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数字消费是打通国内大循环、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载体。借助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进行准自然实验,基于2008—2020年我国28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利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方法,验证数字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因果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消费有力推动了我国经济增长,且这一结论在克服内生性问题、考虑政策时滞效应、排除异质性处理效应、控制城市特征与国家大数据综合试验区政策等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此外,数字消费对经济发展增量提质的影响效果受到数字鸿沟负面冲击。机制分析表明,政府数字注意力配置正向强化数字消费的经济增长效应,数字消费通过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倒逼数字金融纵深发展、提升外商直接投资水平三条路径激发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进一步探索中国数字消费之谜时发现,数字消费具有包容性增长特征,对不同地区、不同城乡收入差距水平下城市内部的经济增长效应具有一致性。因此,需要有序推动国家信息消费城市建设扩容提质,积极构建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协调关系,改善数字消费发展软环境与硬环境,依托数字消费健康发展释放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促进共同富裕目标早日实现。  相似文献   

2.
文化消费对旅游发展的作用愈发凸显,促进文化消费规模扩大、文化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国家推动旅游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而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抓手。借助国家文化消费试点政策的准自然实验,文章基于多期双重差分模型,使用2008—2019年283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评估了文化消费对我国地区旅游经济增长的影响及其内在机制。结论表明,文化消费试点政策显著推动了地区旅游经济增长;但主要依赖于国内游客,对入境旅游的影响不明显。机制分析发现,文化消费试点政策通过“消费引领效应”和“产业联动效应”带动了居民消费扩容和文化相关产业发展,从而激发了市场活力、推动了地区旅游经济增长。异质性分析表明,在中西部地区和高数字经济发展地区,这种激发效应更强。研究为文化消费试点政策在全国范围内进一步实施推广提供了丰富的经验证据,也为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3.
刘烨  王琦  班元浩 《财贸经济》2023,(4):89-105
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如何借助新一代数字技术打造的虚拟集聚平台赋能城市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基于技术选择模型将表征产业组织数字化的虚拟集聚与城市创新绩效置于统一的分析框架内,考察了虚拟集聚与城市创新之间的关系及其通过知识结构影响城市创新的关键路径。研究发现,虚拟集聚促进了城市创新发展,并且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表明虚拟集聚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知识溢出的空间阻滞问题。异质性分析发现,虚拟集聚对东部地区、中心城市和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促进作用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促进知识结构相关多样性提升是虚拟集聚影响城市创新绩效的重要渠道,并且虚拟集聚的创新增长效应遵循“梅特卡夫法则”呈现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此外,城市虚拟集聚水平越高,引致的创新促进作用及创新模式越偏向于渐进式创新。本文的研究丰富了产业组织数字化和城市创新方面的文献,为探索产业数字化及中国城市创新与高质量发展拓宽了视角。  相似文献   

4.
数字经济是顺应全球低碳转型、推动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本文基于我国249个地级市面板数据,在测算数字经济和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了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2)数字经济发展对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具有区域异质性和城市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一、二线城市和东部地区城市的数字经济推动作用明显高于非一、二线城市和中西部城市。(3)数字经济发展可以通过缓解城市蔓延、降低碳排放和促进技术创新,助力于我国实现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4)数字经济对我国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呈空间正向溢出效应。基于研究结论,应大力推动城市数字经济建设,强化我国城市低碳可持续发展能力,助力我国“双碳”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5.
数字经济的发展在促进中国经济转型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在这个过程中,作为重要生产要素之一的人力资本,其结构的升级演变顺应了数字经济发展对于高技能型人才与创新型人才的迫切需求。文章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视角,运用空间面板计量模型来探究其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空间溢出机制。研究发现,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对数字经济的发展存在明显的空间溢出效应,并且基于数字经济在经济空间联系上更加紧密的特点,采用经济距离权重下的空间溢出效应也更为明显。其政策含义是,应从单纯注重提升人力资本存量转向大力促进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以推动数字经济进一步持续增长。  相似文献   

6.
陈湘 《商业时代》2022,(6):32-35
数字经济对城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人工智能、大数据和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有望为商贸流通业赋能,促进产业的转型升级,突破发展瓶颈.本文运用2017-2020年的城市面板数据,实证分析了数字经济对城市商贸流通业的效应.研究发现,数字经济能够显著促进城市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经济对城市商贸流通业的促进...  相似文献   

7.
基于2013—2019年28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本文系统剖析数字经济与农民收入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果发现,数字经济不仅直接促进农民增收,还通过提升创业活跃度间接对农民收入产生积极影响;数字经济对农民增收的推动作用存在明显的区域和时间异质性;数字经济与农民增收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数字经济显著促进本地区农民增收,同时正向影响周边地区农民收入,具有一定的空间溢出效应。上述结论为探讨数字经济的增收效应提供中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和分析视角,也为数字经济时代推进乡村振兴、迈向共同富裕给予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8.
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是平台经济得以蓬勃发展的技术基础,平台经济创造出大量零工就业岗位。为探究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零工就业工资的影响及其空间溢出效应,使用2020年至2021年城市的零工招聘平台大数据与城市特征数据进行匹配,并构建新型数字基础设施综合指标,建立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发现,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本地零工就业工资具有显著的提升作用,并且对周边城市的零工就业工资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机制分析表明,新型数字基础设施会导致本地和周边地区产生更多的零工需求,从而提高零工工资水平;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对周边城市的溢出效应是局域的,且随着距离增大而衰减。在加大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的同时,地方政府需要积极拓展投资主体,挖掘与其他城市的合作潜力,制定共担成本与共享收益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投资方案,构建多元化投资体系,鼓励私有企业和私有资本进入相关投资领域;政府还应为零工经济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政策支持,特别是税收优惠和资金补贴政策,帮助企业度过数字化转型的初期阶段,并以专项法律法规政策满足零工就业人员在劳动和社会保障方面的需求。  相似文献   

9.
本文测度2011—2019年我国30个省份的数字经济发展指数和地区产业结构优化指数,运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中介效应模型、门槛效应模型及空间杜宾模型,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传导机制、影响效应及空间演化关系。研究结果显示,数字经济发展显著促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经双重差分法等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依然成立;数字经济发展通过提高创新能力水平进而推动地区产业结构优化,门槛效应模型和空间杜宾模型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产业结构优化具有非线性特征及空间溢出特点。本研究为深入理解数字经济发展增进地区产业结构优化的效果、机制及空间差异等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基于中国城市商业银行的数据,利用面板计量估计方法,从数字经济对银行主动风险和被动风险的差异、数字经济不同渠道影响的分析和数字经济的空间溢出效应等方面,系统考察了数字经济发展对地区银行业风险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从主被动风险差异来看,数字经济显著降低了地区银行业被动风险;第二,从作用渠道来看,数字经济可以通过促进企业创新、产业结构升级以及减少经济波动等渠道降低地区银行业风险,也会通过金融深化、加剧银行竞争等渠道增大地区银行业风险;第三,从空间溢出效应来看,本地数字经济发展能够降低邻近地区银行业风险水平,且其降低效果比本地效应更加显著。本研究为数字经济对银行业风险的影响提供了新证据,为中国大力发展数字经济、积极推进银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经验支撑和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11.
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是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必然选择。在新发展格局背景下,本文将国家信息消费试点城市建设作为扩大内需的外生政策冲击,兼顾扩展边际和集约边际视角,较为全面细致地考察了扩大内需引致的内循环能否有效驱动外循环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国家信息消费试点政策带来的内需冲击,不但显著提高了试点城市的企业出口概率,还促进了企业出口规模的显著扩张;信息消费试点政策通过生产率效应、外资进入效应和信息化效应促进了企业出口;信息消费试点政策的企业出口效应存在企业规模、城市级别和行业异质性;良好的制度环境有利于信息消费试点政策驱动企业出口。本文的研究结论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提供了经验证据,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2.
苗慧 《中国商论》2024,(7):45-48
在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的形势下,为尽快恢复经济复苏增长并推动国内大循环,加快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就离不开对居民有效消费需求的引导及其消费潜力的释放。近年来,以大数据、5G、人工智能为依托的经济数字化转型已深刻影响社会的各个层面,作为拉动国民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消费领域自然也受到其深刻影响。文章基于2017—2021年全国主要99个地级市的面板数据,通过实证分析探讨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潜力及其各维度的作用效果和溢出效应。结果表明:(1)数字经济发展对居民消费潜力及其消费支出维度、消费收入维度和消费环境维度均有积极作用;(2)数字经济对促进居民消费潜力释放具有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3)相对居民消费潜力中的收入和支出维度,数字经济对居民消费环境维度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数字经济与消费互联网的快速发展,数字化消费成为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重要引擎和增长新动能。本文将数字化消费作为研究对象,从数字技术赋能、商业模式创新、基础保障支撑、数字消费治理四个层面构建数字化消费影响机制的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并在问卷调查基础上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检验数字化消费的多层次影响因素与影响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数字技术赋能对数字化消费普及有显著的强正向效应,数字化服务质量和效率的提升能够促进消费者的数字化消费行为;商业模式创新主要是通过成本节约效应、规模经济效应、效率提升效应等促进数字化消费普及;基础保障支撑显著正向影响数字化消费普及,主要是通过物流基础设施保障、地区数字化消费设施保障等促进数字化消费普及;由于消费者对大数据推送内容的满意度较低以及平台隐私保护管理问题普遍存在,数字消费治理显著负向影响数字化消费普及,从而产生对数字化消费的负向作用力。  相似文献   

14.
城市是创新的重要载体。本文以278个城市数据为样本,结合国家智慧城市试点,运用多期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推行智慧城市治理模式对城市创新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整体上,推行智慧城市治理模式对提升城市创新效率有显著影响。异质性分析表明:高等教育水平较高的城市相比高等教育水平一般的城市推行智慧城市治理模式的创新效应更加显著;在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城市,推行智慧城市治理模式具有显著创新效应,但在东部和中部城市提升创新效率的边际效应相对较小。机制分析表明:智慧城市治理模式提升城市创新效应主要是通过应用信息技术产生的技术环境效应、带动产业转型升级产生的产业结构效应,以及城市宜居宜业水平提高和就业机会增加产生的人力资本效应。这对进一步拓展城镇化与创新关系研究、完善城市创新效率提升路径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5.
运用2011—2018年中国28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以“智慧城市”试点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从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两个维度探究智慧城市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的影响,从技术、制度和人三个方面分析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数字普惠金融发展水平,且这种作用存在结构异质性、区域异质性和城市等级异质性;智慧城市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三个维度中的数字化程度提升作用最大,使用深度次之,覆盖广度最小;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基础设施效应和创新环境效应促进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而人才集聚效应的中介作用不显著。基于此,从重视智慧城市建设对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正外部性、加强智慧城市建设的顶层设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等角度提出了提高智慧城市建设质量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王磊  徐骏 《财经论丛》2024,(5):28-38
本文以2018年开展的电子政务综合试点政策为拟自然实验,利用双重差分计量模型探讨数字政府对产业结构升级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实证结果显示,电子政务综合试点政策的实施显著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级化,这一结论经识别检验、稳健性检验和PSM-DID估计后依然成立。异质性分析发现,电子政务综合试点对沿海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强于内陆地区,对城市群地区产业结构的影响强于非城市群地区。基于传递效应模型的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政府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化,通过鼓励大众创业提升产业结构的高级化。因此,应以电子政务综合试点为契机,加快数字政府建设、提高政府治理效能,以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7.
数字经济与对外贸易深度融合已成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利用2010~2020年我国省际面板数据,实证分析数字经济对东、中、西部地区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机制及升级的实现条件、空间溢出效应。研究发现:(1)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的提升对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2)从中观层面看,人力资本、产业升级和创新产出是数字经济有效作用于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主要传导路径,且存在地区异质性;从宏观层面看,人民币汇率、人均GDP和政策支持是数字经济作用于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机制;(3)数字经济提升对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制,随着地区专利申请授权量与人力资本提升呈“边际效应递减”,随着互联网端口接入数量的增加呈“边际效应递增”,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与人力资本提升是数字经济驱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长效作用机制;(4)数字经济与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本地数字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周边地区对外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本文旨在考察研发投入区际流动能否通过空间知识溢出效应促进区域城市经济增长,以及当经济差距缩小时研发投入对经济增长空间溢出效应变化特征。以江苏省13个地级市为研究对象,运用多种空间计量分析方法,对上述假设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研发投入区际流动的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城市经济增长呈显著的正向效应;苏南、苏中、苏北研发投入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经济增长影响程度高于总体平均水平。本文结论为促进区域间研发投入合理流动、统筹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促进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9.
刘海英  钟莹 《商业研究》2023,(1):98-107
碳排放权交易和碳税是降低碳排放的主要市场化手段。本文采用双重差分空间杜宾模型(SDM-DID)和中介效应检验对其减排效应、空间溢出效应以及作用路径进行检验。研究发现,我国碳排放在空间上存在显著的正相关性,存在高-高排放、低-低排放地区聚集的空间特征;两种碳减排政策在考虑空间关联性后仍然具有显著的减排效果,其中碳排放权交易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试点省份周边地区能借助试点省份的政策红利实现碳减排,而“碳税”的空间溢出效应为负,存在“污染天堂”现象,碳排放权交易能通过促进工业结构低碳转型、改善能源结构来实现碳减排,“碳税”能通过提高能源效率和改善能源消费结构来减少碳排放。  相似文献   

20.
作为城市化与信息化深度融合的产物,智慧城市是城市发展模式的重大变革.基于智慧城市试点的准自然实验,利用2003-2016年中国227个城市面板数据,采用多期双重差分法(DID)和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法(PSM-DID)检验智慧城市试点对城市创新的影响,并从城市所处区域、科教水平以及规模等方面详细考察试点政策影响城市创新的异质性,在此基础上,将产业结构、融资效率和信息化水平作为调节变量进行影响机制分析.研究发现:智慧城市建设显著提升了城市创新水平,其创新效应的发挥不存在滞后性,试点政策效果随时间的推移显著增强;异质性分析发现,在科教水平较低的城市和中小城市,智慧城市试点具有明显的创新效应,而在科教水平较高的城市和大城市,智慧城市试点的创新效应不显著,并且智慧城市创新效应的发挥不存在明显的区位异质性;机制分析发现,智慧城市建设主要通过优化城市产业结构、提升融资效率以及信息化水平等渠道促进城市创新水平的提高.这一研究对新时代中国加快创新型国家建设和智慧城市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政策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