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行为金融学的研究为传统的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的发展提供一种新的思路。本文根据噪声交易者模型,考虑噪声交易者的认知偏差和反应不足,构建了一种新的价格冲击模型,对于噪声交易和股票流动性的关系给出了一种新的行为金融学解释,并且通过设定参数进行模拟,具体描绘了噪声交易对于股票流动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行为金融学理论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文顺  刘达 《开放导报》2005,15(4):69-71
证券市场上的种种异象使得人们对主流金融学产生了质疑,行为金融学应运而生。投资者心理和套利限制构成了行为金融学的两大支柱。行为金融学所提出的观点更加切合现实,而且对很多异象都做出了合理的解释。另外行为金融学还建立了自己的模型——行为组合模型与行为资产定价模型,从而成为挑战主流金融学的最大力量。  相似文献   

3.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金融学的主流理论是由美国芝加哥商学院的Fama教授于1970年确立的有效市场假说,1980年之后的金融实证研究发现,大量的交易数据并不支持有效市场理论。随着越来越多的市场异常现象被发现,使人们有理由怀疑交易者的行为是否存在一些共同的非理性倾向。要解答这一问题,仅在经济学范畴内寻找答案显然是不够的,人们转而诉诸其他研究人类行为规律的学科—一心理学、社会学及人类学等,于是一门心理学、社会学等与金融学的交叉学科——行为金融学逐渐发展壮大起来,到了本世纪初,已经成为一门“显学”。  相似文献   

4.
内部交易者的交易行为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以 Kyle的单期模型为基础 ,通过假设内部交易者无法获得对交易风险资产流动价值的完全信息及市场无法达到标准形式的半强式有效 ,而是一种弱式有效 ,重新分析了内部交易者的交易策略和最终收益 ,从而将 Kyle模型做了推广。本文得出的结论是 ,当内部交易者观测到的信号对交易资产真实流动价值存在扭曲时 ,内部交易者的交易行为变得更为复杂 ;弱式的市场有效性条件和流动价值信号的扭曲可加强内部交易者的信息垄断地位 ,为其相应的策略交易带来更多的收益。  相似文献   

5.
行为金融学:起源及其对金融决策特征的一般描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为金融学是现代金融学的一个新的发展领域。与传统意义上的现代金融理论的理性分析框架相比 ,行为金融学更注重人的实际心理和经济行为 ,从而为金融决策提供更现实的指导。文章首先介绍了行为金融学的起源和发展 ,指出了它与传统金融学的不同。其次考察研究了行为金融学对金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中国股票市场实际,分析了证券发行管制对噪声交易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1)证券发行管制保护了噪声交易者利益,削弱了一级市场发行方的套利力量,创造了噪声交易者的生存空间,推动了噪声交易者对价值投资人的驱逐和同化,使噪声交易者主导市场;(2)改善投资人结构和增加大盘兰筹股是实现中国股市“发展、规范与市场承受能力高度统一”、以及股票价格向价值平稳回归的重要条件。  相似文献   

7.
为防止房地产市场的过度泡沫化,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房地产调控政策。但这些调控政策能否有效降低房价并抑制房地产泡沫呢?以往房地产泡沫的研究表明,投资者预期对房地产价格波动和房地产泡沫的影响极为重要。经典的噪声交易模型也指出,噪声交易者预期是房地产价格波动和房地产泡沫形成的重要因素。在系统回顾文献的基础上,文章分析了噪声交易者预期对于房地产价格泡沫的影响,并剖析了房地产调控政策对噪声预期和房价关系的调节作用,从而构建了相应的调节作用模型。在此基础上,使用35个大中城市2002-2011年的实际数据进行了调节作用模型的实证检验。实证结果显示,近年来国家出台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在抑制房地产价格异常波动和房地产泡沫问题上收效甚微。  相似文献   

8.
传统金融学是一种比较理论化的金融学,传统金融学最显著的特点是将"有效市场假说"作为解决市场金融问题的关键。在解释金融问题时,传统金融学往往会将市场条件看作是一种理想化的条件,在此基础上利用各种数学公式对金融投资问题进行解释,但市场是变幻莫测的,理想的市场条件往往与实际不符。与传统金融学不同的是,行为金融学不仅具有科学的实践基础,还将心理学运用到金融投资领域。文章通过对传统金融学和行为金融学进行分析,比较两者的理论分歧,希望能够为金融学研究提供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9.
刘珂 《魅力中国》2009,(36):149-150
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金融学的主流理论是由美国芝加哥商学院的Fama教授于1970年确立的有效市场假说,1980年之后的金融实证研究发现,大量的交易数据并不支持有效市场理论。随着越来越多的市场异常现象被发现,使人们有理由怀疑交易者的行为是否存在一些共同的非理性倾向。要解答这一问题,仅在经济学范畴内寻找答案显然是不够的,人们转而诉诸其他研  相似文献   

10.
文章假设在一个具有唯一风险资产的金融市场中,存在多个风险中性的信息交易者、很多噪音交易者、风险中性的做市商三类交易者,其中信息交易者是有限关注的,他们通过权衡关注和竞争两种因素选择交易量。文章首先建立了信息交易者具有不同关注度的一般模型,然后建立了具有相同关注度的模型,通过求解唯一线性均衡,推导它的均衡特征,得出结论:信息交易者的交易强度、期望收益随着其他信息交易者关注度和信息交易者数量的增大而降低,随着自身的关注度的增大而增大;信息交易者数量较少时,期望收益随着信息交易者关注度的增大而增大;而信息交易者数量较多时,期望收益随着信息交易者关注度的增大起初快速增大,然后缓慢降低。  相似文献   

11.
安静 《科技和产业》2020,20(12):40-47
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和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改变了传统的消费信贷模式,形成了互联网消费金融这一新的业态。它通过创造新兴的消费金融产品来催生居民消费需求,以新供给创造新需求,再以新需求带动新增长,充分发挥消费对经济的基础性作用,从而助力供给侧改革。以流动性约束作为切入点,先系统分析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机制,再基于2011-2018年面板数据,构建动态面板GMM模型,实证分析了互联网消费金融对居民消费需求的影响以及对不同收入群组的作用效果,结论表明:互联网消费金融缓解了流动性约束,促进了城镇居民各类消费支出增加,改善了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对居民生存型消费支出和发展享受型消费支出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特别是对流动性供给不足、服务缺失的低收入群体的作用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12.
陈春春 《南方经济》2019,38(2):51-68
噪声交易与股票流动性都是行为金融研究的重点,但二者的相关性问题学界一直未能达成一致,"正负之争"不休。文章改进Kyle (1985)的假设,构建符合中国实际的流动性数理模型,模型表明:噪声交易与流动性负相关,且相关关系受信息不对称、风险厌恶度等因素的影响。进一步,文章以中国沪深300指数的成分股数据证实了"噪声交易-流动性"关系,发现其存在显著的月历效应和市场行情效应。文章对"正(负)相关"理论进行了梳理和评析,为争论的清晰化、明朗化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3.
选择适当的工具一直是条件资产定价研究的中心,目前国内外尚没有研究从这个角度探讨流动性对资产定价的影响。本文在Breeden-Lucas随机折现因子框架下建立了以市场流动性为工具的条件CAPM,并使用1996.1.2-2004.12.31期间的沪深A股日度交易数据构造了Amihud(2002)的非流动性测度、Farm-French组合、定价因子等。一阶段GMM估计表明,该滞后工具可有效捕获资产回报的可预测变化。模型解释这种变化的能力显著优于Fama-French三因子模型和CAPM.且几乎没有统计显著的残留规模效果和价值效果。  相似文献   

14.
基于流动性风险的行为资产定价模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行为金融的研究视角,本研究建立了一种简洁的流动性风险均衡模型。本文将流动性因素纳入股票横截面收益的关键影响因素,构建了基于流动性风险调整的行为资产定价模型,利用欧拉方程确定了模型均衡价格。在一般均衡框架下。本文揭示了买卖差价、交易频率和市场效率等因素以流动性偏好形式对资产价格的影响机理。在连续双向拍卖交易机制下,本文利用仿真检验了均衡价格的形成过程.结果能够解释股票溢价等金融异象。  相似文献   

15.
商业银行的超额准备金与法定存款准备金都存放在中央银行的特定账户上。二者之间此消彼长的关系,决定了中央银行可以依托调节存款准备金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行为。本文着眼于存款准备金率政策实施的动态过程,通过整理2011—2018年20家商业银行的非平衡面板数据,采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tem-GMM)方法进行动态面板回归模型估计,考察以P2P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快速发展对大型国有银行与中小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冲击与影响,实证研究证实存款准备金率对我国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创造行为会产生显著影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虽然对不同银行流动性创造水平的抑制存在一定的异质性差异,但是对银行总体流动性创造能力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因此会在一定程度上削弱存款准备金率政策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6.
欧鲲 《特区经济》2008,(5):69-72
自2005年底以来,流动性过剩始终是我国经济运行中的一个热门话题。而流动性过剩也正一步一步地影响着我国经济与金融地正常运行,甚至影响到广大老百姓的日常生活。本文将探讨我国流动性过剩的表现形式、成因及影响,并提出进一步缓解流动性过剩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Using China Micro and Small Enterprise Survey data, this paper examines how digital finance affects the investment behavior of MSEs in China. We find that digital finance significantly increases both MSEs' probability of applying for new investment projects and the number of projects applied. Specifically, our baseline model shows that MSEs that use digital finance are 7.5% more likely to apply for new investment projects than those who do not. The average number of new investment projects applied by MSEs that use digital finance is also 37.8% higher. Results are further substantiated by conducting a set of additional tests to rule out the potential confounding factors and a 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strategy to address for the potential self-selection bias. Heterogeneous impacts of digital finance are also studied in this paper. We find that the impact of digital finance is more prominent for younger enterprises and enterprises located in the central and western regions where there is relatively backward financial development. In the end, the underlying mechanism is further explored and the result shows that digital finance promotes the investment behavior of MSEs by reducing the degree of information asymmetry between the lender and the borrower, which alleviates the financing constraints of MSEs.  相似文献   

18.
杨怀东  徐芳  罗孝玲   《华东经济管理》2010,24(12):79-82
文章从期货品种的流动性和合约的流动性视角出发,采用了一种新的综合性流动性指标L’,考虑流动性风险与市场风险的相关性,将流动性风险纳入GARCH—VaR模型中,并应用于交易保证金的动态设置。采用了豆油期货数据,分剐实证了不考虑流动性风险、考虑流动性指标L(Demsetz模型)和考虑流动性指标L'(新的综合性流动性指标)的动态期货交易保证金模型,结果表明,考虑流动性指标L'的模型不仅在覆盖风险上优于另两种模型,也在降低保证金收取水平上占优势,是相对合理全面的动态交易保证金模型。  相似文献   

19.
从金融发展的路径来看,经济货币化发展到一定阶段,便是金融证券化的蓬勃发展,其实质是经济主体互相融通资金规模的扩张和便利程度的提高。金融证券化的蓬勃发展,对流动性的内涵和表现形式产生了巨大影响,进而也对货币政策调控提出了新的挑战。文章结合此次美国的金融危机,反思了美国的货币政策调控,并结合中国实际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