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上海农村经济》2012,(4):69-70
按照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实行有利于科学发展的财税体系,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和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的要求,2008年上海市发改委联合市农委等相关部门,深入开展建立生态补偿机制的专题调研。2009年上海出台《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本市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的若干意见》和《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办法》,构建了生态补偿机制的基本框架,覆盖基本农田、水源地和公益林等三类生态保护区。基本农田生态补偿机制已实施三年,对改善城市生态环境、促进城乡统筹协调发展切实发挥了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利益相关者行为选择机理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构建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涉及多个利益相关者,各个利益主体的利益诉求及其行为选择不同,影响到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与实施,进而对水源地生态环境造成影响。文章利用利益相关者理论,对水源地保护区生态补偿中的利益相关者进行识别,并分析其利益诉求,将生态补偿中的利益相关者分为受偿者与补偿者,二者在生态补偿中的行为形成了一种博弈关系。利用博弈理论与方法,通过构建受偿者与补偿者的支付矩阵,分析了在水源地保护区的生态补偿中受偿者与补偿者的行为选择机理,给出了双方行为选择的混合战略纳什均衡点,从而得出了受偿者与补偿者的行为优化途径。研究结果表明:降低补偿者的风险偏好、监管成本以及受偿者不保护生态环境的超长收益,增加受偿者不保护生态环境的惩罚、潜在损失、信用损失以及生态环境保护内外收益差和合作期限,是减少水源地保护区污染的有效手段,并据此提出了健全监管体系、强化风险意识,以及健全诚信制度、完善生态补偿方式的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3.
我国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探讨   总被引:48,自引:0,他引:48  
生态补偿机制是克服保护区资金短缺的关键。本文在深刻研究生态补偿除筹集资金外其它重要功能的同时,围绕补偿主体→补偿依据→补偿数量→补偿形式→补偿征收→补偿使用→补偿监管等生态补偿的有关环节的问题进行研究,为建立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4.
2009年第四季度,上海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本市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若干意见>,明确指出,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进一步加大生态建设和保护力度,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稳妥化解历史遗留问题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5.
对松花江三湖保护区在东北生态体系建设中对国土生态安全、水资源安全、大坝安全、粮食安全、生物多样性安全和工业经济发展等多元化战略方面进行了论述。并提出了妥善解决好林、农、牧矛盾,加大环境污染治理力度、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以及开展科学研究与落实保护区管理权限实现科学管理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生态补偿机制中各方利益主体决策行为的基础上,构建了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政策下两组核心利益主体的博弈模型,研究了相关利益主体行为的"可信性问题"和相关因素变动对主体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可信许诺"使得生态补偿政策难以达到预期效益,要使社区居民遵守"诺言",取决于查处概率和处罚金额两方面因素;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激励悖论"现象的存在,增加对企业的罚款从长远来看并不能真正抑制企业的污染行为,反而会增加当地保护区管理部门懈怠渎职的概率。因此,提出中国自然保护区生态补偿机制的重构路径:以健全官员考核体系,加大惩处力度为基础;以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居民收入为纽带;以完善法律制度,创新监管机制为动力;以明确责任主体,疏通信息渠道为保障。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加速拓展,城郊生态保护区空间特征和功能逐渐被人们认识,城郊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对维护城市生态安全及生态服务功能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通过分析我国城郊土地利用现状,了解了不同地区城市发展状况及居民用地需求。通过对城郊生态保护区的概念和起源以及空间特征进行深入分析,总结出城郊生态保护区从城郊系统空间角度具有系统性、多样性、生态功能空间分异、区域空间相关等特征;城郊生态安全从环境问题角度具有区域性、动态性、综合性和挑战性等特征。该文最后从城郊土地的利用以及开放发展方向、城市与郊区整体生态体系规划、城郊长效动态监测机制和管理制度以及城郊生态保护区与城市合理干扰互动等方面为生态保护区的土地利用、管理及发展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8.
矿产资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发展。但是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的矛盾日益显现,建立健全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无疑对促进资源开发与生态环保的协调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立足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的实践操作及制度建设,需要从健全生态补偿的法律法规体系,强化矿产资源开发的监管力度,建立部门间的联动机制和公众监督机制,拓宽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资金的渠道等方面进一步完善矿产资源开发生态补偿制度。  相似文献   

9.
声音     
《林业经济》2015,(7):6
加强重要生态保护区、水源涵养区、江河源头区生态保护,严格地下水开发利用总量和水位双控制,加强华北等地下水严重超采区综合治理,加大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力度,积极发展水电清洁能源。着力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全面落实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划,建立联合防污控污治污机制,强化从水源地到水龙头的全过程监管。——水利部部长陈雷  相似文献   

10.
秸秆用则利、弃则废,秸秆焚烧不尽浪费资源而且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社会危害等问题。文章首先简要分析欧美等世界农业发达国家的秸秆计划焚烧政策和秸秆利用主导方式,结合我国秸秆综合利用试点和秸秆利用生态补偿制度创设试点,探索我国秸秆利用生态补偿制度框架的构建与相关政策体系的建立;同时,为进一步推进我国秸秆全域全量利用,提出扩大农作物秸秆利用生态补偿制度实施范围、优化农作物秸秆利用区域生态补偿机制、建立健全农作物秸秆利用生态补偿政策和引入农作物秸秆利用生态补偿评估机制等四项建议。  相似文献   

11.
森林生态效益补偿资金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继2004年中央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全面实施后,2007年财政部又出台补偿基金管理办法,国家“十二五”规划提出加快生态补偿机制的建立、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和设立生态补偿专项资金等,进一步加强了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管理,提高了资金的使用效率。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基金的有效管理和运行,直接关系到国有林场和林农的切身利益,对生态环境的改善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起到重大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制度成本、林区困境与生态补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制度经济学的分析工具,将林区、林业与林农问题构成的林区困境放在制度成本、制度受益及其分摊与分配角度进行分析,认为国家汲取工业化原始资本累积的制度成本是林区困境制度根源,林业与林区不具备自我发展的内生动力,林区的出路在于构建以历史贡献补偿和现时贡献补偿为主体的生态补偿机制,并提出建议:要扎实推进商品林资源产权改革;整合规划资源;建立健全的生态补偿机制;科学划分政府与市场的作用领域;加强国际合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生态保护的角度探讨城市人口适度规模,不仅可为地方政府制定生态补偿标准提供建议,还可化解生态资源供需失衡的矛盾。[方法]文章以常德市及下属各区县市为研究对象,利用生态足迹模型测算出2015年常德市的生态足迹和生态承载力,并依据生态补偿量计算生态补偿标准及人口适度规模。[结果]生态资源确实是限制常德市人口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常德市仅有武陵区和石门县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而其余地区人口已超出自然生态承载力的范围。[结论](1)常德市总体呈生态赤字,耕地赤字是主要原因;(2)常德市应获生态补偿8. 72亿元,以林地和水域为主的地区为主要补偿对象;(3)生态承载力不足是限制常德市人口发展的重要因素。为保证常德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地方政府应当从减少生态赤字、健全补偿机制和加大补偿力度3个方面给出具体的政策方案。  相似文献   

14.
丁双  戴玉才 《水利经济》2023,41(1):78-83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中西部地区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有效性和稳定性,利用拓展能值模型核算流域生态补偿标准,分析双维度机制分类框架机制类型,依据补偿方补偿意愿确定流域政府及其上级政府的补偿额分摊支付比例,并以汾河流域忻州段-太原段为例验证该机制的可行性。结果表明:中西部地区不协调的经济发展方式和当地大型流域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加大了当地流域生态保护难度,应以生态价值为核心确定补偿标准,在流域政府补偿上级政府补差型机制下尽快设立专项资金并合理分摊支付补偿额,保障流域生态补偿政策的有效落地。  相似文献   

15.
休耕生态补偿制度对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促进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依据生态补偿理论,休耕生态补偿制度的成效和可持续性取决于其空间瞄准率、补偿机制和监管体系。然而,目前休耕生态补偿制度却存在微观经营主体的瞄准效率低、补偿方式不够灵活、监管力度不足等问题。对此,本文从如何提升空间瞄准率、实施有区别的补偿策略以及强化监管等三个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是实现上海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良性循环的必然选择.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机制,有利于城市生态建设和生态安全,为生态保护地区公平发展权提供保障,为本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结合福建省湿地概况及其保护现状进行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的构建,试图为构建完整的福建省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提供参照。[方法]采用归纳总结法,通过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借鉴、归纳总结,从法律机制建立原则、法律机制构建内容和湿地生态补偿法律保障措施等3个方面构建福建省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及分析其效用。[结果]发现当前福建省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1)立法理念不准确;(2)缺乏有力的法律支撑;(3)湿地生态补偿法律保护不完整。[结论]福建省在湿地生态补偿法律机制构建方面尚处于薄弱阶段,无法达到为福建省的湿地保护以及进行湿地生态补偿提供法律保障的程度。并对此提出3点建议:(1)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加大执法力度;(2)明晰权责;(3)明确补偿方式。  相似文献   

18.
我国山区转型发展与绿色发展论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山区转型发展和绿色发展要形成基本共识,确立基本理念,确立发展思路和愿景,强化统筹,优化发展环境,强化绿色,实现经济系统优化,强化生态,实现生态系统优化,建立建全制度保障,完善山区发展考核体系,创新山区资源补偿机制,加大扶持开发力度,加大开放开发力度。  相似文献   

19.
生态移民是生态脆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中一项涉及面广、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区域人地关系协调活动,对于杜绝人为活动破坏、建设地区生态屏障、改善生态恶化地区人口生活状态、实现地区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有重要现实意义。有鉴于此,本文就以祁连山保护区的天祝县为典型个案,分析了政府作为生态移民这项社会活动的主导者,所面临几个复杂的突出问题,并提出了政府要做好生态移民,应该重点做好移民资金、移民方式、移民后续安置以及移民政策等几方面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20.
建立健全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对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协调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是确保草原生态安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的重要手段。基于调研数据资料,本文首先探讨了新疆草原生态补偿机制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特别是对生态补偿标准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结合新疆生态建设实践,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新疆草原生态补偿机制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