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企业经济》2015,(7):49-53
创新驿站是网络化技术转移服务系统,通过提供技术信息和专业性服务,解决技术转移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问题,促进中小企业实现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本文通过分析创新驿站和技术转移主体的行为特征和利益关系,构建了创新驿站与技术转移主体的演化博弈模型,探讨双方之间的策略选择、演变轨迹以及影响因素。最后,通过对影响因素的讨论,提出相关建议,以促进创新驿站不断提供优质服务,完善服务体系建设,更好地为中小企业开展技术转移和技术创新提供支持性服务。  相似文献   

2.
文章阐述了我国技术转移发展态势,论述了南宁市技术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历史和现状,总结和分析了当前南宁市技术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并提出进一步完善南宁技术市场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的对策、建议和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3.
文章围绕广西桑蚕、罗汉果、茉莉花等县域特色产业集群的发展需求,通过建设一个以电子物理网络为基础,服务体系为支撑的广西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发展的服务平台,为广西县域特色产业提供专业化的信息咨询服务、人才培训、管理咨询、成果转化、技术转移等等一系列服务,促进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创新升级发展。  相似文献   

4.
本文基于科技支撑和引领经济发展的视角,通过对我国技术转移体系的分析,构建了技术转移综合指数(TTI);运用适应性分析、回归分析、协整分析以及脉冲响应函数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我国技术转移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及其贡献进行了实证研究并给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根据目前政府、物流企业及货主对物流服务的信息需求,结合城市货运的业务操作流程,应用信息技术、GIS技术,设计了基于GIS/GPS技术的城市货运信息服务系统。通过该系统实现了物流信息的空间统计分析和对货运车辆的定位监控与警情处理,从而改善了原有的货运信息服务系统。  相似文献   

6.
地震发生后,获取地震现场的各种信息是应急工作的重要内容。山西地震灾情速报平台,基于GIS、数据库和网络技术,具有灾情收集、灾情分析处理、短信群发与反馈、应急信息推送、灾情图像接收定位功能,为应急指挥决策提供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7.
本文针对青岛理工大学黄岛校区的实际情况,在GIS技术的支持下,提出了数字校园建设的具体思路。基于GIS-MapObjects技术,阐述了数字校园的内涵,提出了基于GIS的数字校园体系结构、系统功能及其主要支撑技术,并立足于我校的发展现状,提出了Visual Basic开发环境下,结合组件式GIS-MapObjects的数字校园管理解决方案。研制开发出一个集空间定位与分析、虚拟校园、信息查询、输出与表达功能的实现于一体的数字校园综合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8.
文章提出协同化和交互式的设计服务架构,依托网络化信息平台,突破地域、行业和技术的限制,构建大型科学仪器与文献资源共享、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工业设计共性技术支撑、科技检测服务等四个服务模块的"一站式"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实现以工业设计为代表的,跨系统、跨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从而提升中小企业的产品设计和制造水平。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农业市场化和国际化的快速发展,极大地激发了农业及农村领域对信息服务的需求和渴望,也对信息服务工作提出具体和新的要求.加快构建适合我国国情和新时期农业发展的现代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全面提高信息服务的能力和水平,是增强我国农业竞争力必要的支撑条件.当前我国的农村信息服务体系建设还处在不完备、松散的状态,部门之间缺乏协调、传统技术与现代信息技术没有沟通、农民对新技术接受能力弱、信息传递不通畅,制约了整个农村信息服务体系的科学有序的运行,作为信息最终受体的农民,与信息传递渠道存在着鸿沟,"最后一公里"问题在日益市场化的农村越来越突出.  相似文献   

10.
文章提出协同化和交互式的设计服务架构,依托网络化信息平台,突破地域、行业和技术的限制,构建大型科学仪器与文献资源共享、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工业设计共性技术支撑、科技检测服务等四个服务模块的“一站式”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实现以工业设计为代表的,跨系统、跨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从而提升中小企业的产品设计和制造水平。  相似文献   

11.
文章提出协同化和交互式的设计服务架构,依托网络化信息平台,突破地域、行业和技术的限制,构建大型科学仪器与文献资源共享、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工业设计共性技术支撑、科技检测服务等四个服务模块的“一站式”创新科技服务模式,实现以工业设计为代表的,跨系统、跨平台的科技资源共享和协同服务,从而提升中小企业的产品设计和制造水平。  相似文献   

12.
文章基于物联网技术、数据检测技术和制冷设备技术,设计了一套冷链物流信息追踪与报警装置。装置通过ZigBee和GPRS模块进行数据采集,通过云端大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装置不仅可以实现冷链所涉及货物在库在途温度、湿度等信息的全程实时监控及货物定位,同时提供了重要信息的多通道报警功能。文章设计的装置对于解决冷链系统控制存在的不足和提高冷链系统信息的透明度和可控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2008年奥运会将在北京举办。为办好这次大会,北京应导入先进的物流技术与信息技术,规划和建设奥运物流信息服务体系。因为,物流信息服务体系为物流信息的交换、整合和优化提供了可靠的保障,是物流系统正常运行和顺畅的重要保证。本文以示范为先导,选择一个内容和形式与奥运物流  相似文献   

14.
面向多品种、小批量的柔性三维CAPP系统是先进制造中重要的单元技术。文章基于三维CAD/CAM平台技术,利用PLM技术研究三维CAPP系统的功能和结构特点,在采用特征知识描述形状结构和工艺信息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三维CAPP系统框架,为三维产品并行设计与快速制造提供系统支撑技术。  相似文献   

15.
基于物联网的食品物流安全追踪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梅 《物流技术》2014,(1):336-338
针对食品在物流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提出应用物联网技术构建食品物流安全追踪系统。分析研究了食品安全追踪物联网的工作原理与组成部分,通过将物流终端反馈信息进行数据互联、信息过滤、目标跟踪等运算后,最终得到目标食品的位置信息、生产信息、安全信息等数据,为食品安全监控追踪系统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通过仿真实验表明,基于物联网的食品物流安全追踪方法能准确定位目标位置,并能获取食品的各类安全信息,验证了该追踪方法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相似文献   

16.
关键用户对信息化中知识转移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先进、复杂的管理系统,ERP实施的核心工作实际上是技术和知识的转移过程,有效克服开发者向用户转移知识时所遇到的障碍是信息系统成功的关键问题.用户不仅必须学会如何进行软件的操作,更要适应软件系统中所蕴含的新流程,规范和非规范的商业惯例、社会行为假设.掌握系统标准流程的开发人员,却不了解应用软件的现实企业任务,更难以用文字描述系统引起的业务流程、组织结构、社会活动变化.尽管显性的技术知识能够较容易地从开发者转移到用户,但隐含于系统的隐性知识只有在企业的具体使用中才能体现出来,即知识转移的核心部分需要用户在实践中理解与总结.  相似文献   

17.
陈志涛  李朋  陆艳铭 《价值工程》2023,(28):141-143
我国现阶段高速公路信息化水平与高速公路机电系统的发展水平不统一,在这一背景下,本文融入“互联网+高速公路”,基于云计算技术、大数据技术、空间地理信息技术、三维实景技术、无人机航拍技术以及建筑信息模型(BIM)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结合地理信息系统(GIS)、专家远程诊断等数据挖掘工具,构建以信息化技术为支撑的BIM+GIS高速公路三维数字可视化平台,实现高速公路机电系统建设、管理以及养护的一体化无缝隙整合。  相似文献   

18.
李娜 《价值工程》2012,31(20):219-221
基于无线传输协议,将无线通讯与有线通讯相结合,实现井下事故区域通讯系统的自愈,保障事故发生后矿井稳定的联络通讯、监测及定位;研究基于无线自组网技术与有线通讯相结合的自愈机理,开发可以自愈的通讯组件。文章基于码分多址的预约(ALOHA)防碰撞算法,结合传感网拓扑优化算法最优安置无线接收终端和路由,使传输监控系统达到传输最优目标。为井下监测、定位、通讯、安全预警、系统维护、跟踪、回放、查询、统计等重要数据和有用信息提供可靠传输支持,为井上营救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9.
董星智 《价值工程》2019,38(20):163-166
以国内大跨度大角度最小曲线半径市政箱梁转体-南宁市亭洪路延长线上跨铁路立交2×80mT构转体桥为背景,介绍跨越高铁站场转体0#块支撑设计及施工技术。本桥设计纵坡3.5%,横坡2%,转体前平衡配重在大角度转体过程中易出现不平衡,可能造成双肢薄壁墩局部损伤,结合转体成功实践,简述箱梁0#块支撑系统设计、墩梁临时锁定,双肢薄壁墩钢支撑锁定等技术研究,将现浇支撑系统与锁定系统结合,增强转体过程安全储备,为类似工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20.
基于对Blue Teeth、Wi-Fi、Zig Bee、UWB技术的分析和比较,设计了基于Zig Bee无线通信技术的头盔式煤矿井下人员定位跟踪系统。重点介绍了井下人员无线定位跟踪系统的结构、网络组成及目标节点的定位过程。该系统便于煤矿管理人员及时了解井下人员分布情况与运动轨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