例如彩电、摩托车、计算机等寡头垄断行业。然而在另外一些产业,尤其是分散型产业,所谓分散型产业是相对集中垄断型产业来说的,当一个产业集中度C4  相似文献   

4.
企业间的过度竞争是一种不正常的经济现象,会导致企业利润下滑甚至亏损,也扰乱了市场正常秩序。本文从我国企业过度竞争的特点出发,认为我国企业间过度竞争产生的原因是:企业缺乏产业集中度、产品没有差异化、预算软约束造成某些地方或企业为发展本位经济盲目重复建设。最后提出了缓解过度竞争的4项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陈彪 《技术经济》2001,20(5):24-26
20世纪 90年代中国竞争性产业呈现出过度竞争的态势 ,已成为不会令人产生疑问的问题。就如同垄断性产业依然保持垄断一样 ,竞争性产业的过度竞争也越来越困扰着经济的发展。实证分析表明 ,过度竞争与企业的进入、退出有关。如果企业能够理性进入和退出 ,就能消除过度竞争。一、企业的理性进入1、企业进入的内涵。进入从微观上看是一个企业在一个新的产业中拥有一定的资产 ,向该产业拥有的市场提供产品或服务 ,或者是一个产业中有新的企业诞生。进入从宏观上看是一次资源的流动与重新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资源是可以相互流动的 ,即总是从…  相似文献   

6.
产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的博弈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产业集群作为当前世界中颇具特色的经济组织形式,本文分析了集群内同质企业或异质企业之间在竞争上的不同,讨论了集群内企业之间合作与竞争共生的关系和长期发展中的动态合作与竞争博弈。  相似文献   

7.
笔者基于博弈论的分析发现目前中国的劳动力供给仍然过剩,劳动密集型产业还处于过度竞争的状态,所以劳工标准全球化对中国私营企业劳动者权益保护难以起到实质性的作用。在中国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培养名牌企业和形成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有利于劳工标准全球化发挥保护中国私营企业劳动者权益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贾让成  邵明杰 《当代财经》2005,(12):101-103
我国出口企业遭遇反倾销有各方面的原因。本文从博弈论的角度,分析了我国出口企业商品数量和价格博弈以及在遭遇反倾销时应诉基金供给的博弈;提出由于企业个体理性和整个产业的集体理性之间的冲突导致了出口商品的过度竞争和应诉基金的供给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基于博弈分析的产业集群内企业的竞合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勇  王慧 《经济师》2010,(1):24-24,26
产业集群内企业之间存在着直接、长期的竞争和合作。文章试图运用博弈理论来分析产业集群内企业如何实施最优战略。  相似文献   

10.
知识经济时代,组织内部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是企业获得持久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本文认为员工之间的知识共享是相互合作员工之间重复博弈的结果,而员工间的信任关系对博弈过程产生重要影响.通过建立员工之间知识共享的博弈模型,分析了信任在员工知识共享过程中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促进员工之间知识共享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