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翟学微 《化工管理》2024,(11):142-144
热力采油是稠油油藏开发的主要工艺技术措施,渤海油田具有非常丰富的稠油资源。为充分开发渤海某油田稠油资源,文章基于蒸汽吞吐工艺技术的原理,针对高黏度特稠油的特性,结合该油田具体油藏特点,进行稠油热采工艺设计和应用实施,在注热前期成功进行热力降黏,提高了该油田稠油采收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稠油流动性差、黏度大、开采难度大的问题,胜利油田根据不同条件的油藏选择了多种降黏开采方式,逐步建立并形成了具有自己特色的稠油油藏水驱开采技术、热采技术以及地面节能配套工艺技术。并对此三种开采方式的特点、性能及不同油藏条件下稠油开采方式的选择和开发效果进行了详细介绍。  相似文献   

3.
针对扶余油田扩边区块存在部分类稠油区块,注水效果差。但由于扶余油田属于正韵律油藏,热采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采油速度,但气窜现象比较严重,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而这部分区块由于水油流度比大,依靠单纯注水开发发生明显的粘性指进,使面积波及系数大大降低,注水驱油效果差,为进一步提高这部分区块的注水开发效果,通过在扶余油田东17站扩边区块的技术研究及现场试验,得出稠油降粘技术能够有效解决扶余油田类稠油区块注水问题及矛盾,该技术的成功应用,为扶余油田扩边区块注水开发提高采收率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稠油油藏是非常规的油藏类型,蒸汽吞吐是稠油热采开发的有效方法之一,与常规稀油油藏相比,开发难度大、开采成本高,文章以M区块油藏蒸汽吞吐实际开发数据为基础研究分析影响区块蒸汽吞吐的影响因素,并分析得出各个影响因素的合理值。  相似文献   

5.
为了考察二元复合驱影响乳化的相关因素,通过全面分析新疆克拉玛依油田二元复合驱采出水的物质组成,并在室内配制模拟聚合物与表活剂复合驱采出水。进行了固体颗粒、聚合物、表面活性剂不同种类、不同浓度对油水分离性能的影响,探究模拟聚合物与表活剂二元复合驱采出水的乳化稳定机理,为解决二元驱采出水处理的难题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高盟新材是国内聚氨酯胶黏剂行业龙头企业,公司主营产品为复合聚氨酯胶黏剂,是胶黏剂行业中的高分子新型材料。公司2010年复合聚氨酯胶黏剂产量超过1.8万吨,位居行业第一,是软包装复合聚氨酯胶黏剂领域品种最多、规模最大、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专业生产厂商。公司拥有国内领先的复合聚氨酯胶黏剂技术创新开发基地,有一支由行业内一流的技术专家组成的核心研发团队。企业研制的聚氨酯胶黏剂产品于2001年和2002年分别被列为北京市  相似文献   

7.
随着边底水薄层稠油油藏的进一步热采吞吐开发,区块由初期的高效蒸汽吞吐开发进入到了第8轮次的低油汽比开发,区块开发效益逐年变差。目前边底水稠油区块面临着油汽比低、含水上升快,周期短、套损井增多等问题。近两年研发了稠油活性高分子降粘剂,形成了低成本化学吞吐技术,解决了现场生产难题。化学吞吐技术原理是高分子降粘剂通过相似相容嵌入沥青质的层间结构,引起稠油内部的各向异性,使水分子进入稠油内部,保持水包油状态,保证稠油的流动性。且该技术具有成本较低、节约能源、安全、环保、施工周期短以及无需动管柱等优势。  相似文献   

8.
文章针对胜利油田高采出、高含水和低采油速度的现状,研制了具有降粘洗油效果的强化冷采降粘体系,对体系的降粘性能、原油匹配性能、油砂洗脱性能以及物模驱油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该降粘体系在微动力下可降低不同油藏稠油粘度90%以上,常规降粘率达到99%以上;体系具有良好的油砂洗脱性能,对不同油藏稠油的油砂洗脱率达到91%以上;物模驱油效果评价研究表明,体系可提高1#井稠油驱替效率15.5%,含水降低10%;该井数值模拟研究表明,当体系浓度为0.5%时,最佳注入量为800t。  相似文献   

9.
针对春光油田稠油热采井采用常规加砂水泥在注汽高温下抗压强度衰退,造成层间封隔失效,出现管外串槽及套损等问题。通过探索水泥石高温强度衰退作用机理,优选高温强度稳定剂HSRK;结合室内固井水泥试样长期强度分析实验,设计出了一种低温性能良好、350℃温度条件下强度不衰退的抗高温长效固井水泥浆体系。实验结果表明:该水泥浆体系具有优良的工程性能,水泥石60℃×24 h抗压强度大于14MPa,350℃×7 d抗压强度仍能达到30 MPa。在春光油田春10Ⅱ2-*-7HJ稠油热采井生产套管固井中进行现场应用,固井质量合格,经7轮高温注汽后仍正常生产,未发生汽窜等异常情况,说明该水泥浆体系可满足稠油热采井工程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10.
稠油热采(蒸汽吞吐)井工程分析设计软件是面向采用热力开采的稠油井,进行各工艺过程参数优化设计的软件,包括蒸汽吞吐井产能预测、注蒸汽工艺参数确定,井筒降粘方式的优选、稠油井生产方式(自喷、机采)的优化设计、井眼轨迹和生产管柱绘制等功能.该软件即可用来进行热采井生产工程分析设计,也可满足热采工程方案编制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针对草古1潜山稠油油藏注汽热采效果不佳的状况,根据不同区域地质、油藏特点,先后应用井筒电加热、电喷泵及阀式泵泵上掺水等以井筒降粘为主要目的的新工艺开展了冷采试验,取得了较好的生产效果,实现了该区块的高效规模开发,同时也形成了适合油藏特点的草古1冷采系列技术,为制定企业相关生产工艺标准,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目前国内外工业化汽驱的油藏埋深达到中深层,但是对于深度超过1000m的稠油油藏蒸汽驱开发仍然存在诸多技术瓶颈[1]。文章以L块深层特稠油油藏为例,应用数值模拟及油藏工程方法对蒸汽驱井网形式、驱替介质进行深层特稠油油藏蒸汽驱关键参数优化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回形井网开展高干度蒸汽驱是区块有效的方式转换技术,预计可提高采收率18%以上。该项研究可为同类油藏蒸汽驱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对辽河油田某区块地质及生产资料进行分析,归纳出稠油热采出砂井筛管冲蚀损坏的主要方式,并对其影响参数进行筛选。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以累计出砂量作为参考数列,分别计算它们与筛管冲蚀损坏各影响参数之间的灰色关联度,从而确定影响稠油热采井筛管冲蚀损坏的主要影响因素。该方法简单、受主观因素干扰较少、精确度较高,是一种较为科学的定量评价方法,其计算结果可作为不同类型井防砂方式选择及防砂参数优化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注蒸汽开发的热采稠油油藏SEC储量评估方法中只有递减法,合理确定递减率是储量评估的关键,但对于相对稳产或多段递减的热采稠油油藏递减率选取难度大。针对这一难题,考虑把国内计算蒸汽吞吐技术可采储量的方法—注采关系曲线法引入到证实储量评估中,辅助确定递减率。以小洼油田洼59块为例,其证实储量的计算结果符合油田的开发实际。该方法有一定的适用性和可行性,并对其他油田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X区块东部强碱三元复合区块为对象,探究转注化学药剂初期一段时间内压力变化与油层动用情况改善的关联性特征。建立油层组合模型,细化研究压力变化与油层动用情况改善的特征关系。从而实现通过把控不同类型注入井注剂初期阶段注入压力上升值域实现区块不同类型单井油层动用状况最大化改善,推动采出井更早更好受效。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XX51断块中间基原油清蜡降粘的问题。通过大量的单剂及复配实验后,进行以溶蜡速度、降粘率、降凝率、防蜡率为因子的四因素、四水平正交试验、复配筛选。找到了适合XX51断块原油的新型化学药剂。自2012年起在XX51断块的200余口稠油井上应用,油井热洗周期平均延长150天。全年减少热洗1500井次。每次热洗按3000元计,则全年节省费用450万元。  相似文献   

17.
双229区块为辽河油田新开发的稀油区块及普通稠油区块,该区块已建设施整体布局为三级布站方式。随着工艺技术发展,该区块三级布站方式已不适应生产需要,因此对双229区块采用平台计量、串接集油、一级布站、脱水就地回掺,无人值守的生产方式,解决站场负荷率低,吨油成本高等一系列生产问题。  相似文献   

18.
在低油价寒冬期,边际敏感稠油开发面临着高耗能、高开发成本等生产经营压力问题。文章以玉皇庙油田夏8块为例,重新分析了该油藏的特点及开发状况,找出目前开发存在的采液速度低,采出程度低,采收率低,油越来越稠,热采井注汽压力高的问题,不断开拓思路,勇于创新,以盘活增量和盘活存量为目标,以新井新生技术和老井重生技术为抓手,对症下药,分类施策,逐步探索出新井FNS技术和自扩散降粘技术,实现了夏8块油藏的经济有效动用,对同类油藏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吴一凡 《化工管理》2013,(10):126-126
针对蒸汽采油中的一些问题发明了热/化学复合采油技术,这是一种提高稠油高采率的开采方法。本文介绍了热/化学复合采油技术的原理,以及其研究进展方向,并且指出了研究中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20.
牛心坨区块为稠油区块,自该区块2012年实施工艺转换以来,油井开采工艺由热水循环工艺转换为空心杆电加热工艺,随着开采时间的延长,空心杆电加热工艺能耗高、油井负荷重、维护频繁等问题日益突出,区块耗电量仍保持较高水平。为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应用油管电加热工艺代替空心杆电加热工艺,降低生产能耗及管理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