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汽摩配》2007,(10):36-36
蓬勃发展的中国汽车市场.让全球的汽车业零部件巨头都将淘金的目标瞄准中国。首届中国国际汽车零部件博览会目前在京落下帷幕.来自美国、德国等88个国家和地区的近6000家专业客商到会采购。而大众、通用、丰田等世界8大汽车整车企业.以及博世、德尔福等43k:汽车零部件集团悉数到场。  相似文献   

2.
《中国汽摩配》2006,(10):34-34
一边是跃跃欲试想要走出国门的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一边是觊觎中国日益壮大的汽车市场的外国汽车巨头,面对日益升级的中国与欧盟、美国、加拿大之间关于汽车零部件的纠纷,中国汽车零部件厂商是否已具备与其一决雌雄的能力?在上周举行的“中国-皮埃蒙特汽车产业的发展机会”研讨  相似文献   

3.
《中国汽摩配》2006,(4):25-25,27
中国巨大的汽车市场的诱惑之大,对整车企业如此,对零部件企业亦是如此。因此除了整车企业以外,跨国零部件巨头也纷纷进入中国攻城掠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外资在我国投资的零部件企业已近500家,国际著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几乎都在中国建立了合资或独资企业。德尔福总部设在美国密执安州的德尔福公司1999年5月从通用汽车分离,主要产品为动力和驱动系统,安全、热工和电气系统,电子和移动通讯系统。德尔福于1994年进入中国,在北京、上海、长春设有代表处。目前拥有独资企业5家,合资企业多家,其中包括有与长江仪表厂合资的德科电子仪表、与上海汽…  相似文献   

4.
《中国汽摩配》2006,(8):32-32
今年将是我国进入WTO的完成年。至今年7月,我国的关税将全面与世界接轨,这也预示着我国经济将更完全参与社会分工。入世五年来,我国汽车行业也迎来了发展最为迅速的五年。由最初与跨国巨头合资到现在各汽车厂积极投身自主创新热潮,由以市场换技术到以"心"换市场的理念转变,我国已逐步掌握汽车市场的话语权。我国汽车行业的发展,也带动来零部件企业的发展。如今,我国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零部件出口国。作为拥有一颗中国心的中国人,我们希望借零部件行业出口的浪潮,中国汽车能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赢得一个又一个大捷。但是这场战争将不只是8年,可能是80年,或者800年。  相似文献   

5.
《中国汽摩配》2007,(10):95-97
就像零部件在中国本土的发展本应该超前于整车但实际上却滞后于整车一样.中国零部件在海外市场上同样充当了整车的附庸。 位于北京顺义的北京现代汽车工厂周围.聚集了50家左右的韩资零部件企业.他们都是现代在韩国本土的配套体系跟着整车同时进来的.  相似文献   

6.
海外传真     
"整车和零部件制造企业并不十分在意当前的贸易纠纷。"——近日,《美国汽车新闻·中国》执行主编杨坚拟文指出,关于美国、欧盟等起诉中国汽车零部件进口关税一案,WTO这一裁决并没有在已经纷纷进入中国市场的国际汽车制造商中引起什么反响。据他了解,全球性的汽车厂商都加大在中国的采购,它们这样做的主要原因不在于中国对进口零部件的管理规定,而是为了控制成本,以保持自身在这个世界第二大汽车市场的竞争力。正因为如此,  相似文献   

7.
《中国汽摩配》2007,(10):70-72
中国汽车业已经卷入浩浩荡荡的全球化洪流当中.如何分享广阔的海外市场?本版通过“零部件采购、海外出口、海外建厂”三大热点.回顾了中国汽车业近年来所取得的“海外”成绩。中国质优价廉的零部件在诱惑着海外汽车巨头;自主品牌汽车受压于国内激烈竞争.开始了汽车出口之旅:而更有雄心的一些本土车企.则开始奔赴海外设立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8.
10月28日,汽车零部件全球采购信息发布会在宁波凯洲大酒店隆重举行。美国NAPA(中国蓝霸)等国际著名跨国采购集团、近百家宁波及周边地区汽车零部件生产厂家、经销商及业内人士、新闻媒体约200人参加了这次盛会。我国汽车零部件工业正处在新一轮的发展高峰期。国际采购商对中国汽车零部件的青睐,国家“十一五”规划对全面提升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力的定位,为我国汽车零部件的发展带来了大好机遇,另一方面,原材料的价格不断上涨、成本压力加大,以及跨国巨头的强势竞争也使很多本土零部件企业变得十分艰难。因此,如何与全球接轨,如何在挑战中…  相似文献   

9.
《中国汽摩配》2006,(3):25-27
近20年来,我国汽车企业与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合作建立了一批汽车合资企业。围绕着为汽车合资企业整车产品配套,各地又陆续建立了一批零部件配套供应系统。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对外开放的扩大,各大国际汽车零部件公司都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  相似文献   

10.
今天在这里参加全国工商联汽车摩托车配件用品业商会“正品工程”启动新闻发布会,感到特别高兴。大家都知道,近年来中国的汽车工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2006年汽车产销量突破了720万辆,2007年有望突破800万辆。同时也为汽车零部件市场带来了7000亿元的规模,巨大的中国汽车市场,为汽车零部件企业和汽车用品生产企业提供了广泛的生产和销售空间。  相似文献   

11.
《轴承工业》2010,(7):37-37
2009年中国的汽车销售出现“井喷”,使得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把更多的期望放在了中国市场。“然而,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中国具有发展前景的同时也面临着不少挑战。”日前,上海交通大学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许敏在“2010年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中国的新机遇与新挑战”论坛上指出。就目前而言,外资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中国具有绝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2010年,中国汽车以产销双双突破1800万辆的成绩登上全球第一宝座,这不仅让全球整车厂商垂涎三尺,同时也折射出汽车零部件厂商在中国市场发展的美好前景。单看轮胎企业,如米其林、倍耐力、固特异、普利斯通等轮胎巨头,从2010年下半年开始便加大了投资中国的力度,纷纷宣布新建和扩建轮胎项目、加快网络布局。日前,《商用汽车新闻》记者致电国内部分轮胎企业,了解商用车轮胎在开拓国内市场、进行网络布局等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中国汽摩配》2006,(11):37-38
近20年来,我国汽车企业与世界各大汽车公司合作建立了一批汽车合资企业。围绕着为汽车合资企业整车产品配套,各地又陆续建立了一批零部件配套供应系统。近几年来,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飞速发展,中国汽车零部件工业对外开放的扩大,各大国际汽车零部件公司都加大了对中国市场的投资  相似文献   

14.
陆晓龙 《董事会》2014,(10):32-32
2014年以来,国内“反垄断”高歌猛进,从微软、高通到宝马、奔驰,再到12家日本汽车零部件企业,或被调查,或被宣告违法施以责罚,中国2008开始施行的《反垄断法》已然成为政府制衡强势企业、尤其是外资行业巨头滥用市场权利的法制利器。  相似文献   

15.
中国汽车零部件企业在圆满取得2009年出口佳绩的同时,纷纷对2010年的出口市场寄予厚望。售后市场作为拉动国内汽车产业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占据了中国汽车零部件出口市场的60%-70%。如何在新一年里扩大出口市场份  相似文献   

16.
魏嘉 《汽车观察》2011,(3):22-24
2010年,1800万辆,中国车市成为世界第一,面对巨大的中国市场,整车企业都纷纷扩充实力,面对这样一个良好的契机,零部件企业势必会迎来一个春天,为此《汽车观察》记者对话盖世汽车网总裁陈文凯先生就零部件企业如何在春天到来时做好充分的准备来迎接阳光的问题展开新思考。  相似文献   

17.
杨洋 《董事会》2005,(4):76-77
我们的研究表明,中国汽车零部件配套市场预计,到2010年需求量将达到5106亿元。在整车市场竞争激烈、汽车价格不断下降的压力下,整车制造企业对零部件供应商的要求也更加严格。  相似文献   

18.
卷首语     
《汽车与社会》2014,(25):6-6
虽然最近才集中曝出汽车巨头连续遭遇反垄断调查,但实际上发改委的这一盘反垄断棋局早在三年前就已经开始布局而汽车企业们在听到反垄断部门将根据《反垄断法》对部分整车生产企业和配件生产企业开出罚单的风声后,纷纷放低身段,对遭受诟病已久的零部件以及维修保养收费进行降价。  相似文献   

19.
2006年是中国“俄罗斯年”。记者最近在采访中了解到,国内不少零部件企业表示要搭上“俄罗斯年”的班车,争取早日进入俄罗斯市场。中国“俄罗斯年”将有250多场活动,涵盖多个领域,其中包括一部分汽车行业的技术和信息交流会及贸易洽谈活动。有关人士认为,随着俄罗斯汽车市场对外国新车需求不断增加,俄罗斯将成为我国汽车行业有潜力的出口市场之一,而汽车售后市场也将随之成为吸引中国企业的一块诱人大“蛋糕”。根据俄罗斯有关机构的调查,当前,中国生产的汽车在俄罗斯市场上所占比例约为0.3%左右,车型主要为SUV类越野车。同时,俄联邦统计…  相似文献   

20.
"这次论坛首开农村汽车市场发展战略研讨之先河,本身就具有战略眼光"、"中国农村汽车市场到了该高度关注的时候了"。最近由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办、柳州市人民政府协办、时代汽车杂志社承办的2006中国农村汽车市场发展战略论坛,得到了国内主流汽车整车企业及零部件企业的积极响应。100多位入会代表热议新农村建设给中国汽车工业发展带来的机遇,并就如何担负发展责任畅所欲言、各抒已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