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瑞士金融市场监管局(Swiss Financial Markets Supervisory Authority,FINMA)于2007年6月22日依据《瑞士金融监管局联邦法案》(FINMASA)成立,是瑞士负责金融监管的政府部门,属于拥有独立法人的独立机构,其总部设在瑞士首都伯尔尼。FINMA直接效命于瑞士议会,从机构上、功能上和财务上独立于联邦中央政府和联邦财政部。该监管局整合了联邦私人保险管理办公室(FOPI)、瑞士联邦银行业委员会(SFBC)以及瑞士反洗钱控制委员的职能,负责瑞士所有的金融监管,监管银行、保险公司、证券交易所、证券交易商以及其他各类金融中介。瑞士对银行业、金融业的监管由来已久,在并入FINMA之前,瑞士联邦银行业委员会在1934年甚至更早便已存在。FINMA在瑞士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瑞士有世界上顶级的两家银行:瑞银集团(UBS)和瑞士信贷集团(Credit Suisse),为此,FINMA专门设有一个特别监管部门来监管这两家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2.
国际金融业监管模式的演进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行分业经营制度的国家,一般是根据金融机械业务性质的不同分别设立不同的金融监管机关,即银行业、证券业、保险业、信托业等分别由不同的机构监管,实行分业监管模式。如美国,在联邦一级对银行实行监管的机关有货币监理局、联邦储备体系、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等,对证券业实施监管的主要由各州保险事业管理委员会监管。实行综合化业务制度的国家,往往设立相对统一的金融监管机关,实行统一监管模式,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北欧国家、德国、新加坡等,新加坡执行金融监管职能的机构是金融管理局,该局专司监管职能的部门:一是银行及金融机构司,负责监督管理银行业,证券业、金融公司及金融期货业,二是保险司,监督管理保险公司。随着金融创新和金融业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综合业务制度已成为全球金融业的发展趋势,这就促使各国相继放弃了维持多年的分业监管模式。  相似文献   

3.
《金融博览》2007,(7):39-39
德国作为世界第三大经济强国,其金融服务体系发达成熟,而健全完备的法律体系和监管机构又保证了德国金融业的健康运行和发展.德国中央银行--联邦银行和2002年成立的联邦金融服务监管局相互配合,共同担负对德国金融行业的全面监管职责,成为德国实施金融监管的左右手.  相似文献   

4.
一、德国银行监管体制(一)监管组织。德国银行的监管机构有德意志联邦银行监管局及德意志联邦银行。但目前,在存款保障方面,欧洲中央银行也参与。监管局由国家授权负责发放银行许可或关闭银行,对商业银行进行业务监督、发布指令、授权(如颁布一个法规)等。联邦银行的中心任务是货币政策,监管仅是其一小部分职责。但两者关系密切,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等报告或数据,均由联邦银行汇总分析后提供给监管局,监管局主要据此开展监管工作。(二)监管方式及主要内容。目前,监管局一般不进行现场监管,但将来准备加强现场监管。…  相似文献   

5.
美国银行信息技术风险监管经验及借鉴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一、美国银行业IT风险监管发展概述。美国的IT风险监管起步较早,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FFIEC)在1978年就建立了信息系统评级体系,这比有名的CAMELS评级体系还早一年,但直到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期,IT风险监管才进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在监管法规、方法、人才培养等方面都得到了迅速的发展,成为世界上对银行IT风险监管最细致、最全面的国家,其发展有两大背景。  相似文献   

6.
美国、英国、日本在银行监管方面有着领先的经验,具备典型的模式。美国是由中央银行负责银行监管、较早实行典型金融分业监管体制的国家,而日本与英国则实行了将银行监管职能从中央银行分离并成立综合性金融监管机构、实行统一的金融监管体制的国家。又由于其历史、文化背景不同,具备了各自不同特色。下面我将分析以上各国的银行监管的模式来为探索适合我国国情的银行监管模式提供启示。一、美国银行业监管体制美国的金融体系虽然仅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却是金融体系与金融市场发育最为成熟、健全的国家之一。完善、高效而具有特色的金融监管模式已成为许多国家研究的对象与借鉴的经验。美国采用的是二元多头式的银行业监管体制。此种监管体制的特点是中央和地方两级都有监管商业银行的权力(即二元),同时每一级又有若干监管机构共同对银行实施监管(即多头)。但各级和各家监管机构的职责、权限不同。联邦制国家因地方权力较大往往采用这种模式。美国联邦和各州都有权对银行发照注册并进行监管,从而形成双元多头的银行管理体制。在联邦一级主要有三个监管机构:美国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 Reserve System,简称FRS);联邦货币监理局(the O ffice of th...  相似文献   

7.
今年5月我们对德国和卢森堡银行业风险资产管理情况进行了短期考察。德、卢是西欧的工业发达国家,也是“巴塞尔协议”的最初倡议国和缔约国。两国金融业在西方国家中各有特点:一个偏向管理严格,一个偏向管理宽松,但对我们都有有益的启示。德国、卢森堡对银行业监管的概况德国政府监管银行业的机构是联邦信贷监督局,但一般监管业务是通过德国联邦银行(中央银行)  相似文献   

8.
《时代金融》2013,(4):54
<正>据《上海证券报》报道,新年伊始,全球银行业迎来一份"大礼包"。当地时间2013年1月6日,总部位于瑞士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出台新规,放宽了对银行业流动性的要求。这将有助于银行业降低成本。国际清算银行下属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是全球银行监管机构,在金融危机发生后,该机构推出了加强银行业监管的《巴塞尔协议Ⅲ》以避免金融危机重演。按照这份2010年出台的协议,银行业流动性覆盖率必须达到100%,即优质流动性资产储备和30天资金净流出量之比需大于或等于100%,以确保在  相似文献   

9.
速览     
《金融博览》2012,(10):48-49
欧元区银行业联盟作用有限9月12日,欧盟根据6月份的峰会协议,提出建立银行业联盟的三步骤规划:首先赋予欧洲央行对欧元区所有银行的监管权,欧元区外的欧盟国家银行可以自主选择是否加入这一监管体系;其次,由银行出资设立一个银行破产清算基金以有序关闭问题银行;最后,建立一个欧元区统一的存款保险机制,在银行破产时保护储户利益。新设立的欧元区统一银行业监管机构将成为欧洲央行的下属机构,于2013年7月开始统一监管欧元区系统重要银行,2014年1月开始监管欧元区6000家银行和同意接受监管的非欧元区银行。该监管机构有权批准和撤销银行牌照,对银行提出资本充足要求,监管银行资产买卖,以及对银  相似文献   

10.
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国际经验与中国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宋清华 《武汉金融》2007,(12):18-20
金融混业经营不断发展,客观上要求金融监管部门之间加强协调与配合。为了加强金融监管的协调,一些国家建立了专门的金融监管协调机构,如美国有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FFIEC),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也有类似组织。美国《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GLB法案)对各监管机构之间的协调合作作出了明确规定。我国金融监管协调重在机制建设,而不在建立专门的协调机构。完善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应包括立法合作机制、牵头监管机制、联合行动机制、信息共享机制等。  相似文献   

11.
邱琳 《南方金融》2003,(3):66-66
为进一步适应加入WTO后的形势,提高国内银行业竞争力,笔者认为金融监管须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完善: 一、结合国情,完善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 1、完善金融监管的组织体系.设立银行业监管委员会专司银行监管,由其负责除证监会、保监会监管范围之外的监管工作.  相似文献   

12.
加入WTO以后,服务贸易中的透明度原则对银行监管提出了新的制度要求,中国银行监管体系存在着不适应透明度原则的诸多问题:缺乏开放的监管意识、开放的监管机构以及依据透明度原则进行监管的经验;金融监管的基础设施不健全.中国必须建立符合透明度原则的监管体系,加强银行业监管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要加强银行业监管的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金融监管组织结构在具体形式上可以归结为两个基本模式:统一监管模式和分业监管模式.统一监管模式由一个统一的机构实施对所有的金融机构、金融产品和金融市场的监管,监管者不仅要对金融安全和稳定负责,防范和化解系统风险,还要对金融机构审慎经营、商业行为进行全面的监管.分业监管模式则由多个机构实施对不同金融产品、不同金融机构和不同金融市场的监管,监管机构间没有隶属关系,各自在其权属范围内执行监管权力、履行监管义务.即由银行监管部门(中央银行或银行监管委员会),证券监管部门(证监会)和保险监管部门(保监会)分别实施对银行、证券和保险的监管(吴风云等,2002).  相似文献   

14.
新巴塞尔协议与我国银行业监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巴塞尔协议代表着国际银行业监管的方向和趋势,既是指导各国银行业监管的新核心原则,也是评价各国银行业资本充足水平和银行监管当局监管能力的国际性标准。本文在介绍新巴塞尔协议的银行风险监管框架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成立银监会提高金融监管效率以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并强调指出我国成立银监会不是一种临时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15.
应宜逊 《浙江金融》2007,(11):58-58
省属金融监管机构,是指直接归属于省级政府管辖的金融监管机构。目前,甚有必要设立此类机构,尤其是在银行业中,应当允许省级政府设立省属地方银行业监管机构。国务院文件规定,地方金融机构主要交由地方政府管理,并由地方政府承担风险处置责任。这一规定是正确的、合理的。地方金融机构与地  相似文献   

16.
(一)1988年7月,西方10国中央银行行长举行会议,通过了由巴塞尔银行业条例和监管委员会制订的“关于统一国际银行资本衡量和资本标准的协议”(以下简称巴塞尔协议)。各国的银行将按照这一协议,统一自己的资本比率,以便在加强国际银行体系稳定性的同时,保证各国银行在国际上公平地开展业务竞争。该协议公布以来。  相似文献   

17.
陈颖  李楠  陈敏 《新金融》2011,(5):8-14
鉴于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银行体系带来了巨大冲击,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开始金融监管改革,公布了巴塞尔第三版资本协议。本文从历次资本监管制度的演进出发,阐述第三版协议的产生背景,并重点概述其主要内容及对国际银行业、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认为第三版协议强化了全球审慎监管标准,但过长的过渡期安排可能影响政策效果。我国银行业整体上受新规的中长期影响仍有待观察,在当前银行业面临大量不确定风险的情况下,作者建议当局应继续保持银行业较高的资本监管要求,并着力提升其风险管理能力,合理确定过渡期,确保在提高银行体系稳健性的同时降低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8.
英日韩三国金融业统一监管改革的模式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丕强 《浙江金融》2004,(10):20-21
英日韩金融业统一监管的背景 1.英国金融业实行统一监管的背景.英国传统的金融监管体系曾是非常复杂的体系,由7.8个法律构成,有7.8家审批与监管机构.保险业曾由贸工部与财政部双重监管,商业银行由英格兰银行监管,证券业由一个行业自律组织监管,住房基金由政府下设的住房基金委员会监管,养老基金管理由行业监管,金融衍生产品交易由贸工部监管,等等.这些监管机构相互交错,职能复杂,在金融机构分业经营的情况下虽起到了监管机构应有的作用,但随着金融业的发展和经营方式的改变,银行开始经营证券和保险等业务;保险公司发展理财业,抢了银行的传统生意;这些经营业务范围的变化使传统的监管框架显得越来越不适应了.  相似文献   

19.
从资本监管制度演进看巴塞尔第三版资本协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鉴于2007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给银行体系带来了巨大冲击,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开始金融监管改革,公布了巴塞尔第三版资本协议.本文从历次资本监管制度的演进出发,阐述第三版协议的产生背景,并重点概述其主要内容及对国际银行业、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本文认为第三版协议强化了全球审慎监管标准,但过长的过渡期安排可能影响政策效果.我国银行业整体上受新规的中长期影响仍有待观察,在当前银行业面临大量不确定风险的情况下,作者建议当局应继续保持银行业较高的资本监管要求,并着力提升其风险管理能力,合理确定过渡期,确保在提高银行体系稳健性的同时降低对宏观经济的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20.
对建立新型金融监管协调机制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金融监管不仅包括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人民银行等专业监管机构,还应包括国家审计和财政部等非专业监管机构:而且国家审计等非专业监管机构在我国金融监管中能发挥重要作用,这是我国在金融监管方面区别于西方国家的重要特点。我们应将这一特色变为我们的优势,建立新型合作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