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实现农地在农户与台商之间的合理流转,是提高农地资源配置效率与深化闽台农业合作的需要。本文首先对农户与台商的农地租赁行为进行了分析,得出租赁价格与交易费用是影响农地租赁的主要因素,进而阐述了实际运作中影响农地租赁的其他因素,并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促进农地租赁流转的对策思路。  相似文献   

2.
农地流转对盘活农村经济,改变农业小农经营模式,形成适度规模经济,促进农民有效增收,推动农业现代化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土地确权对农户生产行为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的影响。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分析了我国农地流转现状,农地确权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农地流转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苏州太仓和扬州江都的调研,结合苏州地区1998—2014年统计年鉴数据,对苏州采取而江都没有采取的土地租赁价值计量方式进行影响因素分析,得出结论:土地租赁价值,经济发达、环境优良对其有正向影响,农村务农比例高、可种植土地面积多对其有反向影响。同时发现两地银行在确定农地承包经营权价值时,没有考虑土地使用者创造价值的能力情况,结合调研地区农场(专业合作社),提出了对其经营盈利能力考查的方式,从拥有的土地规模、劳动力情况和自身才能等方面展开,以期能有效降低银行高估或低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价值的概率,改进农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标的计量。  相似文献   

4.
农地流转和劳动力转移能够相互促进相互影响,而探索有效的土地流转机制、实现劳动力的有效转移是实施农地流转的关键。但农地流转也面临一定的不确定性,土地集中能否带来规模效益以及规模效益能否持续下去、土地集中后无地农民能否得到非农就业机会以及非农收入增长是否持续稳定都成为影响和制约土地持续规模经营的潜在威胁。  相似文献   

5.
研究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的方法,以南宁市马山县片联乡为例,对农户农地流转行为进行了实证分析,以探索农户农地流转的制约因素。得出的结论为:有效组织保障的缺失、区域自然环境条件的落后、利益补偿机制的不健全以及农民本身的恋土情结等因素影响了农户农地流转行为。为此,应完善农地流转中介组织,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利益补偿机制及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从农地非农化的动因及配置效率、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土地管理制度等三个方面对中国农地非农化和农地保护的相关研究进行了文献评述,认为现有研究在农地非农化和农地保护问题上缺乏发展的观点和全局的视角,这样可能会带来“顾此失彼”的后果。本文认为需要从经济发展、利益结构调整、土地利用效率提高以及土地的多功能用途等角度进一步深化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农地保护对国家发展和社会稳定意义重大。美国在法律管制、经济激励、现代科技和管理方法应用以及非政府组织和公民参与等方面形成了系统的农地保护政策措施,维护了相关者的权益,促进了农地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美国农地保护政策,值得我国农地保护借鉴。  相似文献   

8.
申红卫 《乡镇经济》2007,(11):73-7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虽然对农地制度实施了一系列创新,但改革仍然不到位。目前,我国各地在实践中推行的多种可供选择的农地制度创新模式既有利又有弊。因此,结合本地实际,推行符合当地情况的农地制度创新模式是至关重要的。根据“路径依赖”的有关思想,在制度变迁中,历史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选择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路径时,也应该了解我国农地制度变迁的惯性与趋势,在总结我国农地制度创新的历史经验的基础上,找出一条适宜的农地制度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9.
农地制度是农村经济制度中最基础性的制度安排,从根本上制约着农业经济的效率和农民收入水平.对现阶段黑龙江省农地制度进行深入研究,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现阶段黑龙江省农地制度的合理性及缺陷.为完善黑龙江省农地制度,促进农民增收应做好以下三点:在不发达地区应继续稳定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责任制;在经济较发达地区按照自愿、有偿原则发展土地的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宏观环境的改善.  相似文献   

10.
实践中,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物权的功能和效力还不够强大,由此造成我国农地产权的不稳定,从而影响了中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稳定农民对于土地的权利势在必行.稳定地权的两种主要方式--土地私有化和永佃制都存在较大的缺陷.而在对土地承包权改造基础上建立的农地持有权是稳定地权的可行路径.农地持有权是一种独立的物权.农地持有权可以从根本上稳定农民对土地的权利,解决当前在农村土地利用中公权力对私权利的侵犯问题.  相似文献   

11.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mpact of direct grain subsidy and off-farm labor supply on farmland leasing options in China, using multinomial logit and farm household-level data. Results show that the grain subsidy has a significant and positive effect on both leasing out and leasing in farmland in rural China. Rural households with an increased share of full-time off-farm workers are more likely to lease out farmland and less likely to lease it in. Older operators and households with less educational attainment are less likely to lease in farmland. Large farms are likely to both lease out and lease in farmland. Finally, the Land Shareholding Cooperative System (LSCS)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China's farmland leasing market.  相似文献   

12.
刘克春 《特区经济》2009,(11):160-162
通过实证分析,本文认为,在土地流转过程中,我国农村现存的农地制度没有阻碍农地使用权市场的发育,延长农地承包期并不必然创造有效的农地市场和提高农地利用效率。现行农地市场发育缓慢的根本原因在于农地供给不足。建立有效的农地市场不仅取决于农地制度创新和切实保护农地产权,而且,更重要的是取决于非农产业的发展、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以及完善的农村金融和保险市场等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13.
孙世淼  涂俊 《科技和产业》2015,15(1):158-164
作为互联网金融的重要形式之一,P2C(个人对企业)在控制信用风险等方面具有天然优势。从P2C平台与融资租赁业务之间存在的互补性出发,对二者的主要合作模式和业务实践进行了简要分析。研究指出,在当前的信用环境和税务政策下,互联网上的融资租赁仍然面临融资成本、开票、项目期等实际操作困难。下一步,P2C平台与融资租赁之间的合作将进一步深化,主要会集中在一些前景较好、短期急需资金、规模相对较小,但由于企业财务结构等原因难以从传统渠道融资的项目上。  相似文献   

14.
土地保障与现行农地产权制度关系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受城乡二元结构的影响,我国农民长期游离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之外,从而使农地成为农民安身立命的基础,作为农村社会保障替代物的土地保障也就在农村社会保障严重缺失的情况下应运而生。农户对土地保障的强烈需求,诱发了农地产权制度的变革。家庭承包制的推行使土地保障在回归的基础上得到强化,其复位不仅是农户克服生存压力的集体回应,而且承载着农民对公平的诉求。在完成释放家庭承包制制度绩效的历史使命之后,土地保障削弱了家庭承包制演进的路径依赖,阻滞了农地产权制度的进一步变革。必须在弱化土地保障的基础上改革农地产权制度,从而提高农地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把城镇化进程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而城镇化必须以土地作为物质基础,土地在城镇化过程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文章认为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必须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适时通过农地制度的改革创新,使更多的剩余劳动力转向城镇,从而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达到农民富裕的目的。论文以西安市农地制度为例,在分析农地制度和城镇化相互关系的基础上,探讨现行中国农地制度对城镇化积极和消极两方面的影响,指出现行农地制度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城镇化的发展,并且针对存在的问题,借鉴美国、日本农地制度演进和城镇化进程的一般关系,通过对几种农地制度的比较分析得到城镇化进程中农地制度的改革目标——永佃制。  相似文献   

16.
东亚模式视角下台湾与大陆发展模式异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台湾模式和大陆模式本质上同属于东亚模式,本文在东亚模式的视角下,对台湾与大陆发展模式的异同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中国台湾地区模式与大陆模式异同的原因,对促进台湾与大陆经济合作及发展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自2008年启动的成都市耕地保护基金制度,作为一项符合统筹城乡过程中耕地保护和维护农民权益的要求的制度性安排,是从底层通过法律化表达的形式将农民权益固化,并与耕地保护责任相结合的一种做法。文章认为,耕地保护基金制度实施以来,在加强耕地保护、促进农村土地产权流转和加快农业产业化进程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文章在对成都市耕地保护基金制度实施以来的做法与成效进行调查和分析的基础上,从保护农民利益、坚持市场化原则和完善耕保基金制度等方面提出了进一步推进和完善该项制度的建议和思考。  相似文献   

18.
张格杨 《改革与战略》2010,26(6):214-216
耕地易地代保是对现行耕地保护制度难以适应保护耕地与经济社会发展对耕地资源大量需求的双重要求的合理选择。文章在对耕地易地代保政策的缘起、局部实践及其效果评析的基础上,提出进一步完善耕地保护政策的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19.
生活污水用于农田灌溉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生活污水的来源及水质特征,从理论上分析生活污水中的污染物在农灌过程中的降解机理,并且对生活污水用于农田灌溉进行了可行性研究,提出生活污水用于农田灌溉应注意的问题及生活污水农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农田水利事业取得巨大成就,但是仍存在抗灾能力弱、大中型水利与农户灌溉不对接、灌溉碎片化及可持续性差等问题。文章分析了利益相关者的利益所在和行为逻辑,发现取消农业税费后村社集体力量削弱,基本退出农田水利事业,村社成了当前农田水利建设的一块短板。针对此问题,文章提出要确保村社的基本利益、采取多方激励措施以及增强公共利益导向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