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新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检察机关在办理自侦案件时候可以使用技术侦查措施,这对于治理目前高发的职务犯罪的侦查工作具有积极意义。新刑事诉讼法对于检察机关技术侦查措施的规定并不完善,检察不能执行技术侦查措施不利于侦查工作,当事人权利救济规定缺失等问题。因此应当对技术侦查措施的使用、监督、救济等予以完善。  相似文献   

2.
对我国公安机关强制措施的侦查监督机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依据《刑事诉讼法》的规定,我国刑事强制措施有: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而适用强制措施的权力主要集中在公安机关手中。强制措施都会不同程度的限制或剥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的人身自由,为了保障人权,防止强制措施的滥用,有必要对公安机关适用强制措施进行法律监督。人民检察院是法律监督机关,具有对公安机关侦查活动的法律监督权,当然也包括对强制措施的法律监督权。但是我国现行对公安机关强制措施的侦查监督中存在着不少问题,其原因有立法不完善、缺乏操作性等。检察机关应当立足我国实际,加强和完善对公安机关强制措施的法律监督。  相似文献   

3.
文书检验工作运用检验学的理论和方法,在如今的刑事案件和民事案件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特别是在检察机关的自侦案件中,它能够为其提供可靠的线索和证据。笔者结合自己的实际工作,对如何运用文书检验为侦查提供方向,如何运用错别字的特征完成笔迹检验,作了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4.
沈云翔  毛爱萍 《商》2013,(11):173-174
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将"排除合理怀疑"的证明标准明确列入我国刑事诉讼制度,这对于我们检察机关办理自侦案件时的证据收集提出了更高要求,检察机关在证据收集、办案程序方面必须做出相应的调整。  相似文献   

5.
《商》2016,(5)
同步录音录像由于在实践中一般被用作视听资料,来证明讯问笔录的合法性,因此忽略了它记录了口供及其非文字信息而具有的作为口供证据的功能。同步录音录像的口供功能包括通过查看同步录音录像,发现案件线索,找到案件侦查突破口,也包括作为口供证据直接证明犯罪事实。检察机关将同步录音录像作为口供使用可以更好地解决检察机关自侦案件证据缺乏的难题。为实现上述同步录音录像的口供功能,应当提高侦查人员分析判断同步录音录像的能力,积极将同步录音录像作为供述证据使用,避免法官在查看同步录音录像时的认知偏见等等。  相似文献   

6.
曹怡 《北方经贸》2013,(4):51-52
现阶段,检查机关职务犯罪的侦察措施单一,侦察权力配置不够充分,面临着诸多不利因素。为此,要以确定性规范规定检查机关的强制取证权,以非确定性规范规定检查机关能够直接行使技术侦察权和秘密侦察权,以确定性规范规定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查中的初查权,完善检察机关职务犯罪侦察中的证人制度。  相似文献   

7.
耿相仪 《消费导刊》2013,(8):179-179
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是针对逮捕后的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制度设计。这一制度具有无罪推定原则,比例原则,人权保障原则的理论根基,对限制逮捕的适用具有积极的意义,但它在审查主体,审查启动,审查方式,审查效力上存在着诸多不足,本文通过捕后羁押必要性审查的制度构建试图实现其减少羁押的立法意旨。  相似文献   

8.
《商》2016,(13)
检察机关是我国法定的职务犯罪侦查机关,随着科技的发展,技术侦查在职务犯罪侦查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而我国目前立法却只赋予了检察机关技术侦查措施的决定权,没有执行权,这势必会降低技术侦查措施的功效。因此我国立法有必要赋予检察机关完整的技术侦查权,即包括决定权和执行权。  相似文献   

9.
自2009年9月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关于省级以下人民检察院立案侦查的案件由上一级人民检察院审查决定逮捕的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规定》)至今,职务犯罪审查决定逮捕上提一级制度运行已经三年多。该制度的实施对于强化侦查监督、提高侦查水平发产生明显的效果。但是,一项新制度的运行和完善是个发展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逮捕制度作为一项严厉的刑事强制措施,在保证刑事诉讼活动顺利进行中发挥着重大的作用。合理的运用逮捕制度.有助于控制犯罪,及时的发现案件真实,同时还可以保障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其他公民的人身权益,实现司法公正。但是,现实中仅仅把逮捕作为强制措施的一种加以规范和运用,而对于逮捕制度的理论研究一直以来没得到重视,尤其是在对逮捕制度的历史沿革的研究上还没有专门的著述。因此要想从根本上认识逮捕制度,系统的揭示出逮捕制度发展变化的特殊规律,对我国古代逮捕制度进行研究就必不可少。故本文从我国古代逮捕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入手,从一些分散的史料记载中寻找关于古代逮捕制度的资料,进行整合分析,力求揭示出我国古代逮捕制度的发展变迁历程,并对其特点加以分析阐述,完善关于逮捕制度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李丽君 《商》2013,(21):287-287
目前我国强制性侦查措施的法律制度规翊l显得不够完善,强制性侦查措施的法律监督仅仅局限于对逮捕等强制措施适用的监督,对冻结、扣钾、搜查等等强制性侦查措施尚未形成有效的监督机制。而在实践中频频出现的现象是一味地强调打击犯罪而忽视人权保障。因此,应立足于我国现状,相关部门应作出努力以改善这一方面的现状。  相似文献   

12.
补充侦查是刑事诉讼中的一项制度,它是在原有侦查基础上继续进行侦查的活动,是检察机关充分行使诉讼监督权、公诉权的有效途径和必要保障,对于准确、及时查明案件事实,惩治犯罪及保障案件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实现刑事诉讼打击犯罪及保障人权的价值,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补充侦查制度及运行机制进行研究,以期充分发挥补充侦查的作用,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立法本意。  相似文献   

13.
我国新《刑事诉讼法》对技术侦查措施作了明确规定,但由于立法规定过于原则、笼统,仍有许多问题有待于完善。通过对技术侦查立法背景的探讨,明确了技术侦查的必要性,并立足我国法律规制的现状和不足,引出了对我国技术侦查措施立法的思考:严格规范技术侦查措施的适用范围和条件、明确检察机关采取技术侦查措施的执行机关、细化技术侦查措施的审批程序、建立技术侦查的违法制裁机制和权利救济制度。  相似文献   

14.
薛宇航  唐佩玉 《商》2014,(16):131+142-131
新《刑事诉讼法》第93条规定:"犯罪嫌疑人、被告人被逮捕后,人民检察院仍应当对羁押必要性进行审查。对不需要继续羁押的,应当建议予以释放或者变更强制措施。有关机关应当在十日以内将处理情况通知人民检察院。"这条规定确立了检察机关对捕后羁押必要性进行继续审查的制度,即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羁押必要性审查制度的确立,是强化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职能重要举措,是维护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合法权利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15.
《商》2015,(5)
强制措施作为保障诉讼进行的必要手段,在刑事诉讼制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许多西方国家,对于强制措施定义的范围都比较大,基本上包括了所有的限制或者干预公民人身基本权利的措施。而我国强制措施主要是以拘传、取保候审、监视居住、拘留、逮捕。强制措施的适用主要是对人适用。因此,有必要全面了解强制措施的适用功能与原则,做到保障人权的法治要求。  相似文献   

16.
李谢 《消费导刊》2014,(11):225-225
强制措施的正确适用是刑事诉讼活动中人权保障的核心问题。逮捕作为最为严厉的一种强制措施,事关对犯罪嫌疑人人身自由这一基本权利的限制和剥夺。如何正确理解逮捕条件、正确适用逮捕措施,不断提高逮捕案件质量,发挥逮捕措施在惩治犯罪中的作用,切实防止错捕漏捕,体现打击犯罪与保障人权的统一,是检察机关侦查监督部门办案人员应当首先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宪法赋予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技术部门作为检察机关组成部门之一,承担着技术监督重的要作用。2005年11月起施行的《人民检察院讯问职务犯罪嫌疑人实行全程同步录音录像的规定》即是将视听技术监督介入侦查活动的重要体现,其目的在于进一步规范执法行为,依法惩治犯罪,保障人权,提高执法水平和办案质量。  相似文献   

18.
检察机关在审查批捕过程中,在对逮捕之法律规定的三个条件的把握方面存在一些问题,如对“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的条件执行得较严格,而对“可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的要件则往往忽略,对“有逮捕必要”之审查方面。也出现很大的随意性。因此,应通过取消公安机关撤回案件行为、统一不批准逮捕审查标准、扩大不批准逮捕制度的适用范围、完善不批准逮捕的救济途径等举措对现行的不批准逮捕制度予以立法完善。  相似文献   

19.
在"侦查中心主义"的影响下,侦查机关与检察机关强势主导了整个审前追诉程序,在以审判为中心的诉讼改革时代背景下,审判力量作为中立的裁判一方不该在羁押性强制措施的适用中出现缺位.预审制度在羁押性强制措施中通过审判来牵制侦诉机关滥用限制人身自由,也是以庭审为中心的诉讼制度改革的价值蕴含之一.预审制度在羁押性强制措施中的制度构建可以从适用范围、审查内容、运作模式、司法听证程序的引入等四个维度出发.  相似文献   

20.
我国的职务犯罪侦查模式在制度设计上体现了行政权的特点,是典型的职权式侦查模式。随着我国司法制度的不断完善,庭审方式由原来单一的职权式转变为当事人主义与职权式并存。在制度适用上,当事人主义庭审方式与职权式侦查模式的冲突带来了一定的矛盾。试图在分析职务犯罪侦查模式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意见,以利于促进职务犯罪侦查工作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