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江西省房价收入比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房价收入比是衡量房价与城镇居民住房购买能力的重要指标,计算房价收入比应以每套(户均建筑面积)住房平均销售价格总额除以城镇居民家庭平均年可支配收入总额,并以房价收入比3~6作为衡量房价是否合理的标准。据此在分析2000年~2009年江西省房价收入比情况、江西省各设区市房价收入比对比情况、不同收入阶层间房价收入比情况以及江西与全国房价收入比比较情况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房价统计制度是进行房价收入比分析的基础、以房价收入比合理区间确定房价调控目标应因地制宜、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设缓解中低收入阶层住房困难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凌廷友 《中国物价》2023,(4):107-109
常用的房价收入比本质上是一个静态指标,没有考虑居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因此在静态房价收入比基础上,本文提出根据科学、客观、可测、可比和简明的设计原则,引入收入增长率这一动态因素,界定动态房价收入比指标的确切含义,推导出动态房价收入比的计算公式,并利用公式对不同收入增长率与不同静态房价收入比组合下的动态房价收入比进行了计算分析。最后,建议在分析房地产价格问题时,还应该结合动态房价收入比进行综合考量。  相似文献   

3.
尚莉 《中国市场》2014,(50):116-119
国际上通常认为房价收入比在46是合理的,城市房价收入比超出这一合理区间则有产生房地产泡沫的趋势,房地产市场也将处于不健康的发展状态,但是,考虑到我国城市划分的特殊背景,在这一指标的运用上要慎重对待。本文以我国35个大中城市为研究对象,从城市所属的行政层级来考虑房价收入比指标,认为房价收入比在衡量我国不同行政层级城市房地产泡沫与房地产市场健康发展程度时并不完全适用,不同的行政层级城市其具体情况不同,在运用这一指标时要根据其所属行政层级进行适当的调整,在必要时也要引入其他指标进行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4.
李想 《中国市场》2011,(36):91-93
近年全国的房价出现了上涨的趋势。房价收入比是目前国际上常用来衡量城市房价水平、居民消费能力和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的综合指标。文章以北京市为例,通过调查近年来房价的变动趋势和居民收入水平的变动趋势,根据房价收入相关理论,得出房价收入比,分析房价收入比过高的原因,并与国际上的房价收入比对比分析,进而来看全国的地产业现状。最后得出居民收入的增长速度远比房价的增速慢,提高居民收入才是根本。  相似文献   

5.
廖长峰  胡志涛  黄跃平 《华商》2008,(16):47-47
我国现行评价房价是否合理的重要指标是房价收入比,但是我国的房价收入比存在很多缺陷,主要表现在忽略旧房市场,没有考虑住宅市场结构,低估了我国居民的购房支付能力,致使我国现行的房价收入比远大于国际平均指数。针对这些缺陷,本文对解决方法做了分析改进,使房价收入比能更好的反映房价真实水平。  相似文献   

6.
在简述房价收入比概念的基础上,分析了2002年~2010年中国西部省区的房价收入比,在整体上,西部省区的房价收入比虽然低于同期全国平均水平,但空间非均衡性突出、区域差异明显,特别是部分省会城市的房价收入比相对偏高,应通过适当的调控措施抑制这类城市房价的过快上涨,使其房价收入比回归合理范围,减轻普通居民购房负担,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7.
中国城镇居民的住房支付能力:1991—2005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早有关于住房支付能力的讨论,以世界银行1992年的著作作为我国使用房价收入比概念起点的观点不合史实;跨国房价收入比数据一般不具可比性,也不存在国际惯例或国际警戒线;房价收入比用于衡量住房支付能力,重要的是其变动的走向,而不只是某年的具体数值。本文计算了我国1991-2005年的房价收入比,用以衡量城镇居民购买新建商品住房的支付能力,发现:我国房价收入比整体上有所下降,但从2003年起又上升;房价收入比具有明显的区域特征。表现出东部趋升、中西部趋降的态势,上海、北京的房价收入比较高,北京和西藏的房价收入比波动较大,各省市间房价收入比的差别呈减小态势。  相似文献   

8.
我论房产税     
李晚冬 《商业科技》2010,(31):208-208
近期关于房产税的纷争风起云涌,很多人士都认为房价居高不下,是时候需要政府拿起税收杠杆加以调节了。他们认为,房产税的开征有利于抑制投机需求减少囤积数量,从而降低房价;房产税还可以调节各阶层收入减少贫富差距,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对此种观点笔者不以为然。文章从支持房产税的各种“理由”入手,然后层层剖析,揭示出房产税将带来的各种负面效果,降低人们对房产税不切实际的预期。  相似文献   

9.
我论房产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期关于房产税的纷争风起云涌,很多人士都认为房价居高不下,是时候需要政府拿起税收杠杆加以调节了。他们认为,房产税的开征有利于抑制投机需求减少囤积数量,从而降低房价;房产税还可以调节各阶层收入减少贫富差距,从而促进社会和谐。对此种观点笔者不以为然。文章从支持房产税的各种"理由"入手,然后层层剖析,揭示出房产税将带来的各种负面效果,降低人们对房产税不切实际的预期。  相似文献   

10.
本文使用1980-2009年23个OECD国家的住房市场数据,考察了住房房产税对房价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房产税对房价具有显著负向作用,但过去30年23个OECD国家房产税率的均值为2.61%。这表明,尽管房产税能有效降低房价,但地方政府不大可能通过大幅提高房产税率来实现。因此,房产税对房价的抑制作用具有局限性。第二,预期比房产税对房价影响更大。因此,改变房价增长预期、抑制投机的政策比房产税更有效。第三,长期利率的回归系数不仅小于房产税,而且符号为正。因此,房产税政策比利率政策更有效。第四,房价主要是由收入和人口决定的,房价仍未脱离基本经济面。因此,收入和人口的变动可以预测房价的长期变动。最后,住房建造成本回归系数不显著。因此,房价并非主要由成本决定,降低住房建造成本并不能降低房价。  相似文献   

11.
在海南国际旅游岛时代背景下,海南省商品房价格一直都是备受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本文以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为研究出发点,通过拟合收入分布函数、房价收入配比公式等数量方法,计算收入高于保障房申请标准的城镇居民购买商品房时可以承受的价格区间,即对商品房理性价格区间进行测算,通过改变房价收入比参数对商品房理性价格区间进行政策模拟,并给出相应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房价收入比是反映住房支付能力和住房市场整体运行状况的重要指标。本文考察了房价收入比的学术渊源以及世界银行、联合国人居署等国际机构对该指标的推广和应用,并从房价收入比指标设计者、推广者的研究入手,讨论该指标的长处与局限性,辨析其计算方法和具体的数据采集方法。在比较了房价收入比的理想算法和次优算法之后,兼顾数据可得性和计算结果准确性,本文提出了直接采用平均数计算中国房价收入比的算法。  相似文献   

13.
郝利花  张静 《商场现代化》2007,(35):364-366
本文使用房价收入比指标对中国房地产市场价格是否过高的问题展开研究,发现中国住宅房地产市场价格并非象人们传言的那样"高"得离谱;然后笔者对为什么人们会认为房地产市场价格过"高"的原因展开分析;最后,通过模糊综合评判法对未来房地产市场价格的走势进行了研究,得出未来1年~5年房价还将持续上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4.
经济适用房是我国多层次住房供应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黑龙江省都采用回报率价格规制方式对经济适用房价格进行规制。通过应用灰色预测模型和合理性指标等方法,对黑龙江省经济适用房采用回报率价格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是:黑龙江省经济适用房价收入比一直高于国际公认的可承受标准,并且房价收入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黑龙江省经济适用房价格规制采用的回报率价格期.制方式,已不能实现“居者有其屋”的目标,改变这种价格规制方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杨英琪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13):132-134
房价收入比成为衡量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由于房价收入比为引进经验,其计算方法和统计指标与我国现实情况并非完全适合,直接借鉴到我国现实存在着缺陷,针对房价收入比的缺陷展开讨论,对房价收入比提出修正方法,并将其应用到武汉居民住房支付能力的衡量中进行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16.
房价收入比是一个住宅市场指标,这是一个简单直观的指标,但是也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因此有必要对这个指标做出修正,应增强其适用性和应用价值,本文对这个概念做出两次修正,继而对房价收入比提出了实用的计算公式和准确的定义.不同层次上的房价收入比有着不同的使用者和不同的应用价值,高中低不同档次的房价收入比的使用者分别是投资者和政府最后,对所谓的"4-6倍"国际惯例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全国房价的持续高涨,尤其是安徽省合肥市的房价受到了全国人民的关注,合肥的房价从2015年均价8211元/平方米迅速上涨到2017年的均价12679元/平方米,增长了56.11%。与此同时,安徽省的其他地级市如芜湖、铜陵、六安等地的房价也持续走热,居高不下。过高的房价为整个社会,尤其是一个普通家庭带来了更多的负担,降低了一个家庭的幸福指数。基于此,将以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数据为样本,放弃传统的可支配收入或生命周期收入均值等方式测算收入,而是采用卡尔曼滤波器算法测算出持久收入,进而更加准确的测算出安徽省16个地级市的房价-收入比,并基于时间趋势分析和城市间的对标分析结果提出协调安徽省房价与居民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陈伟 《中国市场》2009,(52):4-5
2009年春节以来,房价随着国际金融危机触底,已连续上涨9个月,突破历史新高,而且伴随着巨大的成交量。本文通过租售比、房价收入比等指标分析认为:房价已经处于高风险区域。本文通过分析2009年高房价的成因,提出2010年这些因素将有根本性转变,得出2009年12月是房价新一轮拐点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程侃  杨斌 《财贸研究》2013,(5):94-101
目前流行的用于衡量房价是否合理的房价收入比指标存在缺陷,它只考虑现期收入而未考虑持久所得,且将其运用于中国时忽视了隐性收入因素。通过设计一个新型的房价收入比指标,计算并进行国际比较,发现目前中国房价仍是合理的,中国人民的房价负担能力被低估。政府不应当用行政手段打压房价,而是应当合理处置"土地财政"带来的巨额收入,并且通过政策优化使高价商品房更多地成为"廉租房",从而使房地产市场成为无痛苦调节收入分配的渠道,实现房地产市场发展和社会公平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房价较快上涨并不总是意味着房地产市场与经济基本面相背离,需要结合房价的影响因素,采取科学的方法和指标进行测度。常用的测度方法有三种:一是计量经济模型,二是房价收入比,三是房价租金比。其中,计量经济模型方法受数据质量和模型估计稳健性的影响较大,容易造成结果的不稳定。本文建议选用房价收入比和房价租金比作为房地产市场与经济基本面协调性的测度方法,但并不认同目前流行的关于两个指标合理区间的说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