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现状及其影响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近几年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突飞猛进,各国为了争夺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积极发展衍生品市场和完善资本市场。本阐述了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现状及其原因,并分析了其对经济的正、负面影响,以期为加强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全球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快速发展及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暴露出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的缺陷和风险管理的不足。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尚处于发展初期,如何构建有效的监管体系,确保市场健康发展成为我国金融市场建设中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立足于当今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实践,以次贷危机为视角分析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体系的不足及未来的监管动向.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监管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以来,经过各国监管当局及市场各方的努力变革,全球信用衍生品市场正朝着更成熟稳健的方向发展,简单化产品重回市场主导地位,清算机制的完善降低了市场风险,信用衍生品市场规范和市场自律管理得到加强。当前,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已初步建立起有序的监管体系和制度框架,发展信用衍生品市场具备了较好的市场基础,下一阶段,应充分发挥有利条件,克服不利因素,通过创新促进发展,推动我国信用衍生品市场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4.
股指期货作为一种交易工具,属于金融衍生品的一种,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国际金融市场的创新,具有价格发现、规避风险和资产配置等功能,能够有效完善证券市场的功能与机制.在我国资本市场迅速发展的背景下,开发股指期货,对我国发展金融衍生品市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场外衍生品备受争议,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的缺失被指责是导致本次危机的主要原因,加强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因此成为后危机时代全球金融改革的重点.本文从场外衍生品市场的风险特征出发,通过分析金融危机以来发达国家和地区场外衍生品市场的监管改革措施,提出完善我国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6.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场外衍生品市场风险事件时有发生,客观上要求加强对交易商的审慎监管.美国《华尔街透明度和问责法案》等法律文件确立了多层次审慎监管框架,并提出了控制系统性风险的一系列措施.而我国场外衍生品交易商监管存在着立法缺乏统一规则且立法层次较低、市场参与主体分类监管不清晰、偏重于事先市场准入和事中数量管控而限制市场创新等问题.为此,应从统一明确交易商分层监管标准、强化过程监管等方面着手,加强场外衍生品市场监管;引导商业银行审慎发展交叉性综合经营业务,避免从事高风险、高杠杆的复杂衍生品交易.  相似文献   

7.
金融衍生品的发展,一直都伴随着是否会加大金融风险的争议.特别是在反思亚洲金融危机时,金融衍生品往往被视为国际金融大鳄冲击各国或地区货币和资本市场的主要手段,于是有些人担心中国资本市场处于半开放阶段,推出股指期货危险很大.我认为这种看似保护国内资本市场的观点反而会限制我国金融业的发展壮大,长期来看有损于我国的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8.
美国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最新进展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荣芳 《上海金融》2007,(11):60-62
在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衍生品交易几乎垄断了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金融衍生品市场中,利率型产品仍是主要交易品种,但信用衍生品已逐渐成为衍生品市场持续高速增长的主要力量。本文在综合分析中发现,信用衍生品是美国金融市场最重要的创新产品,然而其近几年的发展明显趋于投机套利功能,其有效分散和转移信用风险的功能则被弱化。在此次美国"次级债危机"中,信用衍生品加剧了市场的动荡,使许多银行和对冲基金面临巨幅亏损。本文认为对信用衍生产品应有客观的评价,应趋利避害引入中国金融市场。  相似文献   

9.
阳晓霞 《中国金融家》2010,(7):79-80,83
当前,国际金融危机最困难的时候已经过去,对金融危机反思的篇章也早已铺天盖地。针对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发展,有人说,国际金融危机,它是“罪魁祸首”;也有人说,当前积极发展金融衍生品对我国来说是现实的需要,不能杜绝产品本身的发展。经过金融危机洗礼后的衍生品,我们到底是弃而舍之,还是拿而用之呢?答案是肯定的。  相似文献   

10.
文章认为金融衍生品是一把“双刃剑”,既有避险功能,又有放大风险的作用,不能因为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而停止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文章指出应从完善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防范金融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角度继续发展衍生品市场,充分发挥金融衍生品市场的基本功能;并认为可从建立市场准入和风险救援等制度、控制金融衍生品的派生能力和杠杆比率、提高信息披露的透明度、加强一线监管和内部约束等方面进一步加强金融衍生品市场的监管,以促进其基本功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1.
李义奇 《中国金融》2007,(24):51-52
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亟待加快发展近年来国际金融衍生产品市场发展速度迅猛。截至2006年底,全球场内交易的衍生产品名义本金余额达到70.5万亿美元,比2005年底增长了21%;场外衍生产品名义本金余额为415.2万亿美元,比2005年底增长了39%。而国内金融衍生品市场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发展,但与之相比交易明显不够活跃,如2006年前两季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爆发后,金融衍生品最早成为被归咎的对象.中国衍生品市场还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作为发展中国家,这就提出了危机对中国衍生品发展的启示和未来如何发展中国衍生品市场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分析了近二十年来中国场内和场外的衍生品市场发展概况,然后提出了此次金融危机对中国发展衍生品的启示,最后对中国衍生品市场未来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建议.  相似文献   

13.
此次国际金融危机暴露出OTC衍生品市场存在信用风险高、风险易蔓延、透明度低以及缺少监管等问题。鉴于此,G20会议在2009年9月提出“标准化金融衍生品合约应该在有组织平台上进行交易”,而实现上述目标的先决条件是衍生品适度的标准化。文章阐述了国际组织对衡量OTC衍生品标准化程度达成的共识,总结了近年来中国在OTC衍生品标准化推进方面取得的进展,并就中国OTC衍生品标准化的发展方向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在国际金融市场中,传统的股指期货、利率期货、货币互换等简单金融衍生品一直保持着良好的运作状态.而美国次贷危机中的MBS、CDO、CDS等新兴复杂金融衍生品却出现了严重问题.与简单衍生品不同,复杂衍生品存在着一些致命的缺陷,其运作机制又错综复杂,注定了其泡沫迟早会破裂.我们试从分析MBS、CDO、CDS等新兴复杂金融衍生品的运作机制人手,来看清楚美国次贷危机的本质,以吸取在金融衍生品创新实践中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
“去年9月在上海国际金融衍生品论坛上,我曾经说过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推动我国金融衍生品的发展。时隔一年,我欣喜地看到,我国的金融衍生品市场已经呼之欲出了。中国金融期贷交易所已经在上海成立,预计年底前后可以开展交易。”  相似文献   

16.
作为全球化先锋触角的金融衍生品,在中国刚刚处于起步阶段。为提高国内金融机构和企业利用金融衍生品管理风险的意识和操作水平,借鉴国际金融衍生品发展的先进经验,中国人民银行研究生部和《中国外汇》杂志社于2006年4月2日联合主办了“金融衍生品在中国”高级论坛。来自国内外重量级的专家学者以及相关政府部门的高级官员齐聚一堂,对中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大计进行了深入探讨。本刊特选编刊登相关发言,奉献给读者一道衍生品大餐。[编者按]  相似文献   

17.
结构性产品在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上的发展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畅  徐苏江 《新金融》2007,(3):56-59
结构性产品市场是国际金融衍生品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欧洲、亚洲都有非常大的市场规模和繁多的产品种类。结构性产品增加了资本市场的完备性、深化了市场的风险配置功能,并对基础市场产生重要影响。我国的结构性产品首先以外币结构性存款的形式出现,并得到快速发展。借鉴国际经验,应在鼓励结构性产品发展的同时,关注监管、会计制度等方面的问题,加速金融衍生品交易所市场的发展,促进场内、场外市场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建设取得了一定成就,期货市场和场外衍生品市场已具备了相当的规模体量和影响力.本文在分析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指出我国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中所存在的问题,提出现阶段建设我国多层次金融衍生品市场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暴露了场外衍生产品市场双边交易和清算的巨大风险.除推行强制集中清算政策外,G20匹兹堡峰会宣言就"对未纳入集中清算的场外衍生品合约应给予更高的资本要求以增加衍生品市场透明度,防范系统性风险"达成共识."清算"的概念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但对于"清算"这一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却很难达成共识.本文对场外衍生品的"清算"与其他语境下的清算进行了细致的辨析.  相似文献   

20.
涂勇军 《会计师》2011,(7):16-17
<正>近年来,资本市场的发展风起云涌,伴随资本市场的发展,金融衍生工具业务发展异常迅速,市场参与者经常用金融衍生工具进行着各种各样的交易活动。尤其是在上世纪90年代以后,金融衍生品市场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期权、期货、远期、互换等衍生金融工具已经越来越多地被企业所利用,它们可以帮助企业有效规避国际金融市场中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