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汽车制造业己由过去机械工业中的一个小行业发展壮大为国民经济中的主要行业之一,汽车制造业在整个工业中的比重不断提高。然而从总体上讲,我国汽车产业市场集中度低,企业生产规模小,多数没有达到最低有效经济规模,我国汽车产业缺乏足够的进入壁垒。  相似文献   

2.
过高的进入壁垒曾使得汽车自主创新高不可攀,但随着汽车产业环境和产业自身特性的变化,进入壁垒正逐渐弱化。在壁垒弱化的趋势中,采取创新战略进入汽车自主创新领域就成为产业发展的新机遇,奇瑞即是成功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2008年的经济危机在席卷全球后,目前进入了后危机时代。由于现阶段各国的经济形势并不明朗,加上中国汽车在国际市场的份额的迅速增长,中国汽车及零部件成了众矢之的。如何在层出不穷的贸易壁垒中,实现中国汽车出口的增长和技术实力的提升,是国家、行业和企业三方要共同考虑的问题。文章总结了中国汽车及零部件在国际市场遭遇的各种壁垒形式,分析了贸易壁垒对中国汽车及其零部件的影响,探讨了中国汽车发展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考虑和不考虑国际分割生产的情况下,虽然中国制造业的出口结构均呈改善趋势,即资源密集型行业和劳动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份额在逐渐下降,资本或技术密集型行业的出口份额在上升,但是在分离了国际分割生产的影响后,高技术含量的出口比重并不高,如果没有国际分割生产,则中国出口结构的改善是有限的。因此,在分析我国制造业出口时必须考虑国际分割生产这一因素。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中国工业的发展任务应转向以提高生产要素利用效率为主导,在产业结构和技术水平上全面缩小与工业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实现从工业生产大国向制造业强国的转变.中国制造业与工业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主要表现在物化劳动消耗、劳动生产率、国际知名品牌、创新能力、在国际分工体系中的地位和高附加价值的技术密集型产品供给能力等方面.中国制造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方向和任务是“高也成、低也就”,继续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全面缩小制造业与工业发达国家的差距,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相似文献   

6.
李慧  胡国良 《技术经济》2013,32(9):125-130
利用2005—2010年我国长三角地区21个制造业的面板数据,基于面板数据模型,分析了人民币升值与长三角地区的制造业全行业、劳动密集型产业、技术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人民币升值会导致由人均制造业出口额代表的长三角地区制造业全行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降低;分行业看,人民币升值对技术密集型产业和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水平的影响较劳动密集型产业更大。  相似文献   

7.
韦巍 《经贸实践》2014,(1):21-22
制造业竞争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与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标志。浙江省制造业中占主导地位的仍是传统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发育不足。  相似文献   

8.
中国工业中小企业行业分布实证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论文从“进入壁垒论”为研究中小企业行业分布的理论依据,运用“市场集中度法”、“企业数目法”、“企业规模比重法”,确定了我国各工业行业进入壁垒的程度,并划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以此为据,对我国工业中小企业行业分布进行了实证分析,试图以大量的客观数据揭示我国中小企业的结构问题,以及由此而产生的一些深层次矛盾。  相似文献   

9.
进入新世纪,国际汽车工业形成了“六加三”的格局,就是通用集团、福特集团、大众集团、丰田集团、戴姆勒·克莱斯勒集团、雷诺·日产集团六大集团和三家相对独立的汽车公司(宝马公司、本田公司、法国标致·雪铁龙公司)……  相似文献   

10.
一、知识经济下的进入壁垒   进入壁垒是指产业内已有企业对准备进入或正在进入该产业的新企业所拥有的优势,换个角度来说,进入壁垒也就是新企业在进入该产业时所遇到的不利因素和限制。进入壁垒大小反映了新企业在进入该产业过程中所遇到困难的大小。形成进入壁垒的因素主要有:规模经济、必要资本、沉没费用、产品差别、技术优势等。由于知识经济有着一系列不同于工业经济的特征,所以在知识经济下,影响和形成进入壁垒的因素也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   1.规模经济壁垒。在工业经济中,生产具有大批量、标准化、少品种的特点,因此规…  相似文献   

11.
明娟  王子成  张建武 《经济地理》2007,27(4):565-570
在比较国内外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的基础上,选择因子分析法来评价广东省制造业产业竞争力,研究发现广东省具有竞争优势的制造业产业主要是石油化工、仪器仪表、交通运输、电子信息、医药制造业等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饮料、食品等劳动密集型制造业产业仍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但纺织服装制造业显示竞争劣势;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等部分资源密集型和污染型产业竞争优势丧失;汽车、电子、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逐渐形成有效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核心竞争力:构筑进入壁垒的又一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们常常可以发现,某些企业在某个行业内可以长期享有远超过平均水平的超额利润而不必担心潜企业的进入使得竞争加剧,最终使利润降到平均利润水平。也就是说,这些“成功”的企业能够构筑起一道对于港企业而言的难以逾越的进人壁垒。即便潜企业跨越了传统的进入壁垒,如规模经济壁垒、产品歧异壁垒、资本需求壁垒、转换成本壁垒等等。例如,树窗英特尔主义(Wintelism,Wu-dow+Intol)产业模式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视窗英特尔是指微软公司的Wndow视窗操作系统和英特尔公司(Intel)的芯片。在IT行业内,这两个公司由于成功地构筑了某…  相似文献   

13.
我国东部制造业企业迁移的趋势及其机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着眼于我国东部发达地区的制造业企业向中西部地区迁移的现象,探讨了东部制造业企业迁移的趋势、特征及其发生机理。研究表明,东部发达地区的劳动密集型和原材料密集型制造业企业正加速向中西部地区转移,资本技术密集型制造业企业仍在向东部集中;产业因素和地区因素的变动是东部制造业企业向中西部迁移的直接动因。相应地,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国家区域政策有必要根据这种趋势进行调整和跟进。  相似文献   

14.
《财经文摘》2008,(12):91-91
10月30日至11月1日,由德国弗戈汽车媒体集团-AI《汽车制造业》(中文版)杂志、德国亚琛工业大学汽车研究院(ika)/亚琛汽车工程技术有限公司(fka)、沈阳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08国际汽车技术年会”在沈阳成功举办,来自国内外汽车行业的320余名高层代表对这次具有国际水平的技术论坛表示出了极高的评价,并踊跃地与演讲嘉宾进行了现场技术交流。  相似文献   

15.
日本制造业中的中小企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锁箭  毛剑梅 《经济管理》2003,(17):80-84
提起日本的制造业,我们脑海中会出现什么?当然是汽车、家用电器等产品,以及松下、索尼、丰田、三菱、本田等大企业,同时也是世界的知名品牌。然而,构成日本制造业的产业基础的却是数量庞大、规模较小和不知名的中小企业。我们甚至可以说,没有这些中小企业就没有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国际市场独领风骚的日本制造业。本文所要展示的,就是这些以优质、廉价的产品和准确的交货期,奠定日本制造业“半壁河山”的中小企业。  相似文献   

16.
张玉梅 《经济前沿》2012,3(6):84-100
基于中国制造业数据,本文检验了企业规模异质性与制造业地理集中的互动联系。研究表明企业规模因素对制造业地理集中具有显著影响。按素密集度对制造业的分类回归进一步表明,上述影响存在行业差异:劳动力与资源密集型行业的相关性不稳健,但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结果是稳健的。这意味着资本技术密集型行业的企业规模分布具有地理集中倾向:大市场集中分布了更多大规模企业。这一结论表明制造业集聚具有规模异质性:小规模企业通过集聚经济,促进生产率提高形成制造业集聚,大规模企业则通过集中分布在大市场而形成制造业集聚。另外,从制造业集聚的驱动力量看,制造业集聚的强化效应与地区异质因素两股力量都在推动制造业地理集中,由此可以判断制造业集中趋势还将持续。  相似文献   

17.
全球汽车制造业经历了单件生产、大量生产、精益生产和模块化生产的发展过程。1992年以来,全球汽车制造业进入模块化生产时代。随着汽车制造业模块化时代的到来,汽车业的高度全球化。伴随着汽车制造业模块化、全球化的战略趋势,本土汽车制造业经历了由封闭式创新到开放式创新的实践探索。专业人才是本土汽车制造业进一步实施全球化战略的关键成功因素,基于专业人才胜任力的最佳人才开发实践,是提升本土汽车制造业全球化战略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8.
汽车工业是很多工业化国家重要的制造业部门之一,占据了国民经济的重要地位,汽车工业又是在国际市场上竞争较为激烈的产业之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国工业发展水平。从我国工业发展的现实出发,发展汽车产业,提高汽车工业的国际竞争力,对提升我国制造业水平以及参与国际竞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企业只有具备核心能力才不会被替代,因此分析潜在企业进入产业的壁垒必须考虑对企业的能力要求。据此可将产业进入壁垒分为两类:同质性进入壁垒是阻碍潜在企业形成基本能力的因素;异质性壁垒是指阻碍行业内企业积累核心知识和能力、形成企业间异质性的共性因素,同时也是流动壁垒。政府产业管制的取向是同时消除同质性和异质性进入壁垒,尤其是后者,这将有利于避免因产业过度进入而面临的限制进入和鼓励竞争的两难冲突。  相似文献   

20.
蒋辉 《经济视角》2008,(1):11-17
在这个需要用胆识和魄力表达思考、实施决策的时代,我国的技术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需要对话世界,需要在经济全球化赋予他们的崭新舞台上登高远望。而模具制造业就是这种产业的一个代表。被称为“制造业之母”的汽车模具产品,以其具有的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等特性毫无悬念地列居模具制造产业的榜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