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人丈内涵,人文教育是语文教育的重要内容.语文是对学生进行人文熏陶的重要阵地,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可以使学生欣赏到真、善、美,并能使其语文能力与人格健全平衡发展,达到学生整体素质的不断提高.人文性是语文学科的灵魂.语文教学中含有丰富的人文内容,人文意识应该渗透到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主要包括在阅读教学中注入人文意识,在写作教学中展现人文精神,在口语交际教学中体现人文意识.  相似文献   

2.
韩新立 《发展》2017,(11):88-89
对于语文教学而言,人文性就是灵魂,只有抓住人文性这一灵魂,语文教学才能活起来,才能真正体现语文的价值. 究竟何谓人文性?人文性应是一切有利于人“健康”发展的东西,包括身心健康、情感健康、道德健康等.其实质即是人文教育、人文素养、人文精神等.  相似文献   

3.
赵文玲 《魅力中国》2011,(18):331-331
语文教学是对学生德育渗透的主阵地,语文教师的重要任务乃是将教书育人渗透人文精神的的教学机制,转化到语文教学实践的中去,寓人文精神培养于语文教学中。  相似文献   

4.
职校学生的特点决定了语文教学要特别重视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本文以《项链》教学为例,从三个方面说明如何对学生进行人文精神的教育。  相似文献   

5.
王敬华 《魅力中国》2010,(22):210-210
新课程特别强调重视人自身的培养。要实现人文教育,就要重视人文关怀,抓住语文教学内容中所体现出的人的个性、人的尊严、人的价值等人文精神,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独特个性、有创造能力、能尊重他人、有知识、有修养的新一代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6.
严萍 《魅力中国》2009,(29):56-56
语文教学注重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既是新课程对教师开展教育教学的要求,也是培养学生成为合格人才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注重挖掘教材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关注与课程密切相关的社会时事热点,让学生在良好的教学情境中形成独特的道德实践体验,实现人文精神和能力提升的结合。  相似文献   

7.
王敬华 《魅力中国》2010,(19):213-213
新课程特别强调重视人自身的培养。要实现人文教育,就要重视人文关怀,抓住语文教学内容中所体现出的人的个性、人的尊严、人的价值等人文精神,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我们的学生成为具有独特个性、有创造能力、能尊重他人、有知识、有修养的新一代高素质的人才。  相似文献   

8.
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育应着眼于加强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塑造健康的品格.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一是所选篇目要能够具有民族感情、思想认识和历史文化;二是引导学生自我挖掘语文的人文价值,感受民族人文精神中的特点;三是以健全学生人格为目标,以学生的自我实现为要求,在大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9.
<正>人文精神指关注人性,以人为中心来看待万物的一种思想态度。在知识经济的今天,人文精神的理念正向社会生活的各个层面进行广泛的渗透。就教育而言,关注学生终生可持续发展,倡导发扬人的自由解放,倡导人的价值和尊严,是今天人文精神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0.
朱自清的语文教育思想,从国文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到教学过程,都体现了明显的肯定人、注重人性、强调人的全面发展的人文精神。在当下我国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型的特殊时期里,我们研究朱自清语文教育思想的人文精神,对于发掘并克服现行教育体系中的弊病,实现教育的现代化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李菊莲 《发展》2011,(5):134-134
本文阐述了通过在中职语文教学中挖掘人文精神、分析人物形象、进行情感渗透、创设审美情境,进一步帮助学生树立人格理想、体悟人生要义、陶冶学生情操,从而形成健康的人格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12.
新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教学要有"丰富的人文内涵",即对生命意识的重视,对一切生存状态、生存环境、生命价值的思考。语文的学习过程是语文和精神的同构共生的过程,在形成和发展语文能力的同时,丰富人文精神,完善个性生命,发展个体知识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语文教学的指导意义正在日益彰显.建构理论要求从语文教学的特点出发,以突出学生的主体价值为导向,对传统语文教学模式中的教师、学生、教材及媒体等要素重新定位,对它们各自的作用机制重新调整.  相似文献   

14.
王艳玲 《魅力中国》2009,(2):45-45,123
从生活中学习语文是对课堂语文教学的一个有力补充。本文从电视网络、书刊阅读、与人交往、游园观赏、实践活动这五个方面对“语文实践性学习”进行了探讨,以使学生的语文学习立足于实践,更加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需求。因此,作为语文教师,不仅要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有效学习,更要利用现有资源,架起生活与学生的桥梁,帮助学生走出语文课本,迈出小语文课堂,让其在广阔的“生活”天地中快乐地学习语文。  相似文献   

15.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面貌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而语文教育则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语文教学从近期目标来说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各种文学知识,而从长远目标来看则是为了继承传统国学、彰显文学功利、弘扬人文精神、提高国人素质、挖掘文学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6.
面向生活、面向社会的大语文观已是语文教学的方向,这一方向无疑也正在影响着语文教学的各个组成部分.近年来,语文阅读教学在这一方向的指引下出现了许多可喜的变化.本文在教学理论和作者自身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阐述了如何从"超越文本"的视角,寻找文本的隐形翅膀,从而扩大文本的价值.诠释了什么是超越文本、为什么要超越文本、怎样超越文本,对进一步推进教学改革,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效果,有着一定的理论价值和较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精神面貌的好与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而语文教育则担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语文教学从近期目标来说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各种文学知识,而从长远目标来看则是为了继承传统国学、彰显文学功利、弘扬人文精神、提高国人素质、挖掘文学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8.
高职院校的大学语文教育应着眼于加强学生的综合人文素养,塑造健康的品格。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的途径:一是所选篇目要能够具有民族感情、思想认识和历史文化;二是引导学生自我挖掘语文的人文价值,感受民族人文精神中的特点;三是以健全学生人格为目标,以学生的自我实现为要求,在大学语文学习过程中实现自我成长。  相似文献   

19.
重视和加强人文精神的教育,这是新的历史时期对高等教育提出的要求。本文从人文精神教育的意义入手,运用了逻辑分析和讲道理的方法,阐述了提高人的文化素养、构建完整的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灵敏的感悟和深刻的体验能力、设置综合课程、使教学过程艺术化、重视优秀民族文化传统教育等加强学生人文精神教育的途径。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最贴近生活的学科,来自于生活,反映着生活,服务于生活,与生活的点点滴滴息息相关,应该成为学生最热爱、最钟情的一门学科.但是纵观我们的语文教学目前却处于一种尴尬的局面,课堂死板,学生不愿学,学着累,毫无生趣可言,教师也困惑迷茫,无从下手.直接导致语文教学质量低下,承受着社会方方面面的批评和压力.原因何在?笔者认为,语文课堂没有生命力是问题的症结所在,如何彰显语文课堂教学的生命力成为当前语文教学成败的关键.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笔者对彰显语文课堂生命力教学的方法做一粗浅剖析,希望与各位同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