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财政自给能力的若干思考——以河南为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南地方财政缺乏自给能力是分税制下各级地方政府自有财力小于事权的表现。在主体税种收入占地方税收和财政收入比重不断提高的情况下,主体税种收入在政府间的分配比例与财政自给能力正相关,财政职能在政府间分解的多少与财政自给能力负相关。因而增强河南各级财政自给能力必须把税种特别是主体税种在政府间合理划分以及政府职能在各级财政间科学界定。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市级分税制自建立以来历经三次调整,各级财政自给能力高低的状况没有改变。由于各税种收入在政府间的分配比例与财政自给能力正相关,财政职能在政府间分解多少与财政自给能力负相关。因而,实现河南各级财政自给能力均等化,就必须在减少政府层次的基础上,把税种和政府职能在地方各级政府间科学划分,提高河南省级政府商品税和所得税的税收比重,增加省级财政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  相似文献   

3.
各级政府为本级筹措收入的能力称为财政自给能力,它可用财政自给能力系数来衡量。在中国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财政的自给能力后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分税制以后,中央和地方的财政自给能力格局才首次实现了“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营业税是我国地方主体税种,占地方税收收入比重保持在30%左右.全面实施营改增后,营业税彻底消失并对原课税对象全部改征增值税,过渡期内增值税成为地方主体税种.从地方经济社会的长远发展看,培养各层级特别是省和县市两级主体税种,是稳定地方政府财力、理顺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要内容,也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应考虑将消费税改造为省级地方主体税种,将保有环节房地产税作为县市地方主体税种,并协调推进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确定地方税规模合理比重、完善政府间转移支付制度、加强税收征管能力建设等其它配套改革,真正建立起成熟完备的地方税体系.  相似文献   

5.
我国地方财政体制:制度、效果与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东中西部不同省区地方财政体制进行了分类比较,将地方财政体制归纳为“基数加增量定比分成”与“按税种分成”两种类型。选取增值税、企业所得税、个人所得税、营业税等地方财政收入中的主体税种研究了财政体制中收入分配的省级分布特征。研究发现,复杂的省以下财政体制在运行过程中也有趋同性,表现在主要税种都采取政府间收入分成的过渡色彩,形成了省以下财政体制的联动效应,同时享受较多中央转移支付的西部省份出现了弱分税效应。本文进一步从动态的角度对省以下财政体制调整的内涵、周期、原因等核心要素进行了阐释,指出上级财政掌控的体制决定权应该在体制调整过程中注意保护基层财政利益。  相似文献   

6.
财政可持续发展即政府具有足够的汲取社会资源的能力,有效承担满足社会成员公共需要的职能,在国家治理中发挥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税收作为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保障政府财政收入、调节社会资源的配置、调节收入分配、促进经济的稳定与增长、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等方面影响财政可持续发展.目前我国税收政策存在着税收收入占比下降弱化了财政收入的规范性、大量税收优惠导致社会成本和征管成本的增加、以商品税为主体税种的税制结构不利于收入分配职能的发挥、对税收的国家治理职能关注有限等问题.保持税收在政府收入中的主体地位、梳理归并税收优惠政策、进一步提高税收制度的公平性、充分发挥税收的国家治理职能将有助于促进财政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是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重大调整,扩大县级财政自主权的效果取决于地方政府之间事权和财权的划分。河南省直管县体制运行效果并不理想,第1批5个试点县市的财政自给能力和人均财政收入占全省县级人均财政收入之比仍然是强者愈强、弱者愈弱,这与河南省市县财政体制转换过程中实行的“保存量、调增量”这一维护市县既得利益的改革策略有关。扩大县级财政自主权,应比照省市财政关系重新界定省级财政与县级财政的收支范围,并建立省对县的激励性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8.
我国东中西部地区财政自给能力均显不足且依次递减,但中央转移支付总体上并未实现与各地区的财政自给能力的负相关关系。地方上解与区域财政自给能力负相关性较强,但应予以适当调整。税收返还降低了中央转移支付与区域财政自给能力的负相关性,应适时取消。一般性转移支付与区域财政自给能力的负相关性最强,应扩大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专项转移支付有较强的负相关性,应不断缩小规模。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市场化步伐的加快.经济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个人所得税具备成长为主体税种的潜力,而且政府即将推出的其他改革也要求加强个人所得税的主体地位。因此在完善个人所得税制度时应将该税种的财政功能和调节功能并举。笔者以此为出发点,从税制模式、免征额的确定和税率结构的设计等方面提出具体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构建县级政府的主体税种是使其摆脱财政困境的有效途径。物业税作为在房地产保有环节征收的一种财产税,具备成为县级政府主体税种的客观条件,也具有成为县级政府主体税种的天然禀赋。把物业税构建成为我国县级政府的主体税种既是我国县级政府开辟财源的现实选择,也为我国物业税改革提供了新的视角与思路。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09年-2019年30个省(市、自治区)数据为基础,以双固定面板模型为基准回归,利用调节效应模型和门槛效应模型,对政府引导基金、地方财政差异和区域创新水平三者之间的作用机制进行探讨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1)总体上政府引导基金有效提高了区域创新水平且地方财政差异在政府引导基金对区域创新水平的影响中具有正向调节效应,随着地方财政自给能力或政府创新偏好的增强,政府引导基金提升区域创新水平的力度也会增强;(2)该正向调节效应存在区域异质性,财政自给能力的调节效应在东中部不显著,在西部显著,政府创新偏好在东部显著,在中西部不显著;(3)该正向调节效应具有非线性特征,地方财政自给能力和政府创新偏好各自存在单门槛效应,只有二者达到一定水平时,才能充分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区域创新推动作用.同时,还发现位于引导基金高创新效用区间的省份大都集中在东部,少数在中部,政府引导基金没有改善区域创新极化发展现状.对此,本文提出要因地制宜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区域创新推动作用、完善财政科技支出转移支付及加强财政与其他部门的协同性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分税制改革以来,地方财政一直存在巨大的收支缺口,诸多因素的推动形成了"土地财政"模式。利用Johansen协整检验通过1991~2010年的相关数据,对地方政府"土地财政"行为与当前财税体制的关系加以实证分析,得出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占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与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成反比的结论。短期看应该规范土地财政收入的收支、加强监管;长期看必须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和完善土地出让金制度,彻底扭转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偏好,构建地方政府稳健的"税收财政"模式,根本转变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13.
转移支付制度设计中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财政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多级政府并存的财政体制运行中,它表现为上级政府向下级政府进行的收入转移。其最重要的体制目标是调整各级政府间财政能力的纵向失衡,以及各地区政府间财政能力的横向失衡。但在转移支付实践过程中,往往伴生下级政府的负面依赖,从而使得构建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成为转移支付制度完善的一个关键环节。  相似文献   

14.
分析中国30年来的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进程,总结出财政管理体制模式选择的关键因素:社会经济主体与政府间的关系决定了政府间财政关系选择的主要模式。以此为基础,认为中国目前横向地方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的处理模式还不适应社会经济主体与政府间关系的现实需要,从而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基于这一现实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中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取向,就是建立与完善横向的地方政府间财政分配关系。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河南省市县级财政收入规模和质量、税收收入占地方财政收入比重与各级财政自给能力变化的角度,准确度量了三次分税制调整对河南各级财政收入能力的影响,并就如何提高各级财政收入能力和实现各级财政自给能力均等化问题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土地财政出现大规模急速发展,一方面反映了土地出让"寅吃卯粮"的制度性缺陷,另一方面折射出地方财政的困难。土地财政的背后,凸显出地方主体税种的缺失和不稳。随着土地资源减少和制度环境等因素的变化,土地财政正面临日益突出的转型压力。如何科学设置和培育地方主体税种,成为有效应对后土地财政时代来临的根本之策。  相似文献   

17.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省际间财政能力的差异一直呈现扩大的趋势。从衡量省际政府间财政能力差异的测度指标出发,对分税制改革与省际政府间财政能力差异的相关性以及省际间财政能力的差距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认为我国目前实施的分税制,在平衡省际间财政能力方面的确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而要改变这一状况,关键要提高落后地区的经济增长速度。  相似文献   

18.
外国基层政府公共服务能力考察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考察了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基层政府的公共服务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发展中国家基层政府在公共服务的供给中地位较低,基层政府财政收入的自给率低,对上级政府转移支付的依赖程度较大且税收收入结构不合理。但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较为特殊,基层政府财政支出分散化程度较高,而财政收入集中化程度较高且税收收入结构不合理,导致基层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过程中较大程度依赖于上级政府转移支付,公共服务能力较弱,需要改革现行的财政体制,要明确各级政府事权,优化地方税主体税种,完善省以下转移支付制度。  相似文献   

19.
通过规范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说明在我国的现实条件下,提高地方税收占全部税收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的比重有助于提高地方财政自给能力,并在此基础上获得通过完善分税制和优化地方财政结构以提高地方财政自给能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20.
伴随“营改增”的持续推进,地方税收体系如何重构是亟待解决的问题,其中主体税种的培育是制约地方税体系构建的主线之一.本文从统计数据出发,结合现行地方税系概况、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综合比较各种改革方案,从税制特征、收入地位、现实基础三方面论证了房地产税作为地方税主体税种的可行性,从财产税内在缺陷、中央和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和房地产税对财政经济的不良影响论证了房地产税成为地方税主体税种的现实阻力.最后,本文就如何培育其成为地方税主体税种提出了简要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