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96 毫秒
1.
经济新常态和新工业革命背景下,中国经济迫切需要通过技术创新,尤其是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创新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文章根据后金融危机时期中国企业加快海外并购等典型事实,基于李嘉图框架构建了包含逆向外包的一般均衡模型,从理论上论证了逆向外包作为一种后发国家集聚全球创新资源的新方式,能够弥补后发国家高技能劳动力的不足,诱导企业采用更加偏向技能劳动力的生产技术,进而对后发国家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产生促进作用。利用制造业16个细分行业2003-2011年样本数据的实证检验表明,本土制造业企业主导的逆向外包显著促进了制造业的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FD I和人力资本供给的增加加速了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的形成和发展。文章的研究不仅丰富了现有的关于技能偏向性技术进步和逆向外包的全球化理论,对中国制造创新方式的转变和经济结构的调整也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2.
东北装备制造业技术外包共生强度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强化装备制造业与其技术外包服务商之间的共生关系,对于提高装备制造企业技术竞争力和改善区域经济效率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针对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外包共生关系强度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东北地区装备制造企业技术外包共生关系发展尚处在中低水平程度上,在两类不同的外包共生网络中,其影响因素表现出完全不同的趋势。制造企业与其重要技术外包服务商之间的共生关系主要受到外包服务商的服务能力、本地中介机构能力、本地技术支持能力和信息共享能力的影响;而在一般技术外包服务领域中,关系要素占主要作用。提高服务企业能力以及改善共生环境要素,将有助于提高制造企业与其服务企业之间的共生强度,从而带动制造业的区域性发展。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制造业数据,借助面板门槛模型,对企业研发行为与行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市场结构存在两个Kalerki指数门槛值0.09和0.17,研发带来的技术进步对市场绩效具有显著的市场结构门槛效应:对于高垄断市场,技术进步会巩固其垄断地位,导致整个行业绩效下降;对于低垄断市场,研发则会使行业利润率趋于完全市场竞争的零利润,绩效得以提高;对于垄断程度处于两者之间的市场,研发对行业绩效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表现出中性特征。  相似文献   

4.
基于我国制造业数据,借助面板门槛模型,对企业研发行为与行业绩效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制造业市场结构存在两个Kalerki指数门槛值0.09和0.17,研发带来的技术进步对市场绩效具有显著的市场结构门槛效应:对于高垄断市场,技术进步会巩固其垄断地位,导致整个行业绩效下降;对于低垄断市场,研发则会使行业利润率趋于完全市场竞争的零利润,绩效得以提高;对于垄断程度处于两者之间的市场,研发对行业绩效的影响具有不确定性,表现出中性特征。  相似文献   

5.
文章使用1992年至2002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计算出中国14个制造业行业的国际服务和实物外包水平,通过面板数据方法检验了国际外包对制造业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实证结果发现国际服务和实物外包与能源利用效率呈U型关系,国际外包达到一定水平后将会对能源利用效率产生正面的作用,并且对不同行业能源利用效率的影响存在差异。从长期看,国际外包对提高制造业行业的能源利用效率具有正向作用,这意味着我国需要进一步推进国际外包活动。  相似文献   

6.
崔萍 《生产力研究》2012,(8):244-246
随着信息技术和贸易全球化的发展,不少学者将关注的焦点集中于外包与技术进步的关系研究。文章通过对这一领域的国内外主要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和分析,总结出外包影响技术进步的途径主要有技术示范与模仿、产业集群与关联、人力资源的培训和生产率(利润)提高等方面;而影响外包技术进步效果的因素主要有企业的技术吸收能力、知识产权的保护、外包治理和区位等因素。文章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为未来进一步的研究和决策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国制造业企业承接外包生产与自主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国际生产分工的日益深化以及制造业外包的蓬勃发展,承接外包生产已经成为中国制造业企业参与国际生产,融入全球生产分工体系的主要途径之一.而制造业外包承接活动为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平台和促进机制.在竞争压力下的企业外包(再分包)行为的双向促进机制可以促进企业学习能力的提升,并经过产业集群效应、行业知识外溢和扩散作用及政策支持予以放大.但这一促进作用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对于突破性技术、管理创新尤其如此.因此,现阶段中国制造业较宜采取外包推动下的自主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8.
外商直接投资、外包对中国制造业劳动需求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制造业行业的FDI与外包具有提高中国制造业劳动需求弹性的作用,这一影响是通过替代效应与产出效应两条渠道实现的。FDI流入与外包可能通过提高劳动需求弹性对中国制造业部门劳动者产生较大压力。  相似文献   

9.
干春晖  姜宏 《财经研究》2022,48(5):34-48,79
随着人工智能等自动化资本投入的增加,技术进步偏向会呈现新的特征,已有文献缺乏对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新特征的关注,也缺乏对新型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影响劳动力市场机制的进一步探索。文章基于超越对数生产函数形式的随机前沿模型,利用2012-2019年制造业上市企业数据测度了制造业的技术进步偏向,实证检验了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对企业劳动力市场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1)中国制造业技术进步偏向于自动化资本。(2)制造业企业自动化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力需求产生了替代效应,生产率和产出规模效应是两个影响渠道。(3)制造业企业自动化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能通过生产率效应和技能结构效应来提升劳动力工资水平。(4)基于行业关联效应,制造业上游(下游)企业自动化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通过推动下游(上游)企业的技术进步,进而对下游(上游)企业产生就业替代效应和工资补偿效应。可见,大力推动自动化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加快提升劳动力技能水平,扩大生产率和产出规模效应对劳动力市场的积极作用,重视产业链的传导和协同效应,是适应“机器换人”,实现稳就业和高质量就业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我国凭借巨大的制造业总量已成为全球最大的代工平台,同时,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处于低附加值的生产环节,高强度消耗和高密集化使用资源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在此背景下,探讨我国制造业承接外包行为的环境污染效应意义重大。本文从表征我国参与全球价值链分工程度的"外包强度"入手,运用动态固定效应和门槛回归模型就制造业外包强度通过规模效应、结构效应以及技术效应作用于环境污染的影响展开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外包通过技术效应对工业废气排放量的作用方向为正,其正向影响程度随FDI的不断提升而逐渐减弱。环境规制门槛变量对外包的环境污染效应有显著影响:外包通过规模效应对工业废气排放量的作用方向随着环境规制水平的不断增强呈U型曲线特征;外包通过结构以及技术效应对工业废气排放量的作用方向为正,其正向作用效果均表现出随着环境规制的不断提升而逐渐减弱。由此提出政策建议:政府部门应当根据我国当前状况制定合理的环境管制政策,正确把握引资政策的调整方向,同时加强对制造业部门引资行为的监督,以引导各企业承接外包结构的清洁化。  相似文献   

11.
影响企业外包战略决策的因素有很多,通过对他们的整合与归纳,以核心度、流失度、技术度为主要决策因素,建立了一个三维的外包决策模型,并对制造业企业中可能出现的各种业务情况加以分析,给出了相应的外包决策。然后针对外包与自制之间的灰色地带并结合供应商关系管理,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业务情况给出了相应的外包商选择方案、与外包商的关系和信息共享程度。  相似文献   

12.
根据中国投入产出表中的相关数据,本文计算了1995~2010年中国工业行业离岸工业外包水平和服务业投入的变化,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对相关数据的分析表明,中国工业离岸工业外包程度呈上升趋势,资本、技术行密集型行业离岸工业外包程度较高,资源密集型和有公共产品性质的行业中服务业投入较多;实证研究表明,服务业整体投入和商业服务投入对工业离岸工业外包的影响为负;金融服务投入对工业离岸工业外包的影响为正;劳动和资源密集型及低技术产业组中服务业投入对工业离岸工业外包水平的影响为负,中高技术产业组中服务业投入对工业行业离岸工业外包的影响显著为正。  相似文献   

13.
新发展格局下,研究GVC嵌入、环境规制与制造业技术进步之间的互动关系,对引领中国制造业绿色与集约化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研究结果显示:目前的GVC嵌入程度和嵌入地位不利于制造业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环境规制强度与技术进步偏向型存在长期呈“U”型关系,存在GVC嵌入地位影响环境规制的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门槛效应,GVC嵌入地位跨越第一道门槛值后,环境规制对资本偏向型技术进步的作用显著提升,强化环境规制措施可以导致技术进步的资本偏向性;GVC上游环节参与度越高,更有利于资本积累和核心技术研发,要素禀赋结构与技术进步影响方向相适宜进而促进了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但下游环节嵌入受依附GVC行业领导者的全球战略影响,依附型生产率增长路径困难。  相似文献   

14.
谢众  李婉晴 《技术经济》2020,39(11):87-96+105
本文旨在探讨中国技术进步路径由技术引进转变至自主创新是否有助于提高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促进产品质量升级。本文构建一个包含技术进步与出口产品质量的引力模型,利用企业层面的海关工企数据与产品层面的UN Comtrade数据,实证考察了不同技术进步路径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的异质性影响及其内在作用机制。研究发现,自主创新与模仿创新对制造业出口产品质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而单纯的技术引进对出口产品质量影响并不显著,在考虑了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果依然稳健;自主创新是通过优化产业结构与提高制造业服务化水平途径来促进出口产品质量升级。进一步研究发现,自主创新对出口产品质量的影响受企业所有制、行业要素密集度、地区经济发展水平与出口目的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制造业行业就业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通过建立影响中国就业的理论模型,运用有界协整方法和Granger因果检验法,对2001年第3季度至2007年第4季度间中国制造业各行业就业人数与人均实际资本存量、技术进步率和人民币实际汇率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短期还是长期,(1)从总体上看,人均实际资本存量对中国就业的影响力度最大,而实际汇率变动及技术变迁对就业的影响力度偏低;(2)人均实际资本存量、人民币实际汇率、技术进步对中国行业就业的影响力因行业不同而呈现出复杂的相关关系。为稳定就业,应根据不同产业制定和选择相应的政策措施。  相似文献   

16.
创造性地对空间计量经济学中的空间相关性思想进行嫁接利用,在思路方法上进行开拓,构建反映同行业内企业间相互联系与各行业间相互关联的空间权重矩阵,建立空间杜宾模型,并以制造业为例,对ODI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行业内和行业间路径进行实证检验。对行业内路径的检验表明,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受到同行业内其它企业ODI活动的影响,行业内企业通过ODI促进自身技术进步之后,又通过企业间各种竞争合作关系促进同行业其它企业生产率提高,行业内路径由此得以验证。对行业间路径的检验表明,各行业通过ODI促进本行业技术进步之后,又通过行业间前向与后向产业关联,对其它关联行业的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起到促进作用,且产业完全关联下的促进作用大于直接关联,由此行业间路径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17.
外包与生产率:基于工业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0  
本文使用投入产出表的数据计算了我国35个工业行业的外包比率,并以面板数据模型检验了外包对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影响;为验证其中的机理,进一步检验了外包对就业以及产出的影响。检验结果表明,当企业把原本自制的但属于其它产业的中间投入品外包出去,将会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原因是,外包产生了资本节约型的技术进步;外包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同时,对就业并没有产生负面影响,原因是规模效应抵消了替代效应。正因为这两点,外包对产出的影响可以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促进生产可能性前沿向外移动,是生产边界的推动器;二是导致生产结构从劳动密集型向资本密集型转变,是产品结构升级的转换器。  相似文献   

18.
文章基于2006—2020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及跨国面板数据,探讨双向FDI协同互动与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之间的影响关系。研究表明:双向FDI协同互动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政府调控力、行业规模、资本投入强度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等对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中介机制检验结果表明,双向FDI协同互动通过产业结构升级和技术进步两条路径助推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因此,全面推动双向FDI协同互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企业技术创新,是助推中国制造业全球价值链升级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9.
张艳  姚禹含 《财经问题研究》2021,(7):138-144,封3
充分发挥员工的创新精神,提升员工的创新能力是中国制造业企业创新发展的基础.本文通过对东北地区5家制造业企业员工进行抽样问卷调查,运用SPSS19.0软件和AMOS软件,采用层次回归方法检验心理资本和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并探究工作价值观分别在心理资本与员工创新行为和变革型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关系中所起的调节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心理资本和变革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工作价值观对心理资本与员工创新行为和变革型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均具有显著正向调节效应.研究结果丰富和拓展了员工创新行为的理论研究体系,为制造业企业激发员工创新行为的管理策略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20.
杨娟  杨波 《技术经济》2023,42(7):52-64
制造业企业的技术发展离不开适宜类型的金融支持。那么,我国以商业银行为主导的金融体系对其具有怎样的影响?本文从技术距离视角出发,通过构建熊彼特内生增长模型探究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对制造业企业技术进步的影响效应及作用机理,并运用中国工业企业数据库与城市数据库的匹配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当制造业企业远离技术前沿时,银行主导型金融对其技术进步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但随着企业接近技术前沿,该作用将由正转负。相较于国有和抵押资产丰富的制造业企业,银行主导型金融对技术进步的负向作用在非国有和抵押资产匮乏企业中出现较早。机制检验表明,在远离技术前沿阶段,银行主导型金融能够激励制造业企业创新从而促进其技术进步,但在接近技术前沿后,银行主导型金融难以通过激励企业创新驱动其技术进步。研究结论对如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强金融服务制造业之功效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