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0 毫秒
1.
由于地方政府道德风险造成地方政府土地管理行为变异而使中央政府保护耕地的政策目标难以实现。土地垂直管理体制改革和土地督察制度的建立既未触及政绩导向,也并未实质性改变地方政府道德风险发生的环境和条件,信息不对称及其由此引发的代理冲突问题依然存在。现实的对策是改变政绩导向,彻底改革土地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2.
分税制下的地方政府具有财政理性,并利用征地增加财政收入,于是,在征地过程中出现了饥饿式征地,突破和模糊公共利益界限;寻求超额土地出让金,忽视土地财政的脆弱性;财政理性使地方政府追逐数字政绩,成为道德风险聚集的组织;地方政府突破和模糊公共利益界限,与开发商形成利益共同体等诸多问题。矫正地方政府征地行为偏差的路径是厘清中央和地方的事权与财权,规范分税制财政管理体制;强化土地财政的风险意识,拓展和夯实地方财源的基础;推崇理性的政绩考核制度;务实地界定公共利益,健全和完善征地程序。  相似文献   

3.
城市土地开发的特征和动力机制在地理学界已建立起相对成熟的理论基础和研究体系,但在中国土地财政背景下,政府作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土地开发的实际推动者,其在空间开发中的具体行为选择却少有学者进行专门剖析.从竞租理论出发,结合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建设城乡统一建设用地市场的最新精神,通过对比不同土地管理制度下城市政府在“新城开发”和“城市更新”中的收益情况,进一步揭示城市建设用地扩张的动力机制和“新城开发”快于“城市更新”的结构差异原因,并分析土地管理制度改革对政府空间开发行为的影响.研究表明:在现有的土地管理制度下,政府更有动力进行新城开发而非旧城更新,城市呈现出无限蔓延的趋势;“同权同价”下,城市更新将更有可能取代新城开发,成为主要的城市土地开发方式.  相似文献   

4.
针对近年来我国房价不断上涨的客观现实,研究了房价的主要构成及调控现状.研究表明,被称为“史上最严格”的房价调控政策出台实施至今,其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由此提出完善财政分配体制和土地出让金管理制度,加强预算管理,控制地方政府消费性支出,完善对地方政府的考核机制以及税收征管制度几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我国一些地方政府债务规模不断增长,且存量规模大、结构复杂,具有不可忽视的潜在风险。新一轮以减税降费为主要特征的积极财政政策,有可能给地方财政带来更大压力和挑战。财政分权、预算软约束、经济绩效晋升激励、政府担保和金融市场效率,是一些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理论机制;道德风险是地方政府性债务形成机制的本质。建议深化财政体制改革,合理划分中央和地方事权与支出责任,建立以一般性转移支付为主体的转移支付结构,建立财政转移支付的有效监督机制,"堵旁门""开正门",加快推进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随着经济的发展,地方政府为促进当地经济的繁荣,往往会举债支持经济建设项目。相关的理论表明,地方政府合理借贷能够促进地方政府更好地实现其行政职能和管理职能。然而,政府的债务应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举债过多,会增加地方政府财政支出的压力,不利于政府经济职能的实现。如何使地方政府的债务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这就需要一个合理的债务管理制度。为此,本文以研究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为主,阐述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的演进及改革,为关注地方政府债务管理制度人员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7.
2009年,中国地方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总额达15000亿元.土地出让金本质上是地租收入.目前中国地方财政收入通常是指一般预算收入,并不包括土地出让金.2009年,城市政府土地出让金收入过千亿的有杭州和上海,土地出让金超过地方财政收入的有杭州、佛山、厦门、武汉和宁波等,说明城市政府对"土地财政"的倚仗日重,这就有赖于对地方公共财政的结构优化甚至全方位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通过发行地方政府债券筹集资金是世界上地方政府推进基础设施建设、 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中国也不例外.目前而言,中国各省级政府普遍发行了地方债券,积累了一定的地方债务.关于地方债务的风险的研究文献近些年逐渐增多.地方债务是一个完整系统,涉及到方方面面,地方政府、 中央政府、 投资者等都是其中必不可少的成员.所以,地方债务全面的综合性分析就更有必要.文章从逆向选择、 道德风险、 制度等几个角度入手,分析了辽宁省的地方债务风险,为全面分析地方债务提供了一些建设性方法.  相似文献   

9.
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目标取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立彦 《城市问题》2007,(11):97-101
目前我国地方政府在土地出让中,以土地收益极大化和招商引资作为双元目标取向,对地方财政、土地资源配置和社会稳定等造成不利影响.借鉴国际经验以及按照政府的双重身份和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的目标应为促进城市土地合理利用和适度土地收益,应采取相应政策措施消除地方政府土地出让目标扭曲的客观基础,促进土地出让目标和行为的合理化.  相似文献   

10.
影响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经济发展绩效的主要原因有六个方面:一是地方政府公共事业管理制度滞后于经济发展;二是供给主体错位,农民成本负担过重;三是供需不符,农民承担的风险和损失难减;四是供给结构不合理,农民利用效率低;五是供给效率不高,农民急需难满足和减负难实现;六是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提供农村公共产品的投资效益差。改善对策为:建立紧密联系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发展导向型的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建立注重投入产出效率、绩效导向型的地方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夯实农村公共服务平台,建立均衡发展的地方政府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1.
土地财政作为地方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成为地方政府提供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公共服务的物质基础。在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中,土地财政成为必不可少的动力。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管理法的修订,土地财政的合法性颇受争议。从合法性的制度视角看,地利共享是土地制度合法性源泉,体现在规制性、规范性和认知性三方面。但是,土地财政的地利共享合法性也面临着规制上的多变和复杂,规范上的迷离和离散,认知上的背离与缺失三方面的危机。化解土地财政的合法性危机,需要对土地财政地利共享的合法性进行重塑:规制层面上,完善土地管理法律体系,坚持土地使用的宪法底线;规范层面上,坚持土地改革的局部试点,谨慎推行全局式的土地改革策略;认知层面上,完善土地财政使用渠道,探索更加多样的土地增值分配方式。  相似文献   

12.
农地征收出让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关系到“三农”发展甚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尽管国家不断地提供农地征收补偿标准,但农地非农化征收与出让过程中农民的土地收益占土地出让收益比例偏低,而地方政府的收益份额则居高不下。研究结果表明,保障农民土地收益权、构建农民长期分享土地增值收益机制需要改革现行征地补偿制度,在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测算方法的基础上,确定增值收益分配比例、分配方式及建设用地与农民留用土地的比例,建立国家土地基金制度及国有土地资产经营制度。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我国农业发展加速转型阶段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创新态势、问题和障碍进行了分析,认为为了有序规范地推进农地流转,应进一步合理定位政府的导向作用,加大对土地流转项目的服务和监管力度,注重发挥专业合作社在土地流转中的积极作用,以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推进土地资源资本化,完善基层农村土地流转管理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4.
当前土地储备制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我国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土地管理改革的深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土地储备制度”作为一种全新盘活国有土地资产的方式,在全国得到推广,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应该加强对土地储备的研究,完善土地储备机制,促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建立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同等入市、同权同价”,其将对土地制度、土地市场以及土地储备制度变革产生深远影响。本文结合我国土地储备制度运行的绩效与困境,分析了集体建设用地入市对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影响,并探讨了我国土地储备制度的变革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共产党成立九十多年来,一直把土地问题作为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在综合评述中国土地改革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分析了当今土地改革现状和存在的问题,阐述了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在土地改革体制机制方面制定的指导方针,提出修宪立法、明晰土地产权以促进土地改革顺利进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我国农村征地中的利益失衡问题,影响了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这一现象的表层原因很多,包括土地所有制的缺陷,征地农民、用地单位和地方政府的不平等地位,以及定价机制不合理等;而深层原因就是征地制度及其利益机制有缺陷和不完善。因此,要通过明确征地各方的法律地位、严格界定公共利益范围、转换政府职能、按市场机制定价及合理分配补偿资金、健全法律调解和诉讼制度等途径,改革和完善农村的征地制度及其利益机制。  相似文献   

18.
我国土地估价机构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面临着各种风险,识别和评价风险是土地估价机构实施有效风险防控策略的前提。本文在对土地估价机构风险系统分析的基础上,设计了包含财务风险、人力资源风险、评估技术创新风险、委托方信用风险、成本效率风险、激励制度风险等非系统风险和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市场风险、其他风险等系统风险的多层次风险体系,基于Vague集理论对风险体系的底层指标做出筛选,形成较完善的土地估价机构风险指标体系;给出了明确的风险评价指标等级划分标准,建立了土地估价机构风险模糊评价模型,实现了对土地估价机构风险较为全面和科学的分析评价。  相似文献   

19.
This article engages with the discussions on the benefits and drawbacks of land titling programmes that seek to regularize informal urban settlement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It is based on fieldwork in two neighbourhoods of Maputo, Mozambique, that are currently part of a municipal government regularization programme supported by the World Bank. The fieldwork explored an informal titling system administrated by the neighbourhood authorities upon which local residents rely to prevent land conflicts and to provide proof of residence. The findings add to the literature that demonstrates growing unease with a strictly dyadic formal/informal analysis of land occupation, and further queries the assumption that the state and the informal settler are diametrically opposed, with the former granting formal rights to the latter. In the process of these discussions, the article highlights the limited scholarly attention that has been granted to the governance implications of land titling programmes.  相似文献   

20.
张林 《价值工程》2010,29(3):103-103
结合自身工作实践分析了地方政府土地管理行为失范的特点,探讨了地方政府土地管理行为失范的危害,提出了一些具体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