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地方经济增长目标作为中国政府治理经济的重要手段,会对经济发展质量产生显著影响.以中国2007-2017年上市企业数据为基础,分析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管理如何影响企业技术创新活动,研究发现,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越高,越会对企业技术创新活动造成减益效果,在经过多重稳健性检验后上述结论依旧成立.从影响机制来看,地方经济增长目标设定越高,会驱动企业"加杠杆",导致企业财务状况恶化,同时会降低专项研发投入并增加非专项性的实物资本投资,这都不利于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提升.特别地,政府(行为)激励对地方经济增长目标影响企业创新的效果和路径都有显著影响:在"为增长而竞争"的政治激励、财政不平衡和"五年规划"考核期的状态下,地方经济增长目标的负面冲击更加明显;尽管"层层加码"现象强化了经济增长目标管理行为对企业技术创新的抑制效果,但随着经济高质量发展步入新时代,这种行为策略出现了一定转变,并降低了经济增长目标管理的负面冲击.研究可以为理解中国政府经济管理行为提供重要线索,并为政府制度优化和经济增长提供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2.
基于财政分权和政治集权的中国式分权体制,建立一个中央与地方及地方政府间的博弈竞争模型,考察转型期我国地方政府的环境治理行为.结果表明:中央政府强调经济增长和地方政府重视财政激励,令地方政府过分偏向基础设施投入而忽视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在资本流动的情况下,禀赋条件好的地区其地方政府更“重基础设施、轻环境治理”,禀赋条件差的地区其地方政府反而会相对减少基础设施投入,而更重环境公共物品投入;地方政府间的环境公共物品提供存在策略性互补行为时,溢出效应的上升将使两个地方政府的环境公共物品供给增加,地方政府间的环境公共物品提供存在策略性替代行为时,溢出效应的上升将使两个地方政府间的环境公共物品供给出现“骑跷跷板”特征.  相似文献   

3.
从经济分权与行政分权的维度,研究了政府分权的具体效应,并根据我国30个省份1998~2010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检验结果表明,在既有的政府治理结构下,经济分权与行政分权塑造了地方政府的增长导向行为,但弱化了对环境领域的治理,从而导致了增长与环境恶化并存。因此,研究政府分权对于了解地方政府行为与转变地方经济发展方式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4.
行政壁垒导致的市场分割是制约民营企业创新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行政区划调整须促进地区间的市场一体化才能有效赋能民营企业创新发展。“撤县设区”弱化了被撤并县域与市辖区之间的行政壁垒和市场分割,可以促进被撤并县域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本水平提升和外部融资增加,并通过产业集聚的竞争加剧效应和创新成本降低效应激励民营企业的技术创新行为,进而促进民营企业创新发展。采用2011—2020年沪深A股民营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发现:“撤县设区”显著促进了被撤并县域民营企业研发强度和专利授权数的增长,其中存在“撤县设区—提升企业人力资本—创新投入和产出增加”“撤县设区—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创新投入和产出增加”“撤县设区—促进地区产业集聚—创新投入和产出增加”3条影响路径;“撤县设区”的民营企业创新促进效应主要体现在外部融资依赖程度较高的企业和东部地区的企业中,“撤县设区”促进了二三产业的民营企业创新,但对第一产业的民营企业创新具有负向影响;“撤县设区”并未对周边未撤并县域产生显著的“虹吸效应”。因此,行政区划调整应将构建统一大市场作为重点工作,营造更为开放公平共享的市场环境,并减少地方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  相似文献   

5.
地方政府投资既是对资源的直接配置,也会通过改变公共服务供给的结构和分布来影响资源的流动与配置。在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下的高速增长阶段,地方政府在“GDP增长竞争”中有过度投资的倾向,并偏向于实现短期内更快的经济增长而忽视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同时,在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和经济增长极的培育过程中,地方政府投资会加剧公共服务非均等化,并可能通过“虹吸效应”促使资源在大城市、发达地区及重点领域过度聚集,进而加剧地区资源错配。在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下的高质量发展阶段,地方政府投资转向适度,并注重效率提升和公共服务均等化,将有利于减轻资源错配。采用2007—2019年中国29个样本地区数据的分析表明:总体上看,地方政府投资强度(人均地方政府投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地区资源错配,且地区经济对国有企业的依赖度越高,该负面影响越大;当环境规制强度过低和过高时地方政府投资强度增加都会加剧资源错配,而在适度的环境规制强度下地方政府投资强度增加可以减轻资源错配,表明从高速增长向高质量发展的经济转型有利于地方政府投资对资源错配的改善,但跨越发展阶段的过激转型政策也不利于资源配置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在资源配置过度时地方政府投资强度增加会加剧资源错配,而在资源配置不足时会减轻资源错配;在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地方政府投资强度增加会加剧资源错配,而在中部地区会减轻资源错配。在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转型过程中,要进一步深化政府投资体制改革和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促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资源流动和配置效率;全面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提升国有企业生产效率和资源配置能力;适度提高环境规制强度,促进地区资源配置优化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6.
根据政治晋升博弈理论构建地区财政支出竞争理论假设,通过估计空间杜宾模型寻找经验证据.研究表明:相比于其他支出项,经济性支出表现出显著的空间策略互补特征,存在更为激烈的地区竞争,且在短期内对经济增长具有显著的刺激作用,长期内则不显著;社会性支出对本地区的经济增长影响模糊,短期内显著抑制竞争地区的经济发展,空间上也存在显著的支出竞争态势.晋升锦标赛下的政治晋升博弈引导地方政府官员在任期内展开以GDP为锦标的绩效竞争,由此引致的经济增长不可持续.适应经济增长新常态,亟需规范地区财政收支关系,完善官员绩效考核指标,围绕改善民生需求加大社会性财政支出,以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7.
税收优惠是政府支持中小企业创新的重要手段,其政策效果受到地方政府治理水平的影响。本文从地方财政压力、政府反向寻租以及亲清政商关系三个维度衡量地方政府治理,以2016年-2020年我国新三板挂牌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为样本,研究地方政府治理对税收优惠促进中小企业研发投入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税收优惠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投入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地方财政压力和政府反向寻租会削弱税收优惠的政策效果,但亲清政商关系能提高税收优惠的政策效果。进一步分析表明,行业竞争能减弱地方政府治理对税收优惠与中小企业研发投入关系的调节作用。本文拓展了税收优惠政策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具有较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8.
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表现为地方政府利用税收工具来争夺资源,不同的激励导向会产生不同的竞争效果。通过省级面板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在我国特殊的政治和经济背景下,地方政府间的税收竞争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经济发展水平的地区在税收竞争中表现出策略化的差异,并且主要以共享税作为税收竞争的工具,这样虽然可以促进地方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但却不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碍于缩小地区间差异,容易形成地区间恶性的税收竞争。解决问题的根本在于改革和完善地方税体系,使地区间税收竞争主要围绕地方税展开,形成良性的税收竞争。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得益于地方政府之间的竞争行为。改革前后的地方政府竞争在竞争的形式、内容和目的上都有着很大的区别。虽然改革之前也有分权,但是只有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改革开放之后的分权才真正产生了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而竞争的行为。这也充分证明了转型时期地方政府在经济增长和制度变迁中的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中国企业逐渐接近技术创新的前沿,技术追赶的空间被进一步压缩,经济发展和产业政策面临着越来越大的挑战。文章以2008—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影响,并分析了其传递机制和情境条件。实证结果表明,产业政策对企业的创新活动表现出“双重利好”效应,将同时提高被支持行业中企业的创新数量与创新质量。传递机制分析表明,产业政策主要通过抑制企业金融化程度、提高政府补贴力度、降低债务融资成本、带来更多分析师关注等中介因素驱动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情境条件分析发现,产品竞争市场治理、新闻媒体治理、公司治理、研发投入和高管团队研发经验会加强产业政策对企业创新的正向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发明专利对企业价值有正向影响且该效应具有一定的持续性,而非发明专利对企业价值有负向影响且该效应不具有持续性。研究揭示了产业政策促进企业创新的传递机制与情境条件,为客观评估中国产业政策的经济效应提供了微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试论地方政府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经济职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西部大开发,离不开地方政府经济职能的发挥.但是地方政府在大开发中履行经济职能的现状并不令人满意,为此,必须明确其经济职能.地方政府在西部大开发中的经济职能主要包括发挥协调规划职能,制定符合本地特色的发展方略;促进西部地区市场的发展和完善;营造一个有比较优势的投资环境;纠正市场运行机制的缺陷.  相似文献   

12.
经济赶超行为使得地方政府降低了环保门槛,放松了对污染企业的监管,同时导致地方政府的环保投入严重不足,这不利于环境保护及持续改善。通过构建包括环境质量方程和产出决定方程在内的联立方程模型,并运用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对地方政府经济赶超行为和环境质量的相关性进行计量分析,可以发现,地方政府的经济赶超行为对环境质量有显著的消极影响;同时,环境质量的恶化也显著地阻碍了地区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从经济发展与地方政府的关系入手,分析现阶段西部地方政府在经济发展中所需要的相关制度创新可得出,西部经济的发展归根结底来自于自我的发展能力,而不是依靠不可持续的、外来的资源支持.实践表明,地方政府可以通过提供基础设施、突破低水平发展的瓶颈等相关的制度创新来弥补市场机制的不成熟,也可改善非市场机制的运行,从而推动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由于地方融资平台向银行贷款监管准入标准日益严苛,部分资产质量较差、盈利能力较低、难以符合贷款准入条件的地方融资平台开始开辟新的资金来源渠道,纷纷转向信托、基金、保险等影子银行机构或向银行的"影子业务"寻求资金支持。目前地方政府向影子银行的融资呈现高增长的态势,通过建立市场内外部横向与纵向规制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引导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合理""合规""合法"地向影子银行融资,抑制其固有的风险性带来的负面影响,将是对当下我国面临城镇化新一轮建设的重要支持。建立我国地方政府向影子银行融资的监管模式,也是我国建立资本创新体制并发展金融创新市场的契机。  相似文献   

15.
由于我国某些地区出现"老板跑路潮"和"鬼城频现"现象,同时又受欧债危机的影响,人们开始质疑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质疑是否地方性债务危机即将来临。通过对于我国地方性债务危机现象以及成因分析,可以发现地方性债务危机主要源于企业的融资难、政府的权责不对等、GDP的盲目追求等问题。并针对地方债务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义的建议。  相似文献   

16.
楼市低迷背景下政府“救市”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以来,一向只涨不跌、成交旺盛的中国楼市出现了一些引人关注的变化.在房地产市场下滑迹象的刺激下,一些地方政府悄然推出"暖市"优惠政策.文章通过对地方政府在房地产市场中的行为分析,探讨了地方政府出手"救市"的行为根源.  相似文献   

17.
政府治理是通过认识和界定政府、市场和社会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确立政府治理理念,调整政府组织结构和权利运行机制,不断寻求最有效的管理现代市场经济和驾驭市场机制的政府行政模式。我国现阶段的巨额债务与政府主导下的经济发展方式有关,政府的过度参与与民众监督的乏力造成了政府治理的不完善。文章首先分析了政府治理理论的西方起源,然后以此借鉴分析我国地方政府债务的现状、成因并提出在改进我国政府治理的视角下改善债务规模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我国预算法修改后,允许省级政府发行地方债券,因此地方政府的债务管理走上规范化、制度化和法制化轨道。同时,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也面临新的挑战。本文论述了预算法修改涉及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的内容,分析了预算法修改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面临的挑战,在此基础之上,提出建立全口径债务预算管理与分级控制机制、逐步建立地方政府财政破产制度、以中期预算管理为核心严格控制隐性债务增长,以及完善党政官员任期与责任追究制度等政策建议,以进一步加强我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控制,促进我国地方经济社会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地方政府公信力: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种区域软实力,地方政府公信力是影响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良好的政府公信力能够为区域经济发展营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促进区域内社会稳定发展以及塑造良好的区域形象.而目前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公信力存在下降的趋势,在严重影响社会信用环境及地方投资环境的同时,也妨碍了政府与公众之间良好的互动关系的建构,增加了政府管理成本,制约着地方经济的发展.因此,有必要提高政府公信力,为区域经济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诚信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