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世界可再生能源政策概述 可再生能源作为全球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除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外,为各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提供重要驱动力,对保障世界各国能源安全、改善环境保护、增加各国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截至2013年初,全球已有127个国家制定或出台可再生能源政策,其中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的比重就超过2/3。  相似文献   

2.
目前各国均强调平衡处理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的关系,能源转型主要指低碳转型,能源安全实质上主要指化石能源的供应安全,表面上的平等对待掩盖了能源低碳转型受重视的程度远低于化石能源供应安全保障的事实。与历史上的能源转型相比,能源低碳转型的难度更大,且需要更快、更彻底。传统能源安全观重视化石能源的供应安全胜过消费安全,重视国家层次安全胜过个人层次安全,由于与政治军事因素的纠缠,传统能源安全观更容易导致能源竞争胜过能源合作。在气候危机日益迫近的背景下,各国需要准确认识能源安全与转型关系的现实,并加快进行战略和政策的纠偏:包括更加重视对个人安全的保护,推进气候适应;重塑能源转型与能源安全之间的关系,实现两者之间的真正平衡;拓展能源安全概念的涵义,更加重视能源的消费安全;重塑国家间能源关系,推进全球能源合作。  相似文献   

3.
厉华 《中国石化》2009,(7):64-66
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最新发布的《2009年全球可持续能源投资趋势报告》显示,2008年全球能源领域共吸引投资2500亿美元,其中可再生能源领域吸引投资比重首次过半,为投资总额的56%,达1400亿美元,而传统化石燃料领域的投资为1100亿美元,仅占44%。这是历史上可再生能源领域的投资额首次超过化石能源。  相似文献   

4.
能源是现代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重要资源,当今世界各国为了减少能源的对外依赖、提高能源供应安全系数,减少排放,都在积极采取措施。解决能源安全问题。主要途径有两个:一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二是寻求可再生的清洁能源。生物质能源是一种最现实和可以大规模对化石能源替代的可再生清洁能源。就其能源当量而言。生物质能源仅次于煤、油、天然气而位列第四。生物质能源已成为缓解能源危机的国际公认的选择。  相似文献   

5.
备受各方关注的《能源法》终于掀开了“神秘的面纱”。国家能源领导小组办公室日前公布了《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国家鼓励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以低碳能源替代高碳能源。  相似文献   

6.
根据21世纪可再生能源政策网自2004年成立后历年发布的《可再生能源全球现状报告》和《可再生能源全球未来报告》,以及中国学者近年来所做的相关研究,当前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呈现以下态势:可再生能源发展规模高速增长;低油价下全球可再生能源投资不降反增;越来越多的国家将发展可再生能源作为能源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可再生能源成本不断下降,部分采用先进技术的可再生能源与化石能源相比已初具竞争力.  相似文献   

7.
国际能源治理体系呈现“碎片化”和“无序化”趋势,全球能源发展进入重大变革期。基于“世界与中国能源展望”模型,针对全球能源转型发展新形势,设计了可持续转型、能源独立和新能源加速3种碳中和情景,在有关中国人口、经济增长、产业结构和技术进步的假设基础上,系统模拟了大变局对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路径的影响。研究表明,在不同情景下,中国能源需求将在2030-2035年达到42.8亿~43.8亿吨标准油峰值,之后维持在40亿吨标准油以上水平,其中煤炭、石油与天然气等化石能源需求将先后达峰,达峰后需求快速下降,非化石能源则逐步成为能源和电力供应主体。为保障能源转型的顺利推进,需持续提升能源供给质量,把握好能源转型节奏,加强低碳、零碳、负碳技术的创新,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大力推进能源与关键矿产的国际合作,实现开放条件下的中国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8.
东南亚地区各国拥有丰富的能源资源,但存在严峻的能源贫困问题,用能水平较低、用能结构较差、用能能力较弱,阻碍了该地区现代化发展进程。东盟从地区和国家两个层面提出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提出了《东盟能源合作行动计划(2016-2025)》,各国都提出了明确的国家发展目标,努力扩大可再生能源开发规模。但由于东盟缺乏对成员国的引导和统筹,各成员国对能源安全威胁存在不同解读,各国能源发展战略差异化较大,再加上东盟“软机制”对成员国集体行动的约束力不高,可再生能源目标在执行过程中往往大打折扣。中国是东南亚国际能源合作的重要参与者。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促进经济绿色复苏背景下,东南亚可再生能源具有较大开发潜力,中国可再生能源开发经验丰富,中国与东南亚国家可再生能源合作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  相似文献   

9.
当前全球能源利用以化石能源为主,各国能源加速向新能源演进,呈现出化石能源下降、可再生能源快速扩张、终端电气化水平提升、低碳氢使用增加四大发展趋势。全球天然气需求先增后降,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发电和工业领域。中国能源需求较长时间内仍将保持增长态势,预计2030年中国一次能源消费将达到65亿吨标煤左右,2040年前后达到峰值后缓慢下降。中国天然气发展经历了管网建设拉动、政策拉动两个历史阶段,未来发展动能将主要来自“双碳”约束下的工业用能升级和气电与新能源的融合。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中,天然气在各利用领域呈现差异化发展:在新型电力系统中发挥灵活性调节和应急支撑作用,促进风光可再生能源发展;在工业用能领域发挥补煤替煤作用,促进工业用能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在城市燃气领域长期发挥基础能源作用,增进民生福祉;在交通领域发挥过渡性能源作用,助力陆上重卡和远洋船舶运输减污降碳;在化工领域对原料气起到补充作用,主要保障农业化肥生产需求。  相似文献   

10.
以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以优势能源替代稀缺能源、以可再生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是我国能源替代战略的重中之重。电能作为一种高效、清洁的优质二次能源,虽不可再生,却在能源资源优化配置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载体作用。“电能替代”,不仅能破解能源瓶颈和环保问题,更能带动相关产业发展、拓展电力营销市场,实现社会与企业效益的双赢。因此,作为供电企业,必须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大力推广“电能替代”,提高清洁能源利用效率,建设低能量损耗的智能电网,服务新能源产业发展,用电让城市清新转型。  相似文献   

11.
实现碳排放峰值,需要煤炭尽快实现峰值,最早应该是“十二五”的末期,最迟也应该是“十三五”的中期,无论如何也不能拖到2020年。能源革命受阻应对气候变化形势严峻1992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的颁布,吹响了全球能源革命的号角,大幅度提高非化石能源在整个能源消费中的比例,逐步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是全球能源革命的主要标志。1997年欧盟就提出了到2050年将可再生能源比例提高50%的战略要  相似文献   

12.
开放合作为保障中国能源安全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未来中国仍需以开放保安全。当前保障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面临多重挑战:地缘政治格局重塑,增大中国油气进口风险;中美博弈加剧,威胁中国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全球能源治理缺位风险更趋明显;能源转型提速,国际能源市场不稳定性因素增多。未来实现开放条件下的能源安全,建议:完善能源领域对外开放政策制度,推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营造对中国有利的国际合作环境,增强全球能源资源配置能力;深度参与国际能源治理变革,构建全面包容、公平普惠的国际能源治理机制。  相似文献   

13.
能源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资源。几百年前,人类利用的能源主要是生物质能等传统的可再生能源。工业革命以后,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能源快速发展,逐渐成为生产生活的主导能源,对推动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目前,全球每年生产和消费  相似文献   

14.
国际能源供应的持续紧张和乌克兰危机在地缘和能源两方面的外溢效应,使得长期高度依靠俄罗斯能源的欧盟急剧调整其能源政策,包括推动能源供应关系重塑,推动欧俄能源领域激进“脱钩”、加大能源外交力度、增强市场影响力;加强内部能源转型进程,多措并举推动节能和储备、大力挖掘可再生能源潜力、重拾传统能源供应保障作用等。欧盟能源政策调整目的和手段服从于与俄罗斯地缘政治对抗和解决短期内能源供应和价格危机,以能源与俄罗斯渐进式“脱钩”为导向,以能源来源多元化、发展替代能源和开源节流为主要政策手段。目前,欧盟在能源“脱俄”方面取得进展,但欧盟能源安全困境并未出现有效缓解,同时其能源转型进程也将面临更多挑战。  相似文献   

15.
王勇  王立敏 《国际石油经济》2012,20(4):14-20,125
2012年版《BP 2030世界能源展望》显示:到2030年,全球一次能源消费将较2010年增长39%,年均增速为1.6%,几乎所有的(96%)消费增长都来自非经合组织国家.尽管可再生能源增速最快(年均增长8.2%),2030年化石能源仍将在一次能源消费结构中占80%的份额.全球液体燃料(石油、生物燃料和其他液体燃料)2030年需求总量将超过1 03亿桶/日,新增需求(1600万桶/日)几乎全部来自非经合组织国家,并主要由欧佩克和美洲国家的供应来满足.天然气将成为消费增长最快的化石燃料,年均增长为2.1%,液化天然气和非常规气将在供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中印发展速度、规模以及中东的供应能力对2030年全球能源前景意义重大.到2030年,南北美洲将基本实现能源独立,亚太地区的能源缺口却不断扩大.这提醒我们:必须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降低单位GDP能源强度;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能源合作;对非常规资源应加强科技攻关和国际合作,实现其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并逐步实现低碳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国际油价进入超高价区、世界对能源安全担忧加剧的背号下,2008年剑桥能源周暨剑桥能源(CERA)高层年会以“探索能源安全——应对新世纪能源的策略”为主题,聚焦能源安全、技术创新与合作,对全球石油及天然气供求关系、能源政策、能源安全、清洁能源的投资与发展前景、能源界如何迎接需求不断增长的挑战和应对气候与环境变化等重大问题进行了探讨。会议认为,全球油气生产面临多方西的挑战:油田优化效果变差,大油田产量递减加快;石油开发需要越来越多的新技术;人才短缺已成为制约石油工业发展的瓶颈;清洁生产及环境压力巨大等。与会代表认为,全球油气供应在未来几十年还将以常规油气资源为主,各国和能源公司应将主要精力放在发现更多的资源上,同时也应大力发展非常规能源和新能源。各国应根据现实情况调整合作模式,不断加强和推动地区乃至全球的能源合作,共同推动能源安全。  相似文献   

17.
人类大量开发和使用传统化石能源,导致能源资源紧张、环境恶化、气候异常等突出问题,全球能源发展面临严峻挑战,建立在传统化石能源基础上的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已经难以为继。全球化石能源资源有限,按目前开采强度,煤炭尚能维持100余年,石油、天然气仅能维持50年左右。同时,不均衡的能源资源与消费格局导致资源匮乏国家的能源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脆弱的能源供应链带来了日益严峻的能源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发展光伏、风电、天然气等分布式电源,应对气候变化、保障能源安全,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受到广泛关注。根据我国《可再生能源发展“十二五”规划》,2015年可再生能源在能源消费中的比例将达到9.5%以上,  相似文献   

19.
大国博弈引发的地缘政治冲突对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带来冲击,全球能源格局和转型节奏面临深度调整。在能源转型过程当中提高能源系统韧性和抗冲击能力极为重要。能源发展需要充分考虑供需平衡和经济发展的需求,传统能源的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替代的基础上。加快推进能源转型,应坚持先立后破,把握好能源转型节奏,同时需要有力的政策保障。能源安全不仅要确保煤炭、石油、天然气稳定供应,还要确保可再生能源原材料、技术、设备安全以及现代化的电网安全。加强合作是应对能源领域挑战的唯一出路。在共同应对能源转型和保障能源安全方面,中美合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20.
8月2日,国家能源局召开三季度网上新闻发布会,发布2022年上半年能源形势、可再生能源并网运行情况。上半年,国家能源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落实“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加快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大型水电站和抽水蓄能电站等重大项目建设,聚焦能源安全供应和民生保障,努力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稳步扩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