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三农”问题是我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一大难题,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仍然是全部工作中的重中之重。而“三农”问题的解决尤其是农民收入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均依赖农村金融这一融资渠道的畅通。但农村金融问题始终是解决三农问题过程中的软肋,成思危指出:尽管近年来各方面都加大了农村金融的改革力度,  相似文献   

2.
中国是个农业大国,13亿人口,9亿在农村,农村人口占70%。农民定,天下定,农民兴,天下兴。因此,“三农”问题是我国建设小康社会的难点问题,也是我国实现经济快速、稳定发展的根本问题.引起了全党全国人民的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运行特点。就现阶段而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的持续稳定增长问题。因此,探讨新形式下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3.
完善农村金融服务支持农村经济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不仅是我国农村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加大对农村金融服务的支持,是解决“三农”问题,使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基础工作,也是党和国家赋予农村金融机构的重要职责。笔者现就当前农村金融服务工作问题做些探讨。  相似文献   

4.
所谓“三农”,是指农业、农村和农民。“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三个方面:一是农民收入问题,二是农村消费市场问题,三是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就越来越突出,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问题。笔以为,这三个方面的落脚点就是农业问题,即实现农业现代化,只有农业发展了,  相似文献   

5.
2013年12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讲话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定时期解决“三农”问题的五个重大课题。习近平同志讲到扶持农民这个解决“三农”问题最大的问题时强调“扶持农民,就要强化政府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创造良好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建设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在新的形势下,作为肩负支持“三农”发展重任的农村信用社如何找准自己的位置,充分认识支持“三农”与自我发展的辩证关系,坚持为“三农”服务的方向,改善金融服务,面向农业、农村、农民,发挥支持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金融主力军作用,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党的十六大把切实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在前不久召开的“两会”上,“三农”问题仍然是倍受关注的重点。以温家宝为总理的新一届政府提出“继续把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农村城镇化,以城镇化促进农村现代化。而农村城镇化的核心是如何解决好转居农民的城镇就业和社会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服务“三农”问题的提出 经过改革开放以来近三十年的发展,中国经济呈现了高速增长的态势,但是高速增长下潜藏着巨大的危机,城乡发展的差距拉大就是其中之一。由于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没有突破性的发展,农村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形成了农业、农民、农村的“三农”问题。[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党的十六大把解决“三农”问题摆在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十六大报告关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重要论述,对全面繁荣农村经济,加快城镇化进程作出了重大部署.为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确定了指导方针和行动纲领。在新的形势下,做好金融支农工作,对解决好“三农”问题,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我们对近年采博州金融支持“三农”情况进行了调查,并从中得到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0.
《中国金融》2005,(8):9-10
新年伊始,党中央再次就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下发了“一号文件”,继续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和整个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和逐步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坚定决心。这一重大决策,既使农村信用社迎来了空前的发展机遇,也使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压力。如何在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实践中做好“联系农民的纽带”,  相似文献   

11.
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以下称一号文件)下发,这充分体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以及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意图。并且,一号文件明确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把农村经济工作的基本目标确定为促进农民增收,反映了中央在农村工作基本思路上的转变。  相似文献   

12.
“三农”问题的核心问题是农民问题,尤其是农民收入问题。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状况以及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理论的研究都表明,人力资本投资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大力发展技能经济、提高中国农村人力资本投资特别是技能资本的投资是实现中国农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的根本途径,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13.
张成鳌 《青海金融》2004,(12):22-24
密切关注“三农”工作,加大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实现农业结构稳步调整、农村经济稳步发展、农村改革稳步推进、农民收入稳步增加、农村社会继续保持稳定,历来是党中央、国务院以及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重大问题。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必须成为支持“三农”工作的重要力量,而管好用好涉农贷款是银行业支持“三农”工作的重要途径。因此,为了深入了解果洛牧区“三农”问题,了解涉农贷款使用情况,我行组织人员对辖区商业银行和农村信用社2004年6月底以前发放的涉农贷款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相似文献   

14.
十~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农村经济虽然得到迅速蓬勃发展,然而随着带动农村经济增长的因素的不断变化.可以说农村经济的发展再一次面临结构调整和制度改革。而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首先必须提高农民收入水平,没有农民的充分就业就没有农民收入的大幅增长,所以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将是这一进程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大量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是彻底解决“三农”问题、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这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们的共识.  相似文献   

15.
一、问题的提出 “三农”问题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重大问题。“三农”问题的解决,核心是增加农民收入,实现途径是培育和完善农村要素市场,推动农村劳动力转移,保持农业的稳定、持续发展,所有这些都直接或间接依赖于农村金融的发展和支持。近年来一系列的农村金融改革,基本确立了农村金融主体运作的基本规范,建立了农村金融市场框架。但是,农村金融市场仍然面临着很多的问题。  相似文献   

16.
积极认真地解决“三农”问题是本届政府主要施政目标之一。不解决好“三农”问题,农村不实现小康,不实现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难以实现。解决“三农”问题,在观念上要有“两个转变”。一个转变是要由农村支持城市、农业支持工业转变为城市反哺农村、工业反哺农业。过去我们靠农村支持城市,靠工农产品的“剪刀差”支持工业化。现在我们的工业化程度到了一定的水平,而广大的农村还这么落后,这个时候,如果不让农民进城,不让工业反哺农业,解决“三农”问题恐怕比较难。第二个转变是公共财政的阳光应该普照到农村。农民现在收入…  相似文献   

17.
从2002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提出“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至今已经四年了。在这四年里,特别是2003年下半年以来,中央高度重视解决“三农”问题,始终坚持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方略,坚持“多子、少取、放活”的方针,连续出台了一系列利于“三农”问题的政策和措施。先是通过“三减免、三补贴”直接减轻了农民负担。接着通盘考虑规划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农村各项社会事业,对国定贫困县和中西部地区的贫困农村子女教育实行“两贴一补”政策,清理针对农民进城的不合理收费.认真解决拖欠农民工工资问题。  相似文献   

18.
加快改革和创新农村金融体制,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的具体政策措施之一。农村信用社作为目前我国农村金融机构的主体,应强化“三定位”,即将经营思想定位于农村,将信贷投向定位于农业,将服务对象定位于农民,才能适应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的需要,才能在解决“三农”问题的过程中发挥服务“三农”主力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郑冰 《山西财税》2007,(4):23-25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要解决“三农”问题,“三农”问题的关键是农民问题,农民问题解决最基本的制约因素是偏低的农民劳动力素质。构建新农村不可回避的一个话题:增强农村劳动力素质。我们在重视培养高素质劳动力的同时,还要注意防止农村劳动力素质的浪费和损失。  相似文献   

20.
曾曾 《新疆金融》2005,(12):56-59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全国人民都在为实现这一战略目标而努力奋斗着。但我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能否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关键在于农村经济能否健康顺利发展,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新世纪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新一届中央领导大力推进农村改革,提出要进一步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即“三农”问题,需要有充沛的资金投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