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土地储备制度作为土地资源配置体制的创新应运而生,确立了土地市场的配置秩序,形成了政府对一级土地市场的垄断,进而对其实施合理干预和有效调控,改变了土地市场乃至整个房地产市场的秩序。  相似文献   

2.
土地储备制度的功能意义与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土地储备制度的功能 1.改变了土地供应方式,完善了政府垄断一级市场的土地供应制度。  相似文献   

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开始探索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即在坚持土地公有制的前提下,将土地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变土地无偿、无期限使用为有偿、有期限使用。经过20多年的改革与发展,上海土地使用制度不断完善。从1988年上海成功批租第一块土地,到1995年内资企业六类经营性项目用地纳入土地出让范围,再到2001年内外销商品房土地使用权出让并轨,上海土地供应市场化的程度不断提高,全市的土地资源基本上实现了由行政配置向市场配置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一、我国房地产市场调控分析 针对房地产投资规模过大、价格上涨幅度过快等问题,2003年以来,我国从调整住房和土地供应结构,发挥税收、信贷、土地政策的调节作用;合理控制城市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整顿和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加快城镇廉租住房制度建设:完善房地产统计和信息披露制度;建立政府负责制等方面进行了三轮的房地产市场调控。应该说,房地产调控在抑制投资需求、稳定房价上取得一定的成效。但是,调控效果并不明显,房价进一步上涨,供求矛盾进一步突出。  相似文献   

5.
改革到今天,中国土地市场根本性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如何在适合我国国情的基础上,建立市场与法制同行的土地制度,成为中国土地市场改革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土地收购、储备、出让制度,是土地使用制度的一种创新,它可以从制度上减少腐败的根源,也是发挥市场机制在土地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手段,在切实加强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高度垄断的基础上,建立公开、公正、公平的有序竞争的土地市场,促进土地市场的发育和发展,提高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解决城市公共设施的用地问题,从制度上减少腐败现象的发生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导刊》2010,(4):16-16
3月25日,为了广州房地产市场的平稳的健康发展,堪称“国19条”落地版的“穗七条”出台:抓紧完成土地供应编制计划,从明年起,将会把计划编制时间提前,争取在每年1月中下旬公布计划。在供地节奏上,建立用地预申请制度(俗称“勾地”制度),根据市场需要来确定土地出让的时序和价格;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土地价格管理体系的现状及其作用 1.现状 土地价格管理是随着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和土地市场的建设应运而生的,作为能够客观、直接反映土地市场变化的“晴雨表”,土地价格管理在土地资源管理及土地市场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1 沪港两地的土地供应市场差异比较,同香港的土地市场相比,目前上海的土地市场正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本旨在介绍香港的土地供应机制,探讨如何进一步完善上海的土地供应市场。  相似文献   

10.
2002年,北京市出台了《北京市人民政府批转市国土房管局关于加强国有土地自身建立土地储备制度意见的通知》有六条具体意见:实行土地供应计划管理,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严格实行国有土地有偿使用制度;建立土地有形市场,加强土地使用权转让关系,大力推行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加强地价管理;规范土地审批的行政行为;建立土地收购储备制度,增强政府对土地市场的调控能力。  相似文献   

11.
要使土地更深、更广地参与市场调控,必须掌握一定规模的储备土地,同时还应挖潜储备土地的资产价值,综合运用资金、资源参与调控 我国土地储备制度已经运营了近I5年,其在保障城市规划顺利实施、推动土地市场供地方式转变等方面效粜显著。结合当前房地产市场运行状况,笔者认为,要使土地更深、更广地参与市场调控,必须掌握一定规模的储备土地,吲时还应挖潜储备土地的资产价值,综合运用资金、资源参与凋控。  相似文献   

12.
城市土地储备运作中的目标偏离及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初始目标是: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健全和规范土地市场;加强政府对土地一级市场统一管理和调控,严格控制建设用地供应总量;盘活存量土地资产,促进国企改革和发展;优化配置土地资源,落实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城市规划。土地储备制度是顺应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形势的产物,在实践中解决了许多现实问题,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多方面原因导致土地储备运行出现与初始目标的偏差。  相似文献   

13.
土地储备制度的建立与发展是土地市场发展的结果,是我国土地有偿使用制度改革和深化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加强土地供应和金融发展联动、实现土地要素资源参与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重要途径。本刊特开辟“土地储备”栏目以飨读者,并欢迎踊跃来稿。  相似文献   

14.
土地调控的长效机制在于完善土地出让制度,加强土地监管,一方面保障市场对土地的需求,从供应端缓解房价居高不下的压力,另一方面,规范土地的配置及合理开发,以最大化发挥土地价值。  相似文献   

15.
2005年,中央继续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特别是对土地的调控力度。如果说2005年中国房地产市场表现出来的态势是有惊无险,那么2006年则是谨慎乐观。中国房地产市场的景气度已经开始离开此轮周期高点,正在步入“后调控时代”。  相似文献   

16.
土地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资源和生产要素。十多年来,福州市不断深化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规范土地市场管理,较好地发挥了市场机制配制土地资源的作用,促进了我市经济和城市建设的发展。随着我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招商引资力度的不断加大,对土地扔需求量仍然较大,各项建设还要占用一部分耕地,这就给土地管理带来新的问题和矛盾。我们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并提出了几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陈晓娣  常焕焕  郭永生 《价值工程》2012,31(13):109-110
改革开放初期,基于对现实国情的考量,我国城乡土地市场实行了不同的管理体制,进而形成了二元土地制度格局。文章从土地市场改革的历程入手,分析造成土地市场二元分裂的原因,再将对城乡二元土地制度的危害进行了深度剖析,最后提出城乡土地市场一体化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三、规范土地市场的制度创新 针对上述深层次的问题及其原因,规范土地市场决不是发一个文或派员检查等能解决的,必须抓住根本,在以下五个方面深化改革,从体制、机制等制度上进行创新。  相似文献   

19.
何锋  邓招芬 《上海房地》2001,(11):40-42
过去的10多年里,国有上地使用权出让、转让制度的建立,为我国房地产市场的产生、发展奠定了基础。但是,我们也不能否认,由于对土地市场的运作规律缺乏科学的认识,以及有关部门在对待土地出让问题上的急功近利的短期行为,这些年,上海乃至全国的土地市场,也出现了一些混乱,造成了一些隐患。如何科学总结土地使用权转让市场形成以来的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合理构架土地市场的运行机制,从而,为上海房地产市场和整体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已成为政府有关部门急需面对的问  相似文献   

20.
一、上海土地市场的发展对城市建设的贡献 土地市场在房地产市场体系中属于房地产一级市场。伴随着国家土地使用制度改革试点的成功,1986年7月,上海率先提出了土地批租的设想及框架,即上海土地批租的试点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